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模块以及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254516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太阳能电池模块以及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各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电极彼此利用接头线(tabwires)被相互连接的太阳能电池模块以及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晶体系硅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构造一般是如下构造:在形成有pn结的光电变换部之上形成防反射膜,配备有形成于光电变换部的受光面侧的梳型的表面电极以及光电变换部的背面的整个面的背面电极。表面电极和背面电极是印刷以及烧制金属膏而形成的。通常,使用p型的硅基板作为光电变换部,在p型的硅基板的受光面侧形成有n型杂质扩散层。而且,为了在p型的硅基板的背面形成p+层,将含有铝的铝膏用于背面电极的形成。另外,将仅通过印刷以及烧制而与n型杂质扩散层取得接触的含有银的银膏用于表面电极的形成。

太阳能电池单元的防反射膜除了有降低受光面处的光的反射率的作用之外,还有使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表面钝化这样的重要的作用。硅基板的晶体内部的硅原子在邻接的原子彼此间形成共价键而处于稳定的状态。然而,作为硅原子的排列的末端的硅基板的表面的硅原子不存在应结合的邻接原子,出现被称为自由键或者悬空键的不稳定的能级状态。

悬空键为电活性。因此,成为使在硅基板的内部由光生成的载流子再次结合、使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发电特性下降而产生发电特性的损耗的主要原因。为了抑制该发电特性的损耗,在太阳能电池单元中,对硅基板的表面实施某些表面终端化处理,设法减少悬空键。

已知在太阳能电池单元中,如电极的下部区域那样在金属与硅接触的界面处悬空键不被终端化,载流子的再次结合速度非常大。为了取出在太阳能电池单元内产生的载流子,需要电极。然而,电极的下部区域成为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发电特性的大的损耗因素。因此,要求在太阳能电池单元中减少电极面积。

为了降低电极的下部区域中的金属与硅的接触所引起的发电特性的损耗,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电池,该太阳能电池具有:第1电极,形成为从硅基板取出由光生成的载流子的取出电极与硅基板接触;以及第2电极,形成为收集由第1电极收集的载流子的收集电极与第1电极接触,第2电极与硅基板至少在第1电极与第2电极的接触点以外的位置只部分地相接或者完全未相接。根据专利文献1的太阳能电池,仅使第1电极与硅基板的表面接触,不使第2电极与硅基板的表面接触,从而实现了太阳能电池的高效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2/077568号



技术实现要素:

然而,根据上述专利文献1的太阳能电池,为了将不同的膏用于作为栅线电极(gridelectrode)的第1电极和作为汇流电极(buselectrode)的第2电极的形成,在表面电极的形成中需要多次膏的印刷。而且,汇流电极成为仅有在下部有栅线电极的区域隆起的构造。

通常,栅线电极和汇流电极同时被印刷。在该情况下,汇流电极的表面变得比较平坦,能够在与引线相互连接时充分地得到与引线的接合面积。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由于在汇流电极的表面形成凹凸,所以引线仅在汇流电极的凸部接合。因此,无法充分地确保引线与汇流电极的接合面积,引线与汇流电极容易脱落,所以担心有可能会对太阳能电池模块的长期可靠性造成恶劣影响。另外,除了专利文献1的太阳能电池以外,在由于某些理由在各自的印刷工序中进行栅线电极和汇流电极的印刷的情况下,汇流电极也成为仅有在下部有栅线电极的区域隆起的构造。

一般认为例如通过使焊料流入到引线与汇流电极的凹部的间隙,从而增加引线与汇流电极的接合区域。然而,一般使包覆于引线的表面的焊料熔融而进行引线与汇流电极的连接。因此,产生为了使焊料流入到引线与汇流电极的凹部的间隙而无法将足够量的焊料包覆于引线的表面这样的问题、焊料的使用量增加这样的问题等其它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得到在具有栅线电极与汇流电极的重叠区域的太阳能电池模块中引线与汇流电极的接合的长期可靠性高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并达到目的,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具备:多个栅线电极,在具有光电变换部的半导体基板的一面侧,在既定的方向上延伸地并排配置;汇流电极,在半导体基板的一面侧,在与既定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以及引线,在与既定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重叠于汇流电极上并接合。汇流电极在与栅线电极的交叉区域,在上表面具有从汇流电极的上表面突出的凸部,在所述凸部汇流电极与栅线电极重叠,所述凸部具有与栅线电极的形状对应的形状。引线的与作为与汇流电极的接合面的下表面对置的上表面被设为平坦面,在下表面具有能够收容凸部的凹部,在凸部收容于凹部的状态下,凹部的底面与凸部的上部接合,并且下表面与汇流电极的上表面接合。

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起到能够得到在具有栅线电极与汇流电极的重叠区域的太阳能电池模块中接头线与汇流电极的接合的长期可靠性高的太阳能电池模块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太阳能电池板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利用引线依次连接而成的太阳能电池单元阵列密封于太阳能电池板内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太阳能电池板中邻接的两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连接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4是从作为受光面侧的上方观察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太阳能电池单元阵列中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串联地电连接的状态时的立体图。

图5是从作为与受光面侧相反的一侧的下方观察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太阳能电池单元阵列中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串联地电连接的状态时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俯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后视图。

图8是从受光面侧观察将受光面侧引线接合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受光面汇流电极的状态时的俯视图。

