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装置的外装件用密封膜、蓄电装置用外装件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334156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蓄电装置的外装件用密封膜、蓄电装置用外装件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用于构成下述蓄电装置的外装件的密封膜、使用了该密封膜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及其制造方法,所述蓄电装置为: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设备的电池、电容(condenser);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夜间电力的蓄电用途的电池、电容;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及本说明书中,“脂肪酸酰胺”这一用语的含义不包括“脂肪酸双酰胺”。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终端等移动电子设备的薄型化、轻质化,作为搭载于上述移动电子设备的锂离子二次电池、锂聚合物二次电池、锂离子电容器(lithiumioncapacitor)、双电层电容器(electricdouble-layercondenser)等蓄电装置的外装件,逐渐使用由耐热性树脂层/粘合剂层/金属箔层/粘合剂层/热塑性树脂层(内侧密封层)形成的层合体来代替以往的金属罐。另外,利用上述结构的层合体(外装件)来包装电动汽车等的电源、蓄电用途的大型电源、电容器(capacitor)等的情况也逐渐增多。通过对上述层合体进行鼓凸成型、深拉深成型,从而成型为大致长方体形状等立体形状。通过成型为这样的立体形状,能够确保用于收纳蓄电装置主体部的收纳空间。

为了以在这样的立体形状中不产生针孔、断裂等的方式成型为良好状态,需要提高内侧密封层的表面的滑动性。作为提高内侧密封层的表面的滑动性从而确保良好的成型性的方案,提出了下述二次电池容器用层合件,所述层合件是将外装树脂膜、第一粘合剂层、化学转化处理铝箔、第二粘合剂层、密封膜依次层合而得到的,其中,所述密封膜是由α-烯烃的含量为2~10重量%的、丙烯和α-烯烃的无规共聚物形成的,所述密封膜中含有1000~5000ppm的润滑剂(参见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8886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上述现有技术中,因外装件(层合件)的生产工序中的加热保持时间、保存时间而导致难以控制润滑剂在表面的析出量,虽然成型时的滑动性良好,但润滑剂在表面过度地析出,因此,在外装件的成型时,润滑剂附着并堆积于成型模的成型面而产生白粉(由润滑剂形成的白粉)。若成为这样的白粉附着并堆积于成型面的状态,则难以实施良好的成型,因此需要在每次白粉发生附着并堆积时进行清扫从而将白粉除去,然而,由于实施这样的白粉的清扫除去,从而存在外装件的生产率降低这样的问题。

当然,若降低润滑剂的添加量(润滑剂含有率),则能够抑制白粉的附着堆积,但此时会产生润滑剂在表面的析出量不足而导致成型性变差这样的问题。如上文所述,一直以来,难以同时实现优异的成型性、和对外装件表面上的白粉显露的抑制。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技术背景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抑制在外装件表面析出的润滑剂的量的减少、能够在成型时确保良好的滑动性从而成型性优异、并且不易在表面上显露出白粉的蓄电装置的外装件用密封膜、蓄电装置用外装件及其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手段。

[1]蓄电装置的外装件用密封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装置的外装件用密封膜包含至少1层未拉伸膜层,

所述未拉伸膜层含有:

丙烯系聚合物;

第一润滑剂,所述第一润滑剂为选自由饱和脂肪酸酰胺及不饱和脂肪酸酰胺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及

第二润滑剂,所述第二润滑剂为选自由脂肪酸双酰胺及芳香族双酰胺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

[2]蓄电装置的外装件用密封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装置的外装件用密封膜是由未拉伸膜层形成的,

所述未拉伸膜层含有:

丙烯系聚合物;

第一润滑剂,所述第一润滑剂为选自由饱和脂肪酸酰胺及不饱和脂肪酸酰胺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及

第二润滑剂,所述第二润滑剂为选自由脂肪酸双酰胺及芳香族双酰胺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

[3]蓄电装置的外装件用密封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装置的外装件用密封膜是由2层以上的层合体形成的,所述2层以上的层合体包含第一未拉伸膜层、和层合于所述第一未拉伸膜层的一面上的第二未拉伸膜层,

所述第一未拉伸膜层形成外装件的最内层,

所述第一未拉伸膜层含有无规共聚物和润滑剂,所述无规共聚物含有丙烯及除丙烯以外的其他共聚成分作为共聚成分,

所述第二未拉伸膜层含有嵌段共聚物和润滑剂,所述嵌段共聚物含有丙烯及除丙烯以外的其他共聚成分作为共聚成分,

所述第一未拉伸膜层中的润滑剂及/或所述第二未拉伸膜层中的润滑剂含有:

第一润滑剂,所述第一润滑剂为选自由饱和脂肪酸酰胺及不饱和脂肪酸酰胺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及

第二润滑剂,所述第二润滑剂为选自由脂肪酸双酰胺及芳香族双酰胺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

[4]蓄电装置的外装件用密封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装置的外装件用密封膜是由3层以上的层合体形成的,所述3层以上的层合体包含第二未拉伸膜层、层合于所述第二未拉伸膜层的一面上的第一未拉伸膜层、和层合于所述第二未拉伸膜层的另一面上的第一未拉伸膜层,

任意一层的所述第一未拉伸膜层形成外装件的最内层,

所述第一未拉伸膜层含有无规共聚物和润滑剂,所述无规共聚物含有丙烯及除丙烯以外的其他共聚成分作为共聚成分,

所述第二未拉伸膜层含有嵌段共聚物和润滑剂,所述嵌段共聚物含有丙烯及除丙烯以外的其他共聚成分作为共聚成分,

形成外装件的最内层的所述第一未拉伸膜层中的润滑剂及/或所述第二未拉伸膜层中的润滑剂含有:

第一润滑剂,所述第一润滑剂为选自由饱和脂肪酸酰胺及不饱和脂肪酸酰胺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及

第二润滑剂,所述第二润滑剂为选自由脂肪酸双酰胺及芳香族双酰胺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

[5]如前项3或4所述的蓄电装置的外装件用密封膜,其中,所述第一未拉伸膜层中含有的全部润滑剂的含有浓度的合计值为200ppm~7000ppm,所述第二未拉伸膜层中含有的全部润滑剂的含有浓度的合计值为500ppm~7000ppm。

[6]如前项1~5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的外装件用密封膜,其中,含有所述第二润滑剂的层中,相对于该层中的全部润滑剂的含有浓度的合计值而言,第二润滑剂的含有浓度的比例为5%~90%。

[7]蓄电装置用外装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包含由前项1~6中任一项所述的密封膜形成的内侧密封层、和层合于所述内侧密封层的单面侧的金属箔层。

[8]蓄电装置用外装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包含作为外侧层的耐热性树脂层、由前项1~6中任一项所述的密封膜形成的内侧密封层、和配置于这两层之间的金属箔层。

[9]如前项7或8所述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其中,在形成外装件的最内层的所述第一未拉伸膜层的表面上存在的润滑剂的量为0.1μg/cm2~1.0μg/cm2的范围。

[10]蓄电装置用外装壳体,其是由前项7~9中任一项所述的外装件的成型体形成的。

[11]蓄电装置用外装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工序:

准备层合体的工序,所述层合体是通过将前项1~6中任一项所述的密封膜与金属箔介由第一粘合剂进行层合而得到的;和

熟化(ageing)工序,对所述层合体进行加热处理从而得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

[12]如前项11所述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粘合剂为热固性粘合剂。

[13]蓄电装置用外装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工序:

准备层合体的工序,所述层合体为在金属箔的一面上介由第二粘合剂而层合有耐热性树脂膜、并且在所述金属箔的另一面上介由第一粘合剂而层合有前项1~6中任一项所述的密封膜的结构;和

熟化工序,对所述层合体进行加热处理从而得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

[14]如前项13所述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粘合剂为热固性粘合剂,所述第二粘合剂为热固性粘合剂。

[15]如前项11~14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的制造方法,其中,在形成进行加热处理而得到的所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的最内层的所述第一未拉伸膜层的表面上存在的润滑剂的量为0.1μg/cm2~1.0μg/cm2的范围。

