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端子的锁定结构和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06720发布日期:2018-08-21 09:53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容纳在连接器壳体中的端子的锁定结构和具有该锁定结构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连接器的端子拉出结构,其中,在包括容纳端子的多个端子容纳室和锁定被容纳在端子容纳室中的端子的矛杆并由树脂形成的连接器壳体中,端子拉出夹具被插入到每个端子容纳室中以使矛杆张开,且释放端子的锁定状态以拉出端子。具体而言,提出将端子拉出夹具从形成在供端子容纳室的配对端子插入的入口侧处的夹具插入室插入,端子拉出夹具的顶端部被按压到用于端子容纳室的释放壁且被向外张开,与释放壁部连续的矛杆移位达到解锁位置,由此释放锁定状态以拔出端子。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a2013-69542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根据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端子拉出结构,通过将端子拉出夹具(解锁夹具)插入到端子容纳室中的一次工作仅能够拉出一个端子。为此原因,例如,当将所有端子拉出形成有多个端子容纳室的连接器壳体时,需要与端子容纳室的数量成比例的将端子拉出夹具插入到端子容纳室的工作。尤其地,在小型连接器壳体中,存在工作负荷非常大的问题。

鉴于该问题做出了本发明,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端子的锁定结构,其能够减少将端子从端子容纳室拉出的工作。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问题,一种本发明的用于端子的锁定结构包括:连接器壳体,容纳被连接到配线的端子的多个端子容纳室形成在所述连接器壳体中;以及矛杆,从所述端子容纳室的后端部朝向所述端子容纳室的前侧延伸以锁定所述端子。形成所述端子容纳室的侧壁被布置为与形成彼此相邻的所述端子容纳室的侧壁之间隔开空间而彼此面对。被布置为彼此面对的两个所述侧壁包括作为所述侧壁的一部分部分的臂,所述臂能够在所述侧壁隆起的方向上弹性地变形。所述臂由连接部连接,并且所述矛杆由作为设置有所述矛杆的端子容纳室的侧壁的一部分的所述臂支撑。

根据该构造,由于相邻的端子容纳室的被布置为彼此面对的侧壁具有可朝向顶板侧(在侧壁隆起的方向上)弹性地变形的臂以及跨过臂被支撑的连接部,因此连接部被抬起使得两个侧壁的臂被抬起且由臂支撑的矛杆移位。也就说,通过抬起连接部的一次操作释放容纳在相邻的端子容纳室中的端子的锁定状态,且可拉出两个端子。为此原因,可减少将端子拉出端子容纳室的工作。夹具可用于抬起臂的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从后端朝向前侧延伸的狭缝可形成在被布置为彼此面对的两个所述侧壁中,并且所述臂可以为在所述侧壁隆起的方向上位于所述狭缝的上方的所述侧壁的一部分。根据该构造,由于臂通过狭缝而形成在侧壁的顶板侧,因此可增大对于臂的设计自由度,且可简化侧壁的结构。

从所述臂朝向所述矛杆突出并朝向前侧延伸的肋可连接到被布置为彼此面对的两个所述侧壁,并且所述矛杆可经由所肋被所述臂支撑。根据该构造,由于矛杆的前侧可由肋支撑,因此可增强由侧壁引起的矛杆的支撑力,并且可提高由矛杆引起的端子的锁定力。

被布置为彼此面对的两个所述侧壁可由与所述侧壁共同形成所述空间的底板连接、以及定位成面对所述底板的所述连接部连接,并且所述连接部的面对所述底板的表面可形成为使得插入到所述空间中的解锁夹具的顶端部允许与所述表面接触。

也就是说,插入到侧壁之间的空间中的解锁夹具的顶端部被插入在底板和连接部之间,且解锁夹具倾斜使得解锁夹具的顶端部与连接部接触。由此,解锁夹具的顶端部与连接部接触的区域被设定为作用点,且解锁夹具与底板接触的区域被设定为支点,使得可通过杠杆原理容易地抬起连接部。

发明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用于端子的锁定结构,其能够减少将端子从端子容纳室拉出的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本发明的防水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示出应用本发明的防水连接器的嵌合状态的截面图。