图9是从作为与受光面侧相反的一侧的背面侧观察将背面侧引线接合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面汇流电极的状态时的后视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太阳能电池单元中的受光面栅线电极与受光面汇流电极的连接部的主要部分俯视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太阳能电池单元中的受光面栅线电极与受光面汇流电极的连接部的主要部分剖面,是图10中的xi-xi线处的主要部分剖面。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受光面侧引线的主要部分俯视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受光面侧引线的主要部分仰视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受光面侧引线的主要部分剖视图,是图12中的xiv-xiv线处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受光面侧引线的主要部分剖视图,是图12中的xv-xv线处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16是示出焊料被包覆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受光面侧引线的状态的主要部分俯视图。

图1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受光面侧引线与受光面汇流电极接合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1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太阳能电池板的制造方法的次序的流程图。

图19是示出将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太阳能电池板的各部件进行层叠的状态的太阳能电池板的分解立体图。

图20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形成在表面包覆有焊料的状态的受光面侧引线的加工装置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2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其它受光面侧引线的主要部分剖视图,是与图14对应的剖视图。

图2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太阳能电池单元中的受光面栅线电极与受光面汇流电极的连接部的主要部分俯视图。

图2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太阳能电池单元中的受光面栅线电极与受光面汇流电极的连接部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2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太阳能电池单元中的受光面汇流电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2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太阳能电池单元中的受光面栅线电极与受光面汇流电极的连接部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2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受光面侧引线的主要部分俯视图。

图2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受光面侧引线的主要部分仰视图。

图2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受光面侧引线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2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受光面侧引线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3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受光面侧引线的主要部分剖视图,是图26中的xxx-xxx线处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3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受光面侧引线与实施方式2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受光面汇流电极接合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是凹部的形成位置处的受光面侧引线的长边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3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受光面侧引线与实施方式2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受光面汇流电极接合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是未形成凹部的位置处的受光面侧引线的长边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3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受光面侧引线的主要部分俯视图。

图3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受光面侧引线的主要部分仰视图。

图3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受光面侧引线的主要部分剖视图,是图33中的xxxv-xxxv线处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3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受光面侧引线的主要部分剖视图,是图33中的xxxvi-xxxvi线处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3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受光面侧引线的主要部分剖视图,是图33中的xxxvii-xxxvii线处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3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受光面侧引线与图22至图25所示的受光面汇流电极接合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是凹部的形成位置处的受光面侧引线的长边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3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受光面侧引线与图22至图25所示的受光面汇流电极接合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是未形成凹部的位置处的受光面侧引线的长边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4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太阳能电池单元中的受光面栅线电极与受光面汇流电极的连接部的主要部分俯视图。

图4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太阳能电池单元中的受光面栅线电极与受光面汇流电极的连接部的主要部分剖视图,是图40中的xli-xli线处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42是示出受光面侧引线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受光面汇流电极接合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太阳能电池板;10:太阳能电池模块;11:引线;20:框架部件;30:太阳能电池单元阵列;100:太阳能电池单元;100a:第1太阳能电池单元;100b:第2太阳能电池单元;101:p型单晶硅基板;102:背面集电电极;103:受光面栅线电极;103a、104a:凸部;104:受光面汇流电极;104b:平坦面;104c、113d、151d、161d:上表面;105:背面汇流电极;111:表面覆盖材料;112:背面覆盖材料;113、151、161:受光面侧引线;113a、151a、161a:凹部;113b、151b、161b:平坦面;113c、151c、161c:下表面;113e:延长部;114:背面侧引线;115、115a、115b:树脂;116:单元配置层;121:焊料;131:上辊;132:下辊;132a:突起;133:扁平铜线;141:其它受光面侧引线;d1:受光面栅线电极的配置间隔;d2:凹部的配置间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以及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此外,本发明并不被该实施方式限定,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适当地变更。另外,在以下所示的附图中,为了易于理解,有时各部件的比例尺与实际不同。在各附图间也是同样的。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太阳能电池板1的立体图。在图1中,示出了太阳能电池板1被分解为太阳能电池模块10和框架部件20的状态,该太阳能电池模块10是构成太阳能电池板1的部件,该框架部件20遍及整个周长地包围该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外缘部。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00利用引线11依次连接而成的太阳能电池单元阵列30密封于太阳能电池板1内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太阳能电池板1中邻接的两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00的连接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在图3中,示出了沿着作为太阳能电池单元100的连接方向的既定的第1方向、即x方向的剖面。

图4是从作为受光面侧的上方观察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太阳能电池单元阵列30中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00串联地电连接的状态时的立体图。图5是从作为与受光面侧相反的一侧的下方观察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太阳能电池单元阵列30中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00串联地电连接的状态时的立体图。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太阳能电池单元100的俯视图。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太阳能电池单元100的后视图。图8是从受光面侧观察将受光面侧引线113接合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太阳能电池单元100的受光面汇流电极104的状态时的俯视图。图9是从作为与受光面侧相反的一侧的背面侧观察将背面侧引线114接合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太阳能电池单元100的背面汇流电极105的状态时的后视图。

如图1所示,太阳能电池板1具有平板状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0以及框架部件20,该框架部件20遍及整个周长地包围该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外缘部。如图2以及图3所示,太阳能电池模块10构成为沿在同一平面上正交的纵向以及横向排列有多个的太阳能电池单元100被树脂密封,其受光面侧被具有透光性的玻璃等表面覆盖材料111覆盖,作为非受光面侧的背面侧被背面覆盖材料112覆盖。

框架部件20通过铝等金属材料的挤压成型来制作,利用如图1所示与长边方向垂直的剖面呈コ字形的コ字状部遍及整个周长地覆盖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外缘部。框架部件20经由丁基系列的密封材料或者硅系列的粘接剂等固定于太阳能电池板1,具有加固太阳能电池板1、且用于将太阳能电池板1安装到设置于住宅或大厦等建筑物、地面或者构造物的支架的作用。