发明的效果

[1]的发明中,由于构成为包含至少1层未拉伸膜层(所述未拉伸膜层含有上述特定的第一润滑剂及上述特定的第二润滑剂),因此,能够抑制在外装件表面(内侧密封层的表面)上存在(析出)的润滑剂的量的减少,能够在成型时确保良好的滑动性,成型性优异,并且,不易在外装件的表面上显露出白粉。另外,即使在运输、保存等时经受热历程,存在于外装件表面的润滑剂的量也不会发生变化,因此,能够提供稳定地具备优异的成型性的外装件。

[2]的发明中,由于密封膜为由含有上述特定的第一润滑剂及上述特定的第二润滑剂的未拉伸膜层形成的结构,因此,能够抑制在外装件表面(内侧密封层的表面)上存在(析出)的润滑剂的量的减少,能够在成型时确保良好的滑动性,成型性优异,并且,不易在外装件的表面上显露出白粉。另外,即使在运输、保存等时经受热历程,存在于外装件表面的润滑剂的量也不会发生变化,因此,能够提供稳定地具备优异的成型性的外装件。

[3]及[4]的发明中,由于构成为形成外装件的最内层的第一未拉伸膜层中的润滑剂及/或第二未拉伸膜层中的润滑剂含有上述特定的第一润滑剂及上述特定的第二润滑剂,因此,能够抑制在外装件表面(内侧密封层的最内层的表面7a)上存在(析出)的润滑剂的量的减少,能够在成型时确保良好的滑动性,成型性优异,并且,不易在外装件的表面(内侧密封层的最内层的表面7a)上显露出白粉。另外,即使在运输、保存等时经受热历程,存在于外装件表面的润滑剂的量也不会发生变化,因此,能够提供稳定地具备优异的成型性的外装件。

[5]的发明中,第一未拉伸膜层中的全部润滑剂的含有浓度的合计值为200ppm~7000ppm,第二未拉伸膜层中的全部润滑剂的含有浓度的合计值为500ppm~7000ppm,因此,即使在运输、保存等时经受热历程,仍然能够将析出至外装件表面的润滑剂的量控制在0.1μg/cm2~1.0μg/cm2的范围内。

[6]的发明中,在含有上述第二润滑剂的层中,相对于该层中的全部润滑剂的含有浓度的合计值而言,第二润滑剂的含有浓度的比例为5%~90%,因此,能够限制容易渗出的第一润滑剂的移动,能够将析出至外装件表面的润滑剂的量控制在0.1μg/cm2~1.0μg/cm2的范围内。

[7]及[8]的发明中,可提供能够抑制在外装件表面(内侧密封层的最内层的表面7a)上存在(析出)的润滑剂的量的减少、能够在成型时确保良好的滑动性从而成型性优异、并且不易在外装件的表面(内侧密封层的最内层的表面7a)上显露出白粉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另外,即使在运输、保存等时经受热历程,存在于外装件表面的润滑剂的量也不会发生变化,因此,能够提供稳定地具备优异的成型性的外装件。

另外,[8]的发明中,由于还具有作为外侧层的耐热性树脂层,因此,能够充分确保金属箔层的与内侧密封层相反的一侧的绝缘性,并能够提高外装件的物理强度及耐冲击性。

[9]的发明中,存在于最内层表面的润滑剂的量为0.1μg/cm2~1.0μg/cm2的范围,因此,在成型时呈现出更良好的滑动性,进而能够确保良好的成型性,并且,能够充分抑制白粉在外装件表面上的显露,从而能够防止加工装置的污染。

[10]的发明中,可提供经良好的成型而得到的蓄电装置用外装壳体,并且,不易在外装壳体的表面(内侧密封层的最内层的表面)上显露出白粉。

[11]~[14]的发明中,可制造能够抑制在外装件表面(内侧密封层的最内层的表面7a)上存在(析出)的润滑剂的量的减少、能够在成型时确保良好的滑动性从而成型性优异、并且不易在外装件的表面(内侧密封层的最内层的表面7a)上显露出白粉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

另外,[13]及[14]的发明中,由于还具有作为外侧层的耐热性树脂层,因此,能够充分确保金属箔层的与内侧密封层相反的一侧的绝缘性,并能够提高外装件的物理强度及耐冲击性。

[15]的发明中,存在于最内层表面的润滑剂的量为0.1μg/cm2~1.0μg/cm2的范围,因此,可制造在成型时呈现出更良好的滑动性、进而能够确保良好的成型性、并且能够防止白粉的显露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另外,即使在运输、保存等时经受热历程,存在于得到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的表面的润滑剂的量(0.1μg/cm2~1.0μg/cm2)也不会发生变化,因此,能够提供稳定地具备优异的成型性的外装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蓄电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5是以将构成图4的蓄电装置的外装件(平面状物体)、蓄电装置主体部及外装壳体(已成型为立体形状的成型体)热封前的分离状态示出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蓄电装置用外装件

2...耐热性树脂层(外侧层)

3...内侧密封层(密封膜)(内侧层)

4...金属箔层

5...第二粘合剂层(外侧粘合剂层)

6...第一粘合剂层(内侧粘合剂层)

7...第一未拉伸膜层(最内层)

7a...第一未拉伸膜层的表面(外装件的最内层的表面)

8...第二未拉伸膜层

9...第一未拉伸膜层(金属箔层侧)

10...蓄电装置用外装壳体(成型体)

15...外装构件

30...蓄电装置

31...蓄电装置主体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的蓄电装置的外装件用密封膜3构成为包含至少1层未拉伸膜层,所述未拉伸膜层含有:丙烯系聚合物;第一润滑剂,所述第一润滑剂为选自由饱和脂肪酸酰胺及不饱和脂肪酸酰胺组成的组中的1种或2种以上;和第二润滑剂,所述第二润滑剂为选自由脂肪酸双酰胺及芳香族双酰胺组成的组中的1种或2种以上。

作为上述丙烯系聚合物,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含有“丙烯”及“除丙烯以外的其他共聚成分”作为共聚成分的无规共聚物、含有“丙烯”及“除丙烯以外的其他共聚成分”作为共聚成分的嵌段共聚物、均聚聚丙烯等。

针对本发明涉及的蓄电装置的外装件用密封膜3,将3个实施方式分别示于图1~3中。这3个实施方式仅仅表示代表性的实施方式,并不特别限于这样的结构。

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外装件用密封膜3为仅由第一未拉伸膜层7、及层合于该第一未拉伸膜层的一面上的第二未拉伸膜层8形成的结构(2层层合结构)。使用该密封膜3构成的外装件1中,上述第一未拉伸膜层7配置于最内层侧(参见图1),第二未拉伸膜层8配置于金属箔层4侧,上述第一未拉伸膜层7露出于外装件1的内侧的表面(参见图1)。

另外,图2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外装件用密封膜3为由第二未拉伸膜层8、层合于该第二未拉伸膜层的一面上的第一未拉伸膜层7、和层合于上述第二未拉伸膜层8的另一面上的第一未拉伸膜层9形成的3层层合结构。使用该密封膜3构成的外装件1中,一方的第一未拉伸膜层7配置于外装件1的最内层侧(参见图2),另一方的第一未拉伸膜层9配置于金属箔层4侧,上述一方的第一未拉伸膜层7露出于外装件1的内侧的表面(参见图2)。

上述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外装件用密封膜3中,构成为上述第一未拉伸膜层7、9含有无规共聚物和润滑剂,所述无规共聚物含有丙烯及除丙烯以外的其他共聚成分作为共聚成分,上述第二未拉伸膜层8含有嵌段共聚物和润滑剂,所述嵌段共聚物含有丙烯及除丙烯以外的其他共聚成分作为共聚成分。此外,构成为形成外装件1的最内层的上述第一未拉伸膜层7中的润滑剂及/或上述第二未拉伸膜层8中的润滑剂含有:第一润滑剂,其为选自由饱和脂肪酸酰胺及不饱和脂肪酸酰胺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和第二润滑剂,其为选自由脂肪酸双酰胺及芳香族双酰胺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关于润滑剂的含有,通过采用上述特定的构成,能够抑制在外装件1的表面(内侧密封层的最内层的表面7a)上存在(析出)的润滑剂的量的减少,能够在成型时确保良好的滑动性,成型性优异,并且,不易在外装件1的表面(内侧密封层的最内层的表面7a)上显露出白粉。

