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插座及电连接器插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42271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插座及电连接器插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不容易意外分离的电连接器插座及电连接器插头。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CN200920001857.X揭露了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壳体,其后部形成有一容置腔,其前部向前突伸出一舌板;多个导电端子,其包括分别装设于该舌板上下两侧的上排导电端子和下排导电端子,每个导电端子具有一对接部、一焊接部、以及连接于该对接部与焊接部之间的一弯折部,所述上排导电端子和下排导电端子的对接部分别装设于该舌板的上下两侧,每一排导电端子的焊接部是从绝缘壳体的后部下方伸出,且呈前后两列排布;一屏蔽外壳,其套设在该绝缘壳体的外周;以及两定位模块,该两定位模块装设在该绝缘壳体的容置腔内,其包覆在所述多个导电端子的弯折部的外周,可有效地防止导电端子的弯折部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发生弯折、相互触碰在一起导致短路失效。现有的这种电连接器在与对接的另一电连接器相配合时,是依靠屏蔽外壳上向内延伸出的多个弹片扣压在另一电连接器的屏蔽外壳来保持结合。这样的两个电连接器之间的结合力度有限,应用在震动较大的环境(如汽车或运动机械)时容易出现意外分离的情形。可见,实有必要对现有电连接器的结合结构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出一种电连接器插座及电连接器插头,其具有较强的结合力以防止发生意外分离。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电连接器插座,其可以与具有一卡钩的一电连接器插头相插接;该电连接器插座包括:一第一绝缘壳体,其具有向前延伸出的一舌板;多个第一导电端子,每个第一导电端子具有一对接部和一焊接部,这些第一导电端子的对接部是分别设置在该舌板的上下两侧,这些第一导电端子包括两个电流端子和多个差分信号端子,其中该两电流端子的对接部是上下相对地设置在该舌板的上下两侧,并且该两电流端子的对接部的横向宽度大于这些差分信号端子的对接部的横向宽度;以及—第一屏蔽壳体,其装设在该第一绝缘壳体的外周;该第一绝缘壳体的前端形成环设在该舌板周围的一第一对接腔以及位于该第一对接腔上方并与其连通的一收容腔,其中该收容腔的横向宽度小于该第一对接腔的横向宽度;该第一绝缘壳体还在该收容腔的上方贯穿开设有一收容槽;该第一屏蔽壳体上设有用于与该电连接器插头上的卡钩相配合的一钩固部,该钩固部向下突伸入该第一绝缘壳体上的收容槽。该第一屏蔽壳体包括设置在该电连接器插座前端的一前壁,该前壁的顶端向后弯折出一折边,再由该折边的前端缘的中央先向下再向后弯折延伸出所述的钩固部。[0010]该第一屏蔽壳体包括设置在该电连接器插座前端的一前壁和一弹片扣件,该前壁向该第一对接腔内延伸出多个第一弹性臂,该弹片扣件包括卡固在该第一绝缘壳体上的一卡固部以及延伸入该第一对接腔内的一第二弹性臂。该第一绝缘壳体包括上下叠置在一起的一第一主体与一第二主体,以及套设在该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外周的一第一绝缘外壳,这些第一导电端子是分别埋入成型到该第一主体及该第二主体内。所述的舌板是由该第一主体向前延伸出的,该舌板的上侧和下侧设置有多个端子槽,其中埋入成型到该第二主体中的第一导电端子的对接部是对应收容于该舌板下侧的端子槽内;所述的第一对接腔和所述的收容腔是凹设在该第一绝缘外壳的前端,所述的收容槽是开设在该第一绝缘外壳的顶部。