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极组和集流体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54490阅读:49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极组和集流体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池极组和集流体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电池指盛有电解质溶液和金属电极以产生电流的杯、槽或其他容器或复合容器的部分空间,能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具有正极、负极之分。随着科技的进步,电池泛指能产生电能的小型装置。如太阳能电池。电池的性能参数主要有电动势、容量、比能量和电阻。利用电池作为能量来源,可以得到具有稳定电压,稳定电流,长时间稳定供电,受外界影响很小的电流,并且电池结构简单,携带方便,充放电操作简便易行,不受外界气候和温度的影响,性能稳定可靠,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发挥有很大作用。

集流体,顾名思义就是指汇集电流的结构或零件,在锂离子电池上主要指的是金属箔,如铜箔、铝箔。泛指也可以包括极耳。其功用主要是将电池活性物质产生的电流汇集起来以便形成较大的电流对外输出,因此集流体应与活性物质充分接触,并且内阻应尽可能小为佳。

一般电池都会发生自放电的现象,自放电极大的降低了电池的功率性能,现在需要一种新型计数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极组和集流体组合结构,解决了电池自放电导致电池功率性能大大降低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电池极组和集流体组合结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上盖,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绝缘橡胶层,所述绝缘橡胶层将外壳的内部分隔成左腔室和右腔室。

所述左腔室的内部设置有正极柱,所述正极柱的顶部设置有正极集流体,所述正极集流体的底部设置有正极对流铜柱,所述右腔室的内部设置有负极柱,所述负极柱的底部设置有负极集流体,所述负极集流体的底部设置有负极对流铜柱,所述正极对流铜柱和负极对流铜柱的内部均设置有铜铝合金对流芯柱,所述正极对流铜柱和负极对流铜柱的两侧均设置有等距离排列的对流铜支柱,所述正极集流体的顶部设置有正极极耳,所述负极集流体的顶部设置有负极极耳,所述正极柱和负极柱的外侧面上均设置有绝缘薄膜。

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内底壁上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顶部位于左腔室和右腔室内部的位置均分别设置有支撑凸起,所述左腔室和右腔室内部的支撑凸起远离底板的一端分别与正极柱和负极柱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正极柱和负极柱的内部均设置有二氧化锰去极剂层。

优选的,所述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均向上延伸并贯穿上盖,所述正极极耳上和负极极耳上均开设有通孔,两个所述通孔均位于外壳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正极集流体与正极柱之间和负极集流体与负极柱之间均设置有活性物质层,四个所述活性物质层分为两组分别位于正极对流铜柱和负极对流铜柱的两侧。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极组和集流体组合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电池极组和集流体组合结构,通过正极柱、正极集流体、正极对流铜柱、负极柱、负极集流体、负极对流铜柱、铜铝合金对流芯柱和对流铜支柱之间的相互配合使用,提高了集流体的集流效果,使电池受到自放电的影响程度大大降低。

(2)该电池极组和集流体组合结构,通过绝缘橡胶层、绝缘薄膜、二氧化锰去极剂层和活性物质层之间的相互配合使用,有效降低了正极柱与负极柱之间的相互影响,有效降低了电池的自放电程度,使电池的放电性能更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绝缘橡胶层、3左腔室、4右腔室、5正极柱、6正极集流体、7正极对流铜柱、8负极柱、9负极集流体、10负极对流铜柱、11铜铝合金对流芯柱、12对流铜支柱、13正极极耳、14负极极耳、15绝缘薄膜、16底板、17支撑凸起、18二氧化锰去极剂层、19上盖、20通孔、21活性物质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池极组和集流体组合结构,包括外壳1,外壳1的内底壁上设置有底板16,底板16顶部位于左腔室3和右腔室4内部的位置均分别设置有支撑凸起17,左腔室3和右腔室4内部的支撑凸起17远离底板16的一端分别与正极柱5和负极柱8相连接,外壳1的顶部设置有上盖19,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绝缘橡胶层2,绝缘橡胶层2将外壳1的内部分隔成左腔室3和右腔室4。

左腔室3的内部设置有正极柱5,正极柱5的顶部设置有正极集流体6,正极集流体6的底部设置有正极对流铜柱7,右腔室4的内部设置有负极柱8,正极柱5和负极柱8的内部均设置有二氧化锰去极剂层18,负极柱8的底部设置有负极集流体9,正极集流体6与正极柱5之间和负极集流体9与负极柱8之间均设置有活性物质层21,四个活性物质层21分为两组分别位于正极对流铜柱7和负极对流铜柱10的两侧,负极集流体9的底部设置有负极对流铜柱10,正极对流铜柱7和负极对流铜柱10的内部均设置有铜铝合金对流芯柱11,正极对流铜柱7和负极对流铜柱10的两侧均设置有等距离排列的对流铜支柱12,正极集流体6的顶部设置有正极极耳13,负极集流体9的顶部设置有负极极耳14,正极极耳13和负极极耳14均向上延伸并贯穿上盖19,正极极耳13上和负极极耳14上均开设有通孔20,两个通孔20均位于外壳1的外侧,正极柱5和负极柱8的外侧面上均设置有绝缘薄膜15,通过正极柱5、正极集流体6、正极对流铜柱7、负极柱8、负极集流体9、负极对流铜柱10、铜铝合金对流芯柱11和对流铜支柱12之间的相互配合使用,提高了集流体的集流效果,使电池受到自放电的影响程度大大降低,通过绝缘橡胶层2、绝缘薄膜15、二氧化锰去极剂层18和活性物质层21之间的相互配合使用,有效降低了正极柱5与负极柱8之间的相互影响,有效降低了电池的自放电程度,使电池的放电性能更佳。

使用时,二氧化锰去极剂层18能降低正极柱5与负极柱8的极性,提高放电的性能,正极柱5与负极柱8放电,分别通过正极集流体6和负极集流体9进行集流,正极对流铜柱7、负极对流铜柱10和对流铜支柱12有效提高了电流对流的效果,再通过设置铜铝合金对流芯柱11,不仅降低了原料的价格,还大大提高了电流的对流效率,绝缘橡胶层2能将正极柱5与负极柱8隔开,绝缘薄膜15有效降低了电池的自放电程度。

综上所述,该电池极组和集流体组合结构,有效提高了电池的集流效果,使电流的对流效率大大提高。

并且,有效降低了电池的自放电程度,使电池的放电性能更佳。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