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芯片封装支架及其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935264发布日期:2019-06-15 01:21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一种LED芯片封装支架及其生产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led封装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led芯片封装支架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照明技术的发展,发光二极管(led,lightemittingdiode)因其亮度高、能耗低、体积小、寿命长以及安全可靠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照明及显示领域,被认为是取代白炽灯,荧光灯,高压气体放电灯的第四代光源。led种类较多,包括直插式led、smdled、食人鱼以及大功率led等。其中,smdled为表面贴装发光二极管,应用极其广泛。

现有技术中,在封装smdled时,如图1及图2所示,将反射杯10置于底座20上,led芯片30贴装在底座20上并位于反射杯10底部,然后在反射杯10中封装邵氏硬度较大的胶水40,该胶水40中混合有荧光粉。邵氏硬度较大的胶水40,使得胶水40与反射杯10及底座20之间的缝隙较小,硫蒸气难以进入反射杯10底部与镀银层发生硫化反应,并产生黑色物质而吸收光通量,从而使得出光效率较高。然而,邵氏硬度较大的胶水40,其内应力较大,在热胀冷缩的冲击作用下,led芯片30正负极的连接导线301容易断点,经测试,如图2及图3所示,连接导线301与led芯片30上表面的连接点b点容易断点,其冷热冲击测试ts回合数小于100,影响发光。

为解决led芯片30正负极的连接导线301容易断点问题,现有技术中,或者在反射杯10中封装邵氏硬度较小的胶水40,该胶水40中混合有荧光粉。然而,邵氏硬度较小的胶水40,又使得胶水40与反射杯10及底座20之间的缝隙较大,硫蒸气容易进入反射杯10底部与镀银层发生硫化反应,并产生黑色物质而吸收光通量,影响出光效率。

因此,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既提升smdled防硫化性能,又提升smdled抗冷热冲击性能,两者不能同时兼得。有鉴于此,本发明研发出一种克服所述缺陷的led芯片封装支架及其生产方法,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ed芯片封装支架及其生产方法,实现既提升smdled防硫化性能,又提升smdled抗冷热冲击性能,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为:

一种led芯片封装支架,包括底座、反射杯、led芯片、第一硅胶层及第二硅胶层;反射杯设置于底座上,led芯片的下表面贴装在底座上并位于反射杯底部,led芯片的正负极分别通过连接导线与引脚连接;反射杯底部设置第一硅胶层,第一硅胶层上设置第二硅胶层,第二硅胶层覆盖led芯片的上表面,第一硅胶层的邵氏硬度大于第二硅胶层的邵氏硬度,第二硅胶层中混合有荧光粉。

进一步,第一硅胶层的邵氏硬度为邵氏d硬度50-90,第二硅胶层的邵氏硬度为邵氏a硬度40至邵氏d硬度50之间。

进一步,第一硅胶层上表面低于led芯片的上表面,或者与led芯片的上表面齐平。

一种led芯片封装支架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提供反射杯,反射杯设置于底座上,led芯片的下表面贴装在底座上并位于反射杯底部,led芯片的正负极分别通过连接导线与引脚连接,在反射杯底部喷涂第一硅胶层;

二,在第一硅胶层上喷涂第二硅胶层,第二硅胶层覆盖led芯片的上表面,第一硅胶层的邵氏硬度大于第二硅胶层的邵氏硬度,第二硅胶层中混合有荧光粉。

进一步,第一硅胶层的邵氏硬度为邵氏d硬度50-90,第二硅胶层的邵氏硬度为邵氏a硬度40至邵氏d硬度50之间。

进一步,第一硅胶层上表面低于led芯片的上表面,或者与led芯片的上表面齐平。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在反射杯底部喷涂第一硅胶层,在第一硅胶层上喷涂第二硅胶层,第二硅胶层覆盖led芯片的上表面,第一硅胶层的邵氏硬度大于第二硅胶层的邵氏硬度,第二硅胶层中混合有荧光粉。

