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尘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63016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除尘器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除尘器领域,具体为一种除尘器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除尘器在工业生产中运用广泛,然而工业除尘器功率较大,在一些工厂内专门配备了为除尘器插接供电的配电箱装置,然而传统中除尘器配电箱设置模式单一,其内部的导电部位设置相对靠外,这样就很容易被一些铁丝、铁棒或金属杆件之类的物品接触到,由于铁丝、铁棒或金属杆件均能够导电,在人为意外碰触后容易发生触电事故,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尘器装置,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除尘器装置,包括配电箱以及与除尘器连接的电联头,所述配电箱左侧端面前后相称的设置有挂钩,所述配电箱右侧端面内设有与所述电联头配合连接的电联座,所述电联座中设置有端口朝右的旋转腔,所述旋转腔右端可旋转地安装有旋转板,所述旋转腔右端内壁中设置有环槽,所述环槽中可旋转地安装有环套,所述环套与所述旋转板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板左端面中间处固定设置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腔左端壁中间处设置有安装槽,所述旋转轴左端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安装槽中,所述旋转腔左端壁中上下相称设置有端口朝向所述旋转腔的第一插紧槽,所述第一插紧槽中安装有电联片,所述旋转腔中位于所述旋转板左端可左右滑行地安装有滑行板,所述滑行板中间处设置通连槽,所述旋转腔左端壁中还上下相称设置有端口朝向所述旋转腔的导槽,所述旋转板左端壁中上下相称设置有锁紧槽,所述滑行板左端面上下相称设置有与所述导槽相配合的导杆,所述导杆左端伸进到所述导槽中,所述滑行板右端面上下相称设置有与所述锁紧槽相配合的锁紧块,所述滑行板中还上下相称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插紧槽对准且左右通连的第二插紧槽,所述旋转板中前后相称设置有左右通连的第三插紧槽;所述电联头左端前后相称设置有与所述第三插紧槽相配合的插紧杆。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两个插紧杆之间的距离与两个第一插紧槽之间的距离相同,两个第一插紧槽之间的距离与两个第二插紧槽之间的距离相同,两个第二插紧槽之间的距离与两个第三插紧槽之间的距离相同。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插紧杆末尾设置为弧状。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锁紧块右端面设置为弧状。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导杆上还安装有与所述滑行板抵接的拉簧。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槽中还安装有与所述旋转轴固定连接的扭转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装置中的电联座在初始状态时,所述扭转簧可使两个第三插紧槽保持在前后方向,从而可使所述两个第三插紧槽不与两个第二插紧槽对准,所述扭转簧还可使所述锁紧槽与所述锁紧块对准,而所述滑行板在所述拉簧的作用下被向右顶压而使所述锁紧块插入到所述锁紧槽中,从而可防止所述旋转板转动,此时金属杆件或者金属片无法直接插入到第一插紧槽中与电联片接触,因此,可避免金属杆件或者金属片与电联片接触而发生触电事故,大大增加了用电安全性;

由于当所述插紧杆插入到所述第三插紧槽中并转动90度时,所述第一插紧槽、第二插紧槽和第三插紧槽对准,因此继续向左推动所述电联头,所述插紧杆可穿过所述第二插紧槽并伸进到所述第一插紧槽中与所述电联片接触,此时可实现对除尘器进行供电,由于所述滑行板不可转动,因此,此时所述旋转板不会发生转动;而所述电联头向右拔出,且所述插紧杆脱离所述第三插紧槽时,电联座在所述拉簧以扭转簧的作用下可回复到初始状态,因此本发明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用电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中配电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电联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电联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的右视图。

