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46642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具备能够与对方壳体(插孔连接器壳体)嵌合的壳体(插头连接器壳体)。壳体具有多个弹性卡合部。并且,壳体被插入设于板状隔壁的孔部,通过各弹性卡定部与孔部的周缘部抵接而被支承为相对于板状隔壁能够在与嵌合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摆动。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9072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上述以往的连接器中,在壳体被插入到板状隔壁的孔部的状态下,通过壳体经由各弹性卡定部在与嵌合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摆动位移,能够吸收两个壳体的嵌合误差。因此,对于不具有相当于板状隔壁的孔部的构造的结构,无法实质性地应用上述连接器的技术。例如,在与电子控制单元、液压传感器等一起搭载连接器的自动变速器的液压控制装置的情况下,整体的结构变得复杂,因此,若在壳体相对于对方壳体的嵌合作业上花费工夫,则也会给其他部件的组装作业带来障碍,存在作业效率大幅降低的问题。本发明基于上述那样的情况而完成,目的在于顺利地进行连接器的嵌合作业,改善组装的作业效率。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壳体,能够与设置于螺线管的对方壳体嵌合;和摆动支承部,配置在安装所述螺线管的阀体所处的一侧,将所述壳体支承为能够在与嵌合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摆动,并且随着向所述阀体安装所述螺线管而使所述壳体达到与所述对方壳体嵌合的嵌合状态。发明效果当向阀体安装螺线管时,壳体和对方壳体达到嵌合状态,因此,不需要分别进行螺线管的安装作业和连接器的嵌合作业,能改善组装的作业效率。在向阀体安装螺线管时,即使假设壳体从与对方壳体之间的标准的嵌合位置发生了错位,由于可通过摆动支承部吸收壳体的错位,因此也能够顺利地进行连接器的嵌合作业。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连接器中,在组装螺线管之前壳体与对方壳体相对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随着螺线管的组装而壳体与对方壳体标准嵌合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图2的俯视方向的剖视图。图4是图2的侧视方向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由设于罩的多个摆动支承部摆动支承的壳体的立体图。图6是从正面侧观察连接器的立体图。图7是从背面侧观察连接器的立体图。图8是从背面侧观察连接器的剖视图。图9是图8的A-A线剖视图。图10是从正面侧观察壳体的立体图。图11是从背面侧观察壳体的立体图。图12是壳体的后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示出本发明的优选的方式。所述摆动支承部一体地设置于覆盖从所述壳体引出的电线的罩。由此,与摆动支承部和罩分别设置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结构,并削减部件个数。在所述壳体的两个侧面突出地设置有一对翼部,所述摆动支承部具有包围所述翼部的一对包围部,所述翼部以能够位移的方式收容在所述包围部内。由此,能够使摆动支承部成为比较简单的结构。在所述壳体与所述对方壳体的动作对应地进行了摆动时,所述翼部向与嵌合方向交叉的方向扭转变形,且所述翼部具有能够消除该扭转状态的弹性。通过具有这样的弹性的翼部,能够恰当地修正两个壳体间的错位。<实施例>基于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0对设置于汽车的自动变速器的液压控制装置90的情况进行例示,具备合成树脂制的壳体20和同样是合成树脂制的罩60。如图1及图2所示,虽然详情未图示,但是液压控制装置90具备罩60和沿着高度方向呈层叠状地配置于该罩60的阀体50。向阀体50安装多个螺线管40。