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26225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缆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连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设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以及V型的固定弹片,所述绝缘本体设有线缆插入孔,固定弹片的一端与导电端子的一端抵接,固定弹片的另一条边紧贴于线缆插入孔的内侧壁,所述固定弹片的V型开口端与线缆插入孔的插入端相对设置;绝缘本体与线缆插入孔相对的一端设有容置腔,导电端子的另一端设于容置腔的上侧壁,所述导电端子的另一端的前端部向外隆起形成凸扣。该线缆连接器可以将线缆直接插入线缆连接端并与导电端子电连接,产品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导电端子的凸扣设计保证了两个线缆连接器的连接紧密性,避免了接触不良的现象发生。
【专利说明】一种线缆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连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电子行业的迅速发展,电子装置的连接安全性、稳定性以及方便快捷程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电性连接两个或多个电子装置的连接器一般包括相互配合的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其分别通过导线与电子装置连接。即一般的公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设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包括线缆连接端和导电端,线缆焊接或铆接于线缆连接端的导电端子,母连接器插接于导电端、且与导电端子连接。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插接时容易造成接触不良或插接不紧的现象,影响产品的品质。
[0003]电连接器焊接线缆时比较麻烦,且易造成虚焊,另一种铆压的方式需要配合模具相对来说比较麻烦,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另外,这种焊接方式的电连接器使用过程中还可能因为拉扯线缆造成焊接端的松动,从而出现线缆与连接器的导电端子断开或接触不良的现象,影响广品的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装方便的线缆连接器,该线缆连接器可以将线缆直接插入线缆连接端并与导电端子电连接,产品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导电端子的凸扣设计保证了两个线缆连接器的连接紧密性,避免了接触不良的现象发生。
[0005]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设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以及V型的固定弹片,所述绝缘本体设有线缆插入孔,固定弹片的一端与导电端子的一端抵接,固定弹片的另一条边紧贴于线缆插入孔的内侧壁,所述固定弹片的V型开口端与线缆插入孔的插入端相对设置;绝缘本体与线缆插入孔相对的一端设有容置腔,导电端子的另一端设于容置腔的上侧壁,所述导电端子的另一端的前端部向外隆起形成凸扣。
[0006]所述导电端子的中部为弯折状,所述绝缘本体内设有与导电端子的中部相匹配的弯折块。
[0007]所述绝缘本体内设有防止导电端子上下活动的第一限位槽。
[0008]所述导电端子的一端设有第一楔形止动块,所述第一限位槽内设有与第一楔形止动块配合的第一止挡块。
[0009]所述容置腔的上侧壁设有防止导电端子的另一端滑动的第一止动块。
[0010]所述线缆插入孔的内侧壁设有防止固定弹片沿线缆插入孔的插入方向滑动的第
二止动块。
[0011]所述绝缘本体内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与第一限位槽相对设置;所述固定弹片的另一条边设有第二楔形止动块,所述第二限位槽内设有与第二楔形止动块配合的第二止挡块。[0012]所述固定弹片为不锈钢弹片,所述导电端子为铜片。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线缆连接器采用V型的固定弹片对待连接的线缆进行卡接,安装较为方便快捷,而且线缆的接头位于线缆插入孔中,不需要进行包裹,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另外,导电端子的连接端设有凸扣,两个线缆连接器相互插接时,导电端子的凸扣相互压紧,一方面保证了两个线缆连接器的连接紧密性,另一方面避免了接触不良的现象发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线缆连接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图1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线缆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图3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是隐藏绝缘本体的线缆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9]1 一绝缘本体;2—导电端子;
[0020]3一固定弹片;4一线缆插入孔;