图5是本发明中插紧杆插入到第一插紧槽中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下面结合图1-5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5,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除尘器装置,包括配电箱30以及与除尘器连接的电联头20,所述配电箱30左侧端面前后相称的设置有挂钩31,所述挂钩31用于所述配电箱30的悬挂,所述配电箱30右侧端面内设有与所述电联头20配合连接的电联座10,所述电联座10中设置有端口朝右的旋转腔11,所述旋转腔11右端可旋转地安装有旋转板15,所述旋转腔11右端内壁中设置有环槽,所述环槽中可旋转地安装有环套153,所述环套153与所述旋转板15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板15左端面中间处固定设置有旋转轴151,所述旋转腔11左端壁中间处设置有安装槽14,所述旋转轴151左端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安装槽14中,所述旋转腔11左端壁中上下相称设置有端口朝向所述旋转腔11的第一插紧槽13,所述第一插紧槽13中安装有电联片130,所述旋转腔11中位于所述旋转板15左端可左右滑行地安装有滑行板16,所述滑行板16中间处设置通连槽160,所述通连槽160用以允许所述旋转轴151穿过,所述旋转腔11左端壁中还上下相称设置有端口朝向所述旋转腔11的导槽12,所述旋转板15左端壁中上下相称设置有锁紧槽17,所述滑行板16左端面上下相称设置有与所述导槽12相配合的导杆161,所述导杆161左端伸进到所述导槽12中,所述滑行板16右端面上下相称设置有与所述锁紧槽17相配合的锁紧块163,所述滑行板16中还上下相称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插紧槽13对准且左右通连的第二插紧槽164,所述旋转板15中前后相称设置有左右通连的第三插紧槽154;所述电联头20左端前后相称设置有与所述第三插紧槽154相配合的插紧杆21。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其中,两个插紧杆21之间的距离与两个第一插紧槽13之间的距离相同,两个第一插紧槽13之间的距离与两个第二插紧槽164之间的距离相同,两个第二插紧槽164之间的距离与两个第三插紧槽154之间的距离相同,从而当所述第三插紧槽154与第二插紧槽164以及第一插紧槽13对准时,所述插紧杆21可依次插入到所述第三插紧槽154、第二插紧槽164和第一插紧槽13中。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其中,所述插紧杆21末尾设置为弧状,从而可在所述插紧杆21与所述滑行板16抵接并相对转动时减小摩擦。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其中,所述锁紧块163右端面设置为弧状,从而在所述弧状与所述旋转板15左端面抵接并相对转动时可减小摩擦。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其中,所述导杆161上还安装有与所述滑行板16抵接的拉簧162,从而可将所述滑行板16向右顶压。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其中,所述安装槽14中还安装有与所述旋转轴151固定连接的扭转簧152,所述扭转簧152在无外力作用的状态下可使两个第三插紧槽154保持在前后方向,且可使所述锁紧槽17与所述锁紧块163对准。

本发明装置中的电联座10在初始状态时,在所述扭转簧152的作用下可使两个第三插紧槽154保持在前后方向,且可使所述锁紧槽17与所述锁紧块163对准,而所述滑行板16在所述拉簧162的作用下被向右顶压而使所述锁紧块163插入到所述锁紧槽17中。

通电使用时,将所述插紧杆21插入到所述第三插紧槽154中,并将所述滑行板16向左顶压,使所述锁紧块17脱离所述锁紧槽17,而后转动所述电联头20,所述电联头20带动所述插紧杆21转动,而所述插紧杆21可驱动所述旋转板15同向转动,当所述电联头20转动90度时,所述第一插紧槽13、第二插紧槽164和第三插紧槽154对准,此时继续向左推动所述电联头20,所述插紧杆21可穿过所述第二插紧槽164并伸进到所述第一插紧槽13中与所述电联片130接触,此时可实现对除尘器进行供电,由于所述滑行板16不可转动,因此,此时所述旋转板15不会发生转动;

使用完毕后,将所述电联头15向右拔出,所述插紧杆21离开所述第三插紧槽154后,所述旋转板15在所述扭转簧152的作用下可发生转动,使两个第三插紧槽154保持在前后方向,且可使所述锁紧槽17与所述锁紧块163对准,而所述滑行板16在所述拉簧162的作用下被向右顶压而使所述锁紧块163再次插入到所述锁紧槽17中。

本发明装置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装置中的电联座在初始状态时,所述扭转簧可使两个第三插紧槽保持在前后方向,从而可使所述两个第三插紧槽不与两个第二插紧槽对准,所述扭转簧还可使所述锁紧槽与所述锁紧块对准,而所述滑行板在所述拉簧的作用下被向右顶压而使所述锁紧块插入到所述锁紧槽中,从而可防止所述旋转板转动,此时金属杆件或者金属片无法直接插入到第一插紧槽中与电联片接触,因此,可避免金属杆件或者金属片与电联片接触而发生触电事故,大大增加了用电安全性;

由于当所述插紧杆插入到所述第三插紧槽中并转动90度时,所述第一插紧槽、第二插紧槽和第三插紧槽对准,因此继续向左推动所述电联头,所述插紧杆可穿过所述第二插紧槽并伸进到所述第一插紧槽中与所述电联片接触,此时可实现对除尘器进行供电,由于所述滑行板不可转动,因此,此时所述旋转板不会发生转动;而所述电联头向右拔出,且所述插紧杆脱离所述第三插紧槽时,电联座在所述拉簧以及扭转簧的作用下可回复到初始状态,因此本发明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用电安全性高。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明确,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总体精神以及构思的情形下,可以做出对于以上实施例的各种变型。其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方案以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