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及按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53093阅读:2270来源:国知局
按键及按键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按键及按键结构。



背景技术:

参见图1,现有所用到的按键结构一般为卡扣式,即在按键01的周圈设计三个或多个钩形结构02,按键01通过钩形结构02扣入面板内即完成组装。使用卡扣式的按键01,加工成本高;并且按键01的复位是依靠电子器件-轻触开关03自身的弹性反弹,手感僵硬,且用户如果在使用的过程中,没有准确地从按键01的中心按下,而按到按键01周围,则将造成按键01手感差异甚至可导致按键01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采用卡扣式的按键而造成手感僵硬及可导致按键失效的问题提供一种手感舒适且按键灵活的按键及按键结构。

一种按键,包括键帽及设置于所述键帽周缘的至少两个悬臂,所述键帽的一侧设有按键部,其中至少两个所述悬臂相对于所述键帽的中心呈中心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按键,包括键帽及与键帽连接的至少两个悬臂,键帽的一侧设有按键部,其中至少两个悬臂相对于键帽的中心呈中心对称设置,由于按键采用悬臂式的设计,当施加外力时,由于悬臂的存在形成了力臂,悬臂会有一定的变形,当用户松开按键时,悬臂自身回弹可以引起按键回弹,而不是通过轻触开关使按键回弹,手感舒适,且悬臂是相对于键帽的中心对称设置,当用户不管按压按键的任何一侧时,均可使按键发挥作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键帽为圆形,所述按键部设于所述键帽一侧的中心,所述悬臂连接于所述键帽的周缘,其中至少两个所述悬臂相对于所述键帽的圆心呈中心对称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悬臂为弯曲长条状,所述悬臂包括与所述键帽连接的弯曲部及连接于所述弯曲部的环绕部,所述环绕部绕所述键帽的周向设置且与所述键帽的周缘间隔一定间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悬臂为弯曲长条状,所述悬臂包括与所述键帽连接的弯曲部及连接于所述弯曲部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连接于所述弯曲部并朝向远离所述键帽的方向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悬臂为两个,两个所述悬臂相对于所述键帽的圆心呈中心对称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键帽的内侧靠周缘部分均匀间隔设有多个平衡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平衡柱的底面为弧面。

一种按键结构,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按键,还包括外壳及轻触开关,所述外壳设有按键孔,所述键帽设有台阶部,所述台阶部与所述按键孔卡接,所述悬臂尾端设有定位孔,所述外壳设有定位件,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定位件相配合,所述键帽可相对于所述按键孔移动以使所述按键部抵接或脱离所述轻触开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按键结构,包括按键,按键包括键帽及与键帽连接的至少两个悬臂,键帽的一侧设有按键部,其中至少两个悬臂相对于键帽的中心呈中心对称设置,由于按键采用悬臂式的设计,当施加外力时,由于悬臂的存在形成了力臂,悬臂会有一定的变形,当用户松开按键时,悬臂自身回弹可以引起按键回弹,而不是通过轻触开关使按键回弹,手感舒适,且悬臂是相对于键帽的中心对称设置,当用户不管按压按键的任何一侧时,均可使按键发挥作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悬臂还包括连接于其尾端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为圆形,所述定位部的直径大于所述悬臂的宽度,所述定位孔设于所述定位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设有防止所述悬臂晃动的围骨,所述围骨围绕所述悬臂设置。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按键结构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结构的爆炸图;

图3为图2中所提供的按键结构中按键的俯视图;

图4为图2中所提供的按键结构中按键的结构图;