另外,图3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外装件用密封膜3为仅由第一未拉伸膜层7形成的结构。使用该密封膜3构成的外装件1中,上述第一未拉伸膜层7配置于最内层侧(参见图3),上述第一未拉伸膜层7露出于外装件1的内侧的表面(参见图3)。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外装件用密封膜3中,构成为上述第一未拉伸膜层7含有:丙烯系聚合物;第一润滑剂,其为选自由饱和脂肪酸酰胺及不饱和脂肪酸酰胺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和第二润滑剂,其为选自由脂肪酸双酰胺及芳香族双酰胺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关于润滑剂的含有,通过采用上述特定的构成,能够抑制在外装件1的表面(内侧密封层的表面)上存在(析出)的润滑剂的量的减少,能够在成型时确保良好的滑动性,成型性优异,并且,不易在外装件1的表面上显露出白粉。

本发明中,同时含有上述特定的第一润滑剂和上述特定的第二润滑剂,通过含有该特定的第二润滑剂,从而润滑剂的缔合尺寸增大(缔合尺寸变大),推断其结果是,能够充分抑制润滑剂向表面的过度移动、润滑剂向相邻层的过度移动等。

本发明的密封膜3中,密封膜3采用2层以上的多层结构时(图1、2),优选采用以下这样的结构。即,作为构成上述第一未拉伸膜层7、9的丙烯系聚合物,优选使用含有“丙烯”及“除丙烯以外的其他共聚成分”作为共聚成分的无规共聚物。关于上述无规共聚物,作为上述“除丙烯以外的其他共聚成分”,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乙烯、1-丁烯、1-己烯、1-戊烯、4-甲基-1-戊烯等烯烃成分、以及丁二烯等。

另外,作为构成上述第二未拉伸膜层8的丙烯系聚合物,优选使用含有“丙烯”及“除丙烯以外的其他共聚成分”作为共聚成分的嵌段共聚物。关于上述嵌段共聚物,作为上述“除丙烯以外的其他共聚成分”,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乙烯、1-丁烯、1-己烯、1-戊烯、4-甲基-1-戊烯等烯烃成分、以及丁二烯等。

另外,密封膜3采用2层以上的多层结构时(图1、2),优选的是,上述第一未拉伸膜层7中含有的全部润滑剂的含有浓度的合计值为200ppm~7000ppm,上述第二未拉伸膜层8中含有的全部润滑剂的含有浓度的合计值为500ppm~7000ppm的范围。另外,上述第一未拉伸膜层9中含有的全部润滑剂的含有浓度的合计值优选为200ppm~7000ppm。通过满足这样的条件,从而能够在实施熟化处理(其用于使粘合剂固化)时抑制存在于第一未拉伸膜层7的润滑剂向第二未拉伸膜层8内移动,因此,能够确保析出至外装件1的表面(作为最内层的第一未拉伸膜层的表面7a)的润滑剂的量,能够在外装件的成型时确保良好的滑动性,从而能够得到优异的成型性。第一未拉伸膜层7中的润滑剂的含有浓度小于200ppm时,在实施用于使粘合剂固化的熟化处理后,存在于最内层的表面7a的润滑剂的量减少,成型性降低,故而不优选,若大于7000ppm,则在实施用于使粘合剂固化的熟化处理后,易于在最内层的表面7a上产生白粉,需要进行清扫、除去白粉的作业,从而生产率降低,另外,在作为外装件使用时也容易发生与金属箔层的粘合力的降低、电解液的污染,故而不优选。另外,第二未拉伸膜层8中的润滑剂的含有浓度小于500ppm时,在实施用于使粘合剂固化的熟化处理时润滑剂容易从作为最内层的第一未拉伸膜层7向第二未拉伸膜层8移动,存在于最内层的表面7a的润滑剂的量减少,成型性降低,故而不优选,若大于7000ppm,则在实施用于使粘合剂固化的熟化处理时,润滑剂容易从第二未拉伸膜层8向第一未拉伸膜层7、9移动,容易发生生产中的装置内的白粉污染,在作为外装件使用时容易发生与金属箔层的粘合力的降低、电解液的污染,故而不优选。

其中,上述第一未拉伸膜层7、9中的润滑剂的含有浓度优选为300ppm~2000ppm的范围,更优选为800ppm~1500ppm的范围。另外,上述第二未拉伸膜层8中的润滑剂的含有浓度优选为700ppm~3000ppm的范围,更优选为800ppm~2500ppm的范围。

另外,密封膜3采用2层以上的多层结构时(图1、2),优选构成为上述第二未拉伸膜层8中的润滑剂的含有浓度为形成外装件1的最内层的上述第一未拉伸膜层7中的润滑剂的含有浓度的0.1倍~10倍。通过为0.1倍以上,从而在实施用于使粘合剂固化的熟化处理时,能够抑制由于从作为最内层的第一未拉伸膜层7至第二未拉伸膜层8的润滑剂浓度梯度而导致的润滑剂向界面(两个膜层7、8的界面)的集中移动,从而存在于最内层的表面7a的润滑剂的量是充分的,能够得到更优异的成型性,通过为10倍以下,从而在实施用于使粘合剂固化的熟化处理时,能够抑制由于从第二未拉伸膜层8至作为最内层的第一未拉伸膜层7的润滑剂浓度梯度而导致的润滑剂向界面(两个膜层7、8的界面)的集中移动,从而能够充分抑制作为最内层的第一未拉伸膜层7中的润滑剂含量的变化。其中,更优选构成为上述第二未拉伸膜层8中的润滑剂的含有浓度为形成外装件1的最内层的上述第一未拉伸膜层7中的润滑剂的含有浓度的0.5倍~5.0倍。

对于本发明的密封膜3而言,含有上述第二润滑剂的层中,相对于该层中的全部润滑剂的含有浓度的合计值而言,第二润滑剂的含有浓度的比例优选为5%~90%,其中更优选为10%~50%。

作为上述第一润滑剂,使用选自由饱和脂肪酸酰胺及不饱和脂肪酸酰胺组成的组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润滑剂。作为上述饱和脂肪酸酰胺,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月桂酰胺、棕榈酰胺、硬脂酰胺、山嵛酰胺、羟基硬脂酰胺等。作为上述不饱和脂肪酸酰胺,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油酸酰胺、芥酸酰胺(erucicamide)等。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上述“饱和脂肪酸酰胺”这一用语不包括饱和脂肪酸双酰胺,上述“不饱和脂肪酸酰胺”这一用语不包括不饱和脂肪酸双酰胺。

作为上述第二润滑剂,使用选自由脂肪酸双酰胺及芳香族双酰胺组成的组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润滑剂。作为上述脂肪酸双酰胺,例如,可举出饱和脂肪酸双酰胺、不饱和脂肪酸双酰胺。

作为上述饱和脂肪酸双酰胺,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甲撑双硬脂酰胺(methylenebisstearamide)、乙撑双癸酰胺、乙撑双月桂酰胺、乙撑双硬脂酰胺(ebsa)、乙撑双羟基硬脂酰胺、乙撑双山嵛酰胺、六甲撑双硬脂酰胺(hexamethylenebisstearamide)、六甲撑双山嵛酰胺、六甲撑羟基硬脂酰胺、n,n’-二硬脂基己二酰胺、n,n’-二硬脂基癸二酰胺等。作为上述不饱和脂肪酸双酰胺,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乙撑双油酸酰胺(eboa)、乙撑双芥酸酰胺、六甲撑双油酸酰胺、n,n’-二油基己二酰胺、n,n’-二油基癸二酰胺等。

