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装置的导线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21581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固定装置的导线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定(tabbing,搭接)装置中的导线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人类主要从石油、煤炭、核能、天然气等获得大部分的能量,这种化石及核能能源被预测将在不远的将来枯竭。因此,世界各国正在加紧开发可再生能源,其中太阳能发电因为能够在任何阳光照射的地方获得电,并且不同于其他发电方式,其完全无公害,因此更加受到关注。

为了进行太阳能发电,需要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半导体元件,其被称为太阳能电池。通常,仅通过单位太阳能电池只能产生约0.5V的最大电压,因此,需要将单位太阳能电池以串联形式连接来进行使用。像这样将单位太阳能电池连接而进行模块化的模块被称作太阳能电池模块。

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过程大致可分为单元测试(cell test)工艺、固定(tabbing,搭接)工艺、铺叠成型(lay-up)工艺、层压(lamination)工艺、以及模块测试工艺。

第一,在单元测试工艺中,对具有各种电气特性的单元进行测试后,进行区分,从而将具有相似电气特性的单元进行分类,第二,在固定工艺中,利用导电带(ribbon)以串联的形式连接多个单元。第三,在铺叠成型工艺中,将成串连接的单元排列为期望的形状后,层叠低铁钢化玻璃、EVA(ethylene vinyl acetate,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后板(back sheet)等。第四,在层压工艺中,在高温下对经过铺叠成型工艺而具有电池模块形态的部件进行真空压制,从而使得具有耐久性和防水性。最后,在模块测试工艺中,测试完成的太阳能电池模块是否进行正常操作。

在此,就利用导电带对多个单元进行连接的固定工艺而言,其作为太阳能电池模块制造工艺中最核心的工艺,如果导电带与单元没有正常接合,则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整体性能及品质会降低。粗略观察固定工艺,对卷轴(reel)所供给的多个导电带进行截断后,使得导电带的一侧部以搭挂于单元的形式安放(放置),在导电带的另一侧部上再次安放单元,反复进行层叠的同时,暴露于高温环境中。在高温环境中使得导电带焊接于单元上,并通过导电带使得多个单元得到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背景技术公开于韩国登记专利公报第10-1058399号。



技术实现要素: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作为为了使得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电流损失最小化而使得太阳能电池单元电连接的部件,使用具有的宽幅(例如,1mm以下)比导电性带的宽幅小的导电性导线(以下,简称“导线”)的技术是该领域已知的。太阳能电池单元与导线在安放于移送装置的传送带上后被共同移送的同时,导线被焊接于太阳能电池单元。在使用导线的固定工艺中,在将导线焊接于太阳能电池单元之前,重要的是固定可向上下及左右移动的导线。

导线能够被夹持导线的装置转移(transfer)到移送装置的传送带上。为了避免夹持导线的装置和太阳能电池单元间发生干扰,须在将太阳能电池单元配置在导线上之前使得夹持导线的装置释放导线并从移送装置移出。换句话说,只有当向移送装置完成导线传递才能向移送装置供给太阳能电池单元。其增加了固定操作的工艺时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固定装置的导线处理装置,其能实现导线的传递及精密的移动,并能够缩短固定操作的工艺时间。

