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纳米晶各向异性磁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24679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永磁合金,特别是用于3D打印的磁体,具体地说是一种利用3D打印技术制备纳米晶各向异性磁体的方法。



背景技术:

3D打印的关键技术之一在于所用材料的形态和性能。打印材料一般为球形粉末,粉末的球化率一般要求大于98%。只有高的球化率,才能保证打印粉末均匀、顺利地输送到打印熔池,从而得到组织致密、低缺陷率的打印产品。目前,国内难以制备高端细颗粒球形金属粉末,这种粉末依赖进口。

利用低温、表面活性剂辅助外加磁场高能球磨技术制备具有几个纳米尺度的单畴纳米磁粉,通过磁场取向后具有高的取向度,为制备高性能各向异性磁粉提供关键技术。采用纳米磁粉做3D打印的原料尚属首创。

可通过喷雾干燥等技术制备球形粉末。将纳米磁粉与溶剂、粘结剂混合,然后进行喷雾、干燥和烧结。利用这种技术可形成球形粉末。

现有的技术制备磁体需要相应的模具,制作模具需要一定时间和成本,产品脱模后还需后续加工,有一定的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3D打印技术制备纳米晶各向异性磁体的方法,以具有良好的性价比和加工性能,降低磁体的生产周期和成本。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利用3D打印技术制备纳米晶各向异性磁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钕铁硼、钐鈷、铝镍钴、錳铋、钐铁分别熔炼成合金;

步骤(2),经过甩带和气流磨后制成不同规则形状的磁性粉体,甩带速度5-40m/s,采用对喷式气流磨,喷嘴的空气压力为0.3-1MPa,分级轮转速为3000-4000rpm;

步骤(3),将上述粉体利用低温、表面活性剂辅助外加磁场高能球磨技术制备2nm-1μm的纳米磁粉;

步骤(4),将不规则形状磁性粉体通过喷雾干燥法得到球形磁性粉体,所得到的球形磁性粉体粒度为1-100μm,球形磁性粉体流动性好,可以用于3D打印;

步骤(5),将纳米磁性粉体或球形纳米团聚磁性粉体与粘结剂和加工助剂混合均匀,粘结剂为环氧树脂、聚酰胺或酚醛树脂,加工助剂包含润滑剂和增塑剂;其中球形磁性粉末为50-100%,粘结剂为0-48%,加工助剂为0-3%,上述百分比为体积百分比;

步骤(6),将混合好的粉末送入热挤出机中,挤出机温度为100-400℃,挤出丝直径为0.5-10mm;

步骤(7),根据产品的尺寸和形状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并对产品模型进行分层切片处理;分层厚度为0.01-10mm;

步骤(8),将三维模型导入3D打印设备中;

步骤(9),将丝送到3D打印机并加热到软化点,加热温度为30-900℃,通过挤出机及可移动的具有加热功能的喷嘴,被挤出的材料沉积在可以加热的工作台上凝固,加热工作台的加热温度为30-900℃,挤出的材料逐层累积并相互粘结,打印机扫描速度为1mm/s-50mm/s,并在打印的过程中进行充磁,直到产品打印完成。

采用上述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3D打印制备磁体,制备磁体过程中不需要模具,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3D打印磁体一次成型,不需要后续加工。由于采用各向异性纳米磁粉,磁体磁性能更高。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步骤(1),将钕铁硼熔炼成合金;

步骤(2),经过甩带和气流磨后制成不规则形状的磁性粉体,甩带速度15m/s,采用对喷式气流磨,喷嘴的空气压力为0.3MPa,分级轮转速为3000rpm;

步骤(3),将上述粉体利用低温、表面活性剂辅助外加磁场高能球磨技术10nm的纳米磁粉;

步骤(4),将不规则形状磁性粉体通过喷雾干燥法得到球形磁性粉体,所得到的球形磁性粉体粒度为40μm,球形磁性粉体流动性好,可以用于3D打印;

步骤(5),将球形磁性粉体与粘结剂和加工助剂混合均匀,粘结剂为环氧树脂或酚醛树脂,加工助剂包含润滑剂和增塑剂;其中球形磁性粉末为90%,粘结剂为9%,加工助剂为1%,上述百分比为体积百分比;

步骤(6),将混合好的粉末送入挤出机中,挤出机温度为270℃,挤出丝直径为1mm;

步骤(7),根据产品的尺寸和形状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并对产品模型进行分层切片处理;分层厚度为0.1mm

步骤(8),将三维模型导入3D打印设备中;