另外,作为上述芳香族双酰胺,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间苯二甲撑双硬脂酰胺、间苯二甲撑双羟基硬脂酰胺、n,n’-二硬脂基间苯二甲酰胺等。

上述密封膜3的厚度优选设定为10μm~100μm。通过使其为10μm以上,能够充分防止针孔的产生,并且,通过设定为100μm以下,能够减少树脂使用量,从而能够实现成本的降低。

在采用图1的2层层合结构作为上述密封膜3的情况下,优选将两个层的厚度的比率设定为第一未拉伸膜层7的厚度/第二未拉伸膜层8的厚度=5~90/95~10的范围,其中,特别优选设定为第一未拉伸膜层7的厚度/第二未拉伸膜层8的厚度=5~40/95~60的范围。

另外,在采用图2的3层层合结构作为上述密封膜3的情况下,优选将三个层的厚度的比率设定为第一未拉伸膜层7的厚度/第二未拉伸膜层8的厚度/第一未拉伸膜层9的厚度=5~45/90~10/5~45的范围,其中,特别优选设定为第一未拉伸膜层7的厚度/第二未拉伸膜层8的厚度/第一未拉伸膜层9的厚度=5~20/90~60/5~20的范围。

形成上述最内层的第一未拉伸膜层7中还可含有防粘连剂。另外,可使形成上述最内层的第一未拉伸膜层7及金属箔层侧的第一未拉伸膜层9这两者中含有防粘连剂。作为上述防粘连剂,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二氧化硅粒子、丙烯酸树脂粒子、硅酸铝粒子等。上述防粘连剂的粒径优选以平均粒径计在0.1μm~10μm的范围内,其中,更优选以平均粒径计在1μm~5μm的范围内。在第一未拉伸膜层7、9中含有上述防粘连剂时,优选将其含有浓度设定为100ppm~5000ppm。

通过在形成上述最内层的第一未拉伸膜层7中含有上述防粘连剂(粒子),从而在最内层7的表面7a上形成微小突起,能够减小膜彼此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能抑制密封膜彼此之间的粘连。另外,通过同时含有上述润滑剂和防粘连剂(粒子),能够进一步提高上述成型时的滑动性。

上述密封膜3优选利用多层挤出成型、吹胀成型、t模流延膜成型等成型方法进行制造。

本发明涉及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是使用具有上述结构的密封膜3而制作的。准备层合体,所述层合体为在金属箔4的一面上介由第二粘合剂(外侧粘合剂)5而层合有耐热性树脂膜(外侧层)2、并且在上述金属箔4的另一面上介由第一粘合剂(内侧粘合剂)6而层合有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密封膜3的结构。此时,密封膜3的第二未拉伸膜层8与第一粘合剂(内侧粘合剂)6接触(参见图1)。即,密封膜3的第一未拉伸膜层7形成最内层(参见图1)。接着,对得到的层合体进行加热处理(实施熟化处理),由此能够得到图1所示结构的本发明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另外,准备下述层合体,所述层合体为在金属箔4的一面上介由第二粘合剂(外侧粘合剂)5而层合有耐热性树脂膜(外侧层)2、并且在上述金属箔4的另一面上介由第一粘合剂(内侧粘合剂)6而层合有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密封膜3的结构。此时,密封膜3的一方的第一未拉伸膜层9与第一粘合剂(内侧粘合剂)6接触(参见图2)。即,密封膜3的另一方的第一未拉伸膜层7形成最内层(参见图2)。接着,对得到的层合体进行加热处理(实施熟化处理),由此能够得到图2所示结构的本发明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另外,准备下述层合体,所述层合体为在金属箔4的一面上介由第二粘合剂(外侧粘合剂)5而层合有耐热性树脂膜(外侧层)2、并且在上述金属箔4的另一面上介由第一粘合剂(内侧粘合剂)6而层合有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密封膜3的结构。此时,密封膜3的第一未拉伸膜层7与第一粘合剂(内侧粘合剂)6接触(参见图3)。另外,上述密封膜3的第一未拉伸膜层7形成最内层(参见图3)。接着,对得到的层合体进行加热处理(实施熟化处理),由此能够得到图3所示结构的本发明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作为上述第一粘合剂(内侧粘合剂)6,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热固性粘合剂等。另外,作为上述第二粘合剂(外侧粘合剂)5,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热固性粘合剂等。作为上述热固性粘合剂,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烯烃系粘合剂、环氧系粘合剂、丙烯酸系粘合剂等。

上述熟化处理的加热温度优选设定为65℃以下,其中,从粘合剂的固化度及使存在于外装件表面7a的润滑剂的量保持为合适量的观点考虑,更优选设定为35℃~45℃。另外,对于上述熟化处理的加热时间而言,由于固化时间根据粘合剂的种类而变化,因此,只要为与粘合剂的种类相适应且能够得到充分的粘合强度的时间以上即可,考虑到工序的前置时间(leadtime),加热时间在能够得到充分的粘合强度的范围内尽可能短为宜。

经过这样的熟化处理而得到的本发明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的结构为:在金属箔层4的一面上介由第二粘合剂层(外侧粘合剂层)5而层合一体化有耐热性树脂层(外侧层)2,并且在上述金属箔层4的另一面上介由第一粘合剂层(内侧粘合剂层)6而层合一体化有内侧密封层(密封膜)(内侧层)3(参见图1~3)。在使用热固性粘合剂作为第一、第二粘合剂时,上述第一粘合剂层6是由热固性粘合剂的固化物形成的,上述第二粘合剂层5是由热固性粘合剂的固化物形成的。

对于经过上述熟化处理而得到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而言,由于制造中使用的密封膜3具有上述特定的结构,因此,能够将在形成熟化处理后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的最内层的第一未拉伸膜层7的表面7a上存在的润滑剂的量控制在0.1μg/cm2~1.0μg/cm2的范围内。因此,对于得到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而言,能够抑制在表面(内侧密封层的最内层的表面7a)上存在(析出)的润滑剂的量的减少,能够在成型时确保良好的滑动性,成型性优异,并且,不易在外装件1的表面(内侧密封层的最内层的表面7a)上显露出白粉。

上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中,上述第一未拉伸膜层(最内层)7的表面7a的动摩擦系数优选在0.10~0.50的范围内。通过为0.50以下,能够提高滑动性,从而能够确保良好的成型性,并且,通过为0.10以上,能够减少润滑剂向最内层的表面7a的渗出量。

本发明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可用作例如锂离子二次电池用外装件。上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可在不施以成型的情况下而直接作为外装件使用(参见图5),也可供于例如深拉深成型、鼓凸成型等成型而作为外装壳体10使用(参见图5)。

本发明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中,上述内侧密封层(内侧层)3担负下述作用:使外装件对锂离子二次电池等中使用的腐蚀性强的电解液等也具备优异的耐化学药品性,并且向外装件赋予热封性。

另外,上述耐热性树脂层(基材层;外侧层)2虽然不是必需的构成层,但优选采用在上述金属箔层4的另一面(与内侧密封层相反的一侧的面)介由第二粘合剂层(外侧粘合剂层)5而层合有耐热性树脂层2的结构(参见图1~3)。通过设置这样的耐热性树脂层2,能够充分确保金属箔层4的另一面(与内侧密封层相反的一侧的面)侧的绝缘性,并且能够提高外装件1的物理强度及耐冲击性。

作为构成上述耐热性树脂层(基材层;外侧层)2的耐热性树脂,使用在对外装件进行热封时的热封温度下不发生熔融的耐热性树脂。作为上述耐热性树脂,优选使用熔点比构成第一未拉伸膜层7的嵌段共聚物的熔点高10℃以上的耐热性树脂,特别优选使用熔点比构成第一未拉伸膜层7的嵌段共聚物的熔点高20℃以上的耐热性树脂。