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实用新型代表性实施例的固定装置的导线处理装置包括:导线供给装置,其以设定长度切断导线;单元移送装置,其放置所述导线和单元,并沿移送方向移送所述导线和所述单元;导线转移装置,其从所述导线供给装置接收所述导线,并向所述单元移送装置传送所述导线。在所述导线转移装置夹持放置于所述单元移送装置的所述导线的状态下,所述单元放置于所述导线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线供给装置包括:固定夹持件,其固定所述导线;移动夹持件,其在夹持所述导线以及所述固定夹持件释放所述导线的状态下,使得所述导线移动;导线切断装置,其位于所述固定夹持件和所述移动夹持件之间,并切断所述导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夹持件包括:固定支撑部,其放置所述导线;固定夹持部,其配置于所述固定支撑部的上侧,并向所述固定支撑部侧对所述导线进行加压;升降部,其使得所述固定夹持部升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线供给装置还包括拉伸装置,所述拉伸装置向被所述固定夹持件固定的所述导线施加拉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拉伸装置包括:移动支撑部,其放置所述导线;移动夹持部,其配置于所述移动支撑部的上侧,并向所述移动支撑部侧对所述导线进行加压;升降部,其使得所述移动夹持部升降;拉伸移动部,其使得所述移动支撑部向与所述固定夹持件分离的方向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夹持件包括:导线夹持部,其夹持所述导线;夹持件移动部,其使得所述导线夹持部移动,以与所述固定夹持件接近或与所述固定夹持件分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夹持件还包括使得所述导线夹持部升降的升降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夹持件包括:第一移动夹持件,其配置成与所述固定夹持件分离,并夹持所述导线且能够移动;第二移动夹持件,其位于所述固定夹持件和所述第一移动夹持件之间,并夹持所述导线且能够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线转移装置包括:第一转移夹持件部,其夹持所述导线的后端部;第二转移夹持件部,其配置成与所述第一转移夹持件部分离,并夹持所述导线的前端部;转移夹持件移送部,其移送所述第一转移夹持件部和所述第二转移夹持件部。所述转移夹持件移送部使得所述第一转移夹持件部和所述第二转移夹持件部移动,以便使得所述单元进入所述第一转移夹持件部和所述第二转移夹持件部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移夹持件部包括转移夹持件固定部、第一转移夹持件、第二转移夹持件、间隔调节装置。所述转移夹持件固定部固定于所述转移夹持件移送部。所述第一转移夹持件包括:第一夹持件移动部,其能移动地结合于所述转移夹持件固定部;第一单元进入部,其从所述第一夹持件移动部突出,并在上侧形成使得所述单元的一部分进入的空间;以及第一导线接触部,其形成于所述第一单元进入部。所述第二转移夹持件包括:第二夹持件移动部,其能移动地结合于所述转移夹持件固定部;第二单元进入部,其从所述第二夹持件移动部突出,并在上侧形成使得所述单元的一部分进入的空间;以及第二导线接触部,其形成于所述第二单元进入部,并与所述第一导线接触部相对。所述间隔调节装置调节所述第一转移夹持件的第一导线接触部和所述第二转移夹持件的第二导线接触部之间的间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间隔调节装置包括第一夹持件移动部,所述第一夹持件移动部使得所述第一转移夹持件移动,以便使得所述第一导线接触部向所述第二导线接触部侧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间隔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二夹持件移动部,所述第二夹持件移动部使得所述第二转移夹持件移动,以便使得所述第二导线接触部向所述第一导线接触部侧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导线接触部向所述第二导线接触部侧移动时,所述第一转移夹持件在设定位置上被所述转移夹持件固定部干扰而停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件移动部对所述第一转移夹持件进行加压的力的大小大于所述第二夹持件移动部对所述第二转移夹持件进行加压的力的大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移夹持件移送部包括水平移动部,所述水平移动部使得所述第一转移夹持件部和所述第二转移夹持件部沿水平方向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平移动部包括:水平移送部,其使得所述第一转移夹持件部与所述第二转移夹持件部以相同的位移移动;间距调节部,其调节所述第一转移夹持件部与所述第二转移夹持件部之间的间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单元移送装置包括移送带,所述移送带具有放置所述导线和所述单元的安放面。所述移送带包括倾斜部,所述倾斜部使得所述导线转移装置在将所述导线安放于所述移送带时,不与所述第一转移夹持件的第一单元进入部和所述第二转移夹持件的第二单元进入部发生干扰。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侧面提供一种固定装置的导线处理方法。通过根据代表性实施例的导线处理方法,通过导线供给装置供给以设定长度切断的导线。导线转移装置的第一转移夹持件部和第二转移夹持件部分别夹持所述导线的后端部和前端部,从而从所述导线供给装置接收所述导线,并将所述导线向单元移送装置传送。当所述导线传送至所述单元移送装置时,单元进入所述第一转移夹持件部和所述第二转移夹持件部之间,并安放于所述导线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线供给装置的固定夹持件固定所述导线。所述导线供给装置的第一移动夹持件夹持所述导线。在所述固定夹持件解除固定所述导线的状态下,所述第一移动夹持件使得所述导线向与所述固定夹持件分离的方向移动。位于所述第一移动夹持件和所述固定夹持件之间的所述导线供给装置的第二移动夹持件夹持所述导线。所述第一移动夹持件和所述第二移动夹持件向与所述固定夹持件分离的方向移动。通过位于所述固定夹持件和所述第二移动夹持件之间的所述导线供给装置的导线切断装置来切断所述导线。

实用新型效果

通过根据一实施例的固定装置的导线处理装置,导线切断时使得导线稳固地固定,从而能够防止导线发生损坏。此外,在转移夹持件向单元移送装置传递导线时,能够防止转移夹持件和太阳能电池单元发生干扰。此外,几乎可以同时进行通过导线转移装置的导线的单元移送装置的转移以及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单元移送装置的供给,因此能够缩短固定操作的工艺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概略性示出根据固定装置的一个例子和一实施例的固定装置的导线处理装置。

