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62671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新型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模组,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的安全性能好的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模块在组装成模组时,存在以下问题:

①由于电芯的极性,需要在组装前先对电芯的极性进行判断,然后再进行组装,模块越多时,用于判断极性的时间也越多,若出现判断错误,模块装反,则造成整串电压丢失,也会导致电压采集板块被烧毁的情况,生产效率及质量都会被影响;

②无法将前后两个模块有效隔离,同时,模块与模块间的接触也会出现问题;

③电芯支架没有泄爆槽,在电芯爆炸时,无法排除高温和高压,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电池模组,提高了组装效率,同时提高了安全性能。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新型电池模组,包括电芯模块、绝缘板、固定钢架、铝片、固定螺栓和螺母,所述电芯模块内的电芯呈正负极交替设置,任意相邻的两个电芯之间的极性设置相反,电芯模块的数量为3个以上,相邻的电芯模块之间设有铝片,铝片的数量比电芯模块的数量少一组,所述铜片、绝缘板和固定钢架的数量均为两组,两组铜片、绝缘板和固定钢架分别自内向外的设置在最外侧的两个电芯模块两端,并通过螺栓和螺母之间的配合加以固定;

所述电芯模块的上表面一侧设有若干卡接板固定槽,另一侧设有卡接板,卡接板固定槽上设有两个卡接板固定孔,卡接板通过卡接机构固定在电芯模块的卡接腔内,所述卡接板上设有第一卡接通孔和第二卡接通孔,第一卡接通孔与第二卡接通孔之间设有滑动通道,卡接板上设有旋转卡片,旋转卡片通过转轴可旋转的固定在电芯模块上,所述卡接板的下表面设有两个卡接块,卡接块与卡接板固定孔相契合;

所述卡接机构包括上卡头、下卡条、定位块、弹簧和第二卡接块,上卡头为圆柱体结构,上卡头内设有长方体结构的调节腔,调节腔下部设有调节通道,定位块与调节腔间隙配合,定位块上部通过弹簧固定在调节腔顶部,定位块下部与下卡条相连接,下卡条为圆柱体结构,下卡条穿过调节通道,与第二卡接块相连接;

所述卡接腔为圆柱体结构,卡接腔内设有一圈优弧结构的卡环,卡接机构通过第二卡接块与卡环的配合可移动的固定在卡接腔内。

上述新型电池模组,其中,所述第一卡接通孔或者第二卡接通孔的截面形状为倒凸字形结构。

上述新型电池模组,其中,所述第一卡接通孔和第二卡接通孔关于转轴对称设置,旋转卡片的长度L1大于转轴与第一卡接通孔或第二卡接通孔之间的距离L2,旋转卡片的宽度L3大于第一卡接通孔或第二卡接通孔的直径d1。

上述新型电池模组,其中,所述电芯模块上设有泄爆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在两个电芯模块之间设置铝片,起到隔离电芯与镍片接触的作用,将前后两个模块有效隔离,更加安全;

2.电芯正负极交替设置,在组装前不需要先对电芯的极性进行判断,然后再进行组装,提高了组装效率,不会造成整串电压丢失,也不会导致电压采集板块被烧毁的情况,提高了生产质量;

3.电芯模块上有泄爆槽,能有效减小电芯爆炸时产生的危害;

4.电芯模块之间通过卡接板和卡接板固定槽加以配合进行二次固定,卡接板的卡接方式为:

不使用使,旋转卡片将卡接机构压合固定在第一卡接通孔内,当需要卡接使,移开旋转卡片,上卡头在弹簧的作用下弹出,旋转上卡头,以此带动下卡条及第二卡接块转动出卡环,向上拔起卡接机构,向外抽动卡接板,将卡接板的卡接板插入式的固定在卡接板固定槽的卡接板固定孔中,此时,卡接机构位于第二卡接通孔中,将第二卡接块旋转进入卡环下部,向下将上卡头压入第二卡接通孔内,并移动旋转卡片加以固定即可,操作简便,提高了连接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芯设置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芯模块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卡接机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卡接机构仰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卡接板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卡接腔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晰明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任何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进行等价替换和常规推理得出的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附图标记