作为上述耐热性树脂层(外侧层)2,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尼龙膜等聚酰胺膜、聚酯膜等,优选使用这些膜的拉伸膜。其中,作为上述耐热性树脂层2,特别优选使用双轴拉伸尼龙膜等双轴拉伸聚酰胺膜、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膜、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或双轴拉伸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膜。作为上述尼龙膜,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尼龙6膜、尼龙6,6膜、尼龙mxd膜等。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耐热性树脂层2可由单层形成,或者,也可由例如包含聚酯膜/聚酰胺膜的多层(包含pet膜/尼龙膜的多层等)形成。

上述耐热性树脂层(外侧层)2的厚度优选为2μm~50μm。使用聚酯膜时,厚度优选为2μm~50μm,使用尼龙膜时,厚度优选为7μm~50μm。通过设定为上述优选下限值以上,能够确保作为外装件的充分的强度,并且,通过设定为上述优选上限值以下,能够减小鼓凸成型、拉深成型等成型时的应力,从而能够提高成型性。

本发明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中,优选构成为在上述耐热性树脂层(外侧层)2的与金属箔层4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上附着有形成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的最内层的第一未拉伸膜7中含有的润滑剂。该附着的润滑剂是在将经层压加工而得到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以卷绕的状态进行熟化时,通过与卷绕状态下的内侧密封层3的表面7a的接触而从该内侧层3转印上的。上述转印后的附着量优选为0.1μg/cm2~0.8μg/cm2的范围。附着量为上述范围时,能够提高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的成型性。其中,上述转印后的附着量更优选为0.1μg/cm2~0.6μg/cm2的范围,特别优选为0.15μg/cm2~0.45μg/cm2的范围。利用深拉深成型等将上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进行成型后,可将该转印的润滑剂除去,或者也可放置不理,或者还可任其自然消失。

上述金属箔层4担负向外装件1赋予气体阻隔性(阻止氧、水分的侵入)的作用。作为上述金属箔层4,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铝箔、sus箔(不锈钢箔)、铜箔等,其中,优选使用铝箔、sus箔(不锈钢箔)。上述金属箔层4的厚度优选为5μm~120μm。通过为5μm以上,能够防止在制造金属箔时的压延时产生针孔,并且,通过为120μm以下,能够减小鼓凸成型、拉深成型等成型时的应力,从而能够提高成型性。其中,上述金属箔层4的厚度更优选为10μm~80μm。

对于上述金属箔层4而言,优选对至少内侧的面(内侧密封层3侧的面)实施化学转化处理。通过实施这样的化学转化处理,可以充分防止由内容物(电池的电解液等)导致的对金属箔表面的腐蚀。例如,通过进行以下处理来对金属箔实施化学转化处理。即,例如,在进行了脱脂处理后的金属箔的表面上涂布下述1)~3)中的任一种水溶液,然后进行干燥,由此实施化学转化处理。

1)下述混合物的水溶液,所述混合物含有:

磷酸;

铬酸;和

选自由氟化物的金属盐及氟化物的非金属盐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化合物,

2)下述混合物的水溶液,所述混合物含有:

磷酸;

选自由丙烯酸系树脂、壳多糖(chitosan)衍生物树脂及酚醛系树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树脂;和

选自由铬酸及铬(iii)盐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化合物,

3)下述混合物的水溶液,所述混合物含有:

磷酸;

选自由丙烯酸系树脂、壳多糖衍生物树脂及酚醛系树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树脂;

选自由铬酸和铬(iii)盐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和

选自由氟化物的金属盐及氟化物的非金属盐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化合物。

上述化学转化被膜的铬附着量(每一面)优选为0.1mg/m2~50mg/m2,特别优选为2mg/m2~20mg/m2

上述第二粘合剂层(外侧粘合剂层)5的厚度优选设定为1μm~5μm。其中,从外装件1的薄膜化、轻质化的观点考虑,上述外侧粘合剂层5的厚度特别优选设定为1μm~3μm。

上述第一粘合剂层(内侧粘合剂层)6的厚度优选设定为1μm~5μm。其中,从外装件1的薄膜化、轻质化的观点考虑,上述内侧粘合剂层6的厚度特别优选设定为1μm~3μm。

通过将本发明的外装件1进行成型(深拉深成型、鼓凸成型等),能够得到外装壳体(电池壳体等)10(参见图4、5)。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外装件1也可不经成型而直接使用(参见图4、5)。

将使用本发明的外装件1构成的蓄电装置30的一个实施方式示于图4。该蓄电装置30为锂离子二次电池。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5所示的那样,外装构件15由将外装件1进行成型而得到的外装壳体10、和平面状的外装件1构成。然后,将大致长方体形状的蓄电装置主体部(电化学元件等)31收纳于将本发明的外装件1进行成型而得到的外装壳体10的收纳凹部内,将本发明的外装件1不经成型而配置于该蓄电装置主体部31的上方,使其内侧密封层3侧为内侧(下侧),利用热封将该平面状外装件1的内侧密封层3(第一未拉伸膜层7)的周缘部与上述外装壳体10的凸缘部(封闭用周缘部)29的内侧密封层3(第一未拉伸膜层7)密封接合而进行封闭,由此构成本发明的蓄电装置30(参见图4、5)。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外装壳体10的收纳凹部的内侧的表面为内侧密封层3(第一未拉伸膜层7),收纳凹部的外表面为耐热性树脂层(外侧层)2(参见图5)。

图4中,39为将上述外装件1的周缘部与上述外装壳体10的凸缘部(封闭用周缘部)29进行接合(熔接)而形成的热封部。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蓄电装置30中,与蓄电装置主体部31连接的极耳的前端部被导出至外装构件15的外部,在图示中省略。

作为上述蓄电装置主体部31,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电池主体部、电容器(capacitor)主体部、电容主体部等。

上述热封部39的宽度优选设定为0.5mm以上。通过使其为0.5mm以上,从而能够可靠地进行封闭。其中,上述热封部39的宽度优选设定为3mm~15mm。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外装构件15为由将外装件1进行成型而得到的外装壳体10、和平面状的外装件1形成的结构(参见图4、5),但并不特别限于这样的组合,例如,外装构件15可以是由一对平面状的外装件1形成的结构,或者也可以是由一对外装壳体10形成的结构。

实施例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特别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在厚度为40μm的铝箔4的两面上涂布包含磷酸、聚丙烯酸(丙烯酸系树脂)、铬(iii)盐化合物、水、醇的化学转化处理液后,于180℃进行干燥,形成化学转化被膜。该化学转化被膜的铬附着量为每一面10mg/m2

接着,介由二液固化型的聚氨酯系粘合剂5,将厚度为25μm的双轴拉伸尼龙6膜2干式层压(贴合)在已完成上述化学转化处理的铝箔4的一面上。

接着,使用t模,以将厚度为4.5μm的第一未拉伸膜7(其含有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1000ppm芥酸酰胺及二氧化硅粒子(防粘连剂))、厚度为25.5μm的第二未拉伸膜8(其含有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300ppm芥酸酰胺及200ppm乙撑双油酸酰胺)依次进行2层层合的方式进行共挤出,由此得到将上述2层进行层合而形成的厚度为30μm的密封膜(第一未拉伸膜层7/第二未拉伸膜层8)3,然后,将该密封膜3的第二未拉伸膜层8面介由二液固化型的马来酸改性聚丙烯粘合剂6而叠合于上述干式层压后的铝箔4的另一面上,通过将其夹入橡胶轧辊(niproll)与加热至100℃的层压辊之间并进行压接,从而实施干式层压,然后,于40℃熟化(加热)10天,由此得到图1所示结构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上述二液固化型马来酸改性聚丙烯粘合剂,使用将100质量份作为主剂的马来酸改性聚丙烯(熔点为80℃,酸值为10mgkoh/g)、8质量份作为固化剂的1,6-己二异氰酸酯的异氰脲酸酯体(nco含有率:20质量%)、及溶剂进行混合而形成的粘合剂溶液,将该粘合剂溶液以固态成分涂布量为2g/m2的方式涂布于上述铝箔4的另一面上,进行加热干燥,然后将其叠合于上述密封膜3的第二未拉伸膜层8的面上。

