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包风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1153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动力电池包风冷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该发明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包风冷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流行锂离子动力电,磷酸铁锂电池是指用磷酸铁锂作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有很多种,主要有钴酸锂、锰酸锂、镍酸锂、三元材料、磷酸铁锂等。其中钴酸锂是目前绝大多数锂离子电池使用的正极材料,而其它正极材料由于多种原因,目前在市场上还没有大量生产。磷酸铁锂也是其中一种锂离子电池。从材料的原理上讲,磷酸铁锂也是一种嵌入/脱嵌过程,这一原理与钴酸锂、锰酸锂完全相同。

磷酸铁锂电池,同样有危险性。因为,磷酸铁锂也是一种锂离子电池。从材料的原理上讲,磷酸铁锂也是一种嵌入/脱嵌过程,这一原理与钴酸锂、锰酸锂完全相同。而锂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很容易燃烧,当电池充放电时,电池内部持续升温,活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气体膨胀,电池内压加大,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如外壳有伤痕,即会破裂,引起漏液、起火甚至爆炸。

从技术理论来看,磷酸铁锂电池,对电池的起火爆炸等危险性有小部分的改善,但很不彻底,危险性一样突出。

在各种情况下,电池外部短路、内部短路、过充都存在发生危险的可能。

如何化解上述的风险,是本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同时,动力电池包要求具有规则的外形,以方便安装,安装是指安装在车架或者行李箱中,规则的外形尤其适用于装配工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动力电池包,首先用于解决电池包中各个电芯之间散热不充分的问题,提供一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可控的近似恒温的动力电池组,同时解决电芯发热膨胀带来的电极错位的问题,同时,便于组装和生产,模块化,结构紧凑化,降低使用和制造成本。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动力电池风冷散热系统,包括动力电池包和风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动力电池包包括壳体、陶瓷壳、金属弧形板、左壳体、右壳体和底板,其中,所述壳体为不燃的工程塑料注塑件,所述壳体是由顶板和左板、右板组成的“n”形,所述左板和右板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在左板和右板中分别设置有相对设置的方形卡槽,所述方形卡槽的中央位置设置有一个通孔,所述汇流带穿过所述通孔且所述汇流带与电芯电极的焊接;

在每一通孔外侧的左板和右板上分别设置有汇流带安装槽,所述汇流带安装在汇流带安装槽中,所述左板和右板上均匀的设置有和陶瓷壳内腔贯通的布风孔;

所述陶瓷壳为上、下通透的陶瓷烧结件,所述陶瓷壳的四个侧面中部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定位突卡,所述陶瓷壳的厚度不大于0.5毫米;

金属弧形体,所述金属弧形体为“(”形,在陶瓷壳的四个转角处分别设置一个金属弧形体,所述金属弧形体的两边沿卡设在所述定位突卡上,在四个金属弧形体中央位置卡入一个电芯,所述电芯与四个金属弧形板形成线接触;

在陶瓷壳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左接头和右接头,其中左、右接头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所述左、右接头的分别抵靠在左板和右板上并固定;

在左板外侧固定一个左壳体,在右板外侧固定一个右壳体,其中,左、右壳体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在左壳体的一侧设置有一个进风口,为冷风进口,右壳体上的的接口为热风出口。

所述冷风进口(51)和热风出口(52)通过风管和风调节结构与风源进行连接。

所述冷风进口(51)和热风出口(52)通过风管与外循环风源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汇流带的焊接点位置设置有一个冲孔。

进一步地,所述汇流带为铜镍复合片。

进一步地,所述电芯为圆柱锂电池电芯。

进一步地,所述左、右接头为工程塑料注塑件。

进一步地,所述左接头包括环形部和卡爪,所述环形部为方形的结构,在每一个边上设置有一个卡爪,每一个卡爪分别与陶瓷壳上的凹陷的定位突卡进行配合,所述环形部与所述陶瓷壳的对齐。

所述风调节结构包括风机和风闸。

所述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为软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核心部件包括一个陶瓷壳,可以大量采购,为无机耐温零部件,无论是耐高温、强度,绝缘性都能满足锂电池的使用要求,且在发生猛烈撞击的情况下,可以发生破碎,吸收撞击能量,提高新能源车的安全性能。