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连接器插头,其可以与具有一钩固部的一电连接器插座相插接;该电连接器插头包括:—第二绝缘壳体,其向前延伸设有一上对接板和一下对接板;多个第二导电端子,每个第二导电端子具有一对接部和一焊接部,这些第二导电端子的对接部是分别设置在该上对接板的下侧表面和该下对接板的上侧表面,这些第二导电端子包括两个电流端子和多个差分信号端子,其中该两电流端子的对接部是上下相对地设置在该上对接板的下侧表面和该下对接板的上侧表面,并且该两电流端子的对接部的横向宽度大于这些差分信号端子的对接部的横向宽度;以及一第二屏蔽壳体,其装设在该第二绝缘壳体的外周;该第二屏蔽壳体呈下大上小的凸字形,其包括一主体部以及位于主体部上方且横向宽度较小的一凸部;该第二屏蔽壳体的主体部与该第二绝缘壳体的上对接板和下对接板围合形成一第二对接腔,该第二屏蔽壳体的凸部与该第二绝缘壳体的上对接板围合形成一卡扣腔;该电连接器插头还包括一卡钩,其包括位于后端的一固定部和位于前端的一卡钩部,该卡钩部能够在该卡扣腔内上下活动并向上突伸出该第二屏蔽壳体的凸部。该卡钩还包括位于该固定部与该卡钩部之间的呈倒U型的一按压部。该第二绝缘壳体向上突设有一个两侧突起中央凹陷的导向架,该卡钩的前部是悬置在该导向架的上方。该电连接器插头还包括设置在该第二屏蔽壳体外周的一第二绝缘外壳,该第二绝缘外壳上设有用于对应下压该卡钩的按压部的一按键。该电连接器插头还包括设置在该第二屏蔽壳体外周的一第二绝缘外壳,该卡钩的固定部设有一安装孔,该卡钩可通过穿设于该安装孔的一紧固件而固定到该第二绝缘外壳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插座及电连接器插头,通过在电连接器插座的第一屏蔽壳体上增设一收容腔以及位于该收容腔上方的一卡钩部,并在电连接器插头上对应设置一凸部以及从该凸部向上突伸出的一卡钩,使两者对应卡锁结合到一起,从而具有较强的结合力以防止两个电连接器发生意外的分离。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插座的一较佳实施例与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插头线缆组件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插座和电连接器插头线缆组件相互分离的俯视图。图3是图2中A-A向的剖面视图。图4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插座和电连接器插头线缆组件相互结合的俯视图。图5是图4中B-B向的剖面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插座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7是图6所示电连接器插座的主视图。图8是图6所示电连接器插座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图6所示电连接器插座去除第一屏蔽壳体后的立体分解图。图10和图11是图6所示电连接器插座中的第一绝缘壳体、第一导电端子以及第一定位件的两个不同视角的进一步分解的立体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插头线缆组件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3是图12所示电连接器插头线缆组件的主视图。图14是图12所示电连接器插头线缆组件的分解立体图。图15是图12所示电连接器插头线缆组件进一步分解的立体图。图16和图17是图12所示电连接器插头线缆组件的两个不同视角的再进一步分解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参见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Mini DisplayPort电连接器插座10及与其对应插接配合的具有一卡钩8的一种电连接器插头线缆组件90。参见图6至图8,该电连接器插座10的一较佳实施例包括一第一绝缘壳体1、装设在该第一绝缘壳体I上的多个第一导电端子2、一第一定位件3以及一第一屏蔽壳体5。参见图8和图9,该第一绝缘壳体I是采用绝缘材料注塑而成,为了便于制造组装,具体到本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绝缘壳体I包括上下叠置在一起的一第一主体11与一第二主体12,以及套设在第一主体11与第二主体12外周的一第一绝缘外壳4。参见图10和图11,该第一主体11向前延伸出一舌板14,该舌板14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各设置有多个端子槽141。