<实施例2>

最内层的第一未拉伸膜7含有250ppm芥酸酰胺及750ppm乙撑双油酸酰胺作为润滑剂,第二未拉伸膜8含有500ppm芥酸酰胺作为润滑剂(参见表1),除了形成上述构成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图1所示结构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实施例3>

最内层的第一未拉伸膜7含有2000ppm芥酸酰胺及2000ppm乙撑双油酸酰胺作为润滑剂,第二未拉伸膜8含有300ppm芥酸酰胺及200ppm乙撑双油酸酰胺作为润滑剂(参见表1),除了形成上述构成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图1所示结构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实施例4>

在厚度为40μm的铝箔4的两面上涂布包含磷酸、聚丙烯酸(丙烯酸系树脂)、铬(iii)盐化合物、水、醇的化学转化处理液后,于180℃进行干燥,形成化学转化被膜。该化学转化被膜的铬附着量为每一面10mg/m2

接着,介由二液固化型的聚氨酯系粘合剂5,将厚度为25μm的双轴拉伸尼龙6膜2干式层压(贴合)在已完成上述化学转化处理的铝箔4的一面上。

接着,得到由厚度为30μm的第一未拉伸膜7(其含有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1000ppm芥酸酰胺、500ppm乙撑双油酸酰胺及二氧化硅粒子(防粘连剂))形成的密封膜3,然后,将该密封膜3介由二液固化型的马来酸改性聚丙烯粘合剂6而叠合于上述干式层压后的铝箔4的另一面上,通过将其夹入橡胶轧辊与加热至100℃的层压辊之间并进行压接,从而实施干式层压,然后,于40℃熟化(加热)10天,由此得到图3所示结构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上述二液固化型马来酸改性聚丙烯粘合剂,使用将100质量份作为主剂的马来酸改性聚丙烯(熔点为80℃,酸值为10mgkoh/g)、8质量份作为固化剂的1,6-己二异氰酸酯的异氰脲酸酯体(nco含有率:20质量%)、及溶剂进行混合而形成的粘合剂溶液,将该粘合剂溶液以固态成分涂布量为2g/m2的方式涂布于上述铝箔4的另一面上,进行加热干燥,然后将其叠合于上述密封膜3上。

<实施例5>

在厚度为40μm的铝箔4的两面上涂布包含磷酸、聚丙烯酸(丙烯酸系树脂)、铬(iii)盐化合物、水、醇的化学转化处理液后,于180℃进行干燥,形成化学转化被膜。该化学转化被膜的铬附着量为每一面10mg/m2

接着,介由二液固化型的聚氨酯系粘合剂5,将厚度为25μm的双轴拉伸尼龙6膜2干式层压(贴合)在已完成上述化学转化处理的铝箔4的一面上。

接着,使用t模,以将厚度为4.5μm的第一未拉伸膜7(其含有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1000ppm芥酸酰胺及2000ppm二氧化硅粒子(防粘连剂))、厚度为21μm的第二未拉伸膜8(其含有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300ppm芥酸酰胺及200ppm乙撑双油酸酰胺)、厚度为4.5μm的第一未拉伸膜9(其含有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1000ppm芥酸酰胺及2000ppm二氧化硅粒子(防粘连剂))依次进行3层层合的方式进行共挤出,由此得到将上述3层进行层合而形成的厚度为30μm的密封膜(第一未拉伸膜层7/第二未拉伸膜层8/第一未拉伸膜层9)3,然后,将该密封膜3的一方的第一未拉伸膜层9面介由二液固化型的马来酸改性聚丙烯粘合剂6而叠合于上述干式层压后的铝箔4的另一面上,通过将其夹入橡胶轧辊与加热至100℃的层压辊之间并进行压接,从而实施干式层压,然后,于40℃熟化(加热)10天,由此得到图2所示结构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上述二液固化型马来酸改性聚丙烯粘合剂,使用将100质量份作为主剂的马来酸改性聚丙烯(熔点为80℃,酸值为10mgkoh/g)、8质量份作为固化剂的1,6-己二异氰酸酯的异氰脲酸酯体(nco含有率:20质量%)、及溶剂进行混合而形成的粘合剂溶液,将该粘合剂溶液以固态成分涂布量为2g/m2的方式涂布于上述铝箔4的另一面上,进行加热干燥,然后将其叠合于上述密封膜3的一方的第一未拉伸膜层9的面上。

<实施例6>

最内层的第一未拉伸膜7含有200ppm芥酸酰胺作为润滑剂,金属箔层侧的第一未拉伸膜9含有200ppm芥酸酰胺作为润滑剂,第二未拉伸膜8含有400ppm芥酸酰胺及400ppm乙撑双油酸酰胺作为润滑剂(参见表1),除了形成上述构成以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操作,得到图2所示结构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实施例7>

最内层的第一未拉伸膜7含有1000ppm芥酸酰胺作为润滑剂,金属箔层侧的第一未拉伸膜9含有1000ppm芥酸酰胺作为润滑剂,第二未拉伸膜8含有2000ppm芥酸酰胺及500ppm乙撑双油酸酰胺作为润滑剂(参见表1),除了形成上述构成以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操作,得到图2所示结构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实施例8>

最内层的第一未拉伸膜7含有3000ppm芥酸酰胺作为润滑剂,金属箔层侧的第一未拉伸膜9含有3000ppm芥酸酰胺作为润滑剂,第二未拉伸膜8含有2000ppm芥酸酰胺及500ppm乙撑双油酸酰胺作为润滑剂(参见表1),除了形成上述构成以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操作,得到图2所示结构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实施例9>

最内层的第一未拉伸膜7含有200ppm山嵛酰胺作为润滑剂,金属箔层侧的第一未拉伸膜9含有200ppm山嵛酰胺作为润滑剂,第二未拉伸膜8含有400ppm山嵛酰胺及400ppm乙撑双油酸酰胺作为润滑剂(参见表1),除了形成上述构成以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操作,得到图2所示结构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实施例10>

最内层的第一未拉伸膜7含有800ppm芥酸酰胺及200ppm乙撑双油酸酰胺作为润滑剂,金属箔层侧的第一未拉伸膜9含有800ppm芥酸酰胺及200ppm乙撑双油酸酰胺作为润滑剂,第二未拉伸膜8含有2000ppm芥酸酰胺及200ppm乙撑双油酸酰胺作为润滑剂(参见表1),除了形成上述构成以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操作,得到图2所示结构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实施例11>

最内层的第一未拉伸膜7含有2500ppm芥酸酰胺及500ppm乙撑双油酸酰胺作为润滑剂,金属箔层侧的第一未拉伸膜9含有2500ppm芥酸酰胺及500ppm乙撑双油酸酰胺作为润滑剂,第二未拉伸膜8含有300ppm芥酸酰胺及500ppm乙撑双油酸酰胺作为润滑剂(参见表1),除了形成上述构成以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操作,得到图2所示结构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实施例12>

除了使用油酸酰胺来代替芥酸酰胺以外,与实施例11同样地操作,得到图2所示结构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参见表1)。

<实施例13>

最内层的第一未拉伸膜7含有1000ppm芥酸酰胺及200ppm乙撑双油酸酰胺作为润滑剂,金属箔层侧的第一未拉伸膜9含有1000ppm芥酸酰胺及200ppm乙撑双油酸酰胺作为润滑剂,第二未拉伸膜8含有2000ppm芥酸酰胺作为润滑剂(参见表1),除了形成上述构成以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操作,得到图2所示结构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实施例14>

最内层的第一未拉伸膜7含有2500ppm芥酸酰胺及500ppm乙撑双油酸酰胺作为润滑剂,金属箔层侧的第一未拉伸膜9含有2500ppm芥酸酰胺及500ppm乙撑双油酸酰胺作为润滑剂,第二未拉伸膜8含有800ppm芥酸酰胺作为润滑剂(参见表1),除了形成上述构成以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操作,得到图2所示结构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实施例15>

