音频插座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34077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音频插座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音频插座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音频插座连接器,特别系指一种轻薄短小且通用的音频插座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一种电子连接器应用,通常具有一插座及一插头,该插座系设置于一电子装置内,该插头系与该插座插接,以完成信号连接器。具有产生音讯效果的音频插座连接器在视听音响产品中被广泛使用,其主要功能是用于提供语音信号的传输。而随着各种电子产品如移动电话、PDA、MP3以及笔记型计算机等电子产品设备不断推陈出新,对于音频连接器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 习知的一种四埠音频连接器之插头,其大致上有二种规格,一为MGRL,既依序为麦克风端口、接地端口、右声道埠及左声道埠,另一种为GMRL,既接地端口、麦克风端口、右声道及左声道端口,而现行的音频插座连接器设计时,体积均较大,其原因是没有对该连接器的信号端子进行合理的布局,且绝缘本体对每一信号端子固定保持结构成为连接器薄型化最大的阻碍,因为端子固定牢固性受到连接器本身体积限制,使端子的固定位置较为局限,从而增大连接器体积来实现每一信号端子的紧固定位。因此,为了达到轻薄短小之需求,在一定规格尺寸之要求下,如何将插座之麦克风端子、接地端子、右声道端子及左声道端子分别设计于插座绝缘本体内,实为有待克服之课题。有鉴于此,本创作人本于精益求精、创新突破之精神戮力于连接器研发,而创作出本实用新型音频插座连接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音频插座连接器,其信号端子的合理布局与固定,使该连接器更为轻薄短小,更为实用。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音频插座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固定于绝缘本体的复数信号端子。第一信号端子固定于绝缘本体上顶面,由该端子平板部延伸形成弹性接触部,并沿绝缘本体上顶面所设的通道伸入插接孔内;第二信号端子由平板部插置固定于绝缘本体下底面侧边所设的槽道内进行定位,由该平板部垂直延伸形成弯曲部,且该弯曲部平帖于绝缘本体底表面,并于弯曲部端部形成弹性接触部,其通过绝缘本体底面所设的通道伸入插接孔内,所述的第一及第二端子接触部于插接孔内轴向前后排列。所述的绝缘本体下底面槽道外侧形成有一开槽,第二信号端子由平板一侧弯折延伸所形成的焊接部容置于开槽内。所述的第一端子由平板部两侧所设的扣臂扣持于绝缘本体所设的倒扣而固定于其上顶面,且该平板部面积均大于其它信号端子平板部。所述第二信号端子于平板部设有缺口,可卡设于绝缘本体槽道内所设的突肋,使该端子定位于绝缘本体下底面。[0011]所述的绝缘本体前端面设有插接孔,后端面、上顶面及下底面均设有供端子容置固定的插槽,并于绝缘本体两侧分别设有供部分端子焊接脚定位的侧檐。所述的复数信号端子均设有平板部及由平板部延伸形成弹性接触部及相同弯折结构的焊接部,且焊接部分布于绝缘本体两侧。所述部分信号端子是沿绝缘本体后端面插置固定于其中,并形成有信号转接结构。所述的信号转接结构是通过驱动其中一端子接触部以迫使另两支端子相接触从而形成信号转接。由此,本实用新型音频插座连接器可适用于MGRL或GMRL规格的音频插头连接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复数信号端子可牢固的定位于绝缘本体内,同时合理的布局及定位结构便可更有效降低该连接器的空间占有率,符合电子设备薄型化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之上述目的、优点和特色由以下较佳实例并配合图示进行详加说明,以更深入了解。

图1为本实用新型音频插座连接器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音频插座连接器信号端子装配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音频插座连接器底部侧视图。图4为图3中A-A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音频插座连接器立体图。图6为图5中B-B剖视图。图7为图6中C-C剖视图。符号说明1-绝缘本体10-插接孔11-后端面12、18-通道13-倒扣14-插槽15-槽道16-开槽17-突肋19-侧檐2-第一信号端子3-第二信号端子4、5、6、7_ 信号端子20、30、40、50、60、70-平板部21、31、41、51、61、71_ 焊接部22、32、42、52、62、72_ 接触部23-扣臂33-弯曲部34-缺口53-绝缘件8-音频插座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0039]如图1所示,一种音频插座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I及固定于绝缘本体的复数信号端子2、3、4、5、6、7。该绝缘本体前端面设有插接孔10,上顶面设有供信号端子6容置固定的插槽14及通道12,后端面11也设有供复数端子4、5、7插置固定复数插槽;并于绝缘本体两侧分别还设有供部分端子焊接脚穿设定位的侧檐19,该侧檐还可控制该连连接装设于电路板(未图示)的沉板深度。每一信号端子2、3、4、5、6、7均设有平板部20、30、40、50、60、70及由平板部延伸形成的焊接部21、31、41、51、61、71及弹性接触部22、32、42、52、62、72,且焊接部分布于绝缘