如图3所示,太阳能电池板1构成为从受光面侧起层叠有玻璃基板等具有透光性的表面覆盖材料111、单元配置层116以及背面覆盖材料112,在上述单元配置层116中太阳能电池单元阵列30被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thylene-vinylacetate:eva)等树脂115密封,上述背面覆盖材料112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或者聚氟乙烯(polyvinylfluoride:pvf)等构成且其耐候性优良。如图3至图5所示,太阳能电池单元阵列30是利用受光面侧引线113以及背面侧引线114依次串联地电连接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00而构成的。

将150μm~300μm左右厚度的p型硅设为作为例如p型杂质扩散层的基板而如以下那样构成太阳能电池单元100。作为硅基板,主流的是使用能够实现高光电变换效率的单晶硅基板。在太阳能电池单元100中,在成为p型的杂质扩散层即p型层的p型单晶硅基板101的一面侧,通过磷扩散形成有未图示的作为n型的杂质扩散层的n型扩散层。由p型单晶硅基板101和n型扩散层构成进行光电变换来发电的光电变换部。而且,包括用于防止入射光的反射、提高光电变换效率的氮化硅膜的未图示的防反射膜利用表面处理而设置于n型扩散层上,作为太阳能电池单元100的受光面。另外,在p型单晶硅基板101的背面侧形成有包含高浓度杂质的未图示的p+层,还以入射光的反射以及电力的取出为目的,遍及背面的大致整个面地设置有基于铝的背面集电电极102。此外,在以下的附图中,有时包括n型扩散层和p+层在内,记载为p型单晶硅基板101。

另外,如图3、图4以及图6所示,在p型单晶硅基板101的受光面具有栅线电极和汇流电极,作为取出从入射光变换而得到的电能的受光面侧电极。即,在p型单晶硅基板101的受光面形成由银形成的作为细线电极的受光面栅线电极103以及同样地由银形成的作为受光面引线连接电极的预定宽度的受光面汇流电极104,分别在底面部处与上述n型扩散层电连接。此外,由于图示的关系,在图3中省略了受光面栅线电极103的记载。

沿着作为太阳能电池单元100的连接方向的第1方向、即x方向平行地形成有两根受光面汇流电极104。沿着第2方向、即y方向长条细长地并排配置有多根受光面栅线电极103。此处的第2方向是以90度的角度与受光面汇流电极104交叉的方向。另外,受光面栅线电极103在宽度方向上按照既定的受光面栅线电极的配置间隔d1配置。以下,将受光面栅线电极的配置间隔d1称为配置间隔d1。配置间隔d1为在受光面栅线电极103的宽度方向即第1方向上相邻的受光面栅线电极103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间的距离。

为了无浪费地取出在受光面发电而得到的电力,受光面栅线电极103形成为尽可能细,另外遍及作为表面的受光面的整体。通过照射阳光,图6所示的受光面侧的电极成为负电极,图7所示的背面侧的电极成为正电极。此外,第2方向与第1方向交叉的角度、即受光面栅线电极103与受光面汇流电极104交叉的角度不限于90度。

如图3以及图4所示,受光面汇流电极104设置成与受光面侧引线113连接,并且将由受光面栅线电极103收集的电能进一步取出到外部。此外,在图4中,受光面汇流电极104被记载为比受光面侧引线113细,但这是为了易于理解地表现受光面汇流电极104与受光面侧引线113重叠的情形,实际上受光面汇流电极104与受光面侧引线113为相同的宽度,或者受光面汇流电极104的宽度比光面侧引线113稍宽。

另一方面,如图3、图5以及图7所示,在p型单晶硅基板101的背面设置有由铝构成的背面集电电极102,该背面集电电极102覆盖该背面的大致整个面。另外,在p型单晶硅基板101的背面处的与受光面汇流电极104对应的位置、即在p型单晶硅基板101的面方向上与受光面汇流电极104重叠的位置处,由银构成的作为背面引线连接电极的背面汇流电极105在作为太阳能电池单元100的连接方向的第1方向上延伸而形成。由背面集电电极102和背面汇流电极105构成背面侧电极。如图3以及图5所示,背面汇流电极105设置成连接背面侧引线114、且将由背面集电电极102收集的电能进一步取出到外部。此外,背面汇流电极105除了如本实施方式1所示被设置成直线状之外,有时还离散地设置成点状、即踏脚石状。

在这样构成的太阳能电池单元100中,当阳光从太阳能电池单元100的受光面侧、即形成有防反射膜的一侧被照射而到达内部的作为pn结面的p型层与n型扩散层的接合面时,作为在该pn结面合为一体的电荷的空穴与电子分离。分离的电子向n型扩散层移动。到达n型扩散层的电子被受光面栅线电极103收集。另一方面,分离的空穴向p+层移动。到达p型单晶硅基板101的p+层的空穴被背面集电电极102收集。由此,在n型扩散层与p+层之间,产生电位差以使得p+层的电位变高。其结果,与n型扩散层连接的受光面侧电极成为负极,与p+层连接的背面侧电极成为正极,只要连接未图示的外部电路就流过电流,示出作为太阳能电池的动作。1张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输出电压小,但能够通过在太阳能电池模块10中将该太阳能电池单元100串联地或者并联地电连接多张而增大至易于使用的电压。

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00如图3~图5所示利用受光面侧引线113以及背面侧引线114在作为第1方向的图中x方向上串联地连接。第1方向为太阳能电池单元100的连接方向,为受光面汇流电极104与背面汇流电极105的延伸方向。但是,在太阳能电池单元阵列30的端部,还有太阳能电池单元100在y方向上连接的部位。此外,作为受光面侧引线113以及背面侧引线114,使用一般被称为接头线的提供焊料即包覆或者涂敷有焊料的带状的扁平铜线。