除了构成为使用山嵛酰胺来代替芥酸酰胺(参见表1)以外,与实施例11同样地操作,得到图2所示结构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实施例16>

除了构成为使用乙撑双硬脂酰胺来代替乙撑双油酸酰胺(参见表1)以外,与实施例6同样地操作,得到图2所示结构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实施例17>

除了构成为使用乙撑双硬脂酰胺来代替乙撑双油酸酰胺(参见表1)以外,与实施例14同样地操作,得到图2所示结构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实施例18>

第二未拉伸膜8含有300ppm芥酸酰胺及500ppm乙撑双硬脂酰胺作为润滑剂(参见表1),除了形成上述构成以外,与实施例17同样地操作,得到图2所示结构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实施例19>

最内层的第一未拉伸膜7含有3000ppm芥酸酰胺作为润滑剂,金属箔层侧的第一未拉伸膜9含有3000ppm芥酸酰胺作为润滑剂,第二未拉伸膜8含有400ppm芥酸酰胺及400ppm乙撑双油酸酰胺作为润滑剂(参见表2),除了形成上述构成以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操作,得到图2所示结构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实施例20>

最内层的第一未拉伸膜7含有200ppm硬脂酰胺作为润滑剂,金属箔层侧的第一未拉伸膜9含有200ppm硬脂酰胺作为润滑剂,第二未拉伸膜8含有400ppm硬脂酰胺及400ppm乙撑双油酸酰胺作为润滑剂(参见表2),除了形成上述构成以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操作,得到图2所示结构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实施例21>

最内层的第一未拉伸膜7含有1000ppm芥酸酰胺及100ppm乙撑双油酸酰胺作为润滑剂,金属箔层侧的第一未拉伸膜9含有1000ppm芥酸酰胺及100ppm乙撑双油酸酰胺作为润滑剂,第二未拉伸膜8含有2000ppm芥酸酰胺作为润滑剂(参见表2),除了形成上述构成以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操作,得到图2所示结构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实施例22>

最内层的第一未拉伸膜7含有1000ppm芥酸酰胺及2000ppm乙撑双油酸酰胺作为润滑剂,金属箔层侧的第一未拉伸膜9含有1000ppm芥酸酰胺及2000ppm乙撑双油酸酰胺作为润滑剂,第二未拉伸膜8含有800ppm芥酸酰胺作为润滑剂(参见表2),除了形成上述构成以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操作,得到图2所示结构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实施例23>

最内层的第一未拉伸膜7含有1000ppm芥酸酰胺及100ppm乙撑双油酸酰胺作为润滑剂,金属箔层侧的第一未拉伸膜9含有1000ppm芥酸酰胺及100ppm乙撑双油酸酰胺作为润滑剂,第二未拉伸膜8含有2000ppm芥酸酰胺及100ppm乙撑双油酸酰胺作为润滑剂(参见表2),除了形成上述构成以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操作,得到图2所示结构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实施例24>

最内层的第一未拉伸膜7含有1000ppm芥酸酰胺及1500ppm乙撑双油酸酰胺作为润滑剂,金属箔层侧的第一未拉伸膜9含有1000ppm芥酸酰胺及1500ppm乙撑双油酸酰胺作为润滑剂,第二未拉伸膜8含有2000ppm芥酸酰胺及1000ppm乙撑双油酸酰胺作为润滑剂(参见表2),除了形成上述构成以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操作,得到图2所示结构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实施例25>

最内层的第一未拉伸膜7含有1000ppm芥酸酰胺作为润滑剂,第二未拉伸膜8含有2000ppm芥酸酰胺及100ppm乙撑双油酸酰胺作为润滑剂(参见表2),除了形成上述构成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图1所示结构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实施例26>

最内层的第一未拉伸膜7含有1000ppm山嵛酰胺作为润滑剂,第二未拉伸膜8含有300ppm山嵛酰胺及200ppm乙撑双油酸酰胺作为润滑剂(参见表2),除了形成上述构成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图1所示结构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实施例27>

最内层的第一未拉伸膜7含有1000ppm芥酸酰胺及100ppm乙撑双油酸酰胺作为润滑剂,第二未拉伸膜8含有2000ppm芥酸酰胺作为润滑剂(参见表2),除了形成上述构成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图1所示结构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实施例28>

最内层的第一未拉伸膜7含有1000ppm芥酸酰胺及1500ppm乙撑双油酸酰胺作为润滑剂,第二未拉伸膜8含有2000ppm芥酸酰胺作为润滑剂(参见表2),除了形成上述构成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图1所示结构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实施例29>

最内层的第一未拉伸膜7含有2000ppm芥酸酰胺及2000ppm乙撑双油酸酰胺作为润滑剂,金属箔层侧的第一未拉伸膜9含有2000ppm芥酸酰胺及2000ppm乙撑双油酸酰胺作为润滑剂,第二未拉伸膜8含有500ppm芥酸酰胺作为润滑剂(参见表2),除了形成上述构成以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操作,得到图2所示结构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实施例30>

最内层的第一未拉伸膜7含有1000ppm芥酸酰胺及100ppm间苯二甲撑双硬脂酰胺作为润滑剂,金属箔层侧的第一未拉伸膜9含有1000ppm芥酸酰胺及100ppm间苯二甲撑双硬脂酰胺作为润滑剂,第二未拉伸膜8含有2000ppm芥酸酰胺及100ppm间苯二甲撑双硬脂酰胺作为润滑剂(参见表2),除了形成上述构成以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操作,得到图2所示结构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实施例31>

最内层的第一未拉伸膜7含有2000ppm硬脂酰胺及1000ppm间苯二甲撑双硬脂酰胺作为润滑剂,金属箔层侧的第一未拉伸膜9含有2000ppm硬脂酰胺作为润滑剂,第二未拉伸膜8含有500ppm硬脂酰胺及1000ppm间苯二甲撑双硬脂酰胺作为润滑剂(参见表2),除了形成上述构成以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操作,得到图2所示结构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实施例32>

最内层的第一未拉伸膜7含有6000ppm芥酸酰胺及500ppm乙撑双油酸酰胺作为润滑剂,金属箔层侧的第一未拉伸膜9含有6000ppm芥酸酰胺及500ppm乙撑双油酸酰胺作为润滑剂,第二未拉伸膜8含有300ppm芥酸酰胺及500ppm乙撑双油酸酰胺作为润滑剂(参见表2),除了形成上述构成以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操作,得到图2所示结构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实施例33>

最内层的第一未拉伸膜7含有1000ppm芥酸酰胺及500ppm乙撑双油酸酰胺作为润滑剂,金属箔层侧的第一未拉伸膜9含有1000ppm芥酸酰胺及500ppm乙撑双油酸酰胺作为润滑剂,第二未拉伸膜8含有5000ppm芥酸酰胺及500ppm乙撑双油酸酰胺作为润滑剂(参见表2),除了形成上述构成以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操作,得到图2所示结构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1。

<比较例1>

最内层的第一未拉伸膜7含有1000ppm芥酸酰胺作为润滑剂,第二未拉伸膜8含有500ppm芥酸酰胺作为润滑剂(参见表3),除了形成上述构成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

<比较例2>

最内层的第一未拉伸膜7含有1000ppm芥酸酰胺作为润滑剂,金属箔层侧的第一未拉伸膜9含有1000ppm芥酸酰胺作为润滑剂,第二未拉伸膜8含有500ppm芥酸酰胺作为润滑剂(参见表3),除了形成上述构成以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操作,得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

<比较例3>

最内层的第一未拉伸膜7含有200ppm芥酸酰胺作为润滑剂,金属箔层侧的第一未拉伸膜9含有200ppm芥酸酰胺作为润滑剂,第二未拉伸膜8含有800ppm芥酸酰胺作为润滑剂(参见表3),除了形成上述构成以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操作,得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

<比较例4>

最内层的第一未拉伸膜7含有3000ppm芥酸酰胺作为润滑剂,金属箔层侧的第一未拉伸膜9含有3000ppm芥酸酰胺作为润滑剂,第二未拉伸膜8含有800ppm芥酸酰胺作为润滑剂(参见表3),除了形成上述构成以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操作,得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

