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轴防移位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1594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同轴防移位连接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通信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同轴防移位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主要是应用在器件与器件、组件与组件、系统与系统之间进行电气连接和信号传递,是构成一个完成系统所必须的基础元件。相关技术中的电连接器由固定端电连接器,即阴接触件(简称插座),和自由端电连接器,即阳接触件(简称插头)组成,插座通过其方(圆)盘固定在用电部件上(个别还采用焊接方式),插头一般接电缆,通过连接螺帽实现插头、插座连接。

随着信号传输速率、传输频率不断地升高,单个整机体积相应的缩小及系统对射频线路、电源线路、数字线路、光纤线路需求越来越多等诸多因素,对系统中各种类型连接器的安装与排布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通常,为了使不同种类信号之间相互干扰尽量小,射频连接器、电源连接器、数字连接器及光纤连接器多为单独分散式排布,而且连接器的组装方式一般采用螺钉安装,即通过外壳法兰盘上螺钉的锁紧,将连接器固定到系统中的面板上或电路板上,这种方法安装可靠性较高,被广泛使用,但随着传输信号通路的需求不断增多,安装空间不变或逐渐降低的条件下,这种安装方式缺陷十分突出,不仅安装浪费了大量时间,而且有限的空间,无法容纳多个连接器的安装法兰。

对此,我国主要存在如下专利:

专利公开号:CN103441392A,公开了一种混装型连接器插头,该插头包括壳体部分、导向部分、连接器模块部分及功能端子部分,其中壳体部分由固定罩和卡板组成,连接器模块部分包括数字模块和功能模块,所述功能模块分为加固单元和附件单元,其中加固单元与固定罩设计为一体,数字模块卡装于固定罩内腔中,并被卡板限定,导向部分设于固定罩的两端,功能端子部分通过功能模块附件单元卡装于功能模块的加固单元内。本发明可实现射频线路、光纤线路、电源线路及数字线路的连接,定位精度高,产品安装方便,具有电磁屏蔽、导向调整及防错插等特点,具有很好的抗振动、冲击等机械性能及抗电磁干扰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轴防移位连接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同轴防移位连接器,包括壳体、两同轴针体、排针装配体和一组排针;所述壳体上表面开设有对接槽,壳体底部沿长度方向水平向外延伸,形成延伸段,在延伸段设有装配孔;所述对接槽内沿长度方向依次设有第一同轴针体孔、排针装配体和第二同轴针体孔,其中排针装配体垂直设置于对接槽底面;所述第一同轴针体孔底部开口为喇叭形,其上部设有复数个卡槽;所述第二同轴针体孔底部开口为喇叭形,其上部设有复数个卡槽;所述两同轴针体包括第一同轴针体和第二同轴针体,第一同轴针体设于第一同轴针体孔内,所述第二同轴针体设于第二同轴针体孔内;同轴针体包括同轴针体外壳、同轴内芯塑壳和同轴内芯插孔;同轴针体外壳为圆筒形,其底部设有延伸段,所述延伸段为半圆筒,其两侧边均设有复数个三角形凸起,所述同轴针体外壳延伸段突出于壳体底面;同轴内芯塑壳设于同轴针体外壳内部;同轴内芯塑壳的底面中央设有同轴内芯插孔;排针装配体包括顶盖、挡板和若干隔板;所述挡板垂直设置于对接槽底面中央,其长边朝向与对接槽长度方向一致;隔板与挡板相连接,并呈十字形,形成若干排针孔;顶盖位于挡板和隔板上方,并与挡板、隔板相连接,顶盖底部两长边纵向延伸,形成延伸挡板;排针包括外排针和内排针,外排针设于挡板外侧的排针孔内,内排针设于挡板内侧的排针孔内;外排针自上而下包括卡接部、弹性弯曲部、接触部和焊接部,所述卡接部与排针装配体顶盖的延伸挡板接触,接触部与挡板接触,焊接部突出于排针装配体下表面;内排针自上而下包括卡接部、弹性弯曲部、接触部和焊接部,所述卡接部与排针装配体顶盖的延伸挡板接触,接触部与挡板接触,焊接部突出于排针装配体下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同轴针体外壳延伸段侧边的三角形凸起为直角三角形。

