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6460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开关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开关。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种汽车编码器旋钮开关包括电路板、壳体、面板和旋钮,其中电路板上焊接有编码器。在装配的时候,通过壳体上的柱状结构和电路板上的孔相互配合来进行定位,但是这种定位结构使得编码器相对于面板的位置公差较大,而且编码器和壳体以及面板的同心度很难保证,因此会导致旋钮和壳体之间的配合间隙较大,从而使得旋钮容易晃动,不便于用户进行操作。

因此,如何提高开关的装配精度,从而减小旋钮的晃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开关,可以有效提高开关的装配精度,减小旋钮的晃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开关,包括:壳体、和所述壳体上部连接的面板以及和所述壳体底部连接的底座,所述面板上设有旋钮,所述壳体内设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有编码器,所述编码器的外侧壁上设有定位筒,所述电路板上设有第一定位孔或者第一定位柱,所述壳体上设有和所述定位筒相互配合的第二定位孔,以及和所述第一定位孔相互配合的第二定位柱或者和所述第一定位柱相互配合的第三定位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孔为第一圆边矩形孔,所述定位筒和所述圆边矩形孔的中心连线和所述圆边矩形孔的直边相互平行。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孔为第一圆孔,所述第二定位柱为第二削边定位柱。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柱为圆柱,所述第三定位孔为第二圆边矩形孔,所述第二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圆边矩形孔的中心连线和所述第二圆边矩形孔的直边相互平行。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柱为第一削边定位柱,所述第三定位孔为第二圆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开关,包括:壳体、和所述壳体上部连接的面板以及和所述壳体底部连接的底座,面板上设有旋钮,壳体内设有电路板,电路板上设有编码器,编码器的外侧壁上设有定位筒,电路板上设有第一定位孔或者第一定位柱,壳体上设有和定位筒相互配合的第二定位孔,以及和第一定位孔相互配合的第二定位柱或者和第一定位柱相互配合的第三定位孔。以编码器外侧壁上的定位筒和电路板上的第一定位孔以及电路板平面作为定位基准,其中由于定位筒是套设与编码器外侧的,而且两者共轴,因此在安装的时候可以保证编码器和壳体上第二定位孔的同心度,也就是提高了编码器在壳体上的位置精度,进而可以保证编码器和旋钮的同心度。当然也可以在电路板上设置第一定位柱,在壳体上设置第三定位孔,在组装的时候,将壳体上的第二定位孔和第三定位孔插接分别插接与电路板上定位筒和第一定位柱即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开关上的电路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为电路板,2为编码器,3为定位筒,4为第二定位柱,5为壳体,6为面板,7为旋钮,8为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正如背景技术部分所述,目前的开关很难保证编码器在壳体上的位置精度。

基于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开关,以编码器外侧壁上的定位筒和电路板上的第一定位孔以及电路板平面作为定位基准,其中由于定位筒是套设与编码器外侧的,而且两者共轴,因此在安装的时候可以保证编码器和壳体上第二定位孔的同心度,也就是提高了编码器在壳体上的位置精度,进而可以保证编码器和旋钮的同心度。当然也可以在电路板上设置第一定位柱,在壳体上设置第三定位孔,在组装的时候,将壳体上的第二定位孔和第三定位孔插接分别插接与电路板上定位筒和第一定位柱即可。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请参考图1-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开关上的电路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开关,包括:壳体5和壳体5上部连接的面板6以及和壳体5底部连接的底座8,面板6上设有旋钮7,壳体5内设有电路板1,电路板1上设有编码器2,编码器2的外侧壁上设有定位筒3,电路板1上设有第一定位孔或者第一定位柱,壳体5上设有和定位筒3相互配合的第二定位孔,以及和第一定位孔相互配合的第二定位柱4或者和第一定位柱相互配合的第三定位孔。

在本实施例中,以编码器2外侧壁上的定位筒3和电路板1上的第一定位孔以及电路板1平面作为定位基准,其中由于定位筒3是套设与编码器2外侧的,而且两者共轴,因此在安装的时候可以保证编码器2和壳体5上第二定位孔的同心度,也就是提高了编码器2在壳体5上的位置精度,进而可以保证编码器2和旋钮7的同心度。当然也可以在电路板1上设置第一定位柱,在壳体5上设置第三定位孔,在组装的时候,将壳体5上的第二定位孔和第三定位孔插接分别插接与电路板1上定位筒3和第一定位柱即可。

进一步地,第一定位孔为第一圆边矩形孔,定位筒3和圆边矩形孔的中心连线和圆边矩形孔的直边相互平行。可以避免壳体5在电路板1平面内的转动错位。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圆边矩形均指的是矩形上其中一组相对的两条边为半圆形,另一组相对的两条边为直线。

在另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孔为第一圆孔,第二定位柱4为第二削边定位柱。通过第二削边定位柱和第一定位孔的相互配合,也可以避免壳体5在电路板1平面内的转动错位,提高安装精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外一种实施例,第一定位柱为圆柱,第三定位孔为第二圆边矩形孔,第二定位孔和第二圆边矩形孔的中心连线和第二圆边矩形孔的直边相互平行。

进一步地,第一定位柱为第一削边定位柱,第三定位孔为第二圆孔。通过第二圆孔和第一削边定位柱的相互配合,同样可以避免壳体5在电路板1平面内的转动错位,提高其安装精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一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顺序。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开关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