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33643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连接器,具有至少两个连接端口,此至少两个连接端口可均由相同传输规格,或由相异传输规格组成,又,此连接器可供组设于一电路板上,并与电路板的相对应电路完成电性连接,以供一个以上的电子装置,以相对应传输规格的连接器插设于连接端口,进而可完成电性或信息连接,且本实用新型所揭的连接器的一座体,具有一盖体以将各端子盖覆,且盖体的结构设计可使其在盖覆后,达到有效将端子限位及保护各端子的作用。
【专利说明】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一种具有多个连接端口的连接器,其可组设于一电路板上,本实用新型尤指一种具有数个连接端口,且组装简单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连接器在电子装置中的应用相当广泛,其主要是提供两个相异的电子装置,可以同一传输规格,完成电性或信息的连接,一般而言,是以一公接头及一母接头的形式,使两者可呈相互插设,连接器一般可分为线性连接器及固定式连接器,线性连接器的优点在于可以依其连接线的长度,依使用的需求进行不同位置的连接或布设,而固定式连接器则固定设于一电子装置的特定位置,例如,以锡焊使一固定式连接器固设于一电路板(或主机板)上,就目前的电子装置的功能需求而言,单一电子装置通常具有多种功能,且需与多种相关的另一电子装置作连接,请参阅图1,图中所示为现有连接器组设于电路板的示意图,如图中所示一电脑装置中的电路板10,其通常需具备可以与多种电子装置完成电性或信息连接的功能,例如,滑鼠、外接式硬碟、视讯装置等,故,通常一片电路板10上,需组设有多种不同传输规格的固定式连接器(11、12、13),现有的做法,是使各种不同规格的固定式连接器(11、12、13),分别组设于电路板10上,但是,过多的固定式连接器(11、12、13),将造成电路板10布设面积不足的问题,如果因此而选择缩小各电子零组件的组设排列及间隔,则又会造成电路板10整体的电子零组件配置拥挤、杂乱等情况,如此一来,则可能又会造成电子零组件彼此间的电性干扰(例如EMI)、散热不佳等问题;再请参阅图中所示,目前,SATA传输规格的固定式连接器11是极为广泛被应用的于电路板10上连接器种类之一,通常一片电路板10会组设有多个SATA传输规格的固定式连接器11,而由于上述相同的问题,当组设多个固定式连接器11时,则必然会造成空间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有鉴于上述的问题及需求,本实用新型是依据多年来从事相关行业及产品设计的经验,针对连接器本身的结构组成与电路板之间的设置关系,对连接器的整体结构进行改良,期能更符合目前的实用需求,缘此,本实用新型主要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容易,且可满足多种传输规格及节省组设空间的连接器。
[0004]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是由一成型有至少两个连接端口的座体、数支端子、以及一盖体所组构而成,该座体正面成型有至少两个连接端口,各该连接端口之间由一个分隔片区隔,各该连接端口分别成型有一个端子孔组延伸至该座体后方,且相对于各端子孔组末端下方的垂直面上分别成型有数个端子定位槽;所述数支端子的各该端子的一端成型为一个第一电性连接部,另一端经弯折后成型为一个第二电性连接部,各该第一电性连接部分别插设入该座体各该端子孔组,各该第二电性连接部则抵靠于各该端子定位槽,且该第二电性连接部的末端延伸出该座体下方;该盖体与该座体之间完成相互固定。
[0005]优选的是,各端子孔组上方的垂直平面成型有一个以上的扣孔,且该盖体的平面成型有至少一个卡扣;
[0006]该盖体组设于该座体时,该盖体的各该卡扣勾扣于该座体的各该扣孔之中,使该盖体与该座体相组接。
[0007]优选的是,该座体两侧分别具有一个侧墙,各该侧墙的一个内壁面成型有一个以上的导引槽,该盖体两侧端缘成型有一个定位凸肋,该盖体组设于该座体时,以该盖体的该定位凸肋对应于该座体的该导引槽进行组设。
[0008]优选的是,该盖体的该卡扣末端形成倒勾状。
[0009]优选的是,该座体的后方成型有一个第一顶靠面及一个第二顶靠面,该第一顶靠面与第二顶靠面位于不同的垂直面上。
[0010]优选的是,该盖体的各该卡扣之间,成型有一个以上的顶靠凸块,该顶靠凸块成型有一个第一相对顶靠面及一个第二相对顶靠面,该第一相对顶靠面对应抵靠该第一顶靠面,该第二相对顶靠面对应设于该第二顶靠面。
[0011]优选的是,该座体邻近两该侧墙的底部,分别设有一个供以与电路板结合的固定件。
[0012]优选的是,该座体的各该连接端口至少有一个SATA传输介面。
[0013]优选的是,该座体的各该连接端口至少有一个PC1-E传输介面。
[0014]优选的是,该座体的各该连接端口至少有一个eSATA传输介面。
[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所称的连接器于其座体上,成型有至少两个连接端口,以符合目前电子装置多传输规格的需求,减少连接器的布设空间,不同传输规格的连接器,无需再分散布设,且盖体盖合于座体后,即可完成组设于各连接端口的各端子的保护。
[0016]再者,座体的两侧墙,成型有一个以上的导引槽,可使盖体组设时,被快速导引至定位,且,盖体对应于座体的平面上,具有一支以上的卡扣,其可使盖体盖覆于座体后,勾扣于座体的一扣孔中,使盖体可快速完成有效定位,以提升组设的稳固性。
