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IDC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86809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IDC连接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一种便携式IDC连接器。



背景技术:

IDC连接器(IDC,Insulation Displacement Connector,绝缘位移连接器)是电子工程技术人员经常接触的一种部件。它的作用是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流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

目前,IDC连接器由绝缘基座、端子构成,绝缘基座用于安装端子,端子均采用插接部分与接线部分连接的组合方式,接线部分用于连接导线;由于目前组装好的IDC连接器没有手提部位,人们在操作和运输的过程,会习惯性的拉住导线来提携整个IDC连接器,这样很容易导致连接好的导线产生松脱现象,影响产品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携式IDC连接器。

一种便携式IDC连接器,包括基座、安装在所述基座上的端子、连接固定所述端子的中盖、安装在所述中盖上的上盖、以及连接于所述上盖的吊耳;所述基座上设有若干双排端子插孔,所述基座相对两端均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具有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所述基座相对两端的外侧具有扣勾;所述上盖的下端设有一凹槽,所述上盖对应所述凹槽的端面两侧为圆角设置;所述上盖的相对两端均延伸凸块,所述凸块的内侧端与所述上盖的下端形成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中盖的两端匹配;所述凸块开设有异形扣接孔形成抵扣块和卡台,所述抵扣块与所述卡台成对角设置以供所述扣勾扣接;所述抵扣块处于所述凸块与所述上盖相接触的端面;所述吊耳的材质为纸质材料;所述吊耳的一端穿设所述凹槽后与另一端连接。

上述的便携式IDC连接器结构简单,组装方便。通过在IDC连接器上安装吊耳,方便人工在操作和运输中提携,避免了习惯性的通过拉住连接好的导线来提携整个IDC连接器,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延长了该IDC连接产品的使用寿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扣块的下端面为斜面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块与所述上盖为一体化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子包括连接部、自所述连接部向上延伸的安装部、以及连接所述安装部的压接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盖上设有穿线孔和定位孔;所述穿线孔贯穿所述中盖的相对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盖的相对两端设有倒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便携式IDC连接器的立体组装图;

图2为图1的便携式IDC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便携式IDC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4为图2的便携式IDC连接器的端子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2的便携式IDC连接器的上盖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的含义为:

基座-10,端子插孔-11,通孔-12,第一卡块-13,第二卡块-14,扣勾-15;

端子-20,连接部-21,安装部-22,压接部-23;

中盖-30,穿线孔-31,定位孔-32,倒扣-33;

上盖-40,凹槽-41,凸块-42,缺口43,扣接孔-44,抵扣块-45,卡台-46;

吊耳5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考图1至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的便携式IDC连接器,包括基座10、安装在基座上的端子20、用于固定该端子20的中盖30、安装在中盖30上方的上盖40、以及连接于上盖40的吊耳50。

基座10上设有若干双排端子插孔11,端子插孔11用于插接端子20。基座10相对两端均设有通孔12,通孔12内壁设有第一卡块13和第二卡块14,第一卡快13和第二卡块14用于锁扣中盖30。基座10相对两端的外侧设有扣勾15,扣勾15用于固定上盖40。

端子20包括连接部21、自连接部21向上延伸的安装部22、以及连接安装部22的压接部23。连接部21置于端子插孔11内,用于连接另一连接器上的端子;安装部22将端子20紧固安装在端子插孔11内;按压部23用于刺入及连通导线。

中盖30上设有穿线孔31和定位孔32,穿线孔31贯穿中盖30的相对两侧,穿线孔31供导线的一端穿入。中盖30相对两端设有倒扣33,倒扣33与第一卡块13互锁进行对中盖30一个初步定位;待压接部23刺入导线的一端后,按压中盖30,将倒扣33与第二卡块14扣紧,即将中盖30与基座10紧固连接。

上盖40的下端设有一凹槽41,供吊耳50的穿设,上盖40对应凹槽41的端面两侧为圆角设置,防止吊耳50刮伤。上盖40的相对两端设有凸块42,凸块42的内侧端与上盖40的下端形成缺口43,缺口43与中盖30的两端匹配。凸块42开设有异形扣接孔44形成抵扣块45和卡台46,抵扣块45与卡台46成对角设置以供扣勾15扣接。抵扣块45处于凸块42与上盖40相接触的端面;抵扣块45的下端面为斜面设置,以便于扣勾15扣入。在本实施例中,凸块42与上盖10为一体化设置。

吊耳50的材质为纸质材料。当上盖40与基座10扣接后,吊耳50的一端穿设凹槽41后与另一端连接。

该便携式IDC连接器组装过程为:将端子20安装在端子插孔11位置处,倒扣33扣入第一卡块13,对中盖30进行一个初步定位;导线一端穿入穿线孔31,压接部23刺入穿线孔31内的导线后,压接部23进而插入定位孔32内,以对导线进行固定,以免松脱;倒扣33扣入第二卡块14,即将中盖30与基座10进行紧固连接;缺口43与中盖30两端匹配,扣勾15扣入扣接孔44,即将上盖40与基座10进行紧固连接;吊耳50的一端穿设凹槽41后与另一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IDC连接器结构简单,组装方便。通过在IDC连接器上安装吊耳,方便人工在操作和运输中提携,避免了习惯性的通过拉住连接好的导线来提携整个IDC连接器,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延长了该IDC连接产品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