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容量电容器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75657发布日期:2018-10-16 20:01阅读:206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子元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容量电容器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电容器由于具有体积小、容量大、耐高温等优点,因此其已广泛应用于噪声旁路、滤波器、积分电路、振荡电路等电路中。大容量电容器填补了普通电容器与电池之间的比能量与比功率空白,具有高至数千法拉的电容量,瞬间放电电流可达数千安培,同时还具有安全可靠、适用范围宽的特点,是改善和解决电能动力性能应用的突破性元器件。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电容器都是通过卷绕形成的圆柱型卷绕电容器,无法满足大容量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电容器及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一种大容量电容器,其包括:n个导电片状体,其中,n为自然数,且n≧2,其中n-1个所述导电片状体的每个周缘设置有第一胶片,所述每两个导电片状体通过一个所述第一胶片堆叠结合,相邻的两个所述导电片状体与位于其间的所述第一胶片共同形成容纳腔;

多个柱体部,每个柱体部设置在每相邻的两个导电片状体的其中一个片状体的表面,所述柱体部是通过胶滴经固化形成,每个柱体部的高度相同且每个柱体部的高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胶片的厚度,所述柱体部位于所述容纳腔,所述柱体部用于支撑相邻的两个所述导电片状体;以及

电解液,所述电解液位于所述容纳腔中,从而形成n-1个串联的电容器。

一种大容量电容器的制作方法,其包括:

提供n个导电片状体,其中,n为自然数,且n≧2;

在n-1个所述导电片状体的每个导电片状体的周缘设置第一胶片及形成多个柱体部,所述第一胶片包括一个开口部,所述柱体部是胶滴经固化形成,不同位置的每个柱体部的高度相同且每个柱体部的高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胶片的厚度,

将每两个所述导电片状体通过所述第一胶片堆叠并且粘贴固定形成电容器半成品,每两个所述导电片状体通过所述第一胶片形成容纳腔,所述开口部形成所述容纳腔的注入口;

将电容器半成品翻转90度,通过所述注入口在所述容纳腔中注入电解液,所述电解液充满所述容纳腔;以及

密封所述注入口,从而得到所述大容量电容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电容器制作方法制作形成的电容器,是通过多个相同形状及厚度的导电片状体堆叠结合形成,当所述电容器通电时,容纳在每个电容器的容纳腔中的电解液作为电子传导的途径,从而使所有电容器串联在一起,有利于增加电容器的电容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大容量电容器的结构图。

图2是图1提供的大容量电容器省去塞孔部之后的爆炸图。

图3是图1提供的大容量电容器沿iii-iii方向的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大容量电容器的爆炸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大容量电容器的剖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电容器及电容器的制作方法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大容量电容器100其包括:n个堆叠结合在一起的导电片状体10,其中,n为自然数,且n≧2,相邻导电片状体10形成容纳腔,多个柱体部12形成在容纳腔101的一个面以及容纳在所述容纳腔101中的电解液20,每个容纳腔101通过一个塞孔部105密封。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n=6为例进行说明。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导电片状体10的数量为2个及2个以上。

所述导电片状体10为导电金属片或者导电陶瓷片,譬如为碳化硅制成的陶瓷。所述导电片状体10大致呈长方体形状,其厚度优选在120至200μm。导电片状体10用于形成大容量电容器100的电极。如此,既能保证强度要求,又能满足大容量电容器100的重量轻便化的需求。

在上述5个导电片状体10中,每个导电片状体10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形状及高度相同的柱体部12。每个柱体部12是通过点胶机在导电片状体10的表面上挤压点出相同形状的热固性胶,对所述热固性胶进行固化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挤压出的所述柱体部12的形状为圆柱形,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柱体部12可以为圆球形、长方体等,当然,不限如此,只要使点胶机挤出的柱体部12具有确定的形状即可。所述柱体部12用于控制相邻导电片状体10的层间高度,进而支撑导电片状体10以防止相邻的两个导电片状体10在外力的挤压下相接触而短路,从而来保证每个容纳腔101的稳定性。

在上述6个导电片状体中,其中5个所述导电片状体10的周缘分别设置有第一胶片14,每两个导电片状体10通过所述第一胶片14堆叠结合,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导电片状体10通过所述第一胶片14粘结形成容纳腔101。且第一胶片14的厚度与每个柱体部12的高度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胶片14其满足能将相邻的两个导电片状体10粘结固定的同时还能满足受热不易变形的需求,如此,是为了避免第一胶片14受热变形而导致电解液20泄露的问题产生。