<比较例5>

最内层的第一未拉伸膜7含有200ppm芥酸酰胺作为润滑剂,金属箔层侧的第一未拉伸膜9含有200ppm芥酸酰胺作为润滑剂,第二未拉伸膜8含有1500ppm芥酸酰胺作为润滑剂(参见表3),除了形成上述构成以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操作,得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

<比较例6>

最内层的第一未拉伸膜7含有250ppm芥酸酰胺作为润滑剂,第二未拉伸膜8含有100ppm芥酸酰胺作为润滑剂(参见表3),除了形成上述构成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

<比较例7>

最内层的第一未拉伸膜7含有250ppm芥酸酰胺作为润滑剂,金属箔层侧的第一未拉伸膜9含有250ppm芥酸酰胺作为润滑剂,第二未拉伸膜8含有100ppm芥酸酰胺作为润滑剂(参见表3),除了形成上述构成以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操作,得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

<比较例8>

最内层的第一未拉伸膜7含有200ppm芥酸酰胺作为润滑剂,金属箔层侧的第一未拉伸膜9含有200ppm芥酸酰胺作为润滑剂,第二未拉伸膜8含有7000ppm芥酸酰胺作为润滑剂(参见表3),除了形成上述构成以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操作,得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

<比较例9>

最内层的第一未拉伸膜7含有3500ppm芥酸酰胺作为润滑剂,金属箔层侧的第一未拉伸膜9含有3500ppm芥酸酰胺作为润滑剂,第二未拉伸膜8含有21000ppm芥酸酰胺作为润滑剂(参见表3),除了形成上述构成以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操作,得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

<比较例10>

最内层的第一未拉伸膜7含有3500ppm芥酸酰胺作为润滑剂,金属箔层侧的第一未拉伸膜9含有3500ppm芥酸酰胺作为润滑剂,第二未拉伸膜8含有100ppm芥酸酰胺作为润滑剂(参见表3),除了形成上述构成以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操作,得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

<比较例11>

最内层的第一未拉伸膜7含有4000ppm芥酸酰胺作为润滑剂,第二未拉伸膜8含有500ppm芥酸酰胺作为润滑剂(参见表3),除了形成上述构成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

<比较例12>

最内层的第一未拉伸膜7含有4000ppm芥酸酰胺作为润滑剂,金属箔层侧的第一未拉伸膜9含有4000ppm芥酸酰胺作为润滑剂,第二未拉伸膜8含有500ppm芥酸酰胺作为润滑剂(参见表3),除了形成上述构成以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操作,得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

<比较例13>

最内层的第一未拉伸膜7含有4000ppm油酸酰胺作为润滑剂,金属箔层侧的第一未拉伸膜9含有4000ppm油酸酰胺作为润滑剂,第二未拉伸膜8含有500ppm油酸酰胺作为润滑剂(参见表3),除了形成上述构成以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操作,得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

<比较例14>

最内层的第一未拉伸膜7含有4000ppm山嵛酰胺作为润滑剂,金属箔层侧的第一未拉伸膜9含有4000ppm山嵛酰胺作为润滑剂,第二未拉伸膜8含有500ppm山嵛酰胺作为润滑剂(参见表3),除了形成上述构成以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操作,得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

<比较例15>

最内层的第一未拉伸膜7含有1000ppm芥酸酰胺作为润滑剂(参见表3),除了形成上述构成以外,与实施例4同样地操作,得到蓄电装置用外装件。

[表4]

针对如上所述得到的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基于以下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4。需要说明的是,表4中记载的动摩擦系数是按照jisk7125-1995对各外装件的最内层的表面7a进行测定而得到的动摩擦系数。另外,表1~3中,“eboa”为乙撑双油酸酰胺的缩写,“ebsa”为乙撑双硬脂酰胺的缩写,“kbsa”为间苯二甲撑双硬脂酰胺的缩写。

<存在于外装件的最内层的表面的润滑剂的量的评价方法>

从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切出2片长100mm×宽100mm的矩形试验片,然后将这2片试验片叠合,在200℃的热封温度下将它们的密封层的周缘部彼此热封,制作袋体。使用注射器将1ml丙酮注入该袋体的内部空间内,在密封层的最内层7的表面7a与丙酮接触的状态下放置3分钟,然后抽出袋体内的丙酮。使用气相色谱对该抽出的液体中含有的润滑剂的量进行测定、分析,由此求出存在于外装件的最内层的表面的润滑剂的量(μg/cm2)。即,求出最内层的每1cm2表面中的润滑剂的量。

<成型性评价方法>

使用成型深度不受制约的平直型(straight)模具,在下述成型条件下对外装件实施1阶段深拉深成型,针对各成型深度(9mm、8mm、7mm、6mm、5mm、4mm、3mm、2mm)逐一评价成型性,调查能够进行在角(corner)部完全不产生针孔的良好成型的最大成型深度(mm)。关于判定,将最大成型深度为5mm以上的情形记为“○”,将最大成型深度为2mm以上且小于5mm的情形记为“△”,将最大成型深度小于2mm的情形记为“×”。将该结果示于表4。需要说明的是,可通过目视观察有无透过针孔的透过光来调查针孔的有无。

(成型条件)

成型模...冲头(punch):33.3mm×53.9mm,冲模(die):80mm×120mm,角(corner)r:2mm,冲头r:1.3mm,冲模r:1mm

防皱压力...表压:0.475mpa,实际压力(计算值):0.7mpa

材质...sc(碳钢)材料,仅冲头r镀铬。

<白粉的有无的评价方法>

从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切出长600mm×宽100mm的矩形试验片,然后将得到的试验片以内侧密封层3的面(即最内层的表面7a)作为上侧而载置于试验台上,将缠绕有黑色的废布(wastecloth)而使得表面呈现黑色的sus制锤(质量为1.3kg,接触面的大小为55mm×50mm)置于该试验片的上表面,在该状态下,沿与试验片的上表面平行的水平方向以4cm/秒的牵拉速度牵拉该锤,由此,在与试验片的上表面接触的状态下牵拉锤而使其在长度为400mm的范围内移动。通过目视观察牵拉移动后的锤的接触面的废布(黑色),将在废布(黑色)的表面上明显产生了白粉的情形记为“×”,将仅产生了少许白粉的情形记为“△”,将几乎没有白粉或未观察到白粉的情形记为“○”。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上述黑色的废布,使用了trusco公司制“静电消除片材ssd25253100”。

<综合判定>

将成型性评价为“○”、且白粉的有无评价也为“○”的情形综合判定为“○”,将成型性评价及白粉的有无评价中任一者为“△”、另一者为“○”的情形综合判定为“△”,将成型性评价及白粉的有无评价中至少任意一者为“×”的情形综合判定为“×”。综合判定为“○”或“△”的情形为合格。

由表1可明显看出,使用本发明的密封膜构成的实施例1~33的本发明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的成型性优异,并且,不易在外装件的表面上显露出白粉。

而与此相对,对于不在本发明的规定范围内的比较例1~3、5~8、10而言,外装件的成型性并不好,对于不在本发明的规定范围内的比较例3、4、9、11~15而言,在外装件的表面上明显产生了白粉。即,不在本发明的规定范围内的比较例1~15的综合判定均为“×”。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使用本发明涉及的密封膜制作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及本发明涉及的蓄电装置用外装件可用作各种蓄电装置的外装件,作为具体例子,例如包括:

·锂二次电池(锂离子电池、锂聚合物电池等)等蓄电装置;

·锂离子电容器;

·双电层电容器;等等。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蓄电装置不仅包括上述例示的蓄电装置,而且还包括全固体电池。

本申请主张在2016年6月17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6-120918号的优先权,其公开内容直接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

在此所使用的术语及说明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而使用的,本发明并不受其限制。如果在权利要求范围之内,只要不超出其主旨,则本发明也允许任何设计变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