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结构及其组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520752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的结构及其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软性排线(flexibleflatcable,ffc)因具有电导线弯折的特性,乃被广泛应用于相关电子产品,且软性排线端边通常设有电连接器,用以便利其电性插接使用,达到电性弯折导接的目的。

软性排线电连接器虽能实现其构成连接及使用,但仍有其缺失存在。例如,软性排线是以焊接的方式连接于电连接器的电路板的导电路,但是软性排线和电路板的焊接面积很小,不易焊接且容易短路,再者,软性排线并未受到其它构件的定位支撑,当该软性排线受拉力作用时,极易使该软性排线的焊接处受损甚至脱离,导致出现电性连接、传输的故障现象,显然并非理想的设计。

另外,随着电子装置需求的电流量愈来愈高,电连接器的电流传输规格也愈来愈高,而由于产品轻薄化,有些状况使得无法利用电路板的线路布局走线方式来达成输入/输出(i/o)与内部的讯号传输,故造成连接器端子在做讯号传递时,非常容易产生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emi)或射频干扰(radiofrequencyinterference,rfi)等杂讯干扰,而影响连接器的传输质量。

然上述软性排线电连接器于使用时,确实存在下列问题与缺失尚待改进:

一、组装方式繁琐,操作难度较高,且结构强度不足、容易发生短路。

二、容易因杂讯干扰导致传输质量下降。

所以,要如何解决上述习用的问题与缺失,即为本发明的申请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故,本发明的申请人鉴于上述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虑,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终设计出此发明专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且可有效抑制杂讯干扰问题、提升排线组件的固定强度的电连接器的结构及其组装方法。

基于此,本发明主要通过下述技术手段,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电连接器的结构,其包含:

至少一设于一电路基板上的传输导体组,该传输导体组电性连接至少一排线组件;

一设于该电路基板上且与该传输导体组结合固定的绝缘胶体;

一滑动设置于该绝缘胶体上的屏蔽壳体,该屏蔽壳体遮蔽杂讯及抵持固定该排线组件;

至少一形成于该绝缘胶体上的枢轴部,该屏蔽壳体通过该枢轴部旋转;及

一形成于该屏蔽壳体一侧的斜盖部,该斜盖部屏蔽该传输导体组的焊接部。

进一步,该屏蔽壳体包含一形成于该斜盖部一侧的盖体部、至少一形成于该盖体部至少一侧处并供该枢轴部枢设的轴孔槽、至少一位于该盖体部内侧供抵持固定该排线组件的抵触部、至少一设于该抵触部一侧的卡掣部、及至少一形成于该盖体部至少一侧处的滑槽扣件,该屏蔽壳体通过该滑槽扣件滑动于该绝缘胶体上。

进一步,该绝缘胶体包含一供支撑该盖体部的平面部、一形成于该平面部一侧供支撑该斜盖部的斜面部、一形成于该平面部及该斜面部间的镂空部、及至少一形成于该平面部至少一侧处的限位凸部,该限位凸部与该滑槽扣件配合动作。

进一步,该传输导体组包含多个并排排列的传输导体部,且各传输导体部包含一埋设于该绝缘胶体内的延伸部、一延伸形成于该延伸部一侧且凸设于该斜面部一侧的焊接部、及一延伸形成于该延伸部背离该焊接部一侧且位于该镂空部内的接触部。

进一步,该传输导体组包含二高频传输导体组、及一设于该二高频传输导体组间的低频传输导体组,且各高频传输导体组包含至少一电源负极传输导体、至少一设于该电源负极传输导体一侧的电源正极传输导体、一设于该电源负极传输导体及该电源正极传输导体间的接地传输导体、一设于该电源负极传输导体与该接地传输导体间的第一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对、及一设于该电源正极传输导体与该接地传输导体间的第二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对,该低频传输导体组包含一第一配置通道传输导体、一设于该第一配置通道传输导体一侧的第二配置通道传输导体、一设于该第一配置通道传输导体与该第二配置通道传输导体间的备用传输导体对、一设于该第一配置通道传输导体与该备用传输导体对间的第一讯号传输导体对、及一设于该第二配置通道传输导体与该备用传输导体对间的第二讯号传输导体对。