即,如图3~图5所示,太阳能电池单元100的串联连接是通过如下完成的:在沿第1方向排列的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00中,利用作为带状的引线11的受光面侧引线113和背面侧引线114电连接作为第1太阳能电池单元100的第1太阳能电池单元100a的受光面汇流电极104和作为与其邻接的第2太阳能电池单元100的第2太阳能电池单元100b的背面汇流电极105。

在本实施方式1中,引线11分割成受光面侧引线113和背面侧引线114而设置。两个引线中的受光面侧引线113如图4所示重叠于受光面汇流电极104之上而在作为第1方向的图中x方向上延伸,与该受光面汇流电极104焊接,机械性地以及电性地连接于该受光面汇流电极104。此外,如图4、图5以及图8所示,在受光面侧引线113设置有长度比太阳能电池单元100长的延长部113e,在焊接于受光面汇流电极104上时,向一端侧突出。

背面侧引线114重叠于背面汇流电极105上,在作为第1方向的图中x方向上延伸,与该背面汇流电极105焊接,机械性地以及电性地连接于该背面汇流电极105。而且,为了将作为第1太阳能电池单元100的第1太阳能电池单元100a与作为第2太阳能电池单元100的第2太阳能电池单元100b串联地电连接,作为第1太阳能电池单元100的第1太阳能电池单元100a的受光面侧引线113与作为第2太阳能电池单元100的第2太阳能电池单元100b的背面侧引线114焊接。即,作为第1太阳能电池单元100的第1太阳能电池单元100a的受光面侧引线113的延长部113e配置于邻接的作为第2太阳能电池单元100的第2太阳能电池单元100b的背面侧,与焊接于背面汇流电极105上的背面侧引线114焊接。

在此,仅说明了邻接的两个第1太阳能电池单元100a与第2太阳能电池单元100b的连接,实际上,重复同样的连接而串联地电连接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00。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引线11如上所述分割成受光面侧引线113和背面侧引线114而设置,但也可以被设为连续的1根引线。

在本实施方式1的太阳能电池单元100中,受光面栅线电极103和受光面汇流电极104如后所述是通过印刷并烧制含有银的金属膏而形成的膏电极。而且,在金属膏的印刷中,在印刷用于形成受光面栅线电极103的金属膏之后,印刷用于形成受光面汇流电极104的金属膏。而且,为了形成受光面栅线电极103与受光面汇流电极104的电连接,用于形成受光面汇流电极104的金属膏的一部分重叠于用于形成受光面栅线电极103的金属膏上被印刷而形成。即,受光面栅线电极103在受光面汇流电极104的下部区域也在作为第2方向的图中y方向上连续地延伸。

因此,在受光面汇流电极104的上表面104c,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形成有平坦面104b以及受光面汇流电极104重叠于受光面栅线电极103上而隆起的从上表面104c突出的凸部104a。凸部104a在受光面汇流电极104的宽度方向的整个宽度连续地形成。平坦面104b是在受光面汇流电极104的上表面104c未形成凸部104a的整个区域。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太阳能电池单元100中的受光面栅线电极103与受光面汇流电极104的连接部的主要部分俯视图。连接部是受光面栅线电极103与受光面汇流电极104交叉的交叉区域。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太阳能电池单元100中的受光面栅线电极103与受光面汇流电极104的连接部的主要部分剖视图,是图10中的xi-xi线处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在此,受光面栅线电极103的与长边方向垂直的剖面形状被设为半圆形状。此外,受光面栅线电极103的与长边方向垂直的剖面形状不限于半圆形状。

另一方面,受光面侧引线113如图12至图15所示在作为与受光面汇流电极104的接合面的下表面113c具有:凹部113a,具有与凸部104a的形状对应的形状,在宽度方向上延伸;以及平坦面113b。即,受光面侧引线113在下表面113c形成有具有与在受光面汇流电极104上显现的凹凸形状对应的形状的凹部113a。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受光面侧引线113的主要部分俯视图。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受光面侧引线113的主要部分仰视图。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受光面侧引线113的主要部分剖视图,是图12中的xiv-xiv线处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受光面侧引线113的主要部分剖视图,是图12中的xv-xv线处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受光面侧引线113的长边方向对应于第1方向、即x方向。平坦面113b是在受光面侧引线113的下表面未形成凹部113a的整个区域。凹部113a在受光面侧引线113的宽度方向的整个宽度形成为长条细长。另外,凹部113a在受光面侧引线113的长边方向上按照既定的凹部的配置间隔d2配置。以下,将凹部的配置间隔d2称为配置间隔d2。配置间隔d2为在受光面侧引线113的长边方向上相邻的凹部113a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间的距离。凹部113a的配置间隔d2与配置间隔d1相同。

另外,受光面侧引线113的与下表面113c对置的上表面113d被设为平坦面。作为受光面侧引线113的材料,为了形成凹部113a,作为具有机械强度、加工性良好且廉价的材料,铜是优选的。

如图16所示,这样构成的受光面侧引线113在表面被包覆焊料121而使用。图16是示出焊料121包覆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受光面侧引线113的状态的主要部分俯视图。

图1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受光面侧引线113与受光面汇流电极104接合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如图17所示,受光面侧引线113在受光面汇流电极104的凸部104a收容于受光面侧引线113的凹部113a的状态下配置于受光面汇流电极104上,利用焊料121接合于受光面汇流电极104。即,受光面汇流电极104的凸部104a在嵌入于受光面侧引线113的下表面113c的凹部113a的状态下,经由焊料121无间隙地接合于凹部113a。另外,受光面汇流电极104的平坦面104b经由焊料121无间隙地接合于受光面侧引线113的下表面113c的平坦面113b。