第一胶片14的材质与所述柱体部12的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如果二者的材质相同,则柱体部12需先于所述第一胶片14形成,从而避免固化形成柱体部12的同时第一胶片14被固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胶片14与所述柱体部12的材质相同,第一胶片14是通过挤压热固型胶并对其固化形成。

所述第一胶片14包括有开口部,所述开口部用于形成所述容纳腔101的注入口103。

所述大容量电容器100还包括两个电极引脚16,所述两个电极引脚16分别凸设在最外层的两个导电片状体10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极引脚16与所述导电片状体10是一体形成的,且形成在最外层的两个导电片状体10的不同侧面。所述电极引脚16形成大容量电容器100的正负两个接线柱。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两个电极引脚16可以形成在最外层的两个导电片状体10的相同侧面或者设置在最外层的两个导电片状体10的两个表面。

所述电解液20通过所述注入口103注入所述容纳腔101中。电解液20的电解质可选用四乙铵四氟硼酸盐,或三乙基一甲基铵四氟硼酸盐,溶剂可选碳酸丙烯酯,和乙腈材料。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容纳腔101中注入利用聚乙烯醇(pva)与磷酸(h3po4)制成的凝胶电解质,并且使凝胶电解质充满所述容纳腔101。

所述大容量电容器100还包括多个塞孔部105,所述塞孔部105用于密封所述注入口103,以防止所述电解液20泄露。所述塞孔部105是通过所述热固性胶经固化形成。

所述大容量电容器100在使用时,所述电极引脚16与电路相连接导通,每相邻的两个导电片状体10及容纳其内的电解液用于形成一个电容器,而电解液20作为每个电容器电子的传导途径,使各个电容器形成串联结构,从而形成大容量电容器的目的。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4,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大容量电容器200的形状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大容量电容器100的形状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导电片状体30为圆形,从而形成一个外观形状大致呈圆形结构的电容器。

第三实施例

请参阅图5,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大容量电容器300的形状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大容量电容器100的形状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柱体部120的高度稍低于所述第一胶片14的厚度,在外力作用下,只要使相邻的两个导电片状体10不相接触即可。

第四实施例

第四实施例涉及到一种大容量电容器100的制作方法,其包括步骤:

第一步:提供n个导电片状体10,其中,n为自然数,且n≧2;

第二步:在n-1个所述导电片状体10的每个导电片状体10的表面形成多个柱体部12及在每个导电片状体10的周缘设置第一胶片14,所述柱体部12是通过点胶机挤压出特定形状的胶滴,并且对所述胶滴进行固化后形成,在同一个导电片状体10的表面形成的每个柱体部12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一胶片14包括一个开口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先在每个所述导电片状体10的表面通过点胶机挤压出熔融态的胶滴,对胶滴进行固化形成柱体部12后,再在每个导电片状体10的周缘通过点胶机挤压出环绕周缘一圈的第一胶片14,如此,在后续叠合的步骤中,通过第一胶片14粘贴的两个导电片状体10之间由于有所述柱体部12做支撑,从而使堆叠的两个导电片状体10之间的高度是确定的,防止由于熔融态的第一胶片14没有确定的形状而导致导电片状体10在堆叠后发生歪斜,而影响电容器的性能。

第三步:将每两个所述导电片状体10通过所述第一胶片14堆叠并且粘贴固定形成电容器半成品,对第一胶片14进行固化,使第一胶片14稳固地粘贴相邻的两个导电片状体10,每两个所述导电片状体10通过所述第一胶片14形成容纳腔101,所述开口部形成所述容纳腔101的注入口103。

第四步:将电容器半成品翻转90度,通过所述注入口103在所述容纳腔101中注入电解液20,所述电解液20充满所述容纳腔101。

第五步:在所述注入口103充满热固性胶并且固化所述热固性胶形成塞孔部105,所述塞孔部105密封所述注入口103。譬如,可以采用刮刀将熔融态的胶刮至所述注入口103,并且使所述熔融态的胶填满所述注入口103,对所述熔融态的胶进行固化形成所述塞孔部105,以致密封所述注入口103而避免电解液20泄漏即可。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来说明本发明,并非用作对本发明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做出的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与变形,都落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