进一步,该传输导体组包含一第一接地传输导体、一设于该第一接地传输导体一侧的第二接地传输导体、多个设于该第一接地传输导体及该第二接地传输导体间且并排排列的传输导体部、及一连接该第一接地传输导体及该第二接地传输导体且环绕于这些传输导体一侧的环形接地件。

一种电连接器的结构,其包含:

二设于一电路基板上的传输导体组,该传输导体组电性连接至少一排线组件,且该传输导体组包含至少一电源负极传输导体、至少一设于该电源负极传输导体一侧的电源正极传输导体、一设于该电源负极传输导体及该电源正极传输导体间的接地传输导体、一设于该电源负极传输导体与该接地传输导体间的第一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对、及一设于该电源正极传输导体与该接地传输导体间的第二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对;

一设于该电路基板上且位于该二传输导体组间的讯号传输导体组;

一设于该电路基板上且与该传输导体组及该讯号传输导体组结合固定的绝缘胶体;

一活动设置于该绝缘胶体上的屏蔽壳体,该屏蔽壳体遮蔽杂讯及抵持固定该排线组件;

至少一形成于该绝缘胶体上的枢轴部,该屏蔽壳体通过该枢轴部旋转;及

一形成于该屏蔽壳体一侧的斜盖部,该斜盖部屏蔽该传输导体组的焊接端与该讯号传输导体组的焊接端。

进一步,该屏蔽壳体至少一侧处形成有至少一供该枢轴部枢设的轴孔槽,且该轴孔槽一侧设有一开口部,该开口部可拆卸地设置于该枢轴部。

进一步,该屏蔽壳体内侧具有至少一抵触部,该抵触部抵持固定该排线组件。

一种电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其步骤为:

(a)通过一传输导体组的焊接部将一绝缘胶体固设于一电路基板上;

(b)水平滑移一活动设置于该绝缘胶体上的屏蔽壳体,以使一斜盖部屏蔽该焊接部;

(c)利用一枢轴部翻转开启该屏蔽壳体,使该屏蔽壳体与该绝缘胶体间产生一插置空间;

(d)由该插置空间插设一排线组件,使该排线组件与该传输导体组电性连接;及

(e)翻转闭合该屏蔽壳体,使该屏蔽壳体内侧的抵触部固定该排线组件。

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结构及其组装方法通过传输导体组、绝缘胶体、屏蔽壳体、枢轴部、斜盖部及组装方法的设计,让屏蔽壳体可滑动及转动于绝缘胶体上,当使用者将本发明运用于软性排线的组装时,通过传输导体组的焊接部将绝缘胶体固设于电路基板上,接着水平滑移该屏蔽壳体,使斜盖部屏蔽该焊接部,并利用枢轴部翻转开启该屏蔽壳体,使该屏蔽壳体与该绝缘胶体间产生一插置空间,而由该插置空间插设排线组件,使该排线组件与该传输导体组电性连接,最后翻转闭合该屏蔽壳体,使该屏蔽壳体内侧的抵触部固定该排线组件。如此即可简单快速的完成排线组件的组装动作,并大幅降低排线组件的难度,并提升整体结构强度,同时确保杂讯隔离。

借由上述技术,可针对习用软性排线电连接器所存在的组装方式繁琐、操作难度较高、结构强度不足、容易发生短路及杂讯干扰等问题点加以突破,达到上述优点的实用进步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立体透视图。

图2为本发明屏蔽壳体的另一角度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4为本发明绝缘胶体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排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方块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一)。