图5为图2中所提供的按键结构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见图2-图4,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包括按键10,按键10包括键帽11及设置于键帽11周缘的至少两个悬臂12,键帽11的一侧设有按键部111,其中至少两个悬臂12相对于键帽11的中心呈中心对称设置;还包括外壳20及轻触开关30,外壳20设有按键孔21,键帽11设有台阶部112,台阶部112与按键孔21卡接,悬臂12尾端设有定位孔121,外壳20设有定位件22(参见图5),定位孔121与定位件22相配合,键帽11可相对于按键孔21移动以使按键部111抵接或脱离轻触开关3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结构,包括按键10,按键10包括键帽11及与键帽11连接的至少两个悬臂12,键帽11的一侧设有按键部111,其中至少两个悬臂12相对于键帽11的中心呈中心对称设置,由于按键10采用悬臂式的设计,当施加外力时,由于悬臂12的存在形成了力臂,悬臂12会有一定的变形,当用户松开按键10时,悬臂12自身回弹可以引起按键10回弹,而不是通过轻触开关30使按键10回弹,手感舒适,且悬臂12是相对于键帽11的中心对称设置,当用户不管按压按键10的任何一侧时,均可使按键10发挥作用。

本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结构,按键10通过键帽11的台阶部112与外壳20的按键孔21卡接,悬臂12的定位孔121穿过设于外壳20的定位件22以定位按键10,当需要按压按键10时,则按压键帽11,键帽11在按键孔21中有轻微移动,且与键帽11连接的悬臂12受力变形,如此位于键帽11内侧的按键部111可抵接轻触开关30,当放开键帽11时,按键10依靠悬臂12的回弹作用回弹。

上述键帽11的内侧即为键帽11靠近轻触开关30的一侧,也即可人眼从外部看时所看不到的一侧。

上述的定位件22可以为定位柱,定位孔121为与定位柱相配合的圆孔;上述定位件22也可以为定位筋板,定位孔121为带有缺口的孔,定位孔121通过其缺口与定位筋板扣合在一起。

进一步,参见图3及图4,键帽11为圆形,按键部111设于键帽11的中心,多个悬臂12连接于键帽11的周缘,其中至少两个悬臂12相对于键帽11的圆心呈中心对称设置。

具体地,键帽11的内侧设有凹陷部,按键部111设于上述凹陷部的中心。

参见图3,在本实施例中,悬臂12为弯曲长条状,悬臂12包括与键帽11连接的弯曲部122及连接于弯曲部122的环绕部123,环绕部123绕键帽11的周向设置且与键帽11的周缘间隔一定间距。

具体地,悬臂12为两个,两个悬臂12相对于键帽11的圆心呈中心对称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悬臂12也可以为四个,四个悬臂12两两分别相对于键帽11的圆心对称设置,但是悬臂12的数量也不限于两个或四个,如悬臂12还可以为6个或者多于6个的复数个。

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悬臂12包括连接于其尾端的定位部124,定位部124为圆形,定位部124的直径大于悬臂12的宽度,定位孔121设于定位部124。

参见图5,在本实施例中,外壳20设有防止悬臂12晃动的围骨23,围骨23围绕悬臂12设置。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围骨23围设于悬臂12的外周以限制悬臂12的位置,以防止悬臂12的晃动。

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键帽12的内侧靠周缘部分均匀间隔设有多个平衡柱13。由于用户在使用按键10的过程中,有可能没有准确地从按键10的中心按下,而是按到按键10的某一侧,因此在按键10按动不同位置时,增加平衡柱13以保持手感均衡,不翘边。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平衡柱13的底面为弧面,如此有效作用力可以集中在一个点上,从而减少有效力的作用面积,提高按键10手感。具体地,平衡柱13的数量可以为三个,当然平衡柱13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于3个,如4个或多于4个,或者小于3个,如2个。

在另一实施例中,悬臂12为弯曲长条状,悬臂12包括与键帽11连接的弯曲部122及连接于弯曲部的延伸部(图未示),延伸部延伸于弯曲部122并朝向远离键帽11的方向设置。即在本实施例中,悬臂12的延伸部不再是绕键帽11的周向设置,而是朝向远离键帽11圆心的方向延伸。

进一步,外壳20设有防止悬臂12晃动的围骨23,围骨23围绕悬臂12设置。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围骨23设于延伸部的两侧,以防止悬臂12的晃动。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