图2概略性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导线处理装置中的导线供给装置。

图3概略性示出图2所示出的导线供给装置的固定夹持件。

图4是概略性示出图2所示出的移动夹持件的立体图。

图5是概略性示出图2所示出的移动夹持件的正面图。

图6A至图6E示出导线供给装置的操作的一个例子。

图7概略性示出导线供给装置的拉伸(stretch)装置。

图8示出在根据一实施例的导线处理装置中通过导线转移装置向单元移送装置传递导线并使得单元安放于导线上的一个例子。

图9是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导线处理装置的导线转移装置的立体图。

图10概略性示出图9所示出的导线转移装置的第一转移夹持件部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图10所示出的第一转移夹持件部的正面图。

图12概略性示出图10所示出的第一转移夹持件部的构成。

图13A至图13C示出第一转移夹持件部的操作的一个例子。

图14是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固定装置的导线处理方法的顺序图。

图15是示出供给导线的步骤的详细示例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的导线处理装置的实施例进行说明。附图所示出的线的粗细或构成要素的大小等可能为了说明上的明确性和便利性而夸张示出。此外,附图所示出的双点划线应理解为省略反复示出的相同构成的部件中的一部分。后述的术语是考虑到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功能而定义的,其根据使用者、运用者的意图或惯例的不同而可能不同。因此,对所述术语的定义应以本说明书的全部内容为基础来确定。

图1概略性示出根据固定装置的一个例子和一实施例的固定装置的导线处理装置。参照图1,固定装置1可包括供给太阳能电池单元(以下,简单称作“单元”)的单元供给装置40、单元转移装置50、以及一实施例的固定装置的导线处理装置10。一实施例的固定装置的导线处理装置(以下,简单称作“导线处理装置”)10包括导线供给装置100、单元移送装置200及导线转移装置300。根据一实施例的导线处理装置10,连接多个单元的导线20被导线供给装置100切断为设定长度。导线转移装置300从导线供给装置100收取切断的导线20,并将收取的导线20稳定且准确地传递至单元移送装置200。切断的导线20和单元30安放于单元移送装置200,单元移送装置200将导线20和单元30向移送方向移送。固定装置1可包括焊接装置,所述焊接装置位于单元移送装置200内或与其邻接的位置,并使得导线20接合于单元30。固定装置1执行如下固定工艺:通过单元转移装置50使得通过导线处理装置10供给的导线20配置并接合于从单元供给装置40传递的单元30。图1虽然示出了导线供给装置100内有三个导线20,但是图1所示的导线20的数量只是示例性的。

图2概略性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导线处理装置中的导线供给装置。参照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导线供给装置100包括固定夹持件110、移动夹持件130及导线切断装置150(参照图3)。导线供给装置100将导线20切断为设定的长度。

图3概略性示出图2所示出的导线供给装置的固定夹持件。参照图3,固定夹持件110对导线20进行加压(按压)并固定。由此,导线20能够准确地被切断。在此实施例中,固定夹持件110包括固定支撑部111、固定夹持部113及升降部115。导线处理装置操作中需要时,固定夹持件110对导线20进行固定。

导线20安放于固定支撑部111。固定支撑部111具有能够安放导线20的支撑面。固定支撑部111的支撑面包括水平面,所述水平面沿着多个导线20的排列方向,即,与导线20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延长。

固定夹持部113配置于固定支撑部111的一侧,例如配置于固定支撑部111的上侧,并且向固定支撑部111侧向下加压导线20,从而使其固定于支撑部111与固定夹持部113之间。

升降部115使得固定夹持部113升降。升降部115使得固定夹持部113向固定支撑部111侧移动,从而固定导线20。如果升降部115使得固定夹持部113与固定支撑部111分离,则固定夹持部113与固定支撑部111之间所固定的导线20被释放。

在此实施例中,升降部115包括通过空压或液压伸缩的气缸。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升降部115利用电动马达、齿轮齿条(rack and pinion)等能够使得固定夹持部113升降。

图4是概略性示出图2所示出的移动夹持件的立体图。图5是概略性示出图2所示出的移动夹持件的正面图。图6A至图6E示出导线供给装置的操作的一个例子。

参照图2至图6E,在固定夹持件110解除导线20的固定的状态下,移动夹持件130以设定的距离对导线20进行拉拽,从而使其移动。移动夹持件130包括导线夹持部131、夹持件移动部133及升降部135。

导线夹持部131形成为钳子形状,并同时夹持向固定夹持件110的前方突出的多个导线20。

夹持件移动部133使得导线夹持部131以向固定夹持件110接近或与固定夹持件110分离的形式移动。以在固定夹持件110的后方被拉伸的状态使得等待中的导线20的部分向固定夹持件110的前方移动。由此,移动夹持件130在导线20从固定夹持件110释放的状态下使得导线20以设定的距离移动。

