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接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23131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快速接入装置,属于应急供电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和电力事业的蓬勃发展,对供电可靠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应急电源设备的市场需求也随之不断扩大。特别是中国各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较为集中的大都市,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更高。移动发电车的投入,对增强这些地区应对电力突发事件的能力,全面提高电力服务保障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无论是电网内突发的故障、抢险救灾、设备检修、临时供电等都有可能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因而快速的应急供电是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群众最基本利益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同时也是应急救援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国内的应急供电系统中在实现线路架设时主要选用的都是“铜鼻子”连接方案,这种方案由来已久,一方面“铜鼻子”加工精度不高,对设备和材质要求较低,另外与之配套的多是露丝、螺母、垫片等,看上去简单不复杂,工具也是比较常见的扳手、压线钳等,因而一直在众多行业中有应用,供电行业也不例外,但铜鼻子仅适用于固定连接,应急供电由于多次使用,长时间氧化等因素,会导致接触面粗糙,连接易发热等电气性能问题,另外现在电器小型化经常导致铜鼻子难安装、难匹配等问题,造成应急保供电工作难以实施。再有遇到电缆延长时,传统铜鼻子连接方式不防水,不绝缘,有一定安全隐患,且在恶劣天气情况下无法使用。总体看这种连接方式是比较低端、低效率的,这和我国智能电网高起点的整体规划还是有差距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接入装置,以解决现有应急供电连接方式难安装,难匹配,接入耗时长,效率低,且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拟采用这样一种快速接入装置,包括夹钳头、连接杆和耦合器连接端,夹钳头包括连接部和夹持部,连接部固定于连接杆的一端,夹持部设置于连接部的一侧,且夹持部上开设有槽形钳口,耦合器连接端设置于连接杆的另一端,槽形钳口的相对两内壁上对应设置有导电部,导电部与耦合器连接端电性连接。

前述快速接入装置中,导电部为多点接触式导电端子,具有更好的重复插拔、抗磨损和抗氧化性,抗震动性,综合寿命更长;

前述快速接入装置中,快速接入装置为镀银金属件,外部包覆有绝缘材料,完全防尘,具有很好的绝缘性能,在工人操作和电缆连接时提供绝对的安全保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系统能够极大地提高设备的连接速度,保证大电流安全可靠接入的同时更加快捷便利,实现用户端快速连接,缩短停电时间,完成快速复电,能够有效节省人力、物力,能够快速徒手连接,对操作人员无任何性别、力量、技能要求,也无需配备工具和大量线路架设人员,可以重复在不同工程用反复应用,减少了备品储备;综合其快速接入的最大特点,系统带来的效率提升无论在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方便都是对资源配置的科学优化和提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1为夹钳头,11为连接部,12为夹持部1,13为槽形钳口,14为导电部,2为连接杆,3为耦合器连接端,4为耦合器,5为电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通过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

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快速接入装置,改快速接入装置为镀银金属件,外部包覆有绝缘材料,具体结构包括夹钳头1、连接杆2和耦合器连接端3,夹钳头1包括连接部11和夹持部12,连接部11固定于连接杆2的一端,夹持部12设置于连接部11的一侧,且夹持部12上开设有槽形钳口13,耦合器连接端3设置于连接杆2的另一端,槽形钳口13的相对两内壁上对应设置有导电部14,导电部14与耦合器连接端3电性连接,导电部14为多点接触式导电端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