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火线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22526阅读:930来源:国知局
点火线圈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特别涉及一种点火线圈。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汽油发动机向高转速、高压缩比、大功率、低油耗和低排放的方向发展,传统的点火装置已经不适应使用要求。点火装置的核心部件是点火线圈和开关装置,提高点火线圈的能量,火花塞就能产生足够能量的火花,这是点火装置适应现代发动机运行的基本条件。点火线圈通过两组线圈进行工作,从而让其能够进行点火,在点火线圈进行工作时,其会通过脉冲形式的电流进行工作,从而线圈与铁芯之间的结构的牢固度会影响到点火线圈的质量,一般为了让其能够进行固定,在外壳内浇筑一层树脂进行固定,这种方式能够将线圈很好的进行固定,在浇筑之前的生产过程中,线圈需要一步步的进行组装,在组装的时候,每一个人需要对整个产品进行组装才能够进行浇筑,由于组装的零件相对较多,这样组装的效率比较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的点火线圈。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点火线圈,包括外壳、安装在外壳内的铁芯以及绕在铁芯上的线圈,所述线圈包括内线圈和外线圈,所述外线圈套设在内线圈上,所述内线圈上设有卡块,所述外线圈上设有限制槽,所述卡块与限制槽配合,所述铁芯穿设在内线圈,所述线圈与铁芯均置于外壳内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线圈与外线圈通过卡块与限制槽的配合,让其在装配进入外壳之前进行固定,从而可以让其可以单独装配而后存放,而不会松散,另外,由于铁芯能够与线圈也能够单独分开装配,因此,在内部结构装配时可以分为多个工序,从而让一人专心装配一个工序,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让其结构紧凑,便于后续装配和加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块上设置有限位条,限位条与内线圈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卡块上设置限位条,能够让卡块与内线圈的连接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铁芯包括T型芯以及环形芯,所述T型芯穿设在内线圈上,所述环形芯绕在外线圈上,所述T型芯与环形芯相匹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铁芯分为两部分,并且分别对外线圈和内线圈进行连接和卡紧,从而让铁芯装配更加简单,同时让内线圈和外线圈更加紧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T型芯包括绕线柱以及安装在其一端的横柱,所述横柱连端均设有弧形段,所述环形芯包括直线段以及与其两端一体设置的弧线段,所述弧线段与弧形段相匹配,所述绕线柱与直线段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绕线柱用于固定内线圈,横柱与环形芯的直线段与弧线段将外线圈进行环绕,能够对外线圈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弧形段设有凸起,所述弧线段设置有缺口,所述凸起与缺口相匹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起和缺口进行匹配能够将实现两个铁芯的卡接,从而让两部分铁芯装配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绕线柱端部设置有永磁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永磁片的设置能够加强铁芯的磁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线圈与环形芯之间设有环形座,所述环形座套设在外线圈上,且两端与内线圈相接触,所述环形芯套设在环形座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座的设置可以让铁芯与外线圈的连接更加紧凑,并且对外线圈进行紧固,让其与内线圈的活动空间减小,进而达到固定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形座上设有突出块,所述外壳开设收口,所述突出块与收口匹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突出块与收口的配合能防止线圈装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形座上设有线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让导线通过并进行收纳,从而在加工时不会被其他工具勾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线圈、铁芯的结构图;

图3是铁芯结构图;

图4是外线圈与内线圈套接的外部结构图;

图5中A为图4中A处放大图;B为图4中B处的放大图;

图6是外线圈与内线圈端部连接结构图;

图7是环形座结构图;

图8是外壳的外部结构图;

图9是外壳为示出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外壳;11、中壳;111、收口;112、台阶;113、安放槽;12、插入端;121、锥形部;122、插接部;123、连接部;124、凹环;13、连接座;14、接线座;141、插接口;142、限位片;143、插接槽;144、凸起块;2、环形座;21、阻隔片;22、突出块;23、线槽;3、线圈;31、外线圈;311、首板;312、绕线槽;313、尾板;314、过线槽;315、凸柱;316、卡块;317、限位条;32、内线圈;321、首端板;322、尾端板;323、竖直槽板;324、限制凸起;325、接口槽;326、绕线筒;327、限制槽;4、铁芯;41、T型芯;411、绕线柱;412、横柱;413、弧形段;414、凸起;42、环形芯;421、直线段;422、弧线段;423、缺口;43、永磁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点火线圈,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外壳1、安装在外壳1内的铁芯4以及绕在铁芯4上的线圈3(如图3所示)。铁芯4包括环形芯42以及T型芯41,环形芯42包括直线段421以及设置在其两侧且一体设置的弧线段422。T型芯41包括绕线柱411以及安装在一端的横柱412,横柱412的两端部均设有弧形段413,弧形段413与弧线段422抵触,绕线柱411与直线段421抵触。