升降部135使得导线夹持部131升降。升降部135可包括:底板,其支撑导线夹持部131;致动器(actuator),其为气缸等,对底板施加升降移动力。

通过升降部135的操作使得导线20下侧的导线夹持部131升降,从而使得导线夹持部131位于能够夹持导线20的位置。在导线夹持部131解除导线20的夹持的情况下,通过升降部135的操作,导线夹持部131下降至初始位置。

在实施例的导线处理装置中,导线供给装置100包括多个移动夹持件130,从而能够在多个地点夹持导线20。在此实施例中,移动夹持件130包括第一移动夹持件130a及第二移动夹持件130b。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导线供给装置100根据导线20的长度、硬度等可包括三个以上的移动夹持件130。第一移动夹持件130a和第二移动夹持件130b通过夹持件移动部133分别移动,以接近固定夹持件110或与固定夹持件110分离。

第一移动夹持件130a位于固定夹持件110的一侧,换句话说,位于在导线20的供给方向上的夹持件110的前方。在此实施例中,第一移动夹持件130a在固定于固定夹持件110的导线20的延长方向上位于与固定夹持件110分离的位置。第一固定夹持件130a在夹持多个导线20的同时能够沿导线20的延长方向或其相反方向移动。

第二移动夹持件130b配置于第一移动夹持件130a和固定夹持件110之间。在此实施例中,第二移动夹持件130b在固定于固定夹持件110的导线20的延长方向上位于与固定夹持件110分离的位置。此外,第二移动夹持件130b位于固定夹持件110和第一移动夹持件130a之间,与第一移动夹持件130a共同夹持并支撑导线20。

在此实施例中,第一移动夹持件130a和第二移动夹持件130b相互分离设置,从而分别夹持导线20。由此,第一移动夹持件130a与第二移动夹持件130b防止以设定长度切断的导线20发生垂落,并能够使得以设定长度切断的导线20向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移动。

此外,第一移动夹持件130a和固定夹持件110之间确保有空间,所述空间使得导线转移装置300的第一转移夹持件部310或第二转移夹持件部320能够进入。此外,防止导线20移动中导线20弯曲或损坏。

导线切断装置150位于固定夹持件110和移动夹持件130之间,并将导线20以设定长度切断。导线切断装置150以与固定夹持件110相接或接近固定夹持件110的形式配置,以便能够以与移动夹持件130的移动距离相应的距离切断导线20。

导线切断装置150操作时,切断通过移动夹持件130向固定夹持件110的前方以设定距离移动的导线20的部分。在此实施例中,导线切断装置150包括多个切割刀,从而能够同时切断多个导线20。

在此实施例中,如图6C及图6D所示,如果第一移动夹持件130a和第二移动夹持件130b夹持导线20,则导线切断装置150在固定夹持件110和第二移动夹持件130b之间进行操作,从而切断导线20。

如果导线20被切断,则第一移动夹持件130a和第二移动夹持件130b移动以与固定夹持件110分离,从而确保导线转移装置300的夹持件(具体而言,第一转移夹持件部310)能够进入固定夹持件110和第二移动夹持件130b之间的进入空间。

图7概略性示出导线供给装置的拉伸装置。参照图2及图7,在此实施例中,导线供给装置100还包括拉伸装置170。拉伸装置170向被固定夹持件110夹持的导线20施加拉力。在此实施例中,拉伸装置170包括移动支撑部171、移动夹持部173、升降部175及拉伸移动部177。

导线20安放于移动支撑部171。移动支撑部171具有能够安放导线20的支撑面。移动夹持部173配置于移动支撑部171的一侧,具体而言,配置于移动支撑部171的上侧,并向移动支撑部171侧加压导线20。升降部175使得移动夹持部173升降。

拉伸移动部177使得移动支撑部171,更具体而言,使得由移动支撑部171、移动夹持部173及升降部175组成的组件沿水平方向移动,以与固定夹持件110分离,或接近固定夹持件110。

如果对升降部175进行下降驱动,则移动夹持部173向移动支撑部171侧下降,从而与导线20相接。接下来,如果通过拉伸移动部177使得移动支撑部171以与固定夹持件110分离的形式沿水平方向移动,则向导线20作用拉力。

在通过固定夹持件110使得导线20固定的状态下,如果依次操作升降部175和拉伸移动部177,则通过上述作用使得固定夹持件110的后方的导线20部分无弯曲地实现拉伸状态。