电芯模块1、绝缘板2、固定钢架3、铝片4、固定螺栓5、螺母6、电芯7、泄爆槽8、卡接板固定槽9、卡接板10、卡接板固定孔11、卡接机构12、卡接腔13、第一卡接通孔14、第二卡接通孔15、滑动通道16、旋转卡片17、转轴18、卡接块19、上卡头20、下卡条21、定位块22、弹簧23、第二卡接块24、调节腔25、调节通道26、卡环27、铜片28。

实施例一

如图所示新型电池模组,包括电芯模块1、铜片28、绝缘板2、固定钢架3、铝片4、固定螺栓5和螺母6,所述电芯模块内的电芯7呈正负极交替设置,任意相邻的两个电芯之间的极性设置相反,电芯模块的数量为3个以上,相邻的电芯模块之间设有铝片,铝片的数量比电芯模块的数量少一组,所述铜片、绝缘板和固定钢架的数量均为两组,两组铜片、绝缘板和固定钢架分别自内向外的设置在最外侧的两个电芯模块两端,并通过螺栓和螺母之间的配合加以固定,所述电芯模块上设有泄爆槽8;

所述电芯模块的上表面一侧设有若干卡接板固定槽9,另一侧设有卡接板10,卡接板固定槽上设有两个卡接板固定孔11,卡接板通过卡接机构12固定在电芯模块的卡接腔13内,所述卡接板上设有第一卡接通孔14和第二卡接通孔15,第一卡接通孔与第二卡接通孔设有滑动通道16,卡接板上设有旋转卡片17,旋转卡片通过转轴18可旋转的固定在电芯模块上,所述卡接板的下表面设有两个卡接块19,卡接块与卡接板固定孔相契合;

所述卡接机构包括上卡头20、下卡条21、定位块22、弹簧23和第二卡接块24,上卡头为圆柱体结构,上卡头内设有长方体结构的调节腔25,调节腔下部设有调节通道26,定位块与调节腔间隙配合,定位块上部通过弹簧固定在调节腔顶部,定位块下部与下卡条相连接,下卡条为圆柱体结构,下卡条穿过调节通道,与第二卡接块相连接;

所述卡接腔为圆柱体结构,卡接腔内设有一圈优弧结构的卡环27,卡接机构通过第二卡接块与卡环的配合可移动的固定在卡接腔内,所述第一卡接通孔或者第二卡接通孔的截面形状为倒凸字形结构,所述第一卡接通孔和第二卡接通孔关于转轴对称设置,旋转卡片的长度L1大于转轴与第一卡接通孔或第二卡接通孔之间的距离L2,旋转卡片的宽度L3大于第一卡接通孔或第二卡接通孔的直径d1。

本实用新型在两个电芯模块之间设置铝片,起到隔离电芯与镍片接触的作用,将前后两个模块有效隔离,更加安全;

电芯正负极交替设置,在组装前不需要先对电芯的极性进行判断,然后再进行组装,提高了组装效率,不会造成整串电压丢失,也不会导致电压采集板块被烧毁的情况,提高了生产质量;

电芯模块上有泄爆槽,能有效减小电芯爆炸时产生的危害;

电芯模块之间通过卡接板和卡接板固定槽加以配合进行二次固定,卡接板的卡接方式为:不使用使,旋转卡片将卡接机构压合固定在第一卡接通孔内,当需要卡接使,移开旋转卡片,上卡头在弹簧的作用下弹出,旋转上卡头,以此带动下卡条及第二卡接块转动出卡环,向上拔起卡接机构,向外抽动卡接板,将卡接板的卡接板插入式的固定在卡接板固定槽的卡接板固定孔中,此时,卡接机构位于第二卡接通孔中,将第二卡接块旋转进入卡环下部,向下将上卡头压入第二卡接通孔内,并移动旋转卡片加以固定即可,操作简便,提高了连接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