剩余的部件采用注塑件和钣金件,比较利于成型和廉价,降低成本。

陶瓷壳的热膨胀系数小,解决了电池包膨胀变形的问题,将电芯的变形限定在陶瓷壳体内部,电池包整体上不会形成胀包现象、

陶瓷壳的散热效果好,可以快速的带走电芯的热量。

便于组装,都是插接结构,提高装配效率,便于后期的维护。

冷风根据设计路线在每一个电芯单体的周围通过,且内腔中的空间较大,可以使得风速减缓,最大程度的与电芯发热进行热交换产生较好的换热效果。

弧形金属板与电芯接触,产生的热量也被带走,形成更好的热交换效果。

质轻,降低动力电池的总重量。

附图说明

图1为多个电池单元组合状态的立体图。

图2为一个电池单元的立体图。

图3为图2的全剖视图。

图4为一组电池芯的安装图。

图5为陶瓷壳的示意图。

图6为左接头的立体图。

图7为壳体的立体图。

图8为壳体的主视图。

图9为壳体的外表面侧视图。

图10为壳体的内表面侧视图。

图11为左壳体的示意图。

图12为底板的立体图。

图13为本电池包在车中的布置示意图。

图14为电池散热系统的进、出风风路示意图。

图中:1壳体,11顶板,12左板,121方形卡槽、122通孔、123汇流带安装槽、124布风孔、125阶梯口、13右板、2陶瓷壳、21定位突卡、3金属弧形板、4底板、5左壳体、5’右壳体、51冷风进口、511第一支管,52热风出口、521第二支管,6电芯、61汇流带、7风机、71第一总管道、72第二总管道、711第一进气口、712第二进气口、721第一出风口、722第二出风口、723第三出风口,73闸阀、8左接头、8右接头’、81环形部、82卡爪。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14所示,针对现有缺陷,本发明的保护主体如下:

开发的是一种动力电池包,现有的圆柱形锂电池在安装过程中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直接进行捆绑,形成动力电池包,这种动力电池包存在的问题是,容易积累热量,造成温度升高,自膨胀、漏液,针对这一问题,现有的解决方案是,增加一个框架,现有的框架具有热证冷缩现象依然明显,例如中国专利CN204927374U中公布的方案,其中支架采用注塑件,具有绝缘和定位的作用,可以方便圆柱形锂电池的装配,但是,上述的结构没有形成风道,对于电芯的散热没有根本上解决。

要解决的技术难题在于:

难题一:在动力电池工作期间,单个电芯存在热胀效应,多个电芯的膨胀量累计在电池包上,就会形成巨大的形变,造成电极位置的错位,目前的解决措施是,电极设计成U型,用于弥补电芯之间的位移和形变。

难题二:单个电芯发生短路的情况下,由于电芯之间是靠近的,电极材料和电芯材料都是易燃材料,会引发相邻之间的电芯的爆燃。

难题三:冷却风处于无序的流动状态,不能针对电芯进行有效的降温,不能在电芯附近形成均匀的风场,各个电芯处的温度不均匀,造成电芯内阻不一致,电芯本身耗电增加。

基于上述的描述,本发明提供的动力电池散热系统,包括动力电池包和风调节结构。

动力电池包包括壳体1、陶瓷壳2、金属弧形板3、左壳体5、右壳体5’、底板4。

壳体1采用不燃的工程塑料材料,例如电木材质,通过截取的方式制作,宽度与电芯的长度吻合,壳体是由三个侧板组成的n形,内部用于安装电芯。

壳体1包括顶板11和左板12、右板13,其中顶板为一平板,左、右板分别垂直的固定在顶板11的两侧,左板和右板为对称结构,在左板和右板中设置有相对设置的方形卡槽121,方形卡槽121的中央位置设置有一个通孔122,该通孔用于汇流带61穿过,并在此处完成汇流带与电芯电极的焊接。

在每一通孔122的外侧的左板或者右板上设置有汇流带安装槽123,汇流带安装在此槽中,上述的汇流带61,在焊接点附近设置有一个冲孔,冲孔与上述的电芯的电极对应,便于焊接牢靠。

在上述的左板和右板上均匀的设置有布风孔124,用于和陶瓷壳内腔联通,并向陶瓷壳内提供气流。

陶瓷壳2为上、下通透的结构,为陶瓷烧结件,包括四个侧面,四个侧面的中部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定位突卡21。陶瓷壳的厚度不大于0.5毫米,质轻。具有很好的散热性能。