值得一提的是,该舌板14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是由该第一主体11向前延伸而出的,而在其它实施例(图未示)中,该舌板14也可以是由该第一绝缘外壳4向前延伸而出的;另外,本较佳实施例中的第一主体11与第二主体12也并不是必须的,在某些实施例(图未示)中也可以被略去。该第一绝缘外壳4包括一顶壁41、一底壁42以及连接在顶壁41与底壁42之间的两个侧壁43。该第一绝缘外壳4套设在第一主体11及第二主体12的外周,该第一绝缘外壳4的前端包围形成环设在舌板14周围的一第一对接腔45以及位于第一对接腔45上方并与其连通的一收容腔46,其中该收容腔46的横向宽度W2小于该第一对接腔45的横向宽度Wl (参见图7)。该顶壁41的前端还在该收容腔46的上方对应贯穿开设有与该收容腔46连通的一收容槽411。该底壁42的后端开设有一开槽421。参见图10和图11,该第一主体11向下凸伸出两个定位凸柱111。该第二主体12上对应凹设成型有两个定位槽121,这两个定位槽121与两个定位凸柱111对应配合到一起,从而相对定位该第一主体11与第二主体12。参见图9、图10和图11,这些第一导电端子2是采用金属材料冲压弯折而成,并固定在该第一绝缘壳体I上。每个第一导电端子2具有一对接部21和一焊接部22。这些第一导电端子2的对接部21是分别设置在该舌板14的上下两侧。在本实施例中,这些第一导电端子2是分别埋入成型(Insert molding)到第一主体11及第二主体12内并设置在该舌板14的上下两侧,其中埋入成型到该第二主体12中的第一导电端子2的对接部21是对应收容于该舌板14下侧的端子槽141中,这种固定结构有利于第一导电端子2的组装定位以及防止其发生变形。其中分别位于舌板14的上下两侧的两排第一导电端子2各包括一个电流端子26、多对处于稍后位置处的差分信号端子27以及多根接地端子28。这两个电流端子26的对接部是上下相对地设置在该舌板14的上下两侧,其中这两个电流端子26的对接部的横向宽度是大于这些差分信号端子27的对接部的横向宽度。这种电流端子26的对接部具有较大的横向宽度及上下相对的排布结构,可以有利于电能的传输。参见图9、图10和图11,该第一定位件3是采用塑胶材料注塑而成的,其装设在该第二主体12的后方,并位于第一绝缘外壳4的底壁42的开槽421处。该第一定位件3上设有多个穿孔31以供这些第一导电端子2的焊接部22对应穿设其中,这样可避免第一导电端子2的焊接部22变形而发生短路等情形。参见图8,该第一屏蔽壳体5是采用金属材料冲压弯折而成,其装设在该第一绝缘壳体I的外周,包括一本体51、与该本体51相配合的一后盖52以及一弹性扣件53。该本体51包括一前壁511、由该前壁511的两侧向后弯折延伸出的两个侧壁512以及由该两个侧壁512的顶侧相向弯折延伸组合而成的一顶壁513。该前壁511的顶端处先向下再向后弯折延伸出一钩固部515,其向下伸入到第一绝缘外壳4的收容槽411中。参见图1至图5,具体到本实施例,该前壁511的顶端是先向后弯折延伸出一折边5151,再由该折边5151的中央前端缘处先向下再向后弯折延伸出前述的钩固部515。如图5所示,该钩固部515可以与对接的电 连接器插头20上的卡钩8相配合,从而将电连接器插座10与电连接器插头20锁固到一起以防止发生意外的分离。该前壁511还在钩固部515的两侧朝向该第一对接腔45内分别弯折延伸出两个第一弹性臂516,两个侧壁513的前端也朝向该第一对接腔45内分别弯折延伸出两个第一弹性臂516。该后盖52卡固于该本体51的顶壁513和两侧壁512的后端,以为该电连接器插座10的后端提供屏蔽。该弹性扣件53包括向后延伸并卡固在该第一绝缘壳体I上的一^^固部531以及自该卡固部531向前延伸到该第一对接腔45内的一第二弹性臂532。该第二弹性臂532与第一弹性臂516配合,可以扣持在该电连接器插头20的侧面从而增强电连接器插座10与电连接器插头20之间的结合力。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插座10的制造过程大致包括:先在这些导电端子2的外周分别成型该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12 ;然后将该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12组合到一起并插入到第一绝缘外壳4中,再将第一定位件3装设到第一绝缘外壳4中;接着将该本体51从该第一绝缘外壳4的前方向后套设到该第一绝缘外壳4的外周,再由后往前将该后盖52装设到该本体51的后端,最后将该弹性扣件53由前往后地插置固定到该第一绝缘外壳4上。