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USB协会公布了一种新型的USB Type C电连接器,其插头电连接器能够正反两个方向插入到对应的插座电连接器中进行信号传输,该插头电连接器与线缆连接后可进行USB3.0或3.1信号传输,也可进行USB2.0信号传输,但协会标准对USB Type C插头电连接器的端子连接作以下要求:需要将上下两排导电端子中的四个接地端子连接短路在一起,上下两排导电端子中的四个电源端子连接短路在一起。
而目前的USB Type C插头电连接器连接线缆的制造方式是在上下两排导电端子之间焊接电路板,然后通过电路板中的线路把四个接地端子连接短路在一起,把四个电源端子连接短路在一起,再把线缆的导体焊接在电路板的另一端,此种制造方式需要通过电路板才能将端子转接到线缆,制造工艺复杂且制造成本相对较高。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不需要通过电路板即可将四个接地端子和四个电源端子分别进行短接,从而直接将端子连接到线缆,制造工艺简便、制造成本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本体、上排导电端子及下排导电端子;所述上排导电端子和所述下排导电端子分别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上排导电端子包括两个第一接地端子及位于所述两个第一接地端子之间的两个第一电源端子,所述两个第一接地端子的后端通过第一连接部电连接,所述两个第一电源端子的后端通过第二连接部电连接;所述下排导电端子包括两个第二接地端子及位于所述两个第二接地端子之间的两个第二电源端子,所述两个第二接地端子的后端通过第三连接部电连接,所述两个第二电源端子的后端通过第四连接部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两个第一接地端子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一体成型设置,所述两个第二接地端子与所述第三连接部一体成型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开孔,所述第三连接部具有向上凸伸卡入所述第一开孔内的第一凸部。
优选地,所述两个第一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一体成型设置,所述两个第二电源端子与所述第四连接部一体成型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二开孔,所述第四连接部具有向上凸伸卡入所述第二开孔内的第二凸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贴合于所述第三连接部的上表面,所述第二连接部贴合于所述第四连接部的上表面,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后方。
优选地,所述下排导电端子还包括侦测端子。
优选地,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位于所述基部前端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具有向前贯穿的收容腔,所述上排导电端子的前半段具有位于所述收容腔上侧的上接触部,所述下排导电端子的前半段具有位于所述收容腔下侧的下接触部。
优选地,其中一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后半段与所述侦测端子的后半段通过一电阻电性连接,或其中一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的后半段与所述侦测端子的后半段通过一电阻电性连接。
优选地,其中一所述第一电源端子的后半段与所述侦测端子的后半段通过一电阻电性连接,或其中一所述第二电源端子的后半段与所述侦测端子的后半段通过一电阻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侦测端子的前半段和后半段相互组装固定连接,所述侦测端子的后半段位于所述上排导电端子的后半段之间。
优选地,所述侦测端子的前半段与后半段焊接固定连接,或所述侦测端子的前半段通过一U形折弯部卡合于后半段的缺口内而固定连接。
优选地,其中一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后半段或其中一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的后半段与其中一所述第一电源端子的后半段或其中一所述第二电源端子的后半段通过一电容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基部具有分别收容定位所述电阻和所述电容的收容腔。
优选地,所述基部后端上下表面分别表面具有多个焊线槽,所述两个第一接地端子或所述两个第二接地端子具有至少一接地焊线部露出于所述焊线槽内,所述两个第一电源端子或所述两个第二电源端子具有至少一电源焊线部露出于所述焊线槽内,所述基部后端还组装固定连接有后塞,所述后塞对应所述焊线槽分别设有导线定位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通过第一连接部电连接所述两个第一接地端子的后端,通过第二连接部电连接所述两个第一电源端子的后端,通过第三连接部电连接所述两个第二接地端子的后端,通过第四连接部电连接所述两个第二电源端子的后端,然后再将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电连接,不需要通过电路板即可将四个接地端子和四个电源端子分别进行短接,从而可直接将电连接器的端子连接到线缆,制造工艺简便、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上排导电端子和下排导电端子分别镶埋成型于上本体和下本体后的示意图;
