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击穿铝电解电容器接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53564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防击穿铝电解电容器接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容器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击穿铝电解电容器接线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铝电解电容器使用酚醛塑料作为外壳,通常是在芯包装配后,采用先将引线焊接到盖板的两个焊片上,再将上盖的一部分嵌入电容器下壳的方式。

但是,在实际装配和使用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上盖与下壳不相配的问题,上盖过大不易组装,装配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下壳上部边缘处被撑裂,原有的装配方式,上盖虽然容易组装,但是电容器在使用的时候因为压缩机频繁起动引起引线提拉,上盖容易脱落,影响产品使用。特别是如果上盖过大时,装配引起产品外壳破裂,直接造成产品不合格。

实际应用中电容器芯包,是以光箔作电极,金属化聚丙烯膜为介质,无感式卷绕,具有耐高频、大电流的特点,具有较好的频率和温度特性、较小的电感、良好的自愈性能和高频低损耗的优点,广泛用于电子镇流器、节能灯和彩电 S 校正电路以及高频、高压、直流和脉冲电路中。但常用的电容器芯包由于用光箔作电极,电流流通的过流能力小,由于介质损耗和电容器内部存在金属电阻和接触电阻,使电容器呈现明显的阻态特性,在负载时导致电容发热,并经电容器外表将热量散发到周围,从中心到外表之间形成一个温度梯度,最终达到散热不平衡,导致电容器失效,限制了其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防击穿铝电解电容器接线装置,它能有效地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

一种防击穿铝电解电容器接线装置,所述的电容器包括电容器上盖、电容器引线、电容器芯包及电容器下壳,所述的电容器上盖设有引线孔,所述的电容器引线从该引线孔中穿过;所述的电容器芯包上设有电容器内盖,在电容器内盖上设置接线端子,所述的电容器引线与接线端子连接;所述电容器芯包包括依次叠加的双面金属化薄膜、散热层及薄膜,所述散热层一面设置有多个圆柱形凸起,所述圆柱形凸起伸向双面金属化薄膜。

在薄膜介质在某点存在缺陷以及在过电压作用下出现击穿短路时,击穿点的金属化层可在电弧作用下瞬间熔化蒸发而形成一个很小的无金属区,使电容的两个极片重新相互绝缘而仍能继续工作,设置圆柱形凸起伸向双面金属化薄膜,在卷制时,圆柱形凸起将造成双面金属化薄膜表面产生凹陷,当金属化层熔化时能够有效缩小熔化的面积,从而增强了电容器的自愈能力,延长使用寿命,因此极大提高了电容器工作的可靠性。

进一步的,所述圆柱形凸起呈矩形阵列。

采用矩形阵列的圆柱形凸起,使电流流通更为均匀,防止因凹槽造成局部电流不均而造成使用不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圆柱形凸起高度低于双面金属化薄膜高度的一半。

圆柱形凸起卷制时能够使双面金属化薄膜表面产生凹陷,但凹陷不宜过深,一旦凹陷过深将影响电容器芯包的卷制。

进一步的,所述的薄膜为聚丙烯薄膜。

进一步的,所述的引线孔设在电容器上盖的侧面。

进一步的,所述的电容器上盖的轴向高度为电容器下壳的 1/3 到 1/2。

进一步的,所述的电容器下壳的沿口嵌入电容器上盖。

进一步的,所述的电容器上设有一个固定夹,所述的固定夹为环绕在电容器上盖及电容器下壳连接处柱体上的卡箍结构,所述的电容器通过卡箍结构的延伸段上的固定孔固定在压缩机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固定夹与电容器上盖上均设有压凸成形的定位标记,在安装完成的状态下,固定夹与电容器上盖上的定位标记对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

1、本实用新型通过接线装置的改进,克服现有的铝电解电容器上盖与下壳不匹配、影响产品使用的问题 ;电容器采用引线直接穿过电容器上盖的引线孔,待电容器引线与带有芯包的盖板一起焊接后,电容器上盖就无法从引线中脱落出来,同时将上盖板高度加长,直径稍微变大,将上盖内嵌改为下壳上部内嵌到上盖内,使其牢固度增加数倍,同时也避免了外壳破裂问题。

