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磁性线圈加工的自动进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2666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磁性线圈加工的自动进锡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磁性线圈加工的自动进锡装置。



背景技术:

断路器是一种负荷开关,具有短路和过载保护功能,其短路保护功能靠磁性线圈实现,因保护功能完善,维修使用方便,断路器在电力系统中应用广泛。其中励磁回路中磁性线圈用于电磁脱扣与被保护电路连接,磁性线圈与导电板和静触头等构成导电回路,是断路器过电流脱扣器中的关键核心部件。当电路短路时,通过线圈的短路电流产生磁势,将电能转换为磁能,磁能催生电磁力和电动斥力驱动动静铁芯动作,克服顶杆复位弹簧的阻力,驱动连杆机构或锁扣,使动静触头瞬时脱扣,完成断路器的跳闸;失压脱扣器遇到电源侧停电或电源电压过低时,电磁铁所产生的电磁力不足以克服反作用力弹簧的拉力,衔铁被向上拉,通过传动机构推动自由脱扣机构使断路器掉闸,起到欠压及零压保护作用。业界目前比较普及的制程模组加工工艺使用人工绕线及理线,工艺传统落后,周期长.这些过程是分开独立的,需要经过若干次场地的加工,周转,包装,线圈绕线采用人工绕线,模块理线采用人工理线,浸锡,需人力多劳动强度大,产能低下,产品品质不稳定,周期长.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人工作业已成为企业产品成本与交期的生产瓶颈。

现有的加工方法存在如下问题:

1、工人的劳动强度高;

2、加工效率低;

3、线圈的绕制密度及间距难以控制,导致所加工的产品一致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用于磁性线圈加工的自动进锡装置,以解决加工效率低容易出现误差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磁性线圈加工的自动进锡装置,包括转动结构、浸锡池和竖板;

所述转动结构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支撑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与旋转电机连接,所述转动盘为正方形,且其四边上均匀设有若干个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与转动装置连接,能够转动;并且所述支撑板连接有升降装置;所述旋转电机与升降装置均和控制器连接;

所述浸锡池和竖板分别置于所述转动盘的两个侧方;所述浸锡池中设有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液位传感器;所述竖板上端面上开有若干个凹槽。

所述凹槽的上端面为倾斜面。

所述升降结构为液压气缸。

所述浸锡池外侧罩有玻璃罩。

所述玻璃罩的材质为有机透明玻璃。

所述玻璃罩上设置有通风口。

所述玻璃罩和浸锡池的连接处设有氟橡胶圈。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磁性线圈加工的自动进锡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磁性线圈加工的自动进锡装置设计合理,制作简单,操作方便,结构稳固,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转动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浸锡池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竖板立体图。

1-支撑板,2-转动盘,3-转动杆,4-浸锡池,5-竖板,6-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用于磁性线圈加工的自动进锡装置,包括转动结构、浸锡池4和竖板5;

所述转动结构包括支撑板1,所述支撑板1支撑有转动盘2,所述转动盘2与旋转电机连接,所述转动盘2为正方形,且其四边上均匀设有若干个转动杆3,所述转动杆与转动装置连接,能够转动;并且所述支撑板1连接有升降装置;所述旋转电机与升降装置均和控制器连接;

所述浸锡池4和竖板5分别置于所述转动盘2的两个侧方;所述浸锡池4中设有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液位传感器;所述竖板5上端面上开有若干个凹槽6。

所述凹槽6的上端面为倾斜面。

所述升降结构为液压气缸。

所述浸锡池4外侧罩有玻璃罩。

所述玻璃罩的材质为有机透明玻璃。

所述玻璃罩上设置有通风口。

所述玻璃罩和浸锡池4的连接处设有氟橡胶圈。

转动杆3上面套有绕线柱,绕线柱上的竖杆需要浸锡,在浸锡的过程中,需要判断浸锡池4中锡的液面高度,进而控制器控制整个转动结构的升降,并且控制转动电机转动转动杆3,对另一面的竖杆进行浸锡,然后转动盘2转动,在竖板5上凹槽6中,修正浸锡面,玻璃罩的作用主要在于防止锡进行外溅。

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