[0017]为能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仅以下列说明搭配图示,敬请参阅。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现有连接器组设于电路板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00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构件组成示意图(一)。
[00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示意图(一)。
[00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示意图(二)。
[0023]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示意图(三)。
[0024]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示意图(四)。
[0025]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示意图(五)。
[0026]【符号说明】
[0027]10电路板11连接器111座体
[0028]112盖体 12连接器13连接器
[0029]20连接器201座体202端子[0030]2011连接端口2021第一电性连接部 2012连接端口
[0031]2022第二电性连接部 2013连接端口2014分隔片
[0032]2015侧墙2016导引槽2017第一端
子孔组
[0033]2017’端子定位槽 2018第二端子孔组2018’端子定位槽
[0034]2019第三端子孔组 2019’端子定位槽203盖体
[0035]2031定位凸肋2032卡扣2033顶靠凸块
[0036]2034第一相对顶靠面 2035第二相对顶靠面
[0037]21电路板211透孔A第一顶 靠面
[0038]B第二顶靠面Hl扣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9]请参阅图2,图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如图中所示的连接器20,其主要由一座体201、至少两个端子202及一盖体203 (本图尚未绘示)所组构而成,其中,座体201形成有至少两个连接端口(2011、2012、2013),各连接端口之间由一分隔片2014隔开,且座体201的两侧墙2015的底部,分别组设有一固定件204,以供使座体201可经组设后,能借助该固定件204固定于一电路板上;另,端子202在组设于座体201后,其一端延伸至座体201的下方,又,盖体203则盖合于座体201的后方,以使各端子202受到有效的保护;再者,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至少两个连接端口(2011、2012、2013),可依实际使用的需求,成型为相异、或相同传输规格的传输连接器,例如SATA (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Attachment ;一种电脑汇流排)、或eSATA (External Serial ΑΤΑ , 一种电脑汇流排)、或PC1-E (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 , 一种电脑汇流排)等传输规格。
[0040]请参阅图3,图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构件组成示意图(一),如本图所示,在座体201的后方,其两侧墙2015的内壁面分别成型有一个以上的水平方向延伸的导引槽2016,再请搭配参照图2,在各连接端口(2011、2012、2013)的后方,分别成型有数个端子孔组(第一端子孔组2017、第二端子孔组2018及第三端子孔组2019),且相对于各端子孔组(2017、2018、2019)末端下方的垂直面上,分别成型有数个端子定位槽(2017’、2018’、2019’),而邻近各端子孔组(2017、2018、2019)上方的垂直平面,则成型有一个以上的扣孔Hl ;又,如本图所示,座体201的后方成型有一第一顶靠面A及一第二顶靠面B,且所述的第一顶靠面A相对于第二顶靠面B呈凹陷状,也即第二顶靠面B相对于第一顶靠面A呈隆起状,即更为朝外凸出;端子202整体经弯折加工后呈L状,且端子202的一端,成型有一第一电性连接部2021,另一端则成型为一第二电性连接部2022,各端子202以其第一电性连接部2021,穿设过各端子孔组(2017、2018、2019),组设完成后,端子202的第二电性连接部2022则受限位固定于各端子定位槽(2017’、2018’、2019’),且第二电性连接部2022的末端延伸凸伸出座体201下方;盖体203的两侧,成型有一个以上水平向延伸的定位凸肋2031,其位置恰可对应于座体201的各导引槽2016 ;又,盖体203对应于座体201的平面,成型有一个以上的卡扣2032,其恰可对应座体201的各扣孔Hl的位置,再者,各卡扣2032之间,成型有一个以上的顶靠凸块2033,所述的顶靠凸块2033成型有一第一相对顶靠面2034及一第二相对顶靠面2035,且第一相对顶靠面2034相对朝外凸出于第二相对顶靠面2035。
[0041]请参阅图4,图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示意图(一),承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各构件组合时,预先将各端子202的第一电性连接部2021穿设过各端子孔组(2017、2018、2019)后固定,同时,第二电性连接部2022也受到各端子定位槽(2017’、2018’、2019’)的定位,使各端子202常态下固定于座体201之中。