步骤(9),将丝送到3D打印机并加热到软化点,加热温度为250℃,通过挤出机及可移动的具有加热功能的喷嘴,被挤出的材料沉积在可以加热的工作台上凝固,加热工作台的加热温度为40℃,挤出的材料逐层累积并相互粘结,打印机扫描速度为20mm/s,并在打印的过程中进行充磁,直到产品打印完成。

实施例2

步骤(1),将錳铋熔炼成合金;

步骤(2),经过甩带和气流磨后制成不规则形状的磁性粉体,甩带速度20m/s,采用对喷式气流磨,喷嘴的空气压力为1MPa,分级轮转速为3000rpm;

步骤(3),将上述粉体利用低温、表面活性剂辅助外加磁场高能球磨技术50nm的纳米磁粉;

步骤(4),将錳铋纳米磁性粉体与粘结剂和加工助剂混合均匀,粘结剂为尼龙,加工助剂包含润滑剂和增塑剂;其中球形磁性粉末为90%,粘结剂为9%,加工助剂为1%,上述百分比为体积百分比;

步骤(5),将混合好的粉末送入挤出机中,挤出机温度为250℃挤出丝直径为1.8mm;

步骤(6),根据产品的尺寸和形状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并对产品模型进行分层切片处理;分层厚度为0.1mm

步骤(7),将三维模型导入3D打印设备中;

步骤(8),将丝送到3D打印机并加热到软化点,加热温度为250℃,通过挤出机及可移动的具有加热功能的喷嘴,被挤出的材料沉积在可以加热的工作台上凝固,加热工作台的加热温度为40℃,挤出的材料逐层累积并相互粘结,打印机扫描速度为15mm/s,并在打印的过程中进行充磁,直到产品打印完成。

实施例3

步骤(1),将钐鈷熔炼成合金;

步骤(2),经过甩带和气流磨后制成不规则形状的磁性粉体,甩带速度25m/s,采用对喷式气流磨,喷嘴的空气压力为0.6MPa,分级轮转速为3000rpm;

步骤(3),将上述粉体利用低温、表面活性剂辅助外加磁场高能球磨技术20nm的纳米磁粉;

步骤(4),将不规则形状磁性粉体通过原子雾化法得到球形磁性粉体,所得到的球形磁性粉体粒度为45μm,球形磁性粉体流动性好,可以用于3D打印;

步骤(5),将球形磁性粉体与粘结剂和加工助剂混合均匀,粘结剂为尼龙,加工助剂包含润滑剂和增塑剂;其中球形磁性粉末为90%,粘结剂为9%,加工助剂为1%,上述百分比为体积百分比;

步骤(6),将混合好的粉末送入挤出机中,挤出机温度为270℃,挤出丝直径为1.7mm;

步骤(7),根据产品的尺寸和形状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并对产品模型进行分层切片处理;分层厚度为0.1mm

步骤(8),将三维模型导入3D打印设备中;

步骤(9),将丝送到3D打印机并加热到软化点,加热温度为270℃,通过挤出机及可移动的具有加热功能的喷嘴,被挤出的材料沉积在可以加热的工作台上凝固,加热工作台的加热温度为60℃,挤出的材料逐层累积并相互粘结,打印机扫描速度为25mm/s,并在打印的过程中进行充磁,直到产品打印完成。

实施例4

步骤(1),将钕铁硼熔炼成合金;

步骤(2),经过甩带和气流磨后制成不规则形状的磁性粉体,甩带速度15m/s,采用对喷式气流磨,喷嘴的空气压力为0.9MPa,分级轮转速为3000rpm;

步骤(3),将上述粉体利用低温、表面活性剂辅助外加磁场高能球磨技术100nm的纳米磁粉;

步骤(4),将上述粉体经PVD镀2nm厚的NdCu晶界扩散相合金;

步骤(5),将上述不规则形状磁性粉体通过等离子体气雾化制粉得到球形磁性粉体,所得到的球形磁性粉体粒度为45μm,球形磁性粉体流动性好,可以用于3D打印;

步骤(6),将混合好的粉末送入挤出机中,挤出机温度为830℃,挤出丝直径为1.7mm;

步骤(7),根据产品的尺寸和形状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并对产品模型进行分层切片处理;分层厚度为0.1mm

步骤(8),将三维模型导入3D打印设备中;

步骤(9),将丝送到3D打印机并加热到软化点,加热温度为830℃,通过挤出机及可移动的具有加热功能的喷嘴,被挤出的材料沉积在可以加热的工作台上凝固,加热工作台的加热温度为800℃,挤出的材料逐层累积并相互粘结,打印机扫描速度为20mm/s,并在打印的过程中进行充磁,直到产品打印完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