参见图3、图5及图12至图17,该电连接器插头线缆组件90包括一电连接器插头20、设置在该电连接器插头20后方的一电路板30、与电路板30电性相连的一线缆40、包围在外周的一第二绝缘外壳50、用于固定卡钩8的一紧固件(本实施例为一螺栓60)、一第三屏蔽壳体70和一绝缘内壳80。其中该电连接器插头20包括一第二绝缘壳体9、装设在该第二绝缘壳体9上的多个第二导电端子6、套设在第二绝缘壳体9外周的一第二屏蔽壳体7以及从该第二屏蔽壳体7向上突伸而出并且可以上下活动的一卡钩8。参见图15、图16和图17,该第二绝缘壳体9包括一基部91和由该基部91向前延伸出的一上对接板92和一下对接板93。该上对接板92上方设有一个两侧突起中央凹陷的导向架95。参见图15、图16和图17,这些第二导电端子6是采用金属材料冲压弯折而成,并插设固定在该第二绝缘壳体9上。每个第二导电端子6具有一对接部61和一焊接部62。这些第二导电端子6的对接部61是分别设置在该上对接板92的下侧表面和该下对接板93的上侧表面。这些第二导电端子6的焊接部62对应焊接在电路板30的上下两侧面。其中,分别位于上对接板92的下侧表面和该下对接板93的上侧表面的两排第二导电端子6也各包括一个电流端子66、多对差分信号端子67以及多根接地端子68。这两个电流端子66的对接部是上下相对地设置在该上对接板92的下侧表面和该下对接板93的上侧表面。这两个电流端子66的对接部的横向宽度大于差分信号端子67的对接部的横向宽度。这种电流端子66的对接部具有较大的宽度以及上下相对排布的结构,可以有利于电能的传输。参见图14至图17,该第二屏蔽壳体7是采用金属材料冲压弯折而成,该第二屏蔽壳体7大体呈下大上小的凸字形,其包括一主体部710以及位于主体部710上方且横向宽度较小的一凸部74。参见图15,该第二屏蔽壳体7的主体部710包括一顶壁71、一底壁72和连接在顶壁71与底壁72之间的两个侧壁73。该顶壁71的中部向上凸伸出所述的凸部74。该凸部74的顶面上设有一个上下贯穿的开口 75,该凸部74的顶面后端开设有一个槽76。该第二屏蔽壳体7还包括由两个侧壁73向后延伸出的两个延伸臂77,每个延伸臂77上设有一第一卡扣78和一第二卡扣79。该第二屏蔽壳体7的主体部710与上对接板92和下对接板93相配合包围形成一第二对接腔99 ;该第二屏蔽壳体7的凸部74与上对接板92相配合包围形成一^^扣腔94 (参见图13)。参见图14至图17,该卡钩8是采用金属材料冲压弯折而成,其包括位于后端的一固定部81、由该固定部81向前延伸出的一第一延伸部86、由第一延伸部86的前端向上突设的呈倒U形的一按压部83、由该按压部83向前延伸出的一第二延伸部87、由该第二延伸部87的前端向上弯折延伸出的一抬升部88、由抬升部88的顶端向前弯折延伸出的一第三延伸部89以及由第三延伸部89的中央向上突伸出的一^^钩部82。该第三延伸部89对应收容在第二屏蔽壳体7顶部的开口 75内。该卡钩部82能够在卡扣腔54内上下活动并经由该开口 75向上突伸出该第二屏蔽壳体7的凸部74。该固定部81上设有上下贯穿的一安装孔和两个相对的卡持片85。该按压部83对应收容在该第二屏蔽壳体7的槽76处,并向上突伸出该第二屏蔽壳体7的凸部74之上。该卡钩8的前部是悬置在该第二绝缘壳体9的导向架95的上方, 从而起到防止卡钩部82左右偏移的作用。电路板30装设在该电连接器插头20的后端,其与这些第二导电端子6的焊接端62对应焊接到一起。线缆40内包括有若干导线,它们是对应焊接到该电路板30的后端以经由电路板30与相应的第二导电端子6建立电连接。该绝缘内壳80是采用塑胶材料包覆成型在该电路板30的外周,以保护电路板30与电连接器插头20及线缆40的电连接处。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5和图16中,该绝缘内壳80的形状是示意性的,并未将其与该电路板30的配合结构完全呈现出来。如图15所示,该第三屏蔽壳体70是采用金属材料冲压弯折而成,其装设在该绝缘内壳80的外周。该第三屏蔽壳体70包括一上壳体701和一下壳体702。该上壳体701上设有两个卡口 703以对应与该第二屏蔽壳体7的延伸臂77上的两第二卡扣79卡固到一起。