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组合开关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50629阅读:19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组合开关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组合开关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组合开关实现灯光、雨刮功能内部导通时,通常采用的结构是设置两块线路板,其中一块线路板和装置在转块上的接触桥配合,实现灯光(后雨刮)功能的导通,另一块线路板和装置在旋钮上的接触桥配合,实现雾灯(时间调节)功能的导通。这样通过设置两块线路板,两组导通输出线路,使得整个结构比较复杂,装配耗时多,同事零部件使用数量多,焊接等装配工序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组合开关结构,解决现有的汽车组合开关结构在线路导通部分的实现上,结构比较复杂,零部件使用数量多,装配麻烦,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组合开关结构,包括手柄芯,装置在手柄芯上的转块和旋钮,转块内设置有可随其转动的第一接触桥,旋钮内设置有可随其转动的第二接触桥,还包括设置在手柄芯上的一块线路板;线路板包括和第一接触桥相适配的第一接触桥滑动面,和第二接触桥相适配的第二接触桥滑动面,用于连接第一接触桥滑动面和第二接触桥滑动面的连接带,第二接触桥滑动面设置有信号输出带。

优选的,所述线路板为柔性线路板,第一接触桥滑动面、第二接触桥滑动面、连接带、输出带一体成型。

为了提高结构的合理性和稳定性,降低装配的难度,第一接触桥滑动面和第二接触桥滑动面分别设置有定位孔,手柄芯设置有两根定位柱,定位柱顶部设置有安置台面,第一接触桥滑动面和第二接触桥滑动面通过和定位柱相适配的定位孔固定在安置台面上。

优选的,线路板未装配时整体呈带状,第一接触桥滑动面和第二接触桥滑动面呈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设置包括第一接触桥滑动面、第二接触桥滑动面、连接带、输出带的线路板,实现第一接触桥滑动面和第一接触桥的配合导通,第二接触桥滑动面和第二接触桥的配合导通,即通过设置一块线路板,同时实现了两组线路的导通,并通过同一信号输出带实现两组线路的信号输出。整个结构改变了原有的通过两个触片安装板、几根导线,经过焊接、安装、拉车导线的装配方式,解决了原有结构复杂,零部件多,结构不够紧凑,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线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汽车组合开关结构,包括手柄芯1,装置在手柄芯1上的转块2和旋钮3,转块2内设置有可随其转动的第一接触桥4,旋钮3内设置有可随其转动的第二接触桥5,还包括设置在手柄芯1上的一块线路板6;线路板6包括和第一接触桥4相适配的第一接触桥滑动面7,和第二接触桥5相适配的第二接触桥滑动面8,用于连接第一接触桥滑动面7和第二接触桥滑动面8的连接带9,第二接触桥滑动面8设置有信号输出带10。

所述线路板6为柔性线路板,第一接触桥滑动面7、第二接触桥滑动面8、连接带9、输出带10一体成型。线路板6未装配时整体呈带状,第一接触桥滑动面7和第二接触桥滑动面8呈圆形。

第一接触桥滑动面7和第二接触桥滑动面8分别设置有定位孔11,手柄芯1设置有两根定位柱12,定位柱12顶部设置有安置台面,第一接触桥滑动面7和第二接触桥滑动面8通过和定位柱12相适配的定位孔11固定在安置台面上。

转块2带动第一接触桥4在柔性线路板6的第一接触桥滑动面7上旋转滑动,实现灯光(后雨刮)功能的导通。同时,第二接触桥5安装在旋钮3上,旋钮3带动第二接触桥56在柔性线路板的第二接触桥滑动面8上旋转滑动,实现雾灯(时间调节)功能的导通。此柔性线路板6结构使两组功能导通信号集合在同一个柔性线路板上输出,结构简单,性能可靠,节省成本。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