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2961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SiC层,具有第1面及第2面;

第1导电型的第1SiC区域,设置在所述SiC层内;

第2导电型的第1柱区域,设置在所述第1SiC区域内;

第2导电型的第2柱区域,设置在所述第1SiC区域内;

第2导电型的第3柱区域,设置在所述第1柱区域与所述第1面之间,且第2导电型的杂质浓度比所述第1柱区域高;

第2导电型的第4柱区域,设置在所述第2柱区域与所述第1面之间,且第2导电型的杂质浓度比所述第2柱区域高;

栅极电极,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3柱区域与所述第4柱区域之间;

第2导电型的第1主体区域,设置在所述第1SiC区域与所述第1面之间,且第2导电型的杂质浓度比所述第3柱区域低;

第2导电型的第2主体区域,设置在所述第1SiC区域与所述第1面之间,且第2导电型的杂质浓度比所述第4柱区域低;

栅极绝缘膜,设置在所述第1主体区域与所述栅极电极之间以及所述第2主体区域与所述栅极电极之间,且以所述第1面为基准的所述第2面侧的端部的深度浅于以所述第1面为基准的所述第3柱区域及所述第4柱区域的深度;

第2导电型的第5柱区域,与所述第3柱区域接触地设置在所述第3柱区域与所述栅极电极之间,并在与所述栅极电极之间夹着所述第1SiC区域,且第2导电型的杂质浓度比所述第3柱区域低;

第2导电型的第6柱区域,与所述第4柱区域接触地设置在所述第4柱区域与所述栅极电极之间,并在与所述栅极电极之间夹着所述第1SiC区域,且第2导电型的杂质浓度比所述第4柱区域低;

第1导电型的第1源极区域,设置在所述第1主体区域与所述第1面之间;以及

第1导电型的第2源极区域,设置在所述第2主体区域与所述第1面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SiC区域与所述第2面之间,还具备第1导电型的杂质浓度比所述第1SiC区域低的第1导电型的第2SiC 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2SiC区域与所述第2面之间,还具备第1导电型的杂质浓度比所述第1SiC区域高的第1导电型的第3SiC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第1面为基准的所述第5柱区域及所述第6柱区域的深度深于以所述第1面为基准的所述栅极绝缘膜的所述第2面侧的端部的深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5柱区域与所述第6柱区域之间的距离短于所述第1柱区域与所述第2柱区域之间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具备:

第2导电型的第1接触区域,设置在所述第3柱区域与所述第1面之间,并与所述第3柱区域及所述第1面接触,且第2导电型的杂质浓度比所述第1主体区域高;以及

第2导电型的第2接触区域,设置在所述第4柱区域与所述第1面之间,并与所述第4柱区域及所述第1面接触,且第2导电型的杂质浓度比所述第2主体区域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具备:源极电极,设置在所述第1面,与所述第1源极电极、所述第2源极电极、所述第3柱区域及所述第4柱区域电连接;以及

漏极电极,设置在所述第2面,与所述第1SiC区域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5柱区域与所述第6柱区域之间的距离和所述第1柱区域与所述第2柱区域之间的距离实质上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导电型为n型,且所述第2导电型为p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绝缘膜为氧化硅膜。

11.一种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SiC层,具有第1面及第2面;

n型的第1SiC区域,设置在所述SiC层内;

p型的第1柱区域,设置在所述第1SiC区域内;

p型的第2柱区域,设置在所述第1SiC区域内;

p型的第3柱区域,设置在所述第1柱区域与所述第1面之间,且p型的杂质浓度比所述第1柱区域高;

p型的第4柱区域,设置在所述第2柱区域与所述第1面之间,且p型的杂质浓度比所述第2柱区域高;

栅极电极,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3柱区域与所述第4柱区域之间;

p型的第1主体区域,设置在所述第1SiC区域与所述第1面之间,且p型的杂质浓度比所述第3柱区域低;

p型的第2主体区域,设置在所述第1SiC区域与所述第1面之间,且p型的杂质浓度比所述第4柱区域低;

栅极绝缘膜,设置在所述第1主体区域与所述栅极电极之间以及所述第2主体区域与所述栅极电极之间,且以所述第1面为基准的所述第2面侧的端部的深度浅于以所述第1面为基准的所述第3柱区域及所述第4柱区域的深度;

p型的第5柱区域,与所述第3柱区域接触地设置在所述第3柱区域与所述栅极电极之间,并在与所述栅极电极之间夹着所述第1SiC区域,且p型的杂质浓度比所述第3柱区域低;

p型的第6柱区域,与所述第4柱区域接触地设置在所述第4柱区域与所述栅极电极之间,并在与所述栅极电极之间夹着所述第1SiC区域,且p型的杂质浓度比所述第4柱区域低;

n型的第1源极区域,设置在所述第1主体区域与所述第1面之间;以及

n型的第2源极区域,设置在所述第2主体区域与所述第1面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SiC区域与所述第2面之间,还具备n型的杂质浓度比所述第1SiC区域低的n型的第2SiC区域。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2SiC区域与所述第2面 之间,还具备n型的杂质浓度比所述第1SiC区域高的n型的第3SiC区域。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第1面为基准的所述第5柱区域及所述第6柱区域的深度深于以所述第1面为基准的所述栅极绝缘膜的所述第2面侧的端部的深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5柱区域与所述第6柱区域之间的距离短于所述第1柱区域与所述第2柱区域之间的距离。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SiC区域的n型杂质浓度为5×1016cm-3以上5×1017cm-3以下。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SiC区域的n型杂质浓度为4×1014cm-3以上6×1016cm-3以下。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及第2柱区域的p型杂质浓度为1×1016cm-3以上1×1018cm-3以下。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3及第4柱区域的p型杂质浓度为1×1018cm-3以上5×1020cm-3以下。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5及第6柱区域的p型杂质浓度为1×1016cm-3以上1×1018cm-3以下。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