2、本实用新型电容器芯包,由于将常用电容器芯包的芯子的光箔电极改为双面金属化薄膜,从而改善了脉冲特性,具有良好的自愈性,同时设置了具有圆柱形凸起的散热层,加强双面金属化薄膜的特性,弥补了电容器芯包在高频高压大电流情况会产生永久性击穿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 1 中的电容器下壳及电容器内盖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固定夹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容器装配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容器芯包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散热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 1、图 4 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铝电解电容器接线装置,以克服现有的铝电解电容器上盖与下壳不匹配,影响产品正常使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压缩机中,作为压缩机起动时的辅助电器元件。

所述的电容器包括电容器上盖 1、电容器引线 2、电容器芯包 3 及电容器下壳 4。电容器上盖 1 与电容器芯包 3 在产品装配前,两者已经装配连接完成。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克服其缺陷,实现提高电容器产品的装配质量的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

如图5-图6所示,所述电容器芯包包括依次叠加的双面金属化薄膜35、散热层34及薄膜33,所述散热层34一面设置有多个圆柱形凸起341,所述圆柱形凸起341伸向双面金属化薄膜5。

所述圆柱形凸起341呈矩形阵列。

所述圆柱形凸起341高度低于双面金属化薄膜35高度的一半。

所述的薄膜33为聚丙烯薄膜。

如图 1、图 3 和图 4 所示,所述的铝电解电容器接线装置,其中,所述的电容器上盖1 设有引线孔,所述的电容器引线 2 从该引线孔中穿过 ;所述的电容器芯包 3 上设有电容器内盖 6,在电容器内盖 6 上设置接线端子,所述的电容器引线 2 与接线端子连接。

如图 2 所示,通过该圆孔 ( 即引线孔 ),电容器引线 2 与盖板 ( 即电容器内盖 6) 焊接起来。通过接线装置的改进,电容器引线 2 直接穿过电容器上盖的圆孔,待电容器引线 2与带有芯包的盖板一起焊接后,电容器上盖 1 就无法从引线中脱落出来。

本实用新型一是解决了电容器上盖与下壳不匹配的问题 ;二是解决电容器在使用的过程中,因压缩机频繁起动引起引线与上盖脱落、影响产品使用的问题。

所述的引线孔设在电容器上盖 1 的侧面。电容器引线 2 通过电容器上盖 1 侧面的圆孔 ( 即引线孔 ) 焊接到已经装配好的电容器芯包 3 的电容器内盖 6 上。这样,电容器引线 2 即使受到外力,也不会将电容器上盖 1 从电容器下壳 4 上拉下来。

所述的电容器上盖 1 的轴向高度约为整个电容器下壳 4 轴向高度的 1/3 到 1/2。

如图 1 所示,所述的电容器下壳 4 的沿口嵌入电容器上盖 1。

电容器上盖 1 结构仍为上粗下细的结构,同时将上盖板高度加长,直径稍微变大,将电容器上盖 1 内嵌,改为电容器下壳 4 上部内嵌到电容器上盖 1 内,使其连接的牢固度增加数倍,同时也避免了外壳破裂问题。

如图 3 和图 4 所示,所述的电容器上设有一个固定夹 5,所述的固定夹 5 为环绕在电容器上盖 1 及电容器下壳 4 连接处柱体上的卡箍结构,所述的电容器通过卡箍结构的延伸段上的固定孔固定在压缩机上。

所述的固定夹 5与电容器上盖 1上均设有压凸成形的定位标记 7,在安装完成的状态下,固定夹 5 与电容器上盖 1 上的定位标记 7 对齐。

固定夹 5 上有一向上箭头标志,将该箭头与电容器上盖 1 上凸出的“|”对齐。

本实用新型的装配方法是 :

通过将电容器引线 2直接穿入到电容器上盖 1的圆孔 (引线孔 )中,待电容器引线2 与带有芯包的电容器内盖 6 一起焊接后,如图 2 所示,电容器上盖 1 就无法从引线中脱落出来,最后将电容器下壳 4 的上部分嵌入到电容器上盖 1 中。电容器上盖 1 在设计时采用上粗下细的结构,同时设计有配合电容器上盖 1 使用的电容器用的固定夹 5( 如图 3 所示 ),将组装好后的电容器与固定夹 5 装到一起 ( 如图 4 所示 ),形成一个完整的产品,通过固定夹 5 上的固定孔将电解电容器固定到压缩机上。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具体实现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显而易见的替换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