在发生剧烈碰撞过程中,陶瓷壳粉碎性开裂可以吸收大量的碰撞能量。

金属弧形体3,采用金属薄板冲压件,并经过热处理,具有一定弹性,金属弧形体为“(”形,具有一定的弹性,在陶瓷壳的四个转角处分别设置一个金属弧形体3,金属弧形体的两边沿卡设在上述的定位突卡21上,图11,形成定位,有一个预变形,然后在四个金属弧形体中央位置卡入一个圆柱锂电池电芯6,参考图10,电芯6与四个金属弧形板形成线接触,参考图12。

在陶瓷壳2的上端固定一个左接头8,下端固定一个右接头8’,其中左右接头结构相同。以左接头为例进行说明,左接头8,优选工程塑料注塑件,包括环形部81、卡爪82,环形部81为方形的结构,在每一个边上设置有一个卡爪82,卡爪一定的弹性,每一个卡爪分别与陶瓷壳上的凹陷的定位突卡进行配合,即,卡在四个凹槽内,并使得环形部81与上述的陶瓷壳的对齐。

左、右接头分别抵靠在左板12和右板13上,形成端部固定。

在左板12外侧固定一个左壳体5,在右板13外侧固定一个右壳体5’,其中,左、右壳体结构相同,对称设置,以左壳体为例进行说明,左壳体5,优选工程塑料注塑件,整体为罩状结构,扣合在左板的外侧,并在左壳体的一侧设置有一个进风口,为冷风进口51。

右壳体固定在右板外侧,右壳体上的的接口为热风出口52。

在上述的电芯的两端分别通过汇流带61进行焊接连接,汇流带优选铜镍复合片,用于相邻之间的电芯6的连接,其中,铜镍复合片为直的金属片,并在铜镍复合片的两端为焊接点,通过焊接的方式与上述的电芯的两个电极进行电连接。

上述的多个电芯通过并联的方式形成一列,形成一个单元,参考图6,然后单元之间串联,形成一个动力电池包。多个单元进行靠近设置时,相邻之间的两个冷风进口位于同一侧,相邻之间的热风出口位于同一侧,参考图1。

在左板12和右板13的下端设置有阶梯口125,并在此处安装一个底板4,底板把电芯等固定在内部,形成一体,底板为工程塑料件,并底板的下侧设置有安装结构,通过底板与车架进行连接。

多个动力电池包之间并联连接形成汽车动力源。

一个动力电池包使用一个壳体进行集成,参考图3.

在每一个冷风进口51通过一个弯管连接到第一支管上,多个第一支管汇集后连接到进风管上处,每一个热风出口52通过一个弯管连接到第二支管中,多个第二支管连接到出风管处,通过风循环实现风冷。

一种电动轿车,其中设置有动力电池,动力电池包括多个动力电池包,动力电池包设置在车架的不同位置,多个动力电池包的进风管汇集到第一总管道71,出风管汇集到第二总管道72,其中第一总管连接一个风机7,风机外侧连接一个两个进气口,为便于区分,标记为第一进气口711和第二进气口712,其中第一进气口711位于轿车驾驶室内,且在驾驶室内的第一进气口处设置有过滤棉,第二进气口712位于后侧行李箱内,在第二进气口处设置有过滤装置。该过滤装置为三级过滤,包括过滤棉、过滤布和过滤器,实现精准过滤。

第二总管道72连接三个出风口,为便于区分,标记为第一出风口721、第二出风口722和第三出风口723,其中第一出风口位于轿车驾驶室内,第二出风口位于行李箱内,并与上述的第二进风口合并,对过滤装置进行反吹,具有一定的清理效果,第三出风口723位于车架底盘处,用于排空。

在上述的三个出风口和一个进风口处设置有闸阀73,闸阀为电磁阀,通过电磁阀的切换,用于控制风道的切换。

在冬季,室外低于0摄氏度时,起始阶段需要对电池电芯进行加热,循环风在第一进风口进风,采集的是驾驶室内的空气,对电池降温后的热风返回到驾驶室内,形成内循环模式。

在夏季,室外温度高于30摄氏度时,循环风在第一进风口进风,采集的是驾驶室内的空气,对电池降温后的热风通过第三出风口外排,形成内吸外排模式。

在春季或者秋季等季节,室外温度在十多摄氏度,自第二进风口进风,然后自第三出风口外排,形成循环模式。

通过上述多组模式的选择,可以实现全天候的工作。

进一步地,配合电池管理系统,可以在上述的下罩内侧集成一个温度采集元件,腔内的温度,通过控制风机的鼓风量控制电池包的温度。

通过上述的实施,可以将电芯的温度控制在20至40度之间的合理范围内,且各个电芯的温度场均匀一致。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扩如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