使得导线20拉伸后,对升降部175进行升降驱动,并对拉伸移动部177进行复位驱动。这样,由移动支撑部171、移动夹持部173及升降部175组成的组件向初始位置复位。

移动夹持部173通过升降部175和拉伸移动部177的操作在导线20的上侧沿着大致四边形的轨迹移动的同时,施以一字型展开的作用,在与固定夹持件110分离的方向上扫过或擦过导线20的表面而不弯曲导线20。

图8示出在根据一实施例的导线处理装置中通过导线转移装置向单元移送装置传递导线,并使得单元安放于导线上的一个例子。参照图1及图8,单元移送装置200构成为安放导线20和单元30,并沿移送方向移送导线20和单元30。单元移送装置200分别移送单元30和导线20,或移送层叠的单元30和导线20。在此实施例中,单元移送装置200包括驱动部210及移送带230。

驱动部210包括电动马达和驱动滑轮(pulley)等。驱动部210产生旋转力,从而使得移送带230旋转。移送带230具有上侧能够安放多个单元30和导线20的安放面231。在单元30和导线20层叠的状态下移送带230通过驱动部210以履带的方式旋转,从而使得单元30和导线20沿移送方向移送。移送带230在单元移送装置200的后端部包括倾斜部232。倾斜部232允许导线转移装置300的第一转移夹持件部310的一部分(例如,第一转移夹持件313的第一单元进入部3133和第二转移夹持件315的第二单元进入部3153)与移送带230的安放面231位于大致相同的高度。换句话说,移送带230的倾斜部232使得导线转移装置300在导线20安放于移送带230的安放面231时,与第一转移夹持件313的第一进入部3133和第二转移夹持件315的第二单元进入部3153不发生干扰。

在此实施例中,单元移送装置200具有使得单元30和导线20能够以层叠的状态放置的传送带(conveyor)结构。但是,只要单元移送装置200能够使得单元30和导线20以层叠的状态移送,则单元移送装置200不限定为特定结构和形状。

图9是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导线处理装置的导线转移装置的立体图。参照图1、图2及图9,导线转移装置300将从导线供给装置100收取的导线20向单元移送装置200传送。此外,导线处理装置10构成为,在导线转移装置300使得导线20放置于单元移送装置200并夹持导线20的状态下,使得单元30安放于导线20上或单元移送装置200上。

换句话说,在此实施例中,导线转移装置300使得从导线供给装置100以设定长度切断的导线20向单元移送装置200传送。此外,在导线转移装置300夹持导线20的状态下,使得单元30安放于导线20或单元移送装置200。由此,能够缩短用于转移导线20及单元30所需时间。

图10概略性示出图9所示出的导线转移装置的第一转移夹持件部的立体图,图11是示出图10所示出的第一转移夹持件部的正面图,图12概略性示出图10所示出的第一转移夹持件部的构成,图13A至图13C示出第一转移夹持件部的操作的一个例子。

参照图9至图13C,在此实施例中,导线转移装置300包括第一转移夹持件部310、第二转移夹持件部330及转移夹持件移送部350。

第一转移夹持件部310夹持以设定长度被切断的导线20的后端部。在此,导线20的后端部意味着以通过导线供给装置100的导线20的移送方向为基准,位于后方的端部。

在此实施例中,第一转移夹持件部310包括夹持件固定部311、第一转移夹持件313、第二转移夹持件315及间距调节装置317。

转移夹持件固定部311固定于转移夹持件移送部350,从而通过转移夹持件移送部350移动。

第一转移夹持件313以可移动的形式结合于转移夹持件固定部311的一侧,并与第二转移夹持件315共同夹持导线20的所述后端部。在此实施例中,第一转移夹持件313包括第一夹持件移动部3131、第一单元进入部3133及第一导线接触部3135。第二转移夹持件315以可移动的形式结合于转移夹持件固定部311的另一侧,与第一转移夹持件313共同夹持导线20的所述后端部。在此实施例中,第二转移夹持件315包括第二夹持件移动部3151、第二单元进入部3153及第二导线接触部3155。

第一夹持件移动部3131以可移动的形式结合于转移夹持件固定部311,通过间隔调节装置317在导线20的排列方向,即垂直于导线20的长度方向的方向上往返移动。

如果第一夹持件移动部3131移动,则连接于第一夹持件移动部3131的第一单元进入部3133和第一导线接触部3135同时移动。第一导线接触部3135对位于第一导线接触部3135和第二导线接触部3155之间的导线20进行加压,从而能够夹持在第一导线接触部3135和第二导线接触部3155之间。此外,第一导线接触部3135与第一导线接触部3135和第二导线接触部3155之间所夹持的导线20分离,从而能够解除导线20的移动限制。

