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36680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电池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与一种电池有关,特别是指一种电池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近年来日益恶化的全球暖化现象及石油危机,迫使人类寻求节能、环保的替代能源,现阶段发展高功率锂电池应用,是目前环保及节能领域,最为重要的一环。

然而,由于锂电池中的锂铁电池具有能源转换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稳定性高等优势,故已逐渐广泛地应用于各式电子产品中。但是,锂铁电池在使用时会有电池内压力异常的问题,因而目前有些锂铁电池会舍弃传统硬壳的电池壳体包装,改用具有延展性的软质袋体作为锂铁电池的外包装,即习称的软包电池。

又,以一般小型电子装置、设备或载具而言,往往都使用一或多个电池安装于每个装置上,而相对的于中型或大型装置(例如,电动车)上,其因需要高输出及高容量的特性,故在中型或大型电子装置或设备上,大多数皆使用多个电池(在此是指软包电池或锂铁电池)并相互电性连接形成一电源供应系统,以提供一电力供该装置进行使用。上述这些电池的数量会达到数十个之多,因此,有必要提供一个将多个电池稳固地固定于一起的电池支架,以及能够容置该电池及该电池架的一盒体。

其中,上述电池架及盒体于实际使用后发现有下列缺失产生:

其一,电池架内的多个电池欲进行串、并联时,需要多条导线进行连接,因导线的数量多且路线复杂,会增加组合后的体积及复杂性。

其二,现行的电池盒体亦会因该电池数量过多时,亦有可能会在电动车辆运行过程中因重力或是加速的离心力导致电池松脱,进而将影响其后续的行进动力,或者是该电池若无法稳固锁定,则有可能会因摇晃而产生碰撞,导致电池毁损的情形。

其三,因电池进行电量消耗时,本身会产生极高的热能,同时,各该电池在充电的过程中也会产生热能,据此,一旦数量过多的电池同时进行充电以及电量卸除时,其所产生的热能相当的大,进而影响充电效果;然而,现今的容纳电池的盒体并设置相关的散热结构,而无法有效地降低电池温度,所以当电池内部温度持续升高,其容易造成电池发生燃烧或爆炸等危险。

因此,本案发明人在观察到上述缺失后,认为现有电池架及电池盒体仍有进一步改良的必要,而遂有本实用新型的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装置,其具有构件精简,而能降低生产制造的成本,并能够藉由外壳体透过多个凸条的设置,以吸收冲撞应力,有效避免该电池装置因遭受冲击而破裂,更能提升该电池装置的耐久度。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装置,其具有构件精简,而能降低生产制造的成本,并能够藉由外壳体透过多个凸条的设置,藉以有效地降低内部的电池于电量消耗时产生极高的热能与温度,并能避免电池因无法有效散热而发生燃烧或爆炸等危险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装置,其透过内部的正、负极导片的构件精简的设置,以达有效将内部多个电池进行串、并联,且不会有如先前技术所述的因导线的数量多且路线复杂,会增加组合后的体积及复杂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装置,其能有效地防止内部电池对电池盒体发生放电,从而造成贯穿电池装置的内壁,亦或贯穿该电池装置内的电路板或溶解电路表层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池装置,包含有:多个电池单元,其一侧朝外设有一正极凸耳及一负极凸耳;多个固定框架,其分别相互叠设并卡扣连接,且每两固定框架内容置有一电池单元,同时,每两固定框架之间形成有至少两个间隙,该间隙供该正极凸耳及该负极凸耳穿出;一正极导片,其固设于该固定框架上具有该正极凸耳穿出的一侧面,而该正极导片一侧面形成有一输出区域及一连接区域,该输出区域凸设有一正极连接柱,该连接区域凸设有多个导电凸部以及穿设有多个槽孔,且每一槽孔位于两个导电凸部之间,又,该正极凸耳穿出该槽孔,并与该导电凸部连接;一负极导片,其固设于该固定框架上具有该负极凸耳穿出的一侧面,而该负极导片一侧面形成有一输出区域及一连接区域,该输出区域凸设有一负极连接柱,该连接区域凸设有多个导电凸部以及穿设有多个槽孔,且每一槽孔位于两个导电凸部之间,又,该负极凸耳穿出该槽孔,并与该导电凸部连接;及一电池盒体,其具有一壳体及一盖体,该壳体内具有一容置空间,且该壳体的一侧形成有一组接口,又,该壳体的外周侧凸设置有多个凸条,而该盖体穿设有至少两个通孔,另外,该固定框架设置于该容置空间,而该盖体对应盖设于该组接口,且该正极连接柱及该负极连接柱分别穿设于该通孔。