[0021]11 一第一限位槽;12—第二限位槽;
[0022]13—第一止动块;14一第二止动块;
[0023]15—弯折块;5—容置腔;
[0024]21—第一楔形止动块;31—第二楔形止动块;
[0025]22—凸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7]本实用新型所涉及到的方位词上、下均以图1为参照标准。
[0028]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1、设于绝缘本体I内的导电端子2、以及V型的固定弹片3,所述绝缘本体I设有线缆插入孔4,固定弹片3的一端与导电端子2的一端抵接,固定弹片3的另一条边紧贴于线缆插入孔4的内侧壁,所述固定弹片3的V型开口端与线缆插入孔4的插入端相对设置;绝缘本体I与线缆插入孔4相对的一端设有容置腔5,导电端子2的另一端设于容置腔5的上侧壁,所述导电端子2的另一端的前端部向外隆起形成凸扣22。导电端子2的凸扣22设计保证了两个线缆连接器的连接紧密性,避免了接触不良的现象发生。
[0029]在实际安装过程中,为了加强线缆连接的稳定性,可以在插接前对线缆接头进行浸锡操作,连接头的锡液凝固后将线缆接头的多根细丝线连接在一起,同时增强了连接头的硬度,然后将线缆接头插入线缆插入孔4并由固定弹片3的一端卡紧于导电端子2的一端,实现导线与导电端子2的电连接。
[0030]其中,所述导电端子2的中部为弯折状,所述绝缘本体I内设有与导电端子2的中部相匹配的弯折块15。绝缘本体I设置弯折块15 —方面是为了配合线缆连接器的厚度设计,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进一步固定导电端子2,防止其在使用过程中损坏。
[0031]其中,所述绝缘本体I内设有防止导电端子2上下活动的第一限位槽11。导电端子2的一端插入第一限位槽11内,一方面可以起到固定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防止导电端子2外露,影响线缆连接器的安全性。
[0032]其中,所述导电端子2的一端设有第一楔形止动块21,所述第一限位槽11内设有与第一楔形止动块21配合的第一止挡块。
[0033]其中,所述容置腔5的上侧壁设有防止导电端子2的另一端滑动的第一止动块13。
[0034]第一止挡块和第一止动块13的设置进一步限定了导电端子2的移动,保证了导电端子2稳定地位于绝缘本体I内。
[0035]其中,所述线缆插入孔4的内侧壁设有防止固定弹片3沿线缆插入孔4的插入方向滑动的第二止动块14。
[0036]其中,所述绝缘本体I内设有第二限位槽12,所述第二限位槽12与第一限位槽11相对设置;所述固定弹片3的另一条边设有第二楔形止动块31,所述第二限位槽12内设有与第二楔形止动块31配合的第二止挡块。
[0037]第二限位槽12具有限制固定弹片3上下移动的作用,第二止挡块和第二止动块14可以限制固定弹片3左右移动,第二限位槽12、第二止挡块和第二止动块14的配合,保证了固定弹片3能够固定于绝缘本体I内。
[0038]其中,所述固定弹片3为不锈钢弹片,所述导电端子2为铜片。不锈钢弹片相对于铜片的弹性更好,卡接效果较佳。
[0039]本实用新型的线缆连接器采用V型的固定弹片3对待连接的线缆进行卡接,安装较为方便快捷,而且线缆的接头位于线缆插入孔4中,不需要进行铆压,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另外,导电端子2的连接端设有凸扣22,两个线缆连接器相互插接时,导电端子2的凸扣22相互压紧,一方面保证了两个线缆连接器的连接紧密性,另一方面避免了接触不良的现象发生。
[0040]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本体、设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以及V型的固定弹片,所述绝缘本体设有线缆插入孔,固定弹片的一端与导电端子的一端抵接,固定弹片的另一条边紧贴于线缆插入孔的内侧壁,所述固定弹片的V型开口端与线缆插入孔的插入端相对设置;绝缘本体与线缆插入孔相对的一端设有容置腔,导电端子的另一端设于容置腔的上侧壁,所述导电端子的另一端的前端部向外隆起形成凸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的中部为弯折状,所述绝缘本体内设有与导电端子的中部相匹配的弯折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内设有防止导电端子上下活动的第一限位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的一端设有第一楔形止动块,所述第一限位槽内设有与第一楔形止动块配合的第一止挡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的上侧壁设有防止导电端子的另一端滑动的第一止动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插入孔的内侧壁设有防止固定弹片沿线缆插入孔的插入方向滑动的第二止动块。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内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与第一限位槽相对设置;所述固定弹片的另一条边设有第二楔形止动块,所述第二限位槽内设有与第二楔形止动块配合的第二止挡块。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弹片为不锈钢弹片,所述导电端子为铜片。
【文档编号】H01R13/02GK203574134SQ201320622843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0日
【发明者】王伟 申请人:东莞市纳百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