如图3所示,在弧形段413上开设有凸起414,同时,在弧线段422设置缺口423,凸起414与缺口423配合。为了防止T型芯41与环形芯42脱开,凸起414置于背离绕线柱411的一侧,同样的,为了能够让缺口423与凸起414配合,缺口423也置于背离直线段421的一侧,且缺口423与设置呈弧型结构,同样,凸起414也设置呈弧形结构,此时,缺口423内凹,且凹陷的方向朝向直线段421。这种设置的方式与燕尾槽相似,能够防止脱出,其采用弧形的过度,可以让其安装的时候不会由于直线的结构而对手有所伤害。

如图3所示,在绕线柱411端部设置永磁片43,永磁片43为铁芯4提供磁场,在线圈3绕在上面时可以提供一个预磁场。同时,永磁片43的设置可以让环形芯42与T型芯41的连接变得更加紧固。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在内线圈32的一端设置首端板321,另一端设置有尾端板322,首端板321与尾端板322之间设置绕线筒326,线圈3绕在绕线筒326上。尾端板322上开设有竖直槽板323,在竖直槽板323上开设用于穿设线圈3线头的接口槽325,在与竖直槽板323相对的位置设置限制凸起324,限制凸起324与竖直槽板323的配合限制T型芯41的位置,防止其晃动。在外线圈31上设置由若干绕线槽312,且绕线槽312的外径大小不相同,其中间为最大,向两端依次递减设置。为了让各绕线槽312之间的铜丝能够进行换槽缠绕而不会断裂,在绕线槽312的边缘设置过线槽314,铜丝在其中一个绕线槽312绕满后,可以通过过线槽314让铜丝进入到下一个绕线槽312继续绕线。在外线圈31上同样一端设置首板311,另一端设置尾板313,首板311上设有凸柱315,凸柱315与首端板321进行匹配,防止装反。尾板313上设置卡块316,卡块316相对的内侧设置限位条317,尾板313上设置开设限制槽327,通过卡块316与限制槽327进行匹配并且卡接,同时通过限制条与尾板313进行抵触,从而限制内线圈32与外线圈31的位置,使得内线圈32和外线圈31的安装变得比较稳定。

如图2和图7所示,在外线圈31的外部套设环形座2,环形座2置于外线圈31与铁芯4之间,且环形芯42环绕在其上。环形座2与铁芯4外形相同,且在其一侧设置阻隔片21,阻隔片21设置两块,对称设置,其与弧线段422的长度以及形状相适配,环形芯42套在阻隔片21上。在环形座2的表面设有线槽23,让需要连接的导线沿线槽23伸出,从而让导线变得整齐,不会被勾出。

在装好内线圈32、外线圈31以及铁芯4之后,需要将整个构件放入到外壳1中。如图1、图8和图9所示,外壳1包括用于安放线圈3和铁芯4的中壳11、用于与点火器连接,并且插入气缸中的插入端12以及用于将壳体固定的连接座13。在中壳11的一侧设置有收口111,而环形座2一侧设置突出块22,突出块22与收口111相匹配,从而可以防止线圈3装反。在中壳11内部设有台阶112,台阶112可以与铁芯4抵触,从而可以防止插入端12的接线点与线圈3进行抵触,从而可以避免接线点的连接断裂。在台阶112上设有安放槽113,安放槽113内设置有垫圈,垫圈与铁芯4抵触。

如图8和图9所示,插入端12置于中壳11的底部。且插入端12包括锥形部121、插接部122与连接部123,锥形部121的设置可以让插入端12在插入气缸能够密封性能更好。插接部122能够与气缸的插入进去的口进行连接,而连接部123能够与点火器进行插接。连接部123与锥形部121以及中壳11进行连接,并且其与锥形部121以及中壳11配合形成凹环124,凹环124的设置可以放置密封圈,可以增加密封性。在插接端外围的突出环,在突出环与插入端12的锥形部121连接的位置隔离形成凹环124。插入端12设置呈中空管道结构,且在中壳11的底部(底部是与插入端12的连接部位)设置凹陷,凹陷的设置可以让连接柱与底部平齐,从而不会出现突出柱,进而可以一定程度上阻止线圈3与其进行抵触。一般为了方便,将连接线圈3的触点设置成螺丝钉,直接通过螺栓拧入到插入端12。

如图8所示,在中壳11的侧面设置接线座14,接线座14包括插接口141以及置于插接口141上的限位片142,限位片142设置多个,一般可以设置两个形成插接槽143,通过限位片142可以防止接线座14接线接反。在插接口141内设置导电片,导电片穿设在中壳11上,与中壳11内部进行连通,并且分别与内线圈32以及外线圈31连接。在插接槽143内设置有凸起块144,通过凸起块144可以将与接线座14的连接的接线端子进行卡接,防止其退还。凸起块144一般设置成三角块状结构。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