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43014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organiclightemittingdisplay,简称为oled)具有自发光、驱动电压低、发光效率高、响应时间短、清晰度与对比度高、视角宽,可实现柔性显示与大面积全色显示等诸多优点,被业界公认为是最有发展潜力的显示技术。

有源矩阵型oled(英文名称为activematrixoled,简称amoled),利用薄膜晶体管(thinfilmtransistor,简称为tft)搭配电容存储信号,来控制oled的亮度和灰阶表现。每个单独的oled与对应的薄膜晶体管电连接,形成像素矩阵。薄膜晶体管形成的阵列电路,决定像素的发光情况,进而决定图像的构成。amoled可大尺寸化,较省电,高解析度,面板寿命较长,通常用作高清晰度的大尺寸显示装置。

目前,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电子产品已经进入智能时代。由于指纹图案具有唯一性,为了提高使用电子产品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很多电子产品都配备有指纹模识别组,以加强设备的安全性。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全高清及以上的高ppiamoled屏体,像素密度大,像素单元透光孔有效面积小,造成屏体整体透光率不足,进而造成光学屏下指纹识别灵敏度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的指纹模组透光率低的缺陷。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层叠设置的显示层和驱动层;所述显示层包括若干阵列排布的显示单元,所述驱动层包括若干阵列排布的驱动单元;所述显示单元与所述驱动单元一一对应,且电连接;各所述驱动单元的透光率不全相同。

可选地,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透光率大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透光率;所述显示层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对应的所述驱动单元包括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

可选地,各所述第一驱动单元中所有金属元件在所述驱动层所在平面上投影的面积小于各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中所有金属元件在所述驱动层所在平面上投影的面积。

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m个元件,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包括n个元件,m、n为自然数;其中,m<n。

可选地,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连续排列形成第一单元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连续排列形成第二单元行;对应所述第一区域,若干所述第一单元行和若干所述第二单元行沿第二方向连续排列;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

可选地,沿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在所述第一区域中,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间隔排布。

可选地,所述元件为源电极、漏电极、栅极、电容电极、导线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指纹识别模块,所述指纹识别模块设置在所述显示装置远离其出光面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显示单元为有机电致发光单元和/或液晶单元。

可选地,所述第二区域包括所述第二驱动单元。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由于驱动单元中的各元件具有金属导电性,而金属具有一定的阻光性,通过将驱动层中各驱动单元的透光率设置为不全相同,即通过简化各驱动单元中的驱动电路的结构,以形成透光区域,使得光线从透光区域射出,从而达到提升驱动层透光率的效果。

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在不同的区域设置不同透光率的驱动单元,能够实现在不影响显示装置显示区域分辨率的同时,改变第一区域驱动单元的结构,从而提升第一区域的透光率,提高指纹识别率。

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在第一区域对应的驱动单元中规律性排布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使得在提升第一区域整体透光率的同时,保证第一区域的均匀透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4中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4中第一驱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4中第二驱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驱动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驱动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驱动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驱动层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ⅰ-第一区域;ⅱ-第二区域;10-显示层;11-显示单元;20-驱动层;21-第一驱动单元;22-第二驱动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行”仅用于描述沿某一方向,而不能理解为沿水平方向。

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而不应该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和完整的,并且将把本发明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本发明将仅由权利要求来限定。在附图中,为了清晰起见,会夸大层和区域的尺寸和相对尺寸。应当理解的是,当元件例如层、区域或基板被称作“形成在”或“设置在”另一元件“上”时,该元件可以直接设置在所述另一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形成在”或“直接设置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包括由若干在同一平面阵列排布的驱动单元形成的驱动层20,以及包括由若干阵列排布的显示单元11形成的显示层10。显示层10层叠设置在驱动层20的上方,显示单元11与驱动单元21或驱动单元22一一对应电连接,显示层10发出的光线透过驱动层20或沿远离所述驱动层20的方向射出。

需要理解的是,“各所述第一驱动单元中所有金属元件在所述驱动层所在平面上投影的面积小于各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中所有金属元件在所述驱动层所在平面上投影的面积”,意思为:所有金属元件在驱动单元中形成的固定组合后在所述驱动层所在平面上的投影,而不是各金属元件在所述平面中投影的面积之和。此外,本发明中的“显示单元”并不表示该单元具有显示功能,而表示该单元为显示层10中的一个模块或单元;“驱动单元”并不表示该单元具有驱动功能,而表示该单元为驱动层20中的一个模块或单元。

如图1所示,驱动层20中的驱动单元包括第一驱动单元21和第二驱动单元22。其中,第一驱动单元21的结构比第二驱动单元22简单。例如,如图2所示,第一驱动单元21中的元件包括两个薄膜晶体管,一个电容以及实现薄膜晶体管和电容电连接的导线,按照薄膜晶体管以及电容的数量,将第一驱动单元简称为2t1c。

如图3所示,第二驱动单元22中的元件包括八个薄膜晶体管,一个电容以及实现薄膜晶体管和电容电连接的导线,简称为8t1c。但是,本发明中的第一驱动单元21以及第二驱动单元22的结构并不限于此,只需保证第一驱动单元21的透光率大于第二驱动单元22的透光率,即可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例如,第一驱动单元21包括m个元件,第二驱动单元22包括n个元件,m、n为自然数,且m<n;其中,元件为源电极、漏电极、栅极、电容电极、导线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下文的描述中,第一区域ⅰ为指纹识别区域,第二区域ⅱ为该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其中,指纹识别区域设置有指纹识别模块,该指纹识别模块设置在显示装置远离其出光面的一侧,采用贴合方式置于显示装置屏体背面的指纹模组贴合区域内;即,当显示装置为底发射器件(显示层10发出的光线透过驱动层20)时,指纹识别模块设置在显示层10远离驱动层20的一侧,当显示装置为顶发射器件(显示层10发出的光线沿远离所述驱动层20的方向射出)时,指纹识别模块设置在驱动层20远离显示层10的一侧。