由此,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受光面汇流电极104的凸部104a与平坦面104b的整体接合于受光面侧引线113的下表面113c。即,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受光面汇流电极104与受光面侧引线113的连接面积被确保得宽,能够得到受光面汇流电极104与受光面侧引线113的高的接合强度。因此,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受光面汇流电极104与受光面侧引线113不易脱落,受光面汇流电极104与受光面侧引线113断线的概率低,电接合的可靠性高。因而,太阳能电池模块10实现了受光面汇流电极104与受光面侧引线113的电接合的长期可靠性高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另外,通过使受光面侧引线113的凹部113a的底部的厚度变薄,能够使受光面侧引线113的厚度变薄,能够使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厚度变薄。另一方面,受光面侧引线113的平坦面113b的部分具有凹部113a的深度与凹部113a的底部的厚度的合计的尺寸的厚度。因此,与受光面侧引线113的厚度遍及面方向的整体而被设为均匀的情况、即被设为凹部113a的底部的厚度的情况相比,能够将受光面侧引线113的厚度方向上的剖面面积确保得宽,所以能够充分地降低电阻,另外能够得到高的刚性。

此外,在此,如图10所示以基于比较简单的受光面栅线电极103与受光面汇流电极104的组合的电极图案为例进行了说明,但电极图案不被特别限定。即,只要能够将凹部113a设置于受光面侧引线113的下表面113c,以使凸部104a收纳于凹部113a的方式将受光面侧引线113配置于受光面汇流电极104上并进行连接,就能够得到上述效果,该凹部113a具有与由于在下部存在受光面栅线电极103而在受光面汇流电极104的上表面104c显现的凸部104a的形状对应的形状,能够收容该凸部104a而与该凸部104a接合。

此外,在受光面汇流电极104的凸部104a收容于受光面侧引线113的凹部113a的状态下,利用焊料121接合凸部104a和凹部113a。因此,凹部113a的内表面尺寸具有与凸部104a对应的形状,并且比凸部104a的外表面尺寸大出用于接合的焊料121的厚度量左右、例如30μm左右。

接下来,说明如上所述构成的太阳能电池板1的制造方法。图1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太阳能电池板1的制造方法的次序的流程图。图19是示出将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太阳能电池板1的各部件进行层叠的状态的太阳能电池板1的分解立体图。此外,关于以下说明的工序,除了受光面侧引线113向受光面汇流电极104的连接方法以外,与使用硅基板的一般的太阳能电池板的制造工序相同。

在步骤s10中,制作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00。首先,p型单晶硅基板101被投入到热氧化炉,在存在三氯氧磷(pocl3)蒸气的状态下被加热。由此,在p型单晶硅基板101的表面形成磷玻璃层,磷从该磷玻璃层扩散到p型单晶硅基板101中,在p型单晶硅基板101的表层形成n型扩散层。

接下来,在氢氟酸溶液中去除p型单晶硅基板101的表层的磷玻璃层。之后,作为防反射膜的氮化硅膜(sin膜)通过等离子体cvd法形成于除了受光面侧的电极的形成区域之外的n型扩散层上。防反射膜的膜厚以及折射率被设定为最抑制光反射的值。此外,也可以层叠折射率不同的两层以上的膜而形成防反射膜。另外,防反射膜也可以通过溅射法等不同的成膜方法形成。

接下来,含有银的银膏在p型单晶硅基板101的受光面通过丝网印刷印刷成受光面栅线电极103的形状。之后,银膏在p型单晶硅基板101的受光面通过丝网印刷印刷成受光面汇流电极104的形状。在此,受光面栅线电极103在p型单晶硅基板101的基板面方向上沿与p型单晶硅基板101的正方形形状的4边中的对置的一对边平行的方向被印刷。另外,受光面汇流电极104沿与p型单晶硅基板101的正方形形状的4边中的对置的另一对边平行的方向被印刷。

另外,含有铝的铝膏通过丝网印刷被印刷到p型单晶硅基板101的背面的大致整个面。之后,含有银的银膏在被印刷的铝膏上通过丝网印刷被印刷成背面汇流电极105的形状。然后,对p型单晶硅基板101实施烧制处理,形成受光面栅线电极103、受光面汇流电极104、背面集电电极102、背面汇流电极105。如以上那样,制作太阳能电池单元100。

接下来,在步骤s20中,引线11与太阳能电池单元100连接。首先,在表面包覆有焊料121的受光面侧引线113重叠于受光面汇流电极104上而配置。另外,在表面包覆有焊料11的背面侧引线114重叠于背面汇流电极105上而配置。

此时,使受光面侧引线113的下表面113c与受光面汇流电极104的上表面104c对置地配置。另外,受光面侧引线113以使受光面汇流电极104的凸部104a的位置与受光面侧引线113的凹部113a的位置进行了位置对准的方式配置于受光面汇流电极104上。由此,受光面汇流电极104的凸部104a成为收容于受光面侧引线113的凹部113a的状态。另外,受光面汇流电极104的平坦面104b成为与受光面侧引线113的平坦面113b对置的状态。