第一硅胶层的邵氏硬度大于第二硅胶层的邵氏硬度,第一硅胶层的邵氏硬度大,受热彭胀性系数小,第一硅胶层与底座和反射之间的缝隙随之减小,提升气密性,减缓硫蒸气对反射杯底部镀银层的化学反应,从而提升硫化光通量维持率。第二硅胶层的邵氏硬度小,降低led芯片内部的内应力,从而增加对led芯片的连接导线的保护,提升冷热冲击可靠性。经测试,本发明硫化光通量维持率大于90%,且冷热冲击回合数大于500回合。

同时,第二硅胶层中混合有荧光粉,而第一硅胶层不加荧光粉,从而减少了荧光粉的用量而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又可以提升气密性,减缓硫蒸气对镀银层的硫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反射杯10底座20

led芯片30连接导线301

胶水40

底座1反射杯2

led芯片3第一硅胶层4

第二硅胶层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4及图5所述,本发明揭示的一种led芯片封装支架,包括底座1、反射杯2、led芯片3、第一硅胶层4及第二硅胶层5。

反射杯2设置于底座1上,led芯片3的下表面贴装在底座1上并位于反射杯2底部,led芯片3的正负极分别通过连接导线6与引脚连接,此为常规结构,此处不赘述。所述led芯片3与底座1贴装的一面为下表面,与下表面相对的另一面为上表面,即离底座1较近的一面为下表面,而离底座1较远的一面为上表面。

反射杯2底部设置第一硅胶层4,第一硅胶层4上表面低于led芯片3的上表面,或者与led芯片3的上表面齐平,优选为,第一硅胶层4上表面与led芯片3的上表面齐平。第一硅胶层4上设置第二硅胶层5,第二硅胶层5覆盖led芯片3的上表面,第一硅胶层4的邵氏硬度大于第二硅胶层5的邵氏硬度,优选为,第一硅胶层4的邵氏硬度为邵氏d硬度50-90,第二硅胶层5的邵氏硬度为邵氏a硬度40至邵氏d硬度50之间。

第一硅胶层4的邵氏硬度大于第二硅胶层5的邵氏硬度,第一硅胶层4的邵氏硬度大,受热彭胀性系数小,第一硅胶层4分别与底座1和反射杯2之间的缝隙随之减小,提升气密性,减缓硫蒸气对反射杯2底部镀银层的化学反应,从而提升硫化光通量维持率。第二硅胶层5的邵氏硬度小,降低led芯片3内部的内应力,从而增加对led芯片3的连接导线6与led芯片3连接点b点的保护,提升冷热冲击可靠性。经测试,本发明硫化光通量维持率大于90%,且冷热冲击回合数大于500回合。

第二硅胶层5中混合有荧光粉,而第一硅胶层4可以不加荧光粉,从而减少了荧光粉的用量而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又可以提升气密性,减缓硫蒸气对镀银层的硫化。

本发明还揭示一种led芯片封装支架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提供反射杯2,反射杯2设置于底座1上,led芯片3的下表面贴装在底座1上并位于反射杯2底部,led芯片3的正负极分别通过连接导线6与引脚连接,在反射杯2底部喷涂第一硅胶层4。第一硅胶层4上表面低于led芯片3的上表面,或者与led芯片3的上表面齐平,优选为,第一硅胶层4上表面与led芯片3的上表面齐平。

二,在第一硅胶层4上喷涂第二硅胶层5,第二硅胶层覆盖led芯片3的上表面,第一硅胶层4的邵氏硬度大于第二硅胶层5的邵氏硬度,优选为,第一硅胶层4的邵氏硬度为邵氏d硬度50-90,第二硅胶层5的邵氏硬度为邵氏a硬度40至邵氏d硬度50之间。第二硅胶层5中混合有荧光粉,第一硅胶层4可以不加荧光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对本案设计的限制,凡依本案的设计关键所做的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