该下壳体702上设有两个卡口 704以对应与该第二屏蔽壳体7的延伸臂77上的两第一卡扣78卡固到一起。该第二绝缘外壳50包括相互配合的一上壳501和一下壳502。该上壳501上设有一按键503,其设置在该卡钩8的按压部83的上方,从而可对该卡钩8进行按压操作。该上壳501的下侧面还设有一螺孔504和两个卡口 505,它们与该卡钩8的固定部81相对应,该固定部81的两个卡持片85可对应插入该两个卡口 505中。该螺栓60可以穿设于该卡钩8的固定部81处的安装孔而固定到该上壳501的螺孔504中,从而将该卡钩8牢固地固定到第二绝缘外壳50上。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用螺钉之类的其他紧固件来替代该螺栓60。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插头线缆组件90的装配过程大致包括:先将这些第二导电端子6插设到该第二绝缘壳体9,再将该第二屏蔽壳体7从前往后套入该第二绝缘壳体9外周以完成该电连接器插头20的组装;然后将这些第二导电端子6焊接到该电路板30的前端,再将线缆40焊接到该电路板30的后端;接着在电路板30的外周包覆成型该绝缘内壳80以保护焊接处;再将该第三屏蔽壳体70装设到第二屏蔽壳体7的后端;然后将该卡钩8从后往前插入该第二屏蔽壳体7的凸部74,直至第三延伸部89位于该第二屏蔽壳体7的开口 75处;接着将第二绝缘外壳50的上壳501罩到该卡钩8上方,并通过螺栓60使两者结合到一起;最后将第二绝缘外壳50的下壳502与上壳501装设到一起。回参图1至图5,当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插座10与该电连接器插头线缆组件90的电连接器插头20对接时,该电连接器插头20的凸部74可以对应收容在该电连接器插座10的收容腔46内,该电连接器插头20上的卡钩8的卡钩部82可以与该电连接器插座10的钩固部515配合从而增强两个电连接器10、20的结合力以防止意外的分离。而需要使连接到一起的两个电连接器10、20分离时,只需要按下按键503,按键503下压卡钩8的按压部83,带动卡钩部82向下运动至脱离钩固部515的位置,此时再配合向外拔出的动作,即可轻松地实现电连接器10、20的分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插座10及电连接器插头20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在电连接器插座10的第一屏蔽壳体5上增设一收容腔46以及位于该收容腔46上方的一钩固部515,并在电连接器插头20上对应设置一凸部74以及从该凸部74向上突伸出的一卡钩8,使两者对应卡锁结合到一起,从而具有较强的结合力以防止两个电连接器10,20发生意外的分离。上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构思和精神,可以十分方便地进行相应的变通或修改,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插座,其可以与具有一卡钩的一电连接器插头相插接;该电连接器插座包括: 一第一绝缘壳体,其具有向前延伸出的一舌板; 多个第一导电端子,每个第一导电端子具有一对接部和一焊接部,这些第一导电端子的对接部是分别设置在该舌板的上下两侧,这些第一导电端子包括两个电流端子和多个差分信号端子,其中该两电流端子的对接部是上下相对地设置在该舌板的上下两侧,并且该两电流端子的对接部的横向宽度大于这些差分信号端子的对接部的横向宽度;以及 一第一屏蔽壳体,其装设在该第一绝缘壳体的外周; 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绝缘壳体的前端形成环设在该舌板周围的一第一对接腔以及位于该第一对接腔上方并与其连通的一收容腔,其中该收容腔的横向宽度小于该第一对接腔的横向宽度;该第一绝缘壳体还在该收容腔的上方贯穿开设有一收容槽;该第一屏蔽壳体上设有用于与该电连接器插头上的卡钩相配合的一钩固部,该钩固部向下突伸入该第一绝缘壳体上的收容槽。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屏蔽壳体包括设置在该电连接器插座前端的一前壁,该前壁的顶端向后弯折出一折边,再由该折边的前端缘的中央先向下再向后弯折延伸出所述的钩固部。