在受光面侧引线113与受光面汇流电极104的相互连接中,在表面包覆有焊料121的扁平铜线133从卷盘被抽出,在利用辊装置等矫正单元矫正了卷曲之后被切断,配置于受光面汇流电极104上。在此,通过在卷曲的矫正工序与向受光面汇流电极104上的配置工序之间设置如图20所示的基于上辊131和下辊132的加工工序,能够容易地形成在表面包覆有焊料121的状态的受光面侧引线113。图20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形成在表面包覆有焊料121的状态的受光面侧引线113的加工装置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上辊131是在表面没有突起的圆柱状的辊。下辊132是在表面配置有与凹部113a对应的突起132a的辊。通过使包覆有焊料的扁平铜线133在上辊131与下辊132之间通过,能够容易地形成在形成有凹部113a的受光面侧引线113的表面包覆有焊料121的状态的引线。另外,也可以不使用辊,而使用压板使凹部113a形成于扁平铜线。此外,使凹部113a形成于扁平铜线133的加工只要在受光面侧引线113配置于受光面汇流电极104上之前,则可以在任意时间进行。

另外,由于能够如上所述进行使凹部113a形成于所述扁平铜线133的加工,所以作为扁平铜线133,能够使用作为通用品的扁平铜线133。因此,扁平铜线133的选择的自由度大。

另外,也可以在配置受光面侧引线113时,在未包覆焊料121的状态的受光面侧引线113的表面涂敷焊料121,并配置在受光面汇流电极104上。另外,也可以在配置受光面侧引线113时,在受光面汇流电极104的上表面104c涂敷焊料121,将未包覆焊料121的状态的受光面侧引线113配置于受光面汇流电极104上。

接着,一边对受光面侧引线113以及背面侧引线114进行加热,一边部分地或遍及全长地将受光面侧引线113以及背面侧引线114向太阳能电池单元100侧挤压。受光面侧引线113以及背面侧引线114由于在表面包覆有焊料121,所以表面的焊料121由于加热而熔化。通过在该状态下挤压受光面侧引线113以及背面侧引线114,受光面侧引线113与受光面汇流电极104、另外背面侧引线114与背面汇流电极105分别被焊接。

此时,受光面侧引线113如图17所示在受光面汇流电极104的凸部104a收容于受光面侧引线113的凹部113a的状态下利用焊料121与受光面汇流电极104接合。即,受光面汇流电极104的凸部104a经由焊料121与受光面侧引线113的下表面113c的凹部113a接合。另外,受光面汇流电极104的上表面104c的平坦面104b经由焊料121与受光面侧引线113的下表面113c的平坦面113b接合。

受光面汇流电极104的凸部104a在被收容于受光面侧引线113的凹部113a的状态下配置于受光面汇流电极104上,利用焊料121与受光面汇流电极104接合,从而能够在受光面汇流电极104与受光面侧引线113的相互连接时防止受光面汇流电极104的长边方向上的受光面侧引线113的位置偏离。由此,能够在受光面汇流电极104上的所期望的位置接合受光面侧引线113,能够进行位置精度高的受光面侧引线113的接合。

接下来,作为第1太阳能电池单元100的第1太阳能电池单元100a与作为第2太阳能电池单元100的第2太阳能电池单元100b在连接方向上排列。接下来,使第1太阳能电池单元100a的受光面侧引线113的延长部113e钻入到第2太阳能电池单元100b的背面侧而与背面侧引线114的端部重叠。然后,第1太阳能电池单元100a和第2太阳能电池单元100b一边被加热一边被挤压,从而受光面侧引线113的延长部113e与第2太阳能电池单元100b的背面侧引线114的端部焊接。这样串联地电连接多张太阳能电池单元100,制作太阳能电池单元阵列30。此外,受光面侧引线113以及背面侧引线114与太阳能电池单元100的连接以及受光面侧引线113与背面侧引线114的连接也可以在相同的工序中同时进行。

接下来,在步骤s30中,依照图19所示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结构部件的配置,在背面覆盖材料112上隔着树脂115b设置太阳能电池单元阵列30。接下来,隔着树脂115a而在太阳能电池单元阵列30上设置表面覆盖材料111,制作层叠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结构部件而成的层叠体。

接下来,在步骤s40中,进行在真空中对层叠体进行加热加压的层压加工。通过该层压加工,层叠体的各结构部件被层压而一体化,形成太阳能电池板1。之后,在该太阳能电池板1的外周部安装图1所示的框架部件20。

此外,在图12至图15中,示出了受光面侧引线113的下表面113c处的凹部113a的配置间隔d2与受光面侧引线113的配置间隔d1相同的情况。另一方面,凹部113a的配置间隔d2也可以如图21所示是配置间隔d1的“1/n(n为2以上的整数)”的间隔。图2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其它受光面侧引线141的主要部分剖视图,是与图14对应的剖视图。

在其它受光面侧引线141中,凹部113a的配置间隔d2被设为受光面栅线电极103的配置间隔d1的1/2的间隔、即图14所示的受光面侧引线113中的凹部113a的配置间隔d2的1/2的间隔。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受光面侧引线113相同的效果。

另外,其它受光面侧引线141能够转用于具有凸部104a的配置间隔被设为图10所示的配置间隔d1的1/2倍的间隔的受光面汇流电极104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0,能够实现受光面侧引线的共同化。在作为正整数的n为3以上的情况下也是同样的。

另外,即使在受光面汇流电极104的长边方向上,受光面侧引线113相对于受光面汇流电极104的接合位置从所期望的设定位置偏离受光面侧引线113的配置间隔d1的1/2左右,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特性也不受到恶劣影响。即,即使在受光面汇流电极104的长边方向上,受光面侧引线113相对于受光面汇流电极104的接合位置从所期望的设定位置偏离1个配置间隔d2量也没有问题。

在使用其它受光面侧引线141的情况下,相比于使用受光面侧引线113的情况,凹部113a相对于凸部104a的位置对准的精度为1/2即可。因而,在使用其它受光面侧引线141的情况下,能够降低受光面侧引线113相对于受光面汇流电极104的位置对准的负荷。