图3是示出图2的框架的内侧的放大截面图。

图4是阴壳体从前方的外部透视图。

图5是在图4的箭头线a-a的方向上的截面图。

图6是图4的主视图。

图7是在图6的箭头线b-b的方向上的截面图。

图8是在图6的箭头线c-c的方向上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应用本发明的防水连接器。图1是防水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示出防水连接器的嵌合状态的截面图。在图2中,省略端子以避免图的复杂化。如图1所示,防水连接器10由阳连接器12和阴连接器14构成。阳连接器12的阳壳体16和阴连接器14的阴壳体(连接器壳体)18彼此嵌合,由此容纳在阳壳体16中的阳端子20和容纳在阴壳体18中的阴端子22彼此电连接。阴壳体18被构造为在阴壳体18嵌入到阳壳体16中的状态下被锁定在阳壳体16中。在本实施例中,将描述将本发明的用于端子的锁定结构应用到阴壳体18的示例,但是可在不考虑阳型和阴型的情况下应用本发明的用于端子的锁定结构。在下文中,图1的x方向被称为长度方向,y方向被称为宽度方向,z方向被称为高度方向,壳体16、18两者的嵌合方向被称为前侧,图1的上侧被称为上侧。

在阳壳体16中容纳与配线24连接的多个阳端子20(两个阳端子)。在阴壳体18中容纳与配线26连接的多个阴端子22(两个阴端子)。阳壳体16和阴壳体18中的每个具有容纳端子的多个端子容纳室(两个端子容纳室)(将在下面描述)。阳壳体16和阴壳体18中的每个仅需要被构造为使得多个端子容纳室至少在宽度方向上配置即可,并且也可在高度方向上形成多列端子容纳室。

如图1和图2所示,阳连接器12包括由绝缘合成树脂形成为圆筒形状的阳壳体16和从后方容纳在阳壳体16中的两个阳端子20。阳壳体16具有:管状的基部30,两个阳端子容纳室28形成在管状的基部30中;配线保持器32,从基部30向后突出;以及罩部34,从基部30向前突出,所有基部30、配线保持器32和罩部34一体地形成。罩部34形成为周向壁与基部30的周向壁连续的管状,具有呈宽度方向被设定为长度方向的椭圆形状的与罩部34的内周面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并允许阴壳体18插入到罩部34中。罩部34包括:引导槽36,在罩部34的内壁的长度方向上延伸;以及板形状的壁部38,向上隆起以与罩部34的前端面齐平,并且壁部38具有形成为从下端向上被切去的一对第一切口部40以及位于第一切口部41内侧并从下端向上被切去的第二切口部42。

阳端子容纳室28在基部30的宽度方向上并置,并且借助于矛杆(未示出)锁定从后方插入的阳端子20,每个矛杆从顶板侧向前延伸。每个阳端子容纳室28通过向由罩部34围绕的基部30的前端面44开口的开口46和在长度方向上贯穿配线保持器32的通孔48的连通而形成。从前端面44的开口46的周缘向前突出以围绕开口46的管状阳侧环形构件50形成在罩部34的内侧。阳侧环形构件50形成为使得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具有宽度方向被设定为长度方向的椭圆形状、被布置为使得阳侧环形构件50的外周面遍及周向与罩部34的内周面分开,并且阳侧环形构件50的前端面设置在罩部34的前端面的后方。

阳壳体16包括向前延伸并且以悬臂结构由基部30支撑的锁定臂52。锁定臂52具有基端部56和从基端部56向前延伸的臂部58,基端部56横跨从基部30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向上立起的一对壁部54而被支撑。锁定臂52被构造为使得臂部58的前端部可以以基端部56作为支点向上移位。从罩部34的前端部隆起的壁部38向后延伸以围绕锁定臂52并与壁部54连续。

如图1和图2所示,向下突出的锁定部60形成在臂部58的前端下部。当阳壳体16和阴壳体18嵌合时,从阴壳体18的外周面突出的锁定部62贯穿阳壳体16的第二切口部42,使锁定部60弹性地移位,然后被锁定在锁定部60上。由此,阳壳体16和阴壳体18被锁定。