较佳地,该壳体呈矩形体状,且该壳体是以铝挤型成形。

较佳地,该凸条并分别凸设于该壳体的两相异侧的侧面,并呈间隔设置。

较佳地,该凸条的断面呈L字状。

较佳地,该壳体的内周壁的四转角处分别形成有一限位肩部,该限位肩部用以限位该固定框架。

较佳地,每一固定框架外周壁环绕凸设有一限位片,使该固定框架环绕形成有一承载肩部,又,该固定框架的一侧开设有一开口,而该固定框架于设有该开口的相异侧进一步凹设有两个耳槽,该耳槽用以供该正极凸耳及该负极凸耳通过。

较佳地,该限位片的内周侧间隔设置有多个卡合件,而该固定框架的外周侧间隔凹设有多个卡槽,又,当至少两个固定框架相互叠设时,其中一固定框架上的该卡合件对应卡设于另一固定框架上的该卡槽。

较佳地,更包含有一防短路结构,其为一塑料材质所构成的限位架,该限位架一侧朝外延伸凸设有一呈U字状档片,该限位架卡扣组设于该固定框架的一侧,并位于该壳体内周壁与该固定框架之间。

较佳地,更包含有一保护结构,该保护结构具有两个限位板及一固定条,该限位板之间夹设有该固定框架及该限位架,其中一限位板设置于该限位架上,而另一限位板设于最外侧的固定框架,又,该固定条位于最外侧的固定框架与该限位板之间,且该固定条一侧抵顶该限位板,另一侧压抵该电池单元的正极凸耳及该负极凸耳,以使该正极凸耳及该负极凸耳贴附并限位该固定框架的一侧。

较佳地,该壳体一侧设有一组接口,而另一侧设有一通口,又,该盖体封盖于该组接口,而该通口透过一底板封闭。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池装置,其主要通过该电池盒体的该壳体的外周侧凸设置有多个凸条,该凸条呈间隔设置,同时,更利用该壳体是以铝挤型成形的特性,藉以达到透过多个凸条的设置,以吸收冲撞应力,有效避免该电池装置因遭受冲击而破裂,更能提升该电池装置的耐久度。另外,该凸条的设置,更能有效地降低电池单元于电量消耗时产生极高的热能与温度,并能避免电池因无法有效散热而发生燃烧或爆炸等危险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外观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壳体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固定框架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限位架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以显示多个固定框架及多个电池单元。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正极导片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以显示正极导片及负极导片与多个电池单元的连接态样。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 电池装置

10 电池单元

11 正极凸耳

12 负极凸耳

20 固定框架

21 限位片

22 承载肩部

23 开口

24 耳槽

25 卡合件

26 卡槽

30 正极导片

31 输出区域

311 正极连接柱

32 连接区域

321 导电凸部

322 槽孔

40 负极导片

41 输出区域

411 负极连接柱

42 连接区域

421 导电凸部

422 槽孔

50 电池盒体

51 壳体

511 容置空间

512 组接口

513 凸条

514 限位肩部

515 通口

52 盖体

521 通孔

53 底板

60 防短路结构

61 限位架

62 档片

70 保护结构

71 限位板

72 固定条

80 监控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及图2,并配合图3及图4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外观立体图、分解立体图、固定框架20的立体图及限位架61的立体图,其揭露有一种电池装置100,该电池装置100包含有:

多个电池单元10,其一侧朝外设有一正极凸耳11及一负极凸耳12。于本实施例中,该电池单元10为软包电池。

多个固定框架20,其分别相互叠设并卡扣连接,且每两固定框架20内容置有一电池单元10,同时,每两固定框架20之间形成有两个间隙,该间隙供该正极凸耳11及该负极凸耳12穿出。于本实施例中,请再配合参考图6所示,每一固定框架20的外周壁环绕凸设有一限位片21,使该固定框架20环绕形成有一承载肩部22,该承载肩部22用以限位该电池单元10,又,该固定框架20的一侧开设有一开口23,而该固定框架20于设有该开口23的相异侧进一步凹设有两个耳槽24,该耳槽24用以供该正极凸耳11及该负极凸耳12通过,该耳槽24构成该间隙。

另外,该限位片21的内周侧间隔设置有多个卡合件25,而该固定框架20的外周侧间隔凹设有多个卡槽26,又,当至少两个固定框架20相互叠设时,其中一固定框架20上的该卡合件25对应卡设于另一固定框架20上的该卡槽26。

一正极导片30,请配合参考图7及图8所示,其固设于该固定框架20上具有该正极凸耳11穿出的一侧面,而该正极导片30一侧面形成有一输出区域31及一连接区域32,该输出区域31凸设有一正极连接柱311,该连接区域32凸设有多个导电凸部321以及穿设有多个长条状的槽孔322,且每一槽孔322位于两个导电凸部321之间,又,该正极凸耳11穿出该槽孔322,并与该导电凸部321连接。于本实施例中,该正极凸耳11与该导电凸部321以焊接或激光焊接的方式连接,另外,该正极连接柱311用以连接外部的电子元件。

一负极导片40,请配合参考图7及图8所示,其固设于该固定框架20上具有该负极凸耳12穿出的一侧面,而该负极导片40一侧面形成有一输出区域41及一连接区域42,该输出区域41凸设有一负极连接柱411,该连接区域42凸设有多个导电凸部421以及穿设有多个长条状的槽孔422,且每一槽孔422位于两个导电凸部421之间,又,该负极凸耳12穿出该槽孔422,并与该导电凸部421连接。于本实施例中,该负极凸耳12与该导电凸部421是以焊接或激光焊接的方式连接,另外,该负极连接柱411用以连接外部的电子元件。

一电池盒体50,其具有一矩形体状的壳体51及一盖体516,该壳体51为由金属材质所构成,且该壳体51是以铝挤型成形,又,该壳体51内具有一容置空间511,而该壳体51的一侧形成有一组接口512,且该壳体51的外周侧凸设置有多个断面呈L字状的凸条513,而该盖体516顶侧穿设有两个通孔517,另外,该固定框架20设置于该容置空间511,而该盖体516对应盖设于该组接口512,且该正极连接柱311及该负极连接柱411分别穿设于该通孔517。

于本实施例中,该凸条513并分别凸设于该壳体51的两相异侧的侧面,并呈间隔设置,且该壳体51的内周壁的四转角处分别形成有一限位肩部514,该限位肩部514用以限位该固定框架20。

又,于本实施例中,该壳体51一侧设有该组接口512,而另一侧设有一通口515,而该盖体516封盖于该组接口512,且该通口515透过一底板518封闭;另外,该盖体516内更设置有一监控单元80,该监控单元80为用于电路控制的电子元件,该监控单元80透过该通孔517与外部的电子元件相连接。

一防短路结构60,如图5所示,其为由一塑料材质所构成的限位架61,该限位架61一侧朝外延伸凸设有一呈U字状档片62,该限位架61卡扣组设于该固定框架20的一侧,并位于该壳体51内周壁与该固定框架20之间。

一保护结构70,如图6所示,该保护结构70具有两个限位板71及一固定条72,该限位板71之间夹设有该固定框架20及该限位架61,其中一限位板71设置于该限位架61上,而另一限位板71设于最外侧的固定框架20,又,该固定条72位于最外侧的固定框架20与该限位板71之间,且该固定条72一侧抵顶该限位板71,另一侧压抵该电池单元10的正极凸耳11及该负极凸耳12,以使该正极凸耳11及该负极凸耳12贴附并限位该固定框架20的一侧。

为供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运用技术手段及所预期达成的功效,兹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式加以叙述,相信当可由此而对本实用新型有更深入且具体的了解,如下所述:

请参考图2及图3,并配合图4及图6所示,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壳体51的立体图及固定框架20的立体图。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通过该壳体51的外周侧凸设置有该呈间隔设置的凸条513,以及利用该凸条513的断面呈L字状的设置,同时,并搭配该壳体51是以铝挤型成形的特性,藉以提供于该电池装置100受到撞击时,能透过该凸条513吸收冲撞应力,有效避免该电池装置100因遭受冲击而破裂,更能提升该电池装置100的耐久度。

另外,请继续参考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该凸条513是呈相互对应的L字状的设置,且每两凸条513间形成有一散热的导气通道,同时,搭配该壳体51为金属材质的特性,藉以有效地降低电池单元10于电量消耗时产生极高的热能与温度,并能避免电池因无法有效散热而发生燃烧或爆炸等危险的问题,故,本实用新型具有较佳使用安全性及实用性。

请再继续参考图2及图5所示,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及限位架61的立体图。由于该壳体51是由金属材质所构成,且当该电池单元10于测试大电流放电的状况下,设于该固定框架20上的电池容易与该壳体51发生放电的情形;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该限位架61为塑料材质的特性,且利用该限位架61的顶侧朝外延伸的呈U字状档片62,并搭配该档片62位于该壳体51内周壁与该固定框架20之间,从而有效地隔绝该正极凸耳11、该负极凸耳12及该壳体51内周壁,藉以达到防止其中邻近该壳体51内周壁的一电池单元10的正极凸耳11与该负极凸耳12对内周壁产生发生放电,造成贯穿该壳体51的内周壁,亦或贯穿该电池装置100内的电路控制的相关电子元件,而导致受损的情形。

请再继续参考图7及图8所示,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正极导片30的立体图及组合立体图。本实用新型于使用状态或组接状态时,由于该正极导片30与该负极导片40的一侧面皆形成有该输出区域31、41及该连接区域32、42,而本实用新型利用该连接区域凸设有多个导电凸部321、421以及穿设有多个槽孔322、422的设置,藉以有效地让该正极导片30与该负极导片40汇整该正极凸耳11及该负极凸耳12,以达有效将该电池单元10进行串、并联,并能解决先前技术中所述的因导线的数量多且路线复杂,会增加组合后的体积及复杂性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该限位肩部514是用以限位该固定框架20,且每两固定框架20利用其卡合件25与卡槽26相互卡扣连接的设置,藉以有效地限位该固定框架20及该电池单元10,并能防止该电池盒体50因摇晃而产生碰撞,而导致电池毁损的情形。

兹,再将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其可达成的预期功效陈述如下:

其一,本实用新型的电池装置100利用该壳体51的外周侧凸设置有该呈间隔设置的凸条513,以及搭配该壳体51是以铝挤型成形的特性,藉以提供于该电池装置100受到撞击时,能透过该凸条513吸收冲撞应力,有效避免该电池装置100因遭受冲击而破裂,更能提升该电池装置100的耐久度。

其二,本实用新型的电池装置100利用该凸条513呈相互对应的L字状的设置,且每两凸条513间形成有一散热的导气通道,同时,搭配该壳体51为金属材质的特性,藉以有效地降低电池单元10于电量消耗时产生极高的热能与温度。

其三,本实用新型的电池装置100利用透过该限位架61为塑料材质的特性,且利用该限位架61的顶侧朝外延伸的呈U字状档片62,并搭配该档片62位于该壳体51内周壁与该固定框架20之间,从而有效地隔绝该正极凸耳11、该负极凸耳12及该壳体51内周壁,并能防止该电池单元10对该壳体51发生放电的问题。

其四,本实用新型的电池装置100利用该正极导片30与该负极导片40的该导电凸部321、421以及该槽孔322、422的设置,以达有效地让该正极导片30与该负极导片40汇整该正极凸耳11及该负极凸耳12,并将该电池单元10进行串、并联,且能解决先前技术中所述的因导线的数量多且路线复杂,会增加组合后的体积及复杂性的问题。

但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故举凡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所为的等效结构变化,理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