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多个端电极的积层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3772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具有多个端电极的积层电容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容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多个端电极的积层电容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装置朝向轻薄短小发展已是趋势所驱,因此,安装于电子装置的印刷积体电路板上的各式电子元件与被动元件也须跟着改变。

就积层电容器(Multi-layer Ceramic Capacitor,MLCC)而言,现有的积层电容器主要是由多层介电层与多层内电极层相互堆叠,并通过两个位于相反侧的端电极对外电连接,若要使用具有不同电容值的积层电容器时,通常是将不同的积层电容器彼此以串/并联方式结合。然而,对于相互串/并联堆叠结合的积层电容器来说,其串/并联架构在设计阶段就已决定,因此,整体适用性已预先被限定,且多颗积层电容器焊接于印刷积体电路板上会让整体电子装置的体积无法再进一步缩小。

因此,改良积层电容器的设计而减少印刷积体电路板的占用的空间,是此技术领域的相关技术人员所须突破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多个端电极的积层电容器。

本实用新型具有多个端电极的积层电容器,包含至少一个积层电容,该至少一个积层电容包括:一个本体、一层第一内电极层、一层第二内电极层、一层第三内电极层、一层第四内电极层,及一端电极单元。

该本体由介电材料构成。

该第一内电极层由该本体的一第一侧延伸至该本体内。

该第二内电极层由该本体相反该第一侧的一第二侧延伸至该本体内,并与该第一内电极层相间隔,且定义该第一内电极层与该第二内电极层的间距为一第一间距。

该第三内电极层由该本体的该第一侧延伸至该本体内,而相间隔地位于该第二内电极层之上,且定义该第二内电极层与该第三内电极层的间距为一第二间距。

该第四内电极层由该本体的该第二侧延伸至该本体内,而相间隔地位于该第三内电极层之上,且定义该第三内电极层至该第四内电极层的间距为一第三间距,其中,该第一间距不同于该第二间距与该第三间距。

该端电极单元包括一形成于该本体的该第一侧而电连接该第一内电极层的第一端电极、一形成于该本体的该第二侧而电连接该第二内电极层与该第四内电极层的第二端电极,及一形成于该本体的该第一侧而电连接该第三内电极层的第三端电极,且该第一端电极、该第二端电极,及该第三端电极彼此电性隔绝。

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多个端电极的积层电容器,该第一内电极层具有一第一电极层体,及一由该第一电极层体的一端往该本体的该第一侧延伸而与该第一端电极电连接的第一延伸部,该第二内电极层与该第四内电极层分别具有一第二电极层体与一第四电极层体,该第二电极层体与该第四电极层体靠近该第二侧的一端电连接该第二端电极,该第三内电极层具有一第三电极层体,及一由该第三电极层体的一端往该本体的该第一侧延伸而与该第三端电极电连接的第三延伸部,其中,该第一延伸部与该第三延伸部的正投影不重叠。

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多个端电极的积层电容器,该端电极单元还包括一形成于该本体的该第二侧的第四端电极,且该第二端电极与该第四端电极彼此电性隔绝,该第一内电极层具有一第一电极层体,及一由该第一电极层体的一端往该本体的该第二侧延伸而与该第一端电极电连接的第一延伸部,该第二内电极层具有一第二电极层体,及一由该第二电极层体的一端往该本体的该第一侧延伸而与该第二端电极电连接的第二延伸部,该第三内电极层具有一第三电极层体,及一由该第三电极层体的一端往该本体的该第一侧延伸而与该第三端电极电连接的第三延伸部,该第四内电极层具有一第四电极层体,及一由该第四电极层体的一端往该本体的该第二侧延伸而与该第四端电极电连接的第四延伸部,其中,该第一延伸部与该第四延伸部的正投影不重叠,该第二延伸部与该第三延伸部的正投影不重叠。

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多个端电极的积层电容器,该端电极单元还包括一形成于该本体的该第二侧的第四端电极,且该第二端电极与该第四端电极彼此电性隔绝,该第一内电极层具有一第一电极层体,及一由该第一电极层体的一端往该本体的该第一侧延伸而与该第一端电极电连接的第一延伸部,该第二内电极层具有一第二电极层体,及二由该第二电极层体的相反两端分别往该本体的该第一侧与该第二侧延伸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分别与该第二端电极及该第四端电极电连接,该第三内电极层具有一第三电极层体,及一由该第三电极层体的一端往该本体的该第二侧延伸而与该第三端电极电连接的第三延伸部,该第四内电极层具有一第四电极层体,及二由该第四电极层体的相反两端分别往该本体的该第一侧与该第二侧延伸的第四延伸部,所述第四延伸部分别与该第二端电极及该第四端电极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多个端电极的积层电容器,该第二内电极层的所述第二延伸部与该第四内电极层的所述第四延伸部的正投影彼此重叠。