如图1所示,第一区域ⅰ包括第一驱动单元21和第二驱动单元22,第二区域ⅱ仅包括第二驱动单元22,通过在不同的区域设置不同的驱动单元,能够实现在不影响显示装置显示区域分辨率的同时,调整第一区域ⅰ驱动单元的结构,从而提升第一区域ⅰ的透光率,提高指纹识别率。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第二区域ⅱ也可以既包括第一驱动单元21,又包括第二驱动单元22。

此外,在下文的描述中,以4×8的驱动单元组成的驱动层20为例进行详细描述,即驱动层20为4行8列的驱动单元。其中,对应于第一区域ⅰ的驱动层20为4×4的驱动单元,对应于第二区域ⅱ的驱动层20为4×4的驱动单元。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驱动层20中驱动单元的个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设置,即驱动层20中所划分的驱动单元21、22的行数和列数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中的显示层10中的显示单元11可以全部是有机电致发光单元,也可以全部是液晶单元,或者显示层10中的显示单元11为有机电致发光单元和液晶单元的组合。在本发明下文的描述中,显示层10中的显示单元11全部都是有机电致发光单元。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如图1所示,该显示装置包括层叠设置的驱动层20和显示层10,其中,驱动层20中的驱动单元21、22和显示层10中的显示单元一一对应电连接。

如图4所示,对应于第一区域ⅰ的驱动层20由4行4列的驱动单元21、22构成,对应于第二区域ⅱ的驱动层20由4行4列的第二驱动单元22构成。对应于第一区域ⅰ,4个第一驱动单元21沿水平方向依次排列,形成第一单元行;4个第二驱动单元22沿水平方向依次排列,形成第二单元行;第一单元行和第二单元行沿垂直方向间隔排列,即第一区域ⅰ对应的驱动单元的奇数行全部为第一驱动单元21,偶数行全部为第二驱动单元22。第二区域ⅱ对应的驱动单元全部为第二驱动单元22。其中,第一驱动单元21为2t1c,第二驱动单元22为8t1c。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第一区域ⅰ对应的驱动单元中规律性排布第一驱动单元21和第二驱动单元22,使得在提升第一区域ⅰ整体透光率的同时,保证第一区域ⅰ的均匀透光,从而提高指纹的识别率。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驱动单元22的扫描信号线scan1直接连接简化后的第一驱动单元21的扫描信号线scan1,第一驱动单元21的扫描信号线scan2和scan3(图中未示出)保持常闭状态;即简化后的第一驱动单元21可按照正常时序进行点亮,无需调整扫描信号线与数据线。

作为本实施例的第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减小第一驱动单元21中的电容电极的面积,和/或减小第一驱动单元21中金属导线的面积,以提高对应于第一区域ⅰ的驱动层20的透光率。

作为本实施例的第二种可替换实施方式,第一驱动单元21为3t1c,第二驱动单元22为9t1c;或第一驱动单元21为3t1c,第二驱动单元22为8t1c;只需保证第一驱动单元21的透光率大于第二驱动单元22的透光率,即第一驱动元件21中所有金属元件在驱动层20所在平面上投影的面积小于第二驱动单元22中所有金属元件在驱动层20所在平面上投影的面积,即可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作为本实施例的第三种可替换实施方式,在该显示装置正常显示期间,通过驱动芯片对第一区域ⅰ对应的第一驱动单元21进行单独的数据补偿,以消除由于第一驱动单元21的简化对显示效果的影响。

作为本实施例的第四种可替换实施方式,驱动层20中的驱动单元所构成的单元行的数量不限于此,可以是5行,6行,7行,10行等等,即具体数量的设置可以根据显示装置的实际尺寸以及显示清晰度要求相应设置。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如图5所示,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对应于第一区域ⅰ的驱动单元,4个第一驱动单元21水平排列构成的第一单元行连续排列;对应于第二区域ⅱ的驱动单元,所有的驱动单元全部为第二驱动单元22;只需保证第一驱动单元21的透光率大于第二驱动单元22的透光率,即可达到在不同的区域设置不同的驱动单元的效果,在不影响显示装置显示区域分辨率的同时,能够提升第一区域ⅰ的透光率,提高指纹识别率。

作为本实施例的第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对应于第一区域ⅰ,所有的驱动单元全部为第一驱动单元21;对应于第二区域ⅱ,所有的驱动单元全部为第二驱动单元22。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如图6所示,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沿x方向和y方向上,对应于第一区域ⅰ的驱动单元,驱动层20为间隔排列的第一驱动单元21和第二驱动单元22。即,对应于第一区域ⅰ的任意两个相邻的驱动单元的结构不同,即任意两个相邻的驱动单元为第一驱动单元21和第二驱动单元22。

通过规律性间隔排列的第一驱动单元21和第二驱动单元22,形成以4×4的驱动单元组成的对应于第一区域ⅰ的驱动层20,使得该显示装置整体光线透过比较均匀,方便后续的指纹识别算法处理。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如图5所示,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对应于第一区域ⅰ的任意相邻的两个驱动单元为第一驱动单元21和第二驱动单元22。只需保证第一驱动单元21的透光率大于第二驱动单元22的透光率,即可达到在不同的区域设置不同的驱动单元的效果,实现在不影响显示装置显示区域分辨率的同时,提升第一区域ⅰ的透光率,提高指纹识别率的目的。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