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转接线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12978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硬件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转接线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处理器技术的提升,要求服务器尽可能提高密度、可扩展性,从而提高产品竞争力;这就要求服务器开发者在有效的设计空间内集成更多的元件,高密接口可以将多个接口(vga接口、usb接口等)集成为一个高密接口,通过外接多合一转接线再分出各个接口。

高密接口技术,是将vga接口、usb接口、com接口等合并为1个高密口,再通过连接多合一转接线的方式将各个接口释放出正常连接外部设备。

由于服务器对密度、可扩展性要求越来越高,高密接口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服务器上。但限于当前传统转接线连接器的固定结构设计,如图1所示,需要先在服务器高密接口两侧安装两颗固定螺柱,然后再通过转接线上的自带螺丝将转接线固定在服务器上后才可以正常使用,操作起来较为繁琐,在取下转接线时,固定螺丝与服务器上的两颗固定螺丝容易连轴转动,进而固定螺柱也会被取下,降低维护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组合式转接线连接器。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组合式转接线连接器,所述连接器上设置有扣手,所述连接器通过扣手与机箱固定端连接固定。当连接器插入到设备的高密接口时,通过扣手卡扣到设备机箱固定端上,将连接器固定。

所述扣手的前端设置有扣手缺口,所述设备机箱固定端上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固定凸点,所述连接器通过扣手缺口挂到机箱固定端的固定凸点上起到固定作用。

所述连接器的连接器塑封件,所述连接器塑封件将连接器的主体和扣手塑封为一体。

所述扣手为两个,分别设置于连接器的主体的两侧。

所述扣手缺口采用镂空设计,其目的是与服务器固定端的凸点卡合时,增强固定的力度。使用时通过按压扣手后可将连接器插入服务器上高密接口。

所述扣手上设置有扣手限位凸点,当连接器插入时,起限位作用,便于扣手到位后卡扣到机箱的固定端。

所述扣手和连接器主体之间设置有强力弹簧,使用时通过向内按压扣手,扣手前端插入固定端,连接器插入高密接口,松开扣手,镂空缺口与机箱固定端上的固定凸点扣合固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通过采用即插即用的多合一线缆,避免传统转接线接服务器时先固定螺柱、再通过螺丝固定转接线,减少服务器维护时不必要的准备工作,提升产品易用性,同时减少安装2颗固定螺柱,降低了服务器生产成本、材料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转接线连接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转接线连接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连接器扣手的侧面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扣手,2、扣手缺口,3、连接器塑封件,4、连接器的主体,5、扣手限位凸点,6、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说明书附图,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组合式转接线连接器,所述连接器上设置有扣手1,所述连接器通过扣手1与机箱固定端连接固定。当连接器插入到设备的高密接口时,通过扣手1卡扣到设备机箱固定端上,将连接器固定。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所述扣手的前端设置有扣手缺口2,所述设备机箱固定端上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固定凸点,所述连接器通过扣手缺口2挂到机箱固定端的固定凸点上起到固定作用。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所述连接器的连接器塑封件3,所述连接器塑封件3将连接器的主体4和扣手1塑封为一体。

实施例4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所述扣手1为两个,分别设置于连接器的主体4的两侧。

实施例5

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所述扣手缺口2采用镂空设计,其目的是与服务器固定端的凸点卡合时,增强固定的力度。使用时通过按压扣手2后可将连接器插入服务器上高密接口。

实施例6

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所述扣手上设置有扣手限位凸点5,当连接器插入时,起限位作用,便于扣手到位后卡扣到机箱的固定端。

实施例7

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所述扣手和连接器主体之间设置有强力弹簧6,使用时通过向内按压扣手,扣手前端插入固定端,连接器插入高密接口,松开扣手,镂空缺口与机箱固定端上的固定凸点扣合固定。

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式转接线连接器,所述连接器上设置有扣手,所述连接器通过扣手与机箱固定端连接固定。本发明通过采用即插即用的多合一线缆,避免传统转接线接服务器时先固定螺柱、再通过螺丝固定转接线,减少服务器维护时不必要的准备工作,提升产品易用性,同时减少安装2颗固定螺柱,降低了服务器生产成本、材料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刘元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0.23
技术公布日:2018.02.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