壳体20与螺线管40的个数对应地在罩60上设置多个。如图1所示,螺线管40呈大致圆筒状,具有电磁部41和从电磁部41突出的阀部42。在电磁部41的外周面沿高度方向突出地设置有作为壳体20的嵌合对方的对方壳体80。另一方面,在阀体50设有供螺线管40的阀部42插入的多个阀插入部51。阀插入部51在与阀部42之间构成液压控制用的液压回路。在向阀体50安装螺线管40时,若成为阀插入部51与螺线管40正对且壳体20也与对方壳体80正对的状态,则能够同时进行螺线管40的安装作业和连接器10的嵌合作业。然而,若壳体20与对方壳体80之间具有嵌合误差,则无法同时进行螺线管40的安装作业和连接器10的嵌合作业。有鉴于此,在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0中,如图5所示,在罩60设置有多个摆动支承部61作为吸收壳体20与对方壳体80的嵌合误差的机构。如图6~图9所示,摆动支承部61具有左右一对包围部62和沿宽度方向(左右方向)延伸且两端与两个包围部62连结的连结部63。包围部62呈大致方箱状,由后面板64、与后面板64的前方相对配置的前面板65、架设在前面板65与后面板64的上端之间的顶面板66和从顶面板66的外端垂下的弹性片67构成。后面板64、前面板65及弹性片67都呈平板状。如图5所示,包围部62一体地连结于罩60的其他的壁,但是在图6~图8中,包围部62相对于罩60的其他的壁的连结构造省略。如图8及图9所示,壳体20的后述的翼部21以能够位移的方式收容在包围部62内。如图6及图7所示,弹性片67与后面板64和前面板65之间具有一对狭缝68,在两个狭缝68之间能够以与顶面板66的外端之间的连结部位为支点而挠曲变形。如图8所示,在弹性片67的下端设有朝向包围部62的内侧突出的保持突起69。如图9所示,保持突起69形成为沿着弹性片67的下端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肋状形态。如图8所示,在顶面板66形成有在成形保持突起69时随着模具通过而贯通的脱模孔70。连结部63具有比后述的壳体主体22的宽度尺寸稍大的延伸长度。如图6及图7所示,在包围部62的上表面设有遍及连结部63和左右的顶面板66而弯折成俯视大致门型的立壁部71。在包围部62的由立壁部71包围的内侧的空间中收容壳体主体22的后端部。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摆动支承部61在与阀插入部51对应的每个位置,以与阀插入部51沿着高度方向排列的方式配置有多个。接下来,说明壳体20的具体的构造。如图10~图12所示,壳体20具有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大致方块状的壳体主体22和从壳体主体22的后端部的左右两个侧面沿宽度方向突出的一对板状的翼部21。在壳体主体22设有能够插入端子配件100(参照图3及图4)的两室的腔室23。如图3及图4所示,端子配件100与电线200的末端部连接,连接的电线200从壳体主体22的后端引出。而且,从壳体主体22的后端引出的电线200收容在罩60内,在此状态下沿着罩60的内表面向规定方向(与嵌合方向交叉的方向)配线。如图10及图11所示,在壳体主体22的上表面设有从前端立起之后向后方延伸的能够挠曲变形的锁定臂24。而且,在壳体主体22的上表面以包围锁定臂24的后端部的两个侧方及后方的方式竖立设置保护部25。如图10及图11所示,翼部21具有:平板状的第一片部26,一体地连结于壳体主体22的侧面,沿着高度方向配置并使板面朝向前后方向而配置;和平板状的第二片部27,一体地连结于第一片部26的外端,沿着高度方向配置并使板面朝向宽度方向而配置。第一片部26与第二片部27相互正交,整体呈俯视大致T字形。如图12所示,在两个第二片部27的下端设有朝向从壳体主体22离开的外侧伸出的伸出部28。伸出部28形成为沿着第二片部27的下端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肋状形态。如图1及图3所示,对方壳体80具有:对方壳体部81,具有沿着电磁部41的外周面的圆弧状的底面;和护罩部82,从对方壳体部81与阀部42大致平行地突出。如图3所示,在对方壳体部81装配有与螺线管40电连接的一对突片状的对方端子配件300。对方端子配件300的顶端部突出地配置在护罩部82内。接下来,说明与螺线管40的安装作业同步的连接器10的嵌合作业。将壳体20的后端部从下方插入到摆动支承部61内(参照图5)。在壳体20的插入过程中,两个弹性片67在两个翼部21上滑动而向外侧挠曲变形。