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对板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84215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板对板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板对板电连接器。该板对板电连接器包括:公座及母座,公座与母座相互插接配合,公座插入所述的容纳空间中,所述的凸台插入插接空间中,且公座端子与母座端子形成电性接触;所述的公座端子包括:连接部、由连接部向前延伸并形成180°弯折的接触部、由连接部向后延伸并向外形成弯折的焊接部,所述的连接部和接触部一同插入公座壳体上开设的端子槽内。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中公座端子中的接触部采用180度弯折结构,这样进一步增加接触部的接触面,并且该接触部的接触面不再是冲压形成的表面,这样形成的接触面表面光滑、没有冲压形成的毛边,在与母座端子接触部接触时更加稳定。
【专利说明】一种板对板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产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板对板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
[0002]板对板连接器(英文名称:Board-to-board Connectors)是将平行电路板连接的一种连接器。板对板连接器是目前所有连接器产品类型中传输能力最强的一种连接器产品,主要应用于电力系统、通信网络、金融制造、电梯、工业自动化、医疗设备、办公设备、家电、军工制造等行业。随着科技发展,市场对于板对板连接器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尺寸进一步小型化的同时,还要求产品的传输性能进一步提高。
[0003]目前的板对板连接器包括分别设置在不同电路板上的公座和母座,其中公座上安装有公座端子,母座上安装有母座端子,并且母座上形成有与公座形成插接配合的接插槽。当公座和母座相互插接时,公座插入母座上的接插槽中,并且相互对应的公座端子与母座端子通过各自的接触部形成电性接触,从而实现公座与母座之间的电性连接。
[0004]这种板对板连接器的公座端子通常采用冲压去料成型,端子通过冲压设备一次冲压成形后,通过端子上的卡凸与公座端子槽内壁形成卡嵌固定,由于采用冲压工艺生产,端子的侧面(冲压形成侧面)难免会形成毛边,而公座端子的侧面将会与母座端子接触部形成电性接触,公座端子侧面的毛边容易对母座端子的接触部表面形成刮伤,伤害母座端子表面的电镀层,导致出现端子间接触不良的现象。同时,这种公座端子在装配时,只能采用单只逐个插入端子槽,装配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导致产品成本过高。
[0005]另一个方面,由于板对板连接器中端子数量较多,公座、母座上的端子需要分列成两排,由于板对板连接器的体积小,所以这两排分列的端子之间间距较小,当公座、母座相互插接后,两排端子在信号传输的过程中容易形成干扰,导致信号传输受到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板对板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可以提高端子间的电性接触的稳定性,并且可减少工作时出现的信号干扰情况,提高讯号传输质量。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板对板电连接器包括:公座,其包括公座壳体以及沿公座壳体两侧边分别安装的一排公座端子,该公座壳体上形成有插接空间;母座,其包括母座壳体以及安装在母座壳体上的母座端子,该母座壳体具有与公座形成插接配合的容纳空间,于该容纳空间内形成有与所述插接空间匹配的凸台,沿凸台两侧边分别安装有一排母座端子;公座与母座相互插接配合,公座插入所述的容纳空间中,所述的凸台插入插接空间中,且公座端子与母座端子形成电性接触;所述的公座端子包括:连接部、由连接部向前延伸并形成180°弯折的接触部、由连接部向后延伸并向外形成弯折的焊接部,所述的连接部和接触部一同插入公座壳体上开设的端子槽内。
[0008]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公座壳体两侧内壁均匀开设有贯穿的端子槽,所述的公座端子自公座壳体底面插入,并通过连接部两侧形成的卡凸与端子槽形成卡嵌固定,所述公座端子的接触部显露于插接空间,公座端子焊接部通过弯折沿水平方向向外延伸。
[0009]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母座沿凸台两侧开设有与容纳空间连通的端子槽;所述的母座端子包括:连接部、由连接部侧面向外延伸形成一个U形接触部、由连接部下方向外延伸形成的焊接部,所述的焊接部向上形成有一固定部,母座端子自母座底部插入端子槽中,并且母座端子的接触部由凸台侧面显露于容纳空间中,以与插入的公座端子的接触部形成接触。
[0010]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于所述的母座的凸台中设置有一隔离板,通过隔离板将凸台两侧的两排母座端子隔离。
[0011]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沿所述凸台轴向的中心线位置开设有用于装配所述隔离板的安装槽,所述的隔离板自母座底部插入该安装槽内。
[0012]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隔离板包括:呈片材的主体、一体成形于主体两侧下端的限位部、形成于主体中间的缺口部,以及一体成形于缺口部中间的夹持部,所述的夹持部具有相互交错的夹持折弯片。
[0013]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凸台由相互分离的左凸台、右凸台和中凸台构成,其中左、右凸台上开设有供母座端子插入端子槽,中凸台上沿安装槽贯穿的两侧壁形成有与所述夹持弯折片对应的通孔,该夹持弯折片由通孔显露于安装槽。
[0014]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公座通过两个一体成型的隔板将插接空间分隔成与左凸台、右凸台、中凸台对应的左空间、右空间和中空间。
[0015]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公座上沿其中空间的中心位置插入一隔离片,该隔离片位于所述隔离板的缺口部位置处,并且通过隔离板上夹持部的夹持折弯片对隔离片形成夹持。