此外,在上述中,说明了使用焊料连接受光面侧引线113和受光面汇流电极104的情况,但也可以使用导电性粘接剂等来接合受光面侧引线113和受光面汇流电极104。

另外,在将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背面侧电极的构造设为与受光面侧电极相同的配置的情况下,也可以将上述受光面汇流电极104与受光面侧引线113的连接构造应用于背面侧电极与背面侧引线114的连接。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得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1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受光面汇流电极104的凸部104a经由焊料121无间隙地与受光面侧引线113的下表面113c的凹部113a接合。另外,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受光面汇流电极104的上表面104c的平坦面104b经由焊料121无间隙地与受光面侧引线113的下表面113c的平坦面113b接合。由此,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受光面汇流电极104与受光面侧引线113的连接面积被确保得宽,能够得到受光面汇流电极104与受光面侧引线113的高的接合强度。因而,根据本实施方式1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0,实现了受光面汇流电极104与受光面侧引线113的接合的长期可靠性高、受光面汇流电极104与受光面侧引线113的电接合的长期可靠性高的高质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实施方式2.

图2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太阳能电池单元中的受光面栅线电极103与受光面汇流电极104的连接部的主要部分俯视图。图2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太阳能电池单元中的受光面栅线电极103与受光面汇流电极104的连接部的主要部分剖视图,是图22中的xxiii-xxiii线处的剖视图。图2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太阳能电池单元中的受光面汇流电极104的主要部分剖视图,是图22中的xxiv-xxiv线处的剖视图。图2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太阳能电池单元中的受光面栅线电极103与受光面汇流电极104的连接部的主要部分剖视图,是图22中的xxv-xxv线处的剖视图。此外,关于与在实施方式1中示出的部件相同的种类的部件,使用一部分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说明。

在实施方式2的太阳能电池单元中,如图22所示,在受光面汇流电极104的下部区域,受光面栅线电极103在受光面栅线电极103的长边方向、即y方向上的中央区域被分割而配置。此外,实施方式2的太阳能电池模块除了在受光面栅线电极103被分割配置的区域之上形成有受光面汇流电极104以外,具有与实施方式1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0相同的构造。

如图23所示,在受光面汇流电极104的上表面104c形成有平坦面104b以及受光面汇流电极104重叠于受光面栅线电极103上而隆起的从上表面104c突出的凸部104。但是,凸部104a如图22以及图25所示未在受光面汇流电极104的宽度方向的整个宽度连续地形成,而按照与受光面栅线电极103相同的位置以及形状在受光面汇流电极104的宽度方向上、即在y方向上,分割成与受光面栅线电极103的形状对应的形状。即,凸部104a仅形成于受光面栅线电极103上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侧。

图2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受光面侧引线151的主要部分俯视图。图2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受光面侧引线151的主要部分仰视图。图2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受光面侧引线151的主要部分剖视图,是图26中的xxviii-xxviii线处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2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受光面侧引线151的主要部分剖视图,是图26中的xxix-xxix线处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3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受光面侧引线151的主要部分剖视图,是图26中的xxx-xxx线处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与这样构成的实施方式2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受光面汇流电极104连接的实施方式2的受光面侧引线151如图26至图30所示在作为与受光面汇流电极104的接合面的下表面151c具有凹部151a和平坦面151b,该凹部151a具有与凸部104a的形状对应的形状并在宽度方向上延伸。即,受光面侧引线151的具有与在受光面汇流电极104上显现的凹凸形状对应的形状的凹部151a形成于下表面151c。但是,凹部151a如图27所示未在受光面侧引线151的宽度方向的整个宽度连续地形成,而按照与受光面汇流电极104的凸部104a的配置位置对应的位置以及形状在受光面侧引线151的宽度方向上被分割。

平坦面151b是在受光面侧引线151的下表面151c未形成凹部151a的整个区域。凹部151a的配置间隔d2与配置间隔d1相同。另外,受光面侧引线151的与下表面151c对置的上表面151d被设为平坦面。

图3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受光面侧引线151与实施方式2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受光面汇流电极104接合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是凹部151a的形成位置处的受光面侧引线151的长边方向上的剖视图。图3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受光面侧引线151与实施方式2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受光面汇流电极104接合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是未形成凹部151a的位置处的受光面侧引线151的长边方向上的剖视图。

受光面侧引线151如图31所示在受光面汇流电极104的凸部104a收容于受光面侧引线151的凹部151a的状态下配置于受光面汇流电极104上,利用焊料121与受光面汇流电极104接合。即,受光面汇流电极104的凸部104a在嵌入于受光面侧引线151的下表面151c的凹部151a的状态下,经由焊料121无间隙地与凹部151a接合。另外,受光面汇流电极104的平坦面104b经由焊料121无间隙地与受光面侧引线151的下表面151c的平坦面151b接合。另外,受光面汇流电极104中的在宽度方向上夹持于凸部104a间的区域的平坦面104b经由焊料121无间隙地与受光面侧引线151的下表面151c的平坦面151b接合。

由此,与实施方式1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0同样地,实施方式2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受光面汇流电极104与受光面侧引线151的连接面积被确保得宽,能够得到受光面汇流电极104与受光面侧引线151的高的接合强度。因而,根据本实施方式2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实现了受光面汇流电极104与受光面侧引线151的接合的长期可靠性高,受光面汇流电极104与受光面侧引线151的电接合的长期可靠性高的高质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另外,实施方式2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被分割的受光面汇流电极104的凸部104a收容于受光面侧引线151的凹部151a而接合。因此,防止受光面汇流电极104的宽度方向上的受光面侧引线151的位置偏离。由此,能够进行位置精度高的受光面侧引线151的接合,能够防止受光面侧引线151的位置偏离所引起的遮蔽损失。

实施方式3.