在壳体20的标准插入时,壳体主体22的后端部配置在立壁部71的内侧,并且两个翼部21插入到两个包围部62内而两个弹性片67弹性复原。由此,两个翼部21的伸出部28被两个弹性片67的保持突起69支承为载置状态而卡挂于保持突起69(参照图8及图9)。而且,两个翼部21以宽度方向及上方具有间隙S的方式配置在两个包围部62内,壳体20成为能够在该间隙S的范围内在与嵌合方向(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摆动位移的状态。此时,通过两个翼部21的第二片部27的前端与两个包围部62的前面板65抵接且两个翼部21的伸出部28与两个弹性片67的保持突起69抵接,可防止壳体20以前倾的方式倾斜。而且,通过两个翼部21的第二片部27的后端与两个包围部62的后面板64抵接,可防止壳体20后退。然后,在壳体20浮动支承在摆动支承部61的两个包围部62内的状态下,将从壳体20引出的各电线200沿着罩60的内表面配线。而且,通过将两个翼部21以能够在两个包围部62的间隙S的范围内摆动位移的状态大概定位,壳体20从摆动支承部61向前方(对方壳体80侧)突出而配置在能够开始进行与对方壳体80的嵌合动作的等待位置。接下来,将装配有多个上述壳体20的罩60配置在阀体50的上方,将各壳体20与各阀插入部51沿高度方向并列配置(参照图1)。接下来,向阀插入部51插入螺线管40的阀部42(参照图2~图4)。此时,若处于螺线管40的阀部42与阀插入部51正对且对方壳体80与壳体20正对的状态,则随着螺线管40的阀部42以标准深度插入阀插入部51,壳体20的壳体主体22也与对方壳体80的护罩部82标准嵌合,从而两个壳体20、80被保持为嵌合状态。此时,通过锁定臂24弹性地抵接于护罩部82的内表面,可抑制处于嵌合状态的两个壳体20、80的松动。另一方面,在螺线管40的阀部42与阀插入部51正对的状态下,即使假设对方壳体80不处于与壳体20正对的状态而壳体20相对于对方壳体80的嵌合轴发生偏芯或倾斜,通过将壳体主体22的前端部引入并较浅地插入到护罩部82内,壳体20也会在包围部62内的翼部21的间隙S的范围内摆动位移,从而被引导到与对方壳体80之间的标准的嵌合位置。当两个壳体20、80标准嵌合时,两个端子配件100、300以标准状态导通连接。在上述情况下,若壳体20与对方壳体80的动作对应地大幅倾斜移动,则翼部21的第一片部26会相对于第二片部27及壳体主体22向与嵌合方向交叉的扭转方向变形,且弹性地消除该扭转状态。这样,通过使翼部21的第一片部26具有弹性,能够顺畅且恰当地修正壳体20与对方壳体80之间的错位。因此,即使假设在两个壳体20、80的嵌合开始时壳体20与对方壳体80之间发生了错位,也能够与螺线管40的安装作业同步地进行连接器10的嵌合作业。然后,螺线管40经由固定单元(未图示)以防脱状态固定于阀体50。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例,在向阀体50安装螺线管40的同时,壳体20能够经由摆动支承部61而到达与对方壳体80之间的标准的嵌合位置,因此不需要分别进行螺线管40的安装作业和连接器10的嵌合作业,从而可改善组装的作业效率。尤其是,壳体20通过摆动支承部61而成为了能够在与嵌合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摆动位移的状态,因此能恰当地修正壳体20与对方壳体80之间的错位,能够顺利地进行连接器10的嵌合作业。另外,由于摆动支承部61设于将电线200覆盖的罩60,因此不需要分别设置罩60和摆动支承部61,能简化整体的结构,并削减部件个数。<其他的实施例>本发明不限定于通过上述记述及附图而说明的实施例,例如,下面的技术方案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1)摆动支承部只要将壳体支承为能够沿着与嵌合方向交叉的方向摆动即可,也可以不与罩一体地设置。(2)可以从摆动支承部的包围部中省略弹性片,在摆动支承部的包围部取代弹性片而设置实质上不能挠曲变形的卡挂片,在壳体的翼部设置具有相当于弹性片的构造而弹性地卡定于卡挂片的部分。(3)壳体的翼部也可以具有实质上不能挠曲变形的刚性。例如,翼部也可以形成为块状。标号说明10…连接器20…壳体21…翼部40…螺线管50…阀体60…罩61…摆动支承部62…包围部80…对方壳体100…端子配件200…电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