[0016]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公座沿其底部开设有与中空间贯穿的固定槽,所述的隔离片自公座底部插入该固定槽内,并通过自身成型的卡凸与固定槽形成卡嵌固定。
[00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1、本实用新型中公座端子中的接触部采用180度弯折结构,这样进一步增加接触部的接触面,并且该接触部的接触面不再是冲压形成的表面,这样形成的接触面表面光滑、没有冲压形成的毛边,在与母座端子接触部接触时更加稳定。
[0019]2、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其可实现一次性装配多个公座端子,提升产品的生产效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0020]3、本实用新型在母座中间增加了一个隔离板,通过隔离板可以将分列两排的端子形成屏蔽隔离,防止两排端子在工作时形成信号干扰,提高传输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
[00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0022]图2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002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0024]图4是图2中A-A向放大后的剖视图;
[0025]图5是图2中B-B向放大后的剖视图;
[0026]图6是本实用新型公座的立体图;
[0027]图7是本实用新型公座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0028]图8是本实用新型公座壳体的立体图;
[0029]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公座端子的立体图;
[0030]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公座端子的主视图;
[0031]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母座壳体的立体图;
[0032]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母座壳体与隔离板的装配示意图;
[0033]图13是本实用新型母座端子的主视图。
[0034]附图标记说明:
[0035]I公座10公座壳体11左空间
[0036]12右空间13中空间14、15隔板
[0037]16缺角100插接空间101端子槽
[0038]131固定槽
[0039]2母座20母座壳体21凸台
[0040]211左凸台212右凸台213中凸台
[0041]200容纳空间210端子槽2130通孔
[0042]22安装槽
[0043]3公座端子31连接部32接触部
[0044]33焊接部311卡凸
[0045]4母座端子41连接部42接触部
[0046]43焊接部431固定部
[0047]5隔离板51主体52限位部
[0048]53缺口部54夹持部510卡凸
[0049]541、542夹持弯折片
[0050]6隔离片61卡凸

【具体实施方式】
:
[0051 ]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52]见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板对板电连接器,其包括:公座I和母座2。公座I与母座2相互插接配合,形成电性连接。
[0053]结合图6、7、8所示,公座I包括:公座壳体10以及安装在公座壳体10上的若干公座端子3。公座壳体10为长条状的绝缘体,在其边角形成有防呆用的缺角16。在其与母座2配合的端面开设有插接空间100。所述的公座端子3分列两排,沿插接空间100分别安装在公座壳体10的两侧边。具体安装结构为:于所述的公座壳体10两侧内壁均匀开设有贯穿的端子槽101,并且该端子槽101与插接空间100连通。公座端子3对应安装在每个端子槽101内。
[0054]结合图9、10所示,公座端子3采用金属导电材料一体成型,其包括:连接部31、由连接部31向前延伸并形成180°弯折的接触部32、由连接部31向后延伸并向外形成弯折的焊接部33。接触部32经过180°弯折后几乎贴合在连接部31的表面,在连接部31两侧还一体冲压形成有与端子槽101配合的若干卡凸311。焊接部33总体与连接部31形成90°弯折,并且焊接部33的弯折方向与接触部32的弯折方向相反。本实用新型中公座端子3中的接触部32采用180度弯折结构,这样进一步增加接触部32的接触面,并令接触部32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能力,可进一步提高与母座端子4接触的稳定性。同时,由于接触部32的接触面不是冲压形成的表面,其接触面表面光滑、没有冲压形成的毛边,在与母座端子4接触时更加稳定。
[0055]结合图4所示,装配时,公座端子3自公座壳体10底面的端子槽101端口插入,并且所述的连接部31和接触部32 —同插入端子槽101内,通过连接部31两侧形成的卡凸311与端子槽101形成卡嵌固定。同时,公座端子3的接触部32显露于插接空间100,公座端子3焊接部33通过弯折沿水平方向向外延伸。
[0056]在公座壳体10的插接空间100中间设置有两个与公座壳体10 —体成型的隔板14、15,通过这两个隔板14、15将插接空间100分隔成左空间11、右空间12和中空间13。其中公座端子3均位于左、右空间11、12所在的区域。中间空间较左、右空间11、12的宽度小,沿中空间13的中心位置插入一隔离片6。
[0057]隔离片6为金属片材,其左右两侧边形成有定位用卡凸61。公座I的底部开设有与中空间13贯穿的固定槽131,所述的隔离片6自公座I底部插入该固定槽131内,并通过卡凸61与固定槽131形成卡嵌固定。
[0058]结合图11、12、13所示,所述的母座2包括:母座壳体20以及安装在母座壳体20上的母座端子4,该母座壳体20具有与公座I形成插接配合的容纳空间200,于该容纳空间200内形成有与所述插接空间100匹配的凸台21,沿所述凸台21两侧边分别安装有一排母座端子4。
[0059]结合图13所示,所述的母座2沿凸台21两侧开设有与容纳空间200连通的端子槽210 ;所述的母座端子4包括:连接部41、由连接部41侧面向外延伸形成一个U形接触部42、由连接部41下向外延伸形成的焊接部43,所述的焊接部43向上形成有一与母座2上开设固定槽配合的固定部431。所述的母座端子4自母座2底部插入端子槽210中,并且母座端子4的接触部42由凸台21侧面显露于容纳空间200中,通过接触部42上形成的凸起与插入的公座端子3的接触部32形成电性接触。