图8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一)。

图9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二)。

图10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二)。

图11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传输导体组俯视图。

【符号说明】

传输导体组1、1a传输导体部11

延伸部111焊接部112

接触部113第一接地传输导体121

第二接地传输导体122传输导体部123

环形接地件124高频传输导体组13a

电源负极传输导体131a电源正极传输导体132a

接地传输导体133a第一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对134a

第二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对135a低频传输导体组14a

第一配置通道传输导体141a第二配置通道传输导体142a

备用传输导体对143a第一讯号传输导体对144a

第二讯号传输导体对145a绝缘胶体2

枢轴部21平面部22

斜面部23镂空部24

限位凸部25屏蔽壳体3

斜盖部31盖体部32

轴孔槽33开口部34

抵触部35卡掣部36

滑槽扣件37插置空间4

电路基板5排线组件6

定位孔61。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构造,兹绘图就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及图7所示,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立体透视图、屏蔽壳体的另一角度立体图、仰视图、绝缘胶体的立体图、排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方块流程图及实施示意图(一),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发明包括:

至少一设于一电路基板5上的传输导体组1,供电性连接至少一排线组件6,该排线组件6一侧具有至少一定位孔61,且该传输导体组1包含多个并排排列的传输导体部11,且各传输导体部11包含一埋设于下述绝缘胶体2内的延伸部111、一延伸形成于该延伸部111一侧且凸设于下述斜面部23一侧的焊接部112、及一延伸形成于该延伸部111背离该焊接部112一侧且位于下述镂空部24内的接触部113;

一设于该电路基板5上且与该传输导体组1结合固定的绝缘胶体2;

一滑动设置于该绝缘胶体2上的屏蔽壳体3,供遮蔽杂讯及抵持固定该排线组件6;

至少一形成于该绝缘胶体2上的枢轴部21,供该屏蔽壳体3旋转;及

一形成于该屏蔽壳体3一侧的斜盖部31,供屏蔽该传输导体组1的焊接部112;

又该屏蔽壳体3包含一形成于该斜盖部31一侧的盖体部32、至少一形成于该盖体部32至少一侧处并供该枢轴部21枢设的轴孔槽33、一设于该轴孔槽33一侧供可拆卸地设置该枢轴部21的开口部34、至少一位于该盖体部32内侧供抵持固定该排线组件6的抵触部35、至少一设于该抵触部35一侧的卡掣部36、及至少一形成于该盖体部32至少一侧处的滑槽扣件37,供该屏蔽壳体3滑动于该绝缘胶体2上;

再令该绝缘胶体2包含一供支撑该盖体部32的平面部22、一形成于该平面部22一侧供支撑该斜盖部31的斜面部23、一形成于该平面部22及该斜面部23间的镂空部24、及至少一形成于该平面部22至少一侧处的限位凸部25,与该滑槽扣件37配合动作;

另该传输导体组1包含一第一接地传输导体121、一设于该第一接地传输导体121一侧的第二接地传输导体122、多个设于该第一接地传输导体121及该第二接地传输导体122间且并排排列的传输导体部123、及一连接该第一接地传输导体121及该第二接地传输导体122且环绕于这些传输导体部123一侧的环形接地件124。

而再结合图9,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二),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其步骤为:

(a)传输导体组的焊接:通过一传输导体组1的焊接部112将一绝缘胶体2固设于一电路基板5上;

(b)屏蔽壳体的滑移:水平滑移一活动设置于该绝缘胶体2上的屏蔽壳体3,以使一斜盖部31屏蔽该焊接部112;

(c)屏蔽壳体的翻转:利用一枢轴部21翻转开启该屏蔽壳体3,使该屏蔽壳体3与该绝缘胶体2间产生一插置空间4;

(d)排线组件的插设:由该插置空间4插设一排线组件6,使该排线组件6与该传输导体组1电性连接;及

(e)排线组件的固定:翻转闭合该屏蔽壳体3,使该屏蔽壳体3内侧的抵触部35固定该排线组件6。

借由上述的说明,已可了解本发明的结构,而依据这个结构的对应配合,更达到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且可有效抑制杂讯干扰问题等优势,而详细的解说将于下述说明。