3.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屏蔽壳体包括设置在该电连接器插座前端的一前壁和一弹片扣件,该前壁向该第一对接腔内延伸出多个第一弹性臂,该弹片扣件包括卡固在该第一绝缘壳体上的一卡固部以及延伸入该第一对接腔内的一第二弹性臂。
4.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绝缘壳体包括上下叠置在一起的一第一主体与一第二主体,以及套设在该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外周的一第一绝缘外壳,这些第一导电端子是分别埋入成型到该第一主体及该第二主体内。
5.依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舌板是由该第一主体向前延伸出的,该舌板的上侧和下侧设置有多个端子槽,其中埋入成型到该第二主体中的第一导电端子的对接部是对应收容于该舌板下侧的端子槽内;所述的第一对接腔和所述的收容腔是凹设在该第一绝缘外壳的前端,所述的收容槽是开设在该第一绝缘外壳的顶部。
6.一种电连接器插头,其可以与具有一钩固部的一电连接器插座相插接;该电连接器插头包 括: 一第二绝缘壳体,其向前延伸设有一上对接板和一下对接板; 多个第二导电端子,每个第二导电端子具有一对接部和一焊接部,这些第二导电端子的对接部是分别设置在该上对接板的下侧表面和该下对接板的上侧表面,这些第二导电端子包括两个电流端子和多个差分信号端子,其中该两电流端子的对接部是上下相对地设置在该上对接板的下侧表面和该下对接板的上侧表面,并且该两电流端子的对接部的横向宽度大于这些差分信号端子的对接部的横向宽度;以及 一第二屏蔽壳体,其装设在该第二绝缘壳体的外周; 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屏蔽壳体呈下大上小的凸字形,其包括一主体部以及位于主体部上方且横向宽度较小的一凸部;该第二屏蔽壳体的主体部与该第二绝缘壳体的上对接板和下对接板围合形成一第二对接腔,该第二屏蔽壳体的凸部与该第二绝缘壳体的上对接板围合形成一卡扣腔;该电连接器插头还包括一卡钩,其包括位于后端的一固定部和位于前端的一^^钩部,该卡钩部能够在该卡扣腔内上下活动并向上突伸出该第二屏蔽壳体的凸部。
7.依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该卡钩还包括位于该固定部与该卡钩部之间的呈倒U型的一按压部。
8.依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绝缘壳体向上突设有一个两侧突起中央凹陷的导向架,该卡钩的前部是悬置在该导向架的上方。
9.依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插头还包括设置在该第二屏蔽壳体外周的一第二绝缘外壳,该第二绝缘外壳上设有用于对应下压该卡钩的按压部的一按键。
10.依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插头还包括设置在该第二屏蔽壳体外周的一第二绝缘外壳,该卡钩的固定部设有一安装孔,该卡钩可通过穿设于该安装孔的一紧固件 而固定到该第二绝缘外壳上。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插座及电连接器插头,该插座包括一第一绝缘壳体,多个第一导电端子以及一第一屏蔽壳体;该第一绝缘壳体的前端形成一第一对接腔以及位于该第一对接腔上方并与其连通的一收容腔,该第一绝缘壳体还在该收容腔的上方贯穿开设有一收容槽;该第一屏蔽壳体上设有向下突伸入该收容槽的一钩固部。该电连接器插头包括一第二绝缘壳体,多个第二导电端子,一第二屏蔽壳体以及一卡钩,该第二屏蔽壳体包括一主体部以及位于主体部上方且横向宽度较小的一凸部;该卡钩向上突伸出该第二屏蔽壳体的凸部。本实用新型的插座上的钩固部能够与插头上的卡钩对应结合,具有较强的结合力以防止发生意外分离。
文档编号H01R13/46GK202957402SQ20122067871
公开日2013年5月2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0日
发明者张学海 申请人: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莫列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