[0060]结合图12所示,所述的母座2的凸台21内设置有一隔离板5,通过隔离板5将凸台21两侧的两排母座端子4形成隔离。具体结构为:沿所述凸台21纵向方向的中心线位置开设有用于装配所述隔离板5的安装槽22,该安装槽22贯穿母座2,所述的隔离板5自母座2底部插入该安装槽22内。
[0061]所述的隔离板5采用金属材料制作,其包括:呈片材状的主体51、一体成形于主体51两侧下端的限位部52、形成于主体51中间的缺口部53,以及一体成形于缺口部53中间的夹持部54,所述的夹持部54具有相互交错的夹持折弯片541、542。在主体51的两侧还形成有卡凸510,当隔离板5安装到安装槽22中后,该卡凸510见将与安装槽22内壁形成卡嵌固定。
[0062]所述的凸台21由相互分离的左凸台211、右凸台212和中凸台213构成,其中左、右凸台211、212上开设有供母座端子4插入端子槽210,中凸台213上沿安装槽22贯穿的两侧壁形成有与所述夹持弯折片541、542对应的通孔2130,该夹持弯折片541、542由通孔2130显露于安装槽22。当公座I与母座2相互插接配合时,所述的公座I上的左空间11、右空间12、中空间13分别与母座2是上的左凸台211、右凸台212、中凸台213形成对应的插接配合,并且公座I上隔离片6正好位于隔离板5的缺口部53位置处,并且通过隔离板5上夹持部54的夹持折弯片541、542对隔离片6形成夹持,并形成电性连接。
[0063]本实用新型在隔离板和隔离片的相互配合,在两排的端子(公座端子3和母座端子4)之间形成屏蔽隔离,防止两排端子在工作时形成信号干扰,提高传输效率。
[0064]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板对板电连接器,其包括: 公座,其包括公座壳体以及沿公座壳体两侧边分别安装的一排公座端子,该公座壳体上形成有插接空间; 母座,其包括母座壳体以及安装在母座壳体上的母座端子,该母座壳体具有与公座形成插接配合的容纳空间,于该容纳空间内形成有与所述插接空间匹配的凸台,沿凸台两侧边分别安装有一排母座端子; 公座与母座相互插接配合,公座插入所述的容纳空间中,所述的凸台插入插接空间中,且公座端子与母座端子形成电性接触;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公座端子包括:连接部、由连接部向前延伸并形成180°弯折的接触部、由连接部向后延伸并向外形成弯折的焊接部,所述的连接部和接触部一同插入公座壳体上开设的端子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对板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公座壳体两侧内壁均匀开设有贯穿的端子槽,所述的公座端子自公座壳体底面插入,并通过连接部两侧形成的卡凸与端子槽形成卡嵌固定,所述公座端子的接触部显露于插接空间,公座端子焊接部通过弯折沿水平方向向外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对板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母座沿凸台两侧开设有与容纳空间连通的端子槽;所述的母座端子包括:连接部、由连接部侧面向外延伸形成一个U形接触部、由连接部下方向外延伸形成的焊接部,所述的焊接部向上形成有一固定部,母座端子自母座底部插入端子槽中,并且母座端子的接触部由凸台侧面显露于容纳空间中,以与插入的公座端子的接触部形成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板对板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的母座的凸台中设置有一隔离板,通过隔离板将凸台两侧的两排母座端子隔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板对板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凸台轴向的中心线位置开设有用于装配所述隔离板的安装槽,所述的隔离板自母座底部插入该安装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板对板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离板包括:呈片材的主体、一体成形于主体两侧下端的限位部、形成于主体中间的缺口部,以及一体成形于缺口部中间的夹持部,所述的夹持部具有相互交错的夹持折弯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板对板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台由相互分离的左凸台、右凸台和中凸台构成,其中左、右凸台上开设有供母座端子插入端子槽,中凸台上沿安装槽贯穿的两侧壁形成有与所述夹持弯折片对应的通孔,该夹持弯折片由通孔显露于安装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板对板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公座通过两个一体成型的隔板将插接空间分隔成与左凸台、右凸台、中凸台对应的左空间、右空间和中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板对板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公座上沿其中空间的中心位置插入一隔离片,该隔离片位于所述隔离板的缺口部位置处,并且通过隔离板上夹持部的夹持折弯片对隔离片形成夹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板对板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公座沿其底部开设有与中空间贯穿的固定槽,所述的隔离片自公座底部插入该固定槽内,并通过自身成型的卡凸与固定槽形成卡嵌固定。
【文档编号】H01R13/6585GK204030057SQ201420407321
【公开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2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2日
【发明者】吴俊宽, 程梦丽, 蒋武向 申请人: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