[0042]请参阅图5,图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示意图(二),请搭配参阅图3,各端子202完成组设后,盖体203可通过两侧成型的定位凸肋2031,对位于座体201后方两内侧壁面的导引槽2016,并使盖体203的定位凸肋2031因所对应的导引槽2016的导引作用,使盖体203稳固的组设于座体201的后方,以有效使各端子202受盖体203限位于各端子定位槽(2017’、2018’、2019’)中而更为稳固,再者,盖体203对于各端子202也具有保护作用。
[0043]请接续参阅图6,图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示意图(三),承图5所述,盖体203与座体201完成组设后,盖体203上的各卡扣2032,相对穿设过座体201的各扣孔H1,而所述的卡扣2032末端呈倒勾状,使卡扣2032穿过扣孔Hl后,卡扣2032的末端可倒勾于扣孔H1,使盖体203盖合于座体201后具有稳固不易脱落的优点。
[0044]请参阅图7,图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示意图(四),承图6所述,盖体203盖合于座体201后,其顶靠凸块2033的第一相对顶靠面2034、及第二相对顶靠面2035,即分别相对顶靠于座体201的第一顶靠面A及第二顶靠面B,借助盖体203的顶靠凸块2033,如此,可确保盖体203与各端子202之间维持一定间隙,可有效防止盖体203在盖合于座体201时,其平面直接压迫到各端子202。
[0045]请参阅图8,图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示意图(五),请搭配参阅图2,承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连接器20可进一步通过各端子202的第二电性连接部2022,与一电路板21的相对应电路完成电性连接,且座体201与电路板21完成电性连接后,其底部的固定件204卡扣于电路板21的一透孔211内,使座体201更稳固的组设于电路板21上。
[004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称的连接器主要于其座体上,成型有至少两个连接端口,以符合目前电子装置多传输规格的需求,减少连接器的布设空间,不同传输规格的连接器,无需再分散布设,且盖体盖合于座体后,即可完成组设于各连接端口的各端子的保护;据此可知,本实用新型其据以实施后,确实可达到提供一种组装容易,且可满足多种传输规格及节省组设空间的连接器的目的。
[0047]以上所述的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连接器,供以组设于一个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座体,正面成型有至少两个连接端口,各该连接端口之间由一个分隔片区隔,各该连接端口分别成型有一个端子孔组延伸至该座体后方,且相对于各端子孔组末端下方的垂直面上分别成型有数个端子定位槽; 数支端子,各该端子的一端成型为一个第一电性连接部,另一端经弯折后成型为一个第二电性连接部,各该第一电性连接部分别插设入该座体各该端子孔组,各该第二电性连接部则抵靠于各该端子定位槽,且该第二电性连接部的末端延伸出该座体下方; 一个盖体,与该座体之间完成相互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端子孔组上方的垂直平面成型有一个以上的扣孔,且该盖体的平面成型有至少一个卡扣; 该盖体组设于该座体时,该盖体的各该卡扣勾扣于该座体的各该扣孔之中,使该盖体与该座体相组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座体两侧分别具有一个侧墙,各该侧墙的一个内壁面成型有一个以上的导引槽,该盖体两侧端缘成型有一个定位凸肋,该盖体组设于该座体时,以该盖体的该定位凸肋对应于该座体的该导引槽进行组设。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盖体的该卡扣末端形成倒勾状。
5.如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座体的后方成型有一个第一顶靠面及一个第二顶靠面,该第一顶靠面与第二顶靠面位于不同的垂直面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盖体的各该卡扣之间,成型有一个以上的顶靠凸块,该顶靠凸块成型有一个第一相对顶靠面及一个第二相对顶靠面,该第一相对顶靠面对应抵靠该第一顶靠面,该第二相对顶靠面对应设于该第二顶靠面。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座体邻近两该侧墙的底部,分别设有一个供以与电路板结合的固定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座体的各该连接端口至少有一个SATA传输介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座体的各该连接端口至少有一个PC1-E传输介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座体的各该连接端口至少有一个eSATA传输介面。
【文档编号】H01R27/00GK203787712SQ201320833464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3日
【发明者】杨有禧 申请人:频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