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多个端电极的积层电容器,该第二间距等于该第三间距,该第一间距大于该第二间距与该第三间距。

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多个端电极的积层电容器,该第二间距不等于该第三间距,该第一间距大于该第二间距与该第三间距。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的效果在于:通过设计所述内电极层的位置并电连接于不同的端电极,使该积层电容器具有不同电容值及多个端电极,从而将具有不同电容值整合于单颗积层电容器内,可有效减少印刷积体电路板的使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立体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具有多个端电极的积层电容器的一第一实施例;

图2是一沿图1的II-II剖面线所取得的剖视示意图,辅助说明图1的该第一实施例;

图3是一示意图,说明该第一实施例的一第一内电极层、一第二内电极层、一第三内电极层,及一第四内电极层的实施态样;

图4是一立体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具有多个端电极的积层电容器的一第二实施例;

图5是一沿图4的V-V剖面线所取得的剖视示意图,辅助说明图4的该第二实施例;

图6是一示意图,说明该第二实施例的该第一内电极层、该第二内电极层、该第三内电极层,及该第四内电极层的实施态样;

图7是一立体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具有多个端电极的积层电容器的一第三实施例;

图8是一沿图7的VIII-VIII剖面线所取得的剖视示意图,辅助说明图7的该第三实施例;及

图9是一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具有多个端电极的积层电容器的一第三实施例的该第一内电极层、该第二内电极层、该第三内电极层,及该第四内电极层的实施态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具有多个端电极的积层电容器的一第一实施例,包含至少一个积层电容,该至少一个积层电容包括:一个本体20、一层第一内电极层21、一层第二内电极层22、一层第三内电极层23,及一层第四内电极层24。

该本体20是由介电材料构成,并具有一第一侧201及一与该第一侧201间隔相对的第二侧202。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该本体20的介电材料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周知,且非本实用新型的重点,于此不加以赘述。

该第一内电极层21由该本体20的该第一侧201延伸至该本体20内,该第二内电极层22由该本体20的该第二侧202延伸至该本体20内,并与该第一内电极层21彼此相间隔,并定义该第一内电极层21与该第二内电极层22彼此的间距为一第一间距d1。该第三内电极层23由该本体20的该第一侧201延伸至该本体20内,而相间隔地位于该第二内电极层22上方,并定义该第二内电极层22与该第三内电极层23的间距为一第二间距d2。该第四内电极层24由该本体20的该第二侧202延伸至该本体20内,而相间隔地位于该第三内电极层23上方,并定义该第三内电极层23至该第四内电极层24的间距为一第三间距d3,且该第一间距d1不同于该第二间距d2与该第三间距d3。

要说明的是,该第一内电极层21与该第二内电极层22之间的第一间距d1、该第二内电极22与该第三内电极23之间的第二间距d2,及该第三内电极层23与该第四内电极层24的第三间距d3是代表相邻的内电极层所能具有的电容值,由于该第一间距d1是不同于该第二间距d2与该第三间距d3,使得积层电容能具有不同的电容值,于该第一实施例中,是以该第二间距d2等于该第三间距d3,而该第一间距d1大于该第二间距d2与该第三间距d3为例作说明,但不限于此。

该端电极单元25包括一形成于该本体20的该第一侧201而电连接该第一内电极层21的第一端电极251、一形成于该本体20的该第二侧202而电连接该第二内电极层22与该第四内电极层24的第二端电极252,及一形成于该本体20的该第一侧201而电连接该第三内电极层23的第三端电极253,且该第一端电极251、该第二端电极252,及该第三端电极253彼此电性隔绝。

具体地说,配合参阅图3,该本体20概呈矩形,该第一内电极层21具有一呈矩形的第一电极层体211,及一由该第一电极层体211靠近该第一侧201的其中一角往该第一侧201延伸而与该第一端电极251电连接的第一延伸部212。该第二内电极层22与该第四内电极层24也分别具有一呈矩形的第二电极层体221与一第四电极层体241,且该第二电极层体221与该第四电极层体241靠近该第二侧202的一短边端电连接该第二端电极252。该第三内电极层23具有一呈矩形的第三电极层体231,及一由该第三内电极层23靠近该第一侧201的其中一角往该第一侧201延伸而与该第三端电极253电连接的第三延伸部232,其中,该第一延伸部212与该第三延伸部232的正投影不重叠。

详细地说,于该第一实施例中