请同时配合参阅图1至图10所示,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立体透视图、屏蔽壳体的另一角度立体图、仰视图、绝缘胶体的立体图、排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方块流程图、实施示意图(一)、动作示意图(一)、动作示意图(二)及实施示意图(二),借由上述构件组构时,可由图中清楚看出,本发明主要由屏蔽壳体3、绝缘胶体2及传输导体组1所构成。本发明产出后,得经由表面黏着技术(surfacemounttechnology,smt)将传输导体组1的焊接部112焊接于一电路基板5上,同时使绝缘胶体2固定住,而屏蔽壳体3则仍可活动于绝缘胶体2上(或以斜盖部31罩设传输导体组1,避免碰撞),借此方便制造端出货(此时排线组件6尚未组装)。

实际组装时,先将屏蔽壳体3贴平电路基板5,而利用滑槽扣件37与限位凸部25的配合动作,使屏蔽壳体3进行水平滑动,而使轴孔槽33向枢轴部21靠近抵触,接着略施外力使枢轴部21经由开口部34容置于轴孔槽33内,此时,滑槽扣件37紧扣于限位凸部25一侧,而斜盖部31则罩设于传输导体组1的焊接部112上。接着利用轴孔槽33与枢轴部21的配合动作,将屏蔽壳体3翻转开启,使滑槽扣件37脱离限位凸部25,并于屏蔽壳体3及绝缘胶体2间产生一插置空间4,以供使用者由该插置空间4直接插入排线组件6。另外,由于屏蔽壳体3后端为一体成形且弯折成型的抵触部35的弧形导角,故此插置动作非常安全,不易影响排线组件6。再者,使用者可经由绝缘胶体2的镂空部24观察,确认排线组件6与传输导体组1的接触部113是否对正。

接下来,使用者只要反向翻转屏蔽壳体3,使屏蔽壳体3闭合于绝缘胶体2上,并略施下压力使滑槽扣件37紧扣于限位凸部25一侧,即完成固定动作。下压过程中,使用者可清楚感觉到,屏蔽壳体3的抵触部35压制传输导体组1的接触部113的动作,且因接触部113为弹性结构,故可借由抵触部35的压制而让接触部113向上对排线组件6进行顶推抵持,借此排线组件6的固定不再需要通过难度较高的焊接动作来执行,而直接通过传输导体组1与电路基板5电性连接,并可经由卡掣部36结合于定位孔61的动作、及滑槽扣件37紧扣于限位凸部25一侧的动作,确实固定排线组件6,并确保屏蔽壳体3固定于绝缘胶体2上,而强化排线组件6的结构强度。

另外,传输导体组1利用延伸部111埋设于绝缘胶体2内,来与绝缘胶体2进行固定,同时从两侧的第一接地传输导体121及第二接地传输导体122处,延伸形成一环绕于传输导体部123一侧且埋设于斜面部23内的环形接地件124,借此于传输导体部123外形成一带负电的杂讯隔离墙,更进一步提升电连接器的讯号传输质量。

再请同时配合参阅图11所示,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传输导体组俯视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施例完整定义该传输导体组1a的端子排列方式及其规范,并可对应连接于排线组件。其中传输导体组1a包含二高频传输导体组13a、及一设于该二高频传输导体组13a间的低频传输导体组14a,且各高频传输导体组13a包含至少一电源负极传输导体131a、至少一设于该电源负极传输导体131a一侧的电源正极传输导体132a、一设于该电源负极传输导体131a及该电源正极传输导体132a间的接地传输导体133a、一设于该电源负极传输导体131a与该接地传输导体133a间的第一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对134a、及一设于该电源正极传输导体132a与该接地传输导体133a间的第二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对135a,又该低频传输导体组14a包含一第一配置通道传输导体141a、一设于该第一配置通道传输导体141a一侧的第二配置通道传输导体142a、一设于该第一配置通道传输导体141a与该第二配置通道传输导体142a间的备用传输导体对143a、一设于该第一配置通道传输导体141a与该备用传输导体对143a间的第一讯号传输导体对144a、及一设于该第二配置通道传输导体142a与该备用传输导体对143a间的第二讯号传输导体对145a。借此,除了利用屏蔽壳体对外进行杂讯隔离外,也利用此端子排列,从电连接器内部抑制emi及rfi的发生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发明的专利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之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合予陈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