本体两侧,且部分穿设于绝缘本体两侧所设的侧檐。信号端子5、7是沿绝缘本体后端面插置固定于其中,并与沿绝缘本体上顶面插置固定于其中的端子6形成信号转接结构。第一信号端子2通过所设的扣臂23扣持与绝缘本体I两侧所设的倒扣13而固定于其上顶面,并由该端子平板部20延伸形成弹性接触部22,其沿绝缘本体所设的通道可申入插接孔内10 ;该端子平板面积较大,从而可具有信号频蔽作用(不以此为限)。同时参阅图2、3、4所不,第二信号端子3由平板部30—侧一体垂直弯折延伸形成弯曲部33,并于弯曲部前端形成弹性接触部32 ;由平板30另一侧弯折延伸形成焊接部31 ;该平板部30还形成有一缺口 34。第二信号端子沿绝缘本体下底面安装固定于其上。第二端子平板部30容置固定于绝缘本体下底面侧边所设的槽道15中,及于该槽道内设有一突肋17,槽道外侧形成有一开槽16。该端子平板部置于绝缘本体所设的槽道15内进行固定,而所设的缺口 34卡设于槽道所设的突肋17,使该端子更为稳固的卡掣固定,同时端子弯曲部平帖于绝缘本体底表面,所形成的弹性接触部沿绝缘本体底面所设的通道16伸入插接孔10内,且信号端子焊接部容置于槽道外侧所设的开槽内进行定位。如图5、6、7所示,装配完成后的音频插座连接器8,其上下底面所设的第一及第二信号端子2、3接触部22、23于插接孔轴向呈一前一后排列。所设的信号端子4及信号端子5、6、7分别置于绝缘本体两侧,且所述的信号端子5、6、7形成信号转接结构,该结构是通过驱动端子5接触部52,由该端子5所设的绝缘件53抵触端子7的接触72,迫使该接触部与端子6的接触部62相接触实现信号导通,从而形成信号转接。综上所述,该音频插座连接器复数信号端子可牢固的定位于绝缘本体内,合理的信号端子布局及定位结构可更有效降低该连接器的空间占有率,可应用于薄型化电子设备。在较佳实施例之详细说明中所提出之具体实施例仅为易于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内容,并非将本实用新型狭义地限制于实施例,凡熟悉此项技术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下进行其它样式实施,均应视为本案申请专利范围的等效实施。
权利要求1.一种音频插座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固定于绝缘本体的复数信号端子,其特征在于第一信号端子固定于绝缘本体上顶面,由该端子平板部延伸形成弹性接触部,并沿绝缘本体上顶面所设的通道伸入插接孔内,第二信号端子由平板部插置固定于绝缘本体下底面侧边所设的槽道内进行定位,由该平板部垂直延伸形成弯曲部,且该弯曲部平帖于绝缘本体底表面,并于弯曲部端部形成弹性接触部,其通过绝缘本体底面所设的通道伸入插接孔内,所述的第一及第二端子接触部于插接孔内轴向前后排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的复数信号端子均设有平板部及由平板部延伸形成弹性接触部及相同弯折结构的焊接部,且焊接部分布于绝缘本体两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绝缘本体下底面槽道外侧形成有一开槽,第二信号端子由平板部一侧弯折延伸所形成的焊接部容置于开槽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端子由平板部两侧所设的扣臂扣持于绝缘本体所设的倒扣而固定于其上顶面,且该平板部面积均大于其它信号端子平板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二信号端子于平板部设有缺口,可卡设于绝缘本体槽道内所设的突肋,使该端子定位于绝缘本体下底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绝缘本体前端面设有插接孔,后端面、上顶面及下底面均设有供端子容置固定的插槽,并于绝缘本体两侧分别设有供部分端子焊接脚定位的侧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部分信号端子是沿绝缘本体后端面插置固定于其中,并形成有信号转接结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音频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信号转接结构是通过驱动其中一端子接触部以迫使另两支端子相接触从而形成信号转接。
专利摘要一种音频插座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固定于绝缘本体的复数信号端子。每一信号端子均设有平板部及由平板部延伸形成的焊接部及弹性接触部。其中第一信号端子固定于绝缘本体上顶面,由该端子平板部延伸形成弹性接触部,并沿绝缘本体上顶面所设的通道伸入插接孔内;第二信号端子由平板部插置固定于绝缘本体下底面侧边所设的槽道内进行定位,由该平板部垂直延伸形成弯曲部,并于弯曲部端部形成弹性接触部,其通过绝缘本体底面所设的通道伸入插接孔内,所述的第一及第二端子接触部于插接孔内轴向前后排列。如此一来便可有效降低该连接器的空间占有率,符合电子设备薄型化的需要。
文档编号H01R13/46GK202855966SQ201220509740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8日
发明者汪银祥, 吴东平 申请人:信音电子(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