图3为上本体和下本体相互组装连接后的示意图;
图4为上排导电端子和下排导电端子及接地件的示意图;
图5为金属外壳和后塞与绝缘本体组装前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在侦测端子和电源端子之间连接有电阻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在侦测端子和电源端子之间连接有电阻,在接地端子和电源端子之间连接有电容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在侦测端子和接地端子之间连接有电阻,在接地端子和电源端子之间连接有电容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2、图3及图5,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为一种USB TYPE C公头电连接器,用于与线缆(未图示)连接,包括绝缘本体1、上排导电端子2、下排导电端子3、后塞4及金属外壳5,所述上排导电端子2和所述下排导电端子3分别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所述金属外壳5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1前端,所述后塞4组装连接于所述绝缘本体1后端。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绝缘本体1由多个散件组装而成,包括上本体11、下本体12及第一本体13,所述上本体11和所述下本体12上下相互组装后形成所述绝缘本体1的基部,所述第一本体13组装于所述上本体11和所述下本体12的前端,形成所述绝缘本体1的对接部,所述第一本体13具有向前贯穿的收容腔10。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所述上排导电端子2镶埋成型固定于所述上本体11,其前半段具有露出于所述收容腔10上侧的上接触部20,所述上排导电端子2包括两个第一接地端子21及位于所述两个第一接地端子21之间的两个第一电源端子22,其中一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1与其中一所述第一电源端子22之间还设有一对第一信号端子23,所述两个第一电源端子22之间还设有一电子标示端子24(本实用新型中,该端子不具有焊接部,并未实际使用),其中所述两个第一接地端子21的后端通过第一连接部211电连接,所述两个第一电源端子22的后端通过第二连接部电连接221,具体地,所述两个第一接地端子21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11一体成型设置,所述两个第一电源端子2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21一体成型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221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11的后方。
所述下排导电端子3镶埋成型固定于所述下本体12,其前半段具有露出于所述收容腔10下侧的下接触部30,所述下排导电端子3包括两个第二接地端子31及位于所述两个第二接地端子31之间的两个第二电源端子32,其中一所述第二接地端子31与其中一所述第二电源端子32之间还设有一对第二信号端子33,所述两个第二电源端子32之间设有一对第三信号端子34和一侦测端子35,所述侦测端子35的前半段和后半段相互组装固定连接,具体地,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侦测端子35的前半段通过一U形折弯部351卡合于后半段的缺口352内而固定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侦测端子35的前半段与后半段还可通过相互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所述侦测端子35的后半段位于所述上排导电端子2的后半段之间。所述两个第二接地端子31的后端通过第三连接部311电连接,所述两个第二电源端子32的后端通过第四连接部321电连接,所述两个第二接地端子31与所述第三连接部311一体成型设置,所述两个第二电源端子32与所述第四连接部321一体成型设置,所述第四连接部321位于所述第三连接部311后端。
请参阅图2至图5,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还包括中间接地件6,所述中间接地件6夹持于所述上本体11和所述下本体12之间,所述中间接地件6分别与所述两个第二接地端子31接触连接,可用于屏蔽所述上排导电端子2和所述下排导电端子3之间的信号干扰。还包括上屏蔽片71和下屏蔽片72,所述上屏蔽片71和下屏蔽片72分别组装连接于所述第一本体13的上下两侧,所述上屏蔽片71包括多个向上翘的可与金属外壳5内壁接触的上凸指711,所述下屏蔽片72包括多个向下翘的可与遮蔽壳体5内壁接触的下凸指721。