如图1所示,每个阳端子20由导电金属片形成,并且具有将配线24的芯压接(crimping)并连接的配线连接部64和连接到每个配对阴端子22的杆状阳突片(tab)66,配线连接部64和杆状阳突片66两者一体地形成。每个阳端子20被设定为在每个阳端子20被锁定在每个阳端子容纳室28中的状态下,阳突片66的顶端部从前端面44突出所在的长度。环形橡胶止动件67安装在配线24上。为此原因,当阳端子20被容纳在阳端子容纳室28中时,配线24的外周面与配线保持器32的通孔48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被每个橡胶止动件67密封。

如图1和图2所示,阴连接器14包括由绝缘合成树脂形成为圆筒形状的阴壳体18和从后方容纳在阴壳体18中的阴端子22。阴壳体18形成为与阴壳体18的外周面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和阳壳体16的罩部34的内周面几乎相同的形状,并且被构造为能够插入到罩部34中。阴壳体18具有形成有两个阴端子容纳室68(端子容纳室)的基部70和从基部70向后突出的配线保持器72,基部70和配线保持器72两者一体地形成。

阴端子容纳室68在阴壳体18的宽度方向上并置,并且借助于矛杆(未示出)锁定阴端子22,每个矛杆从顶板侧向前延伸。每个阴端子容纳室68通过向基部70的前端面74开口的开口76和在轴向方向上贯穿配线保持器72的通孔78连通而形成。

从前端面74的开口76的周缘向前突出以围绕开口76的管状阴侧环形构件80形成在基部70上。阴侧环形构件80的外周面相对于基部70的外周面呈台阶形状降低,具有呈与阳侧环形构件50的内周面几乎相同的形状的截面,并形成为向前减缩的圆锥台形状。

如图2所示,阴壳体18具有从基部70的上表面突出的锁定部62、从基部70的上表面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一对突起部82以及从基部70的下表面突出并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台阶部84。当阴壳体18与阳壳体16嵌合时,一对突起部82通过阳壳体16的第一切口部40,台阶部84在阳壳体16的引导槽36中被引导,由此阴壳体18在被定位在阳壳体16中的同时被插入。

如图1所示,每个阴端子22由导电金属片形成,并具有将配线26的芯压接并连接的配线连接部86和方形管状电接触部88,每个阳端子20的阳突片66进入并连接到电接触部88,配线连接部86和电接触部88两者一体地形成。每个阴端子22被设定为一个长度,在该长度下在每个阴端子22被容纳在每个阴端子容纳室68并被锁定到矛杆等的状态下电接触部93的前端部不会从基部70的开口76向前突出。环形橡胶止动件89安装在配线26上。为此原因,当阴端子22容纳在阴端子容纳室68中时,配线26的外周面和配线保持器72的通孔78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被每个橡胶止动件89密封。

这里,将描述阳侧环形构件50和阴侧环形构件80的构造。图3是图2的框架的内侧的放大图。当阳壳体16和阴壳体18嵌合时,阳侧环形构件50和阴侧环形构件80遍及周向相互按压,由此使阳端子20和阴端子22的接触部分防水。阳侧环形构件50的内周面和外周面之间的厚度被设定为相对薄,阳侧环形构件50具有比阴侧环形构件80高的弹性。阳侧环形构件的内周面90具有向前展开的倾斜面92。阴侧环形构件80的内周面和外周面之间的厚度被设定为相对厚,阴侧环形构件80具有比阳侧环形构件50高的刚性。阴侧环形构件80的外周面94形成为向前减缩的圆锥台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当阳壳体16和阴壳体18嵌合时,阴侧环形构件80沿着阳侧环形构件50的倾斜面92被引导到阳侧环形构件50中。当阴侧环形构件80嵌入到阳侧环形构件50中时,阳侧环形构件50的内周面90被阴侧环形构件80的外周面94按压并弹性地变形,内周面90由于在该点处产生的弹性恢复力而按压阴侧环形构件80的外周面94。由此,阳侧环形构件50和阴侧环形构件80在防水状态下彼此紧密接触,由此防止水进入内侧。