第一单元进入部3133从第一夹持件移动部3131突出。由此,第一单元进入部3133形成使得单元30进入其上侧或使得单元30的一部分(例如,如图8所示,单元30的边缘部分31)位于其上侧的空间。在此实施例中,在垂直于导线20的移送方向的方向上对第一转移夹持件313进行观察时,第一夹持件移动部3131和第一单元进入部3133形成L字形状。

第一导线接触部3135形成于在所述L字形状上位于右侧部分的第一单元进入部3133。如果通过所述第一转移夹持件313,则在第一转移夹持件313夹持导线20的状态下,形成能够使得单元30进入第一单元进入部3133的上侧的空间。

第一导线接触部3135形成于第一单元进入部3133,从而与第一单元进入部3133共同移动。如图11所示,第一导线接触部3135以与第二导线接触部3155相对的形式设置。第一导线接触部3135向缩小或扩大第一导线接触部3135与第二导线接触部3155之间间隔的方向移动,由此,对位于第一导线接触部3135与第二导线接触部3155之间的导线20进行夹持或解除夹持。

第二夹持件移动部3151以可移动的形式结合于转移夹持件固定部311,通过间隔调节装置317,在导线20的排列方向,即垂直于导线20的长度方向的方向上往返移动。

如果第二夹持件移动部3151移动,则连接于第二夹持件移动部3151的第二单元进入部3153与第二导线接触部3155同时移动。第二导线接触部3155对位于第一导线接触部3135和第二导线接触部3155之间的导线20进行加压,从而能够夹持在第一导线接触部3135和第二导线接触部3155之间。此外,第二导线接触部3155与夹持于第一导线接触部3135和第二导线接触部3155之间的导线20分离,从而能够解除导线20的移动限制。

第二单元进入部3153从第二夹持件移动部3151突出。由此,第二单元进入部3153形成使得单元30进入其上侧或使得单元30的一部分位于其上侧的空间。在此实施例中,在垂直于导线20的移送方向的方向上对第二转移夹持件315进行观察时,第二夹持件移动部3151和第二单元进入部3153形成L字形状。

第二导线接触部3155形成于位于所述L字形状的右侧部分的第二单元进入部3153。如果通过所述第二转移夹持件315,则在夹持导线20的状态下,形成使得单元30能够进入第二单元进入部3153的上侧的空间。

第二导线接触部3155形成于第二单元进入部3153,从而与第二单元进入部3153共同移动。如图11所示,第二导线接触部3155以与第一导线接触部3135相对的形式设置。第二导线接触部3155向缩小或扩大第一导线接触部3135与第二导线接触部3155之间间隔的方向移动,由此,对位于第一导线接触部3135与第二导线接触部3155之间的导线20进行夹持或解除夹持。

再次参照图8,在被第一转移夹持件313及第二转移夹持件315夹持的状态下,在安放于移送带230上的导线20上安放有单元30时,单元30的边缘部分31能够进入第一单元进入部3133和第二单元进入部3155的上侧的所述空间,相比单元30的边缘部分31,导线20的后端部能够位于前方。移送带230的倾斜部232允许第一单元进入部3133和第二单元进入部3155与移送带230的安放面231位于大致相同的高度,因此,在第一转移夹持件313及第二转移夹持件315夹持导线20的状态下使得导线20安放于移送带230上,并使得单元30能够安放于移送带230上所安放的导线20上。

由此,通过此实施例,为了使得单元30安放于导线20上,无需使得第一转移夹持件部310释放所夹持的导线20,这是因为在单元30安放于导线20上时,与第一转移夹持件部310完全不发生干扰。此外,通过此实施例,为了确保单元30的用于配置于单元移送装置200的移送带230的路径,第一转移夹持部310无需另外的移动,能够使得单元30安放于导线20上或单元移送装置200上。由此,根据此实施例的固定装置的导线处理装置10能够进行将导线20转移到单元移送装置200的操作以及将单元30转移到导线20[微软用户1]的操作,因此能够缩短导线20及单元30的转移所需的时间。

间隔调节装置317调节第一转移夹持件313的第一导线接触部3135和第二转移夹持件315的第二导线接触部3155之间的间隔,从而使得导线20夹持于第一导线接触部3135和第二导线接触部3155之间,或使得夹持于第一导线接触部3135和第二导线接触部3155之间的导线20释放。在此实施例中,间隔调节装置317包括空压气缸或液压气缸,从而产生驱动力。间隔调节装置317使得第一转移夹持件313或第二转移夹持件315在大致垂直于导线20的长度方向的方向上移动,从而夹持或释放位于第一转移夹持件313的第一导线接触部3135和第二转移夹持件315的第二导线接触部3155之间的导线20。