所述上本体11和所述下本体12分别成型所述上排导电端子2和所述下排导电端子3后相互上下组装连接在一起时,所述第一连接部211与所述第三连接部311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221与所述第四连接部321电连接,从而将所述两个第一接地端子21和所述两个第二接地端子31短接在一起,将所述两个第一电源端子22和所述两个第二电源端子32短接在一起,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接部211贴合于所述第三连接部311的上表面,所述第二连接部221贴合于所述第四连接部321的上表面,且所述第一连接部211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开孔212,所述第三连接部311具有向上凸伸卡入所述第一开孔212内的第一凸部312,所述第二连接部221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二开孔222,所述第四连接部321具有向上凸伸卡入所述第二开孔222内的第二凸部322,通过凸部卡入开孔内从而稳固的将所述第一连接部211与所述第三连接部311固定连接,将所述第二连接部221与所述第四连接部321固定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所述第一连接部211与所述第三连接部311相互焊接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221与所述第四连接部321相互焊接固定连接。
所述基部后端上下表面分别具有多个焊线槽14,所述两个第一接地端子21或所述两个第二接地端子31具有至少一接地焊线部G露出于所述焊线槽14内(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两个第二接地端子31具有至少一接地焊线部G露出于所述基部后端下表面的焊线槽14内),所述两个第一电源端子22或所述两个第二电源端子32具有至少一电源焊线部V露出于所述焊线槽14内,所述第一信号端子23、所述第二信号端子33及所述第三信号端子34分别具有露出于所述焊线槽内的焊接部D,以与线缆的导线焊接,所述后塞4组装固定连接于所述基部后端,所述后塞4对应所述焊线槽14分别设有导线定位槽41,焊线时,可支撑定位待焊接的导线,有利于提高焊接质量。
请参阅图4及图6,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通过线缆与USB2.0TYPE A公头连接进行信号传输时,在其中一所述第一电源端子22的后半段或其中一所述第二电源端子32的后半段与所述侦测端子35的后半段电性连接有一电阻100,所述基部对应设有收容定位所述电阻100的收容槽15,且其中一所述第一电源端子22的后半段或其中一所述第二电源端子32的后半段及所述侦测端子35的后半段具有弯折露出所述收容槽15内的抵持片201,所述抵持片201电性连接所述电阻100。
请参阅图4及图7,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连接器通过线缆与USB3.1TYPE A公头连接进行信号传输时,在其中一所述第一电源端子22的后半段或其中一所述第二电源端子32的后半段与所述侦测端子35的后半段电性连接有一电阻100,在其中一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1的后半段或其中一所述第二接地端子31的后半段与其中一所述第一电源端子22的后半段或其中一所述第二电源端子32的后半段电性连接有一电容200,所述电容200为10NF的电容,所述基部对应设有分别收容定位所述电阻100和电容200的收容槽15,同样,其中一所述第一电源端子22的后半段或其中一所述第二电源端子32的后半段及所述侦测端子35的后半段具有弯折露出于所述收容槽15内的与所述电阻100抵接的抵持片201,其中一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1的后半段或其中一所述第二接地端子31的后半段及其中一所述第一电源端子22的后半段或其中一所述第二电源端子32的后半段具有弯折露出于所述收容槽15内的与所述电容200抵接的抵持片201。
请参阅图4及图8,在又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连接器通过线缆与USB3.1TYPE B公头或MICRO USB公头连接进行信号传输时,在其中一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1的后半段或其中一所述第二接地端子31的后半段与所述侦测端子35的后半段电性连接有一电阻100,在其中一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1的后半段或其中一所述第二接地端子31的后半段与其中一所述第一电源端子22的后半段或其中一所述第二电源端子32的后半段电性连接有一电容200,所述电容200可选为10NF的电容,当所述电连接器通过线缆与MICRO USB PD公头连接进行信号传输时,所述电容200可选为100NF的电容,同样所述基部对应设有分别收容定位所述电阻100和电容200的收容槽15。
虽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揭露如上所述,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举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述的形状、构造、特征及精神当可做些许的变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须视本专利权利要求书所界定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