另,所述同轴针体外壳上部设有外翘的卡板,所述卡板与同轴针体孔底部卡槽相配合。

另有,所述对接槽一侧长边比另一侧长边长1cm。

再,所述壳体为PA,并掺杂有30%的G.F。

再有,所述排针为磷青铜。

且,所述同轴针体外壳为黄铜。

还,所述同轴内芯插孔为锡青铜。

还有,所述同轴内芯塑壳为聚丙烯。

另,所述内排针焊接部长度为外排针焊接部长度的3/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高频同轴针体用于连接同轴线缆,低频排针用于连接低频普通线缆,分别实现高低频信号的连通,避免各自单独走线复杂,设备空间紧张的问题,减小了设备体积,最大限度提高了系统的空间利用率。同轴针体、排针装配体和排针均采用特殊设计,保证信号线装配的可靠性,防止信号线松脱、接触不良。采用卡扣连接技术,设置卡板、卡槽,增加了连接器的装配可靠性,保证其实用性。对接槽和排针均采用防呆设计,可有效防止装配和使用时发生错误,让操作者不需要花费注意力、也不需要经验与专业知识即可直接无误地完成正确的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同轴防移位连接器的西南等轴测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同轴防移位连接器的西北等轴测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同轴防移位连接器的横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同轴防移位连接器的同轴针体孔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同轴防移位连接器的排针装配体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照图1~图5,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同轴防移位连接器,包括壳体1、两同轴针体2、排针装配体3和一组排针4;所述壳体1上表面开设有对接槽11,壳体1底部沿长度方向水平向外延伸,形成延伸段12,在延伸段12设有装配孔13;所述对接槽11内沿长度方向依次设有第一同轴针体孔111、排针装配体3和第二同轴针体孔112,其中排针装配体3垂直设置于对接槽11底面;所述第一同轴针体孔111底部开口为喇叭形,其上部设有复数个卡槽1111;所述第二同轴针体孔112底部开口为喇叭形,其上部设有复数个卡槽1112;所述两同轴针体2包括第一同轴针体和第二同轴针体,第一同轴针体设于第一同轴针体孔111内,所述第二同轴针体设于第二同轴针体孔112内;同轴针体2包括同轴针体外壳23、同轴内芯塑壳24和同轴内芯插孔25;同轴针体外壳23为圆筒形,其底部设有延伸段231,所述延伸段231为半圆筒,其两侧边均设有复数个三角形凸起232,所述同轴针体外壳延伸段231突出于壳体底面;同轴内芯塑壳24设于同轴针体外壳23内部;同轴内芯塑壳24的底面中央设有同轴内芯插孔25;排针装配体3包括顶盖31、挡板32和若干隔板33;所述挡板32垂直设置于对接槽11底面中央,其长边朝向与对接槽11长度方向一致;隔板33与挡板32相连接,并呈十字形,形成若干排针孔34;顶盖31位于挡板32和隔板33上方,并与挡板32、隔板33相连接,顶盖31底部两长边纵向延伸,形成延伸挡板311;排针4包括外排针41和内排针42,外排针41设于挡板32外侧的排针孔34内,内排针42设于挡板32内侧的排针孔34内;外排针4自上而下包括卡接部411、弹性弯曲部412、接触部413和焊接部414,所述卡接部411与排针装配体顶盖31的延伸挡板311接触,接触部412与挡板311接触,焊接部413突出于排针装配体3下表面;内排针42自上而下包括卡接部421、弹性弯曲部422、接触部423和焊接部424,所述卡接部421与排针装配体顶盖31的延伸挡板311接触,接触部422与挡板311接触,焊接部424突出于排针装配体3下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同轴针体外壳延伸段231侧边的三角形凸起232为直角三角形。

另,所述同轴针体外壳23上部设有外翘的卡板233,所述卡板233与同轴针体孔底部卡槽相配合。

另有,所述对接槽11一侧长边比另一侧长边长1cm。

再,所述壳体1为PA,并掺杂有30%的G.F。

再有,所述排针4为磷青铜。

且,所述同轴针体外壳23为黄铜。

还,所述同轴内芯插孔25为锡青铜。

还有,所述同轴内芯塑壳24为聚丙烯。

另,所述内排针焊接部424长度为外排针焊接部414长度的3/4。

本实用新型的高频同轴针体2用于连接同轴线缆,低频排针4用于连接低频普通线缆,分别实现高低频信号的连通,避免各自单独走线复杂,设备空间紧张的问题,减小了设备体积,最大限度提高了系统的空间利用率。同轴针体2、排针装配体3和排针4均采用特殊设计,保证信号线装配的可靠性,防止信号线松脱、接触不良。采用卡扣连接技术,设置卡板233、卡槽1111,增加了连接器的装配可靠性,保证其实用性。对接槽11和排针4均采用防呆设计,可有效防止装配和使用时发生错误,让操作者不需要花费注意力、也不需要经验与专业知识即可直接无误地完成正确的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