在此实施例中,间隔调节装置317包括第一夹持件移动部318及第二夹持件移动部319中的至少任意一个。

第一夹持件移动部318使得第一转移夹持件313移动,从而调节第一导线接触部3135与第二导线接触部3155之间的间距。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移动部318包括空压气缸或液压气缸。通过第一夹持件移动部318使得第一导线接触部3135向第二导线接触部3155侧移动,从而夹持位于第一导线接触部3135与第二导线接触部3155之间的导线20。第二夹持件移动部319使得第二转移夹持件315移动,从而调节第一导线接触部3135与第二导线接触部3155之间的间距。在此实施例中,第二夹持件移动部319[微软用户2]包括空压气缸或液压气缸。通过第二夹持件移动部319使得第二导线接触部3155向第一导线接触部3135侧移动,从而夹持位于第一导线接触部3135与第二导线接触部3155之间的导线20。

在此实施例中,在通过第一夹持件移动部318使得第一转移夹持件313向第二转移夹持件315侧移动时,第一转移夹持件313在设定位置P上被转移夹持件固定部311干扰,从而在设定位置P上停止其移动,从而使得第一转移夹持件313夹持导线20的位置位于设定位置P。转移夹持件固定部311包括止挡件(stopper)3111(参照图13A至图13C),第一转移夹持件313(详细而言,第一夹持件移动部3131)与止挡件3111接触,从而停止其移动。导线转移装置300能够以使得止挡件3111位于设定位置P的形式移动第一转移夹持件部310。参照图12及图13A至图13C,第一转移夹持件部310能够向夹持导线20的设定位置P移动,因此能够省略向设定位置P移动导线20的操作,从而能够缩短固定操作的工艺时间。

此外,在此实施例中,间隔调节装置317构成为,第一夹持件移动部318加压第一转移夹持件313的力的大小大于第二夹持件移动部319加压第二转移夹持件315的力的大小。由此,与第一转移夹持件313及第二转移夹持件315的移动速度、初始位置等无关,最终使得第一转移夹持件313能够在设定位置P上夹持导线20。

换句话说,即使在第一转移夹持件313到达设定位置P之前,第二转移夹持件315与导线20相接,第一转移夹持件313与导线20共同移动第二转移夹持件315,直到到达设定位置P位置,从而最终使得第一转移夹持件313能够在设定位置P上夹持导线20。

第二转移夹持件部330与第一转移夹持件部310分离配置,夹持导线20的前端部。导线转移装置300构成为,能够使得单元30进入第一转移夹持件部310和第二转移夹持件部330之间。

在导线处理装置的实施例中,只要是在第一转移夹持件部310和第二转移夹持件部330夹持导线20的状态下,能够使得单元30进入第一转移夹持件部310和第二转移夹持件部330之间的技术思想内,第二转移夹持件部330可具有各种形状及结构。例如,第二转移夹持件部330可以形成为与第一转移夹持件部310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换句话说,与第一转移夹持件部310的L字形状相对应,第二转移夹持件部330可以形成为与L字形状相对称的形状。此情况下,第二转移夹持件部330能够从其左侧端部夹持导线20。

此外,如果能够使得单元30进入第一转移夹持件部310和第二转移夹持件部330之间,则第二转移夹持件部330可形成为I字形。此情况下,第二转移夹持件部330能够从其下端部夹持导线20。

转移夹持件移送部350移送第一转移夹持件部310和第二转移夹持件部330。此外,转移夹持件移送部350移动第一转移夹持件部310和第二转移夹持件部330,以使得单元30进入第一转移夹持件部310和第二转移夹持件部330之间。在此实施例中,转移夹持件移送部350包括水平移动部351及竖直移动部355。

水平移动部351使得第一转移夹持件部310和第二转移夹持件部330沿水平方向移动。在此实施例中,水平移动部351包括水平移送部352及间隔调节部354。

在第一转移夹持件部310和第二转移夹持件部330以设定的距离分离的状态下,水平移送部352使得第一转移夹持件部310和第二转移夹持件部330以相同的位移移动。水平移送部352使第一转移夹持件部310和第二转移夹持件部330向导线供给装置100移送,或在第一转移夹持件部310和第二转移夹持件部330夹持从导线供给装置100接收的导线20的状态下,使得第一转移夹持件部310和第二转移夹持件部330向单元移送装置200移送。