接下来,将参照图4至图8描述为本实施例的特征部分的用于阴端子22的锁定结构。图4是阴壳体18从前方的外部透视图。图5是在图4的箭头线a-a的方向上的截面图。图6是图4的主视图。图7是在图6的箭头线b-b的方向上的截面图。图8是在图6的箭头线c-c的方向上的截面图。图4至图7中的阴壳体18在图1中上下倒置。在图4至图6中省略阴端子22以避免图的复杂化。

如图4和图5所示,阴壳体18被构造为使得容纳有阴端子22的阴端子容纳室68(68a和68b)在基部70和阴侧环形构件80内侧在宽度方向上并置。阴端子容纳室68a形成为使得朝向前方入口侧延伸的侧壁(一个侧壁)96a从阴壳体18的内周面隆起,每个阳端子(配对端子)20的阳突片66插入到前方入口侧中。阴端子容纳室68b形成为使得朝向前方入口侧延伸的侧壁(另一侧壁)96b从阴壳体18的内周面隆起,每个阳端子(配对端子)20的阳突片66插入到前方入口侧中。也就是说,阴端`子容纳室68a和68b由一对侧壁96a和96b被相互分隔和限定,侧壁96a和侧壁96b设置为以空间s彼此面对。

如图5至图7所示,阴端子容纳室68a和68b包括:框架状前方入口部98a和98b,阳端子20插入到框架状前方入口部98a和98b中;以及矛杆100a和100b,从上侧(顶板侧,换言之,侧壁96a和96b隆起的方向)的后端部向前延伸并锁定阴端子22。前方入口部98a和98b由侧壁96a和96b部分地支撑。阴端子容纳室68a和68b被构造为使得呈台阶形状向前延伸的轨道部102a和102b形成在面对侧壁96a和96b阴壳体18的宽度方向上的内周面上。轨道部102a和102b中的每个在前方入口部98a和98b中的每个与阴壳体18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处具有入口部。

侧壁96a和96b布置有在高度方向上隆起并与阴壳体18的内周面分离的上端部。侧壁96a和96b具有在其厚度方向上的中间从后端朝向前侧被切去的狭缝104a和104b。侧壁96a和96b具有形成在狭缝104a和104b的上侧(顶板侧,换言之,侧壁96a和96b隆起的方向)并可向上弹性地变形的臂106a和106b。也就是说,臂106a和106b可通过使狭缝104a和104b宽地开口而在与阴壳体18的内周面之间形成的间隙的范围内向上侧(顶板侧)移位。

如图5所示,侧壁96a和96b通过向前侧延伸的底板108和面对底板108并位于与前侧相对的深度侧(后侧)的连接部110彼此连接。具体地,底板108与侧壁96a和96b共同形成空间s,并被设置为从侧壁96a和96b的后端向前端将侧壁96a和96b的在狭缝104a和104b下方,也就是说,侧壁96a和96b的与臂106a和106b相对的下部之间连接。连接部110设置为在侧壁96a和96b的深度侧将在狭缝104a和104b的上侧(顶板侧,也就是说,侧壁96a和96b隆起的方向)处的臂106a和106b连接。连接部110设置为从底板108隔开空间s而面对底板108,且可与臂106a和106b一体地向上弹性地变形。在图5中,左右狭缝104a和104b具有非对称的形状,且可对称地形成。

侧壁96a和96b被支撑为在臂106a和106b的后端部与矛杆100a和100b连续。矛杆100a和100b在宽度方向上的外侧设置在轨道部102a和102b处并隔着轨道部102a和102b与阴壳体18的内周面分开,并且矛杆100a和100b可连同臂106a和106b弹性地向上变形(向顶板侧,顶板侧也就是为侧壁96a和96b隆起的方向)。向前延伸以与矛杆100a和100b连续的肋112a和112b被连接到臂106a和106b。肋112a和112b被设置为从臂106a和106b的上端部向彼此相反侧延伸,换言之,以矩形形状朝向矛杆100a和100b延伸。矛杆100a和100b的后端部由臂106a和106b支撑。此外,矛杆100a和100b被支撑在肋112a和112b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由此经由肋112a和112b被臂106a和106b支撑。