图3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受光面侧引线161的主要部分俯视图。图3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受光面侧引线161的主要部分仰视图。图3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受光面侧引线161的主要部分剖视图,是图33中的xxxv-xxxv线处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3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受光面侧引线161的主要部分剖视图,是图33中的xxxvi-xxxvi线处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3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受光面侧引线161的主要部分剖视图,是图33中的xxxvii-xxxvii线处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在受光面栅线电极103与受光面汇流电极104的连接部具有图22至图25所示的构造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图33至图37所示的受光面侧引线161与受光面栅线电极103连接。此外,实施方式3的太阳能电池模块除了不使用受光面侧引线151而使用受光面侧引线161以外,具有与实施方式2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相同的构造。

实施方式3的受光面侧引线161在作为与受光面汇流电极104的接合面的下表面161c具有槽状的凹部161a和平坦面161b,该槽状的凹部161a具有宽度方向的形状与凸部104a的形状对应的形状且在长边方向上延伸。即,受光面侧引线161在下表面161c形成有凹部161a,该凹部161a具有与在受光面汇流电极104上显现的凹凸形状对应的宽度方向的形状。但是,凹部161a未在受光面侧引线161的宽度方向的整个宽度连续地形成,而按照与受光面汇流电极104的凸部104a的配置位置对应的位置以及形状在受光面侧引线161的宽度方向上被分割。即,凹部161a仅形成于受光面侧引线16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侧。

平坦面161b是在受光面侧引线161的下表面161c未形成凹部161a的整个区域,是在宽度方向上夹持于凹部161a间的区域。另外,受光面侧引线161的与下表面161c对置的上表面161d被设为平坦面。

图3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受光面侧引线161与图22至图25所示的受光面汇流电极104接合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是凹部161a的形成位置处的受光面侧引线161的长边方向上的剖视图。图3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受光面侧引线161与图22至图25所示的受光面汇流电极104接合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是未形成凹部161a的位置处的受光面侧引线161的长边方向上的剖视图。

受光面侧引线161如图38所示在受光面汇流电极104的凸部104a收容于受光面侧引线161的凹部161a的状态下配置于受光面汇流电极104上,利用焊料121与受光面汇流电极104接合。即,受光面汇流电极104的凸部104a的上部经由焊料121与受光面侧引线161的下表面161c的凹部161a的底面接合。受光面汇流电极104中的在宽度方向上夹持于凸部104a间的区域的平坦面104b经由焊料121无间隙地与受光面侧引线161的下表面161c的平坦面161b接合。

由此,实施方式3的太阳能电池模块比实施方式2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少,但受光面汇流电极104与受光面侧引线161的连接面积被确保得宽,能够得到受光面汇流电极104与受光面侧引线161的高的接合强度。因而,根据本实施方式3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实现了受光面汇流电极104与受光面侧引线161的接合的长期可靠性高,受光面汇流电极104与受光面侧引线161的电接合的长期可靠性高的高质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另外,实施方式3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被分割的受光面汇流电极104的凸部104a收容于受光面侧引线161的凹部161a而接合。因此,防止受光面汇流电极104的宽度方向上的受光面侧引线161的位置偏离。由此,能够进行位置精度高的受光面侧引线161的接合,能够防止受光面侧引线161的位置偏离所引起的遮蔽损失。

实施方式4.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通过受光面汇流电极104重叠于受光面栅线电极103上而形成有凸部的情况,但在通过受光面栅线电极103重叠于受光面汇流电极104上而形成有凸部的情况下,通过使用上述实施方式的受光面侧引线,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同样的效果。作为一个例子,图40以及图41示出在实施方式1中受光面栅线电极103重叠于受光面汇流电极104上而构成受光面侧电极的情况下的受光面栅线电极103与受光面汇流电极104的连接部。

图4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太阳能电池单元中的受光面栅线电极103与受光面汇流电极104的连接部的主要部分俯视图。图4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太阳能电池单元中的受光面栅线电极103与受光面汇流电极104的连接部的主要部分剖视图,是图40中的xli-xli线处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如图40以及图41所示,受光面栅线电极103重叠于受光面汇流电极104上而从受光面汇流电极104的上表面104c隆起而突出的凸部103a形成于受光面汇流电极104的宽度方向。凸部103a对应于实施方式1中的凸部104a。

图42是示出受光面侧引线113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受光面汇流电极104接合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受光面侧引线113如图42所示在包括受光面栅线电极103的凸部103a收容于受光面侧引线113的凹部113a的状态下配置于受光面汇流电极104上,利用焊料121与受光面汇流电极104接合。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情况同样的效果。此外,在该情况下,受光面汇流电极104上的凸部103a的位置以及形状与凸部104a大致相同,但外形尺寸比凸部104a稍微小,所以也可以与凸部103a的尺寸对应地使受光面侧引线113的凹部113a的尺寸稍微变小。

此外,作为将凹凸形状设置于引线的技术,有日本特开2004-200517号公报、日本特开2006-059991号公报、国际公开第2012/111108号等文献。在这些文献中,示出了由引线的整体构成引线的正背面的凹凸形状且正背面的凹凸形状相同的引线。另外,这些文献所示的设置于引线的凹凸形状与栅线电极的形状无关地形成。即,在这些文献的技术中,引线不被配置成电极的凸部收纳于设置于成为与汇流电极的接合面的引线的下表面的凹部。因而,在上述文献的技术中,无法得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的作用效果。

以上的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表示本发明的内容的一个例子,既能够与其它公知的技术进行组合,还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对结构的一部分进行省略、变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