间隔调节部354调节第一转移夹持件部310和第二转移夹持件部330之间的间隔。详细而言,在第一转移夹持件部310和第二转移夹持件部330向导线供给装置100移动时,为了防止与周围装置发生干扰,通过间隔调节部354调节第一转移夹持件部310和第二转移夹持件部330之间的间隔。此外,在第一转移夹持件部310和第二转移夹持件部330从导线供给装置100接收导线20时,与以设定长度切断的导线20的长度相对应,通过间隔调节部354调节第一转移夹持件部310和第二转移夹持件部330之间的间隔。此外,通过间隔调节部354调节第一转移夹持件部310和第二转移夹持件部330之间的间距,以便使得单元30进入第一转移夹持件部310和第二转移夹持件部330之间。

图14是示出固定装置的导线处理方法的一实施例的顺序图。图15是示出供给导线的步骤的详细例子的框图。参照图1、图6A至图6E、图8、图13A至图13C、图14及图15,对固定装置的导线处理方法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说明。

此实施例的固定装置的导线处理方法包括供给导线的步骤S100、转移导线的步骤S200及安放单元的步骤S300。

在供给导线的步骤S100中,导线供给装置100将导线20以设定的长度切断,从而制造固定工艺所需的导线20。在此实施例中,供给导线步骤S100可通过图15所示出的步骤S110、S120、S130、S140、S150、S160来执行。

参照图15,在步骤S110中,导线供给装置100的固定夹持件110对导线20进行加压固定。在此步骤S110中,被固定夹持件110所固定的导线20的前端部以向固定夹持件110的前方突出的状态被固定夹持件110保持。

在步骤S120中,第一移动夹持件130a夹持从固定夹持件110突出的导线20。作为另一个实施例,第一移动夹持件130a向固定夹持件110侧移动,从而能够夹持导线20。此外,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在第二移动夹持件130b夹持导线20后,能够向第一移动夹持件130a传递导线20。

在步骤S120中,如果第一移动夹持件130a夹持导线20,则如步骤S130所示,固定夹持件110解除导线20的固定,第一移动夹持件130a沿与固定夹持件110分离的方向移动指定距离,使导线20增加从固定夹持件110突出的量。

在步骤S130中,如果导线20沿与固定夹持件110分离的方向移动指定距离,则如步骤S140所示,位于第一移动夹持件130a和固定夹持件110之间的第二移动夹持件130b夹持并支撑导线20。

如果通过第一移动夹持件130a和第二移动夹持件130b来夹持导线20,则如步骤S150所示,第一移动夹持件130a和第二移动夹持件130b均以相同的速度移动,第二移动夹持件130b与固定夹持件110分离。由此,固定夹持件110和第二移动夹持件130b之间确保有使得导线转移装置300(具体而言,第一转移夹持件部310)进入的空间。

如果第二移动夹持件130b与固定夹持件110分离,则如步骤S160所示,导线切断装置150进行操作,从而在第二移动夹持件130b与固定夹持件110之间切断导线20。

根据所述供给导线的步骤S100,如果以设定的长度切断导线20,则如步骤S200所示,导线转移装置300的第一转移夹持件部310和第二转移夹持件部330夹持所切断的导线20的两端部,从而从导线供给装置100接收导线20,并向单元移送装置200传送导线20。

在步骤S300中,导线转移装置300将导线20安放于单元移送装置200,单元转移装置50使得单元30进入第一转移夹持件部310和第二转移夹持件部330之间,从而使得单元30安放于导线20上或单元移送装置200上。

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为,虽然参照附图所示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这只是示例性的,并且该技术所属领域内的具有一般知识的人员据此可进行多种变形及均等的其他实施例。由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保护范围应通过所附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

标号说明

1:固定装置,10:固定装置的导线处理装置,20:导线,30:单元,40:单元供给装置,50:单元转移装置,100:导线供给装置,110:固定夹持件,111:固定支撑部,113:固定夹持部,115:升降部,130:移动夹持件,130a:第一移动夹持件,130b:第二移动夹持件,131:导线夹持部,133:夹持件移动部,135:升降部,150:导线切断装置,170:拉伸装置,171:移动支撑部,173:移动夹持部,175:升降部,177:拉伸移动部,200:单元移送装置,210:驱动部,230:移送带,300:导线转移装置,310:第一转移夹持件部,311:转移夹持件固定部,313:第一转移夹持件,3131:第一夹持件移动部,3133:第一单元进入部,3135:第一导线接触部,315:第二转移夹持件,3151:第二夹持件移动部,3153:第二单元进入部,3155:第二导线接触部,317:间隔调节装置,318:第二转移夹持件部,319:第一夹持件移动部,333:第二夹持件移动部,350:转移夹持件移送部,351:水平移动部,352:水平移送部,354:间隔调节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