从后方插入到阴端子容纳室68a和68b中的阴端子22使矛杆100a和100b朝向顶板侧(换言之,侧壁96a和96b隆起的方向)弹性地移位,并被插入到预定容纳位置。在该点处,侧壁96a和96b被构造为使得:随着矛杆100a和100b的移位,狭缝104a和104b的竖直方向上的间隙增大,臂106a和106b的后端部弹性地向上移位。如图7所示,电接触部88的后端被锁定于弹性地恢复的矛杆100a和100b,由此管制阴端子22的向后运动,且通过前方入口部98a和98b管制阴端子22的向前运动。由此,阴端子22被定位在阴端子容纳室68a和68b的预定位置处。

本实施例的矛杆100a和100b的后端部被连接到并被支撑于侧壁96a和96b的臂106a和106b,此外经由肋112a和112b达至前端部的宽范围由臂106a和106b支撑。为此原因,与矛杆100a和100b的仅后端部被支撑在阴端子容纳室68a和68b中的传统结构相比可更牢固地支撑矛杆100a和100b,且用于阴端子22的锁定力可被增大。

接下来,将描述在用于这些阴端子22的锁定结构中释放阴端子22的锁定状态的结构。在本实施例的锁定结构中,使用专用解锁夹具114来释放锁定于矛杆100a和100b的阴端子的锁定状态。

如图5所示,解锁夹具114包括由工作者抓持的抓持部116和从抓持部116直线突出的释放凸耳部118。释放凸耳部118形成为呈叉状为第一凸耳部120和第二凸耳部122,且第一凸耳部120和第二凸耳部122被设定为在突出方向上具有相同的长度。第一凸耳部120被设定为比第二凸耳部122宽。

位于侧壁96a和96b之间的空间s被形成为第一凸耳部120可被插入的宽度尺寸。第一凸耳部120的顶端部可插入到位于空间s的深度侧的连接部110和底板108之间的间隙中,连接部110的面对底板108的表面形成为能够与第一凸耳部120的顶端部接触。

阴端子容纳室68a和68b的轨道部102a和102b中的每个被形成为第二凸耳部122可被插入的宽度尺寸。从矛杆100a和100b的前端部向前突出的突起124a和124b可设置在轨道部102a和102b的深度侧的上侧。突起124a和124b被形成为使得沿着每个轨道部102a和102b插入的第二凸耳部122的顶端上表面可接触突起124a和124b。

接下来,将描述解锁锁定于阴连接器14的阴端子22的工作。如图5的箭头所示,解锁夹具114的第一凸耳部120被插入到空间s中,解锁夹具114的第二凸耳部122沿着轨道部102a被插入。由此,如图8所示,解锁夹具114的第一凸耳部120的顶端部被插入到连接部110和底板108之间的间隙中,解锁夹具114的第二凸耳部122的顶端部被插入到突起124a和轨道部102a之间的间隙中。

随后,解锁夹具114倾斜使得第一凸耳部120的顶端部与连接部110的面对底板108的下表面接触。由此,在解锁夹具114中,第一凸耳部120的与连接部110接触的顶端部变为作用点,且第一凸耳部120的与底板108接触的基端部变为支点,使得连接部110通过杠杆原理被容易地抬起。

当连接部110以这种方式被抬起时,侧壁96a和96b两者的臂106a和106b连同连接部110被抬起,由臂106a和106b支撑的矛杆100a和100b朝向顶板侧移位。由此,通过使连接部110抬起的一次操作来释放通过容纳在相邻的端子容纳室68a和68b中的阴端子22的矛杆100a和100b所引起的锁定,且两个阴端子22可被拉出。为此原因,可减少将阴端子22拉出端子容纳室68a和68b的工作。

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解锁夹具114的第二凸耳部122的顶端部根据第一凸耳部120的倾斜而与突起124a接触。为此原因,解锁夹具114的第二凸耳部122的顶端部变为作用点,第二凸耳部122的与轨道到部102a接触的基端部变为支点,使得矛杆100a也可通过杠杆原理从在宽度方向上与臂106a相对的外侧被抬起。由此矛杆100a以良好的平衡方式被抬起。

解锁夹具114的第二凸耳部122沿着轨道部102a被插入,但是其可被构造为沿着轨道部102b插入。由于只要可抬起至少连接部110即可使解锁夹具114同时释放两个阴端子22的锁定状态,因此如果解锁夹具114具有第一凸耳部120则可省略第二凸耳部122。由此,由于解锁夹具114的结构被简化,因此可以使用通用的夹具。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可仅通过将第一凸耳部120插入到分隔相邻的端子容纳室68a和68b的侧壁96a和96b之间的空间s中而同时释放两个阴端子22的锁定状态,因此简化整个解锁结构,且可减小阴连接器14的尺寸。在本实施例中,供第二凸耳部122插入的轨道部102a和102b设置在阴壳体18的内侧。然而,由于使用容纳在阴端子容纳室68a和68b中的阴端子22和阴壳体18的内周面之间的空间设置轨道部102a和102b,因此对于阴连接器14的尺寸没有产生影响。

尽管已描述了应用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这仅仅是代表性示例,且本发明可在不脱离其精神的情况下以各种模式执行。

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已描述了狭缝104a和104b形成在侧壁96a和96b中且臂106a和106b形成在狭缝104a和104b的上方的示例。然而,臂106a和106b可使用例如从侧壁96a和96b的后端部朝向侧壁96a和96b的后侧(深度侧)以悬臂形状突出的突起,而代替狭缝104a和104b。

这里,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用于端子的锁定结构和连接器的实施例的特征在下面的(1)至(5)中被简明地排列和列出。

(1)一种用于端子的锁定结构,包括:连接器壳体(阴壳体),收容被连接到配线(26)的端子(22)的多个端子容纳室(68a和68b)形成在所述连接器壳体中;以及矛杆(100a和100b),从所述端子容纳室的后端部朝向所述端子容纳室的前侧延伸以锁定所述端子,

其中,形成所述端子容纳室的侧壁(96a和96b)被布置为以形成彼此相邻的所述端子容纳室的侧壁之间的空间(s)而彼此面对,

其中,被布置为彼此面对的两个所述侧壁包括作为所述侧壁的部分的臂(106a和106b),所述臂(106a和106b)能够在所述侧壁隆起的方向上弹性地变形,

其中,所述臂由连接部(110)连接,并且

其中,所述矛杆由做为设置有所述矛杆的所述端子容纳室的所述侧壁的一部分的所述臂支撑。

(2)根据(1)所述的用于端子的锁定结构,其中,

从后端朝向前侧延伸的狭缝(104a和104b)形成在被布置为彼此面对的两个所述侧壁中,并且

其中,所述臂为在所述侧壁隆起的方向上位于所述狭缝的上方的所述侧壁的一部分。

(3)根据(1)或(2)所述的用于端子的锁定结构,其中,

其中,从所述臂朝向所述矛杆突出并朝向前侧延伸的肋(112a和112b)连接到被布置为彼此面对的两个所述侧壁,并且

其中,所述矛杆经由所肋被所述臂支撑。

(4)根据(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端子的锁定结构,其中,

被布置为彼此面对的两个所述侧壁由与所述侧壁共同形成所述空间的底板(108)、以及定位成面对所述底板的所述连接部连接,并且

其中,所述连接部的面对所述底板的表面形成为使得插入到所述空间中的解锁夹具(114)的顶端部允许与所述表面接触。

(5)一种连接器,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端子的锁定结构。

已参照具体实施例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或改变。

本申请基于2016年1月7日递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6-1917号,所述日本专利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包含于此。

工业适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端子的锁定结构,可减少将端子拉出端子容纳室的工作。具有该效果的本发明对于用于容纳在连接器壳体中的端子的锁定结构和具有该锁定结构的连接器而言是有用的。

附图标记列表

10:防水连接器

14:阴连接器(连接器)

18:阴壳体(连接器壳体)

22:阴端子(端子)

26:配线

68a、68b:阴端子容纳室(端子容纳室)

96a:侧壁(一个侧壁)

96b:侧壁(另一侧壁)

s:空间

100a、100b:矛杆

104a、104b:狭缝

106a、106b:臂

108:底板

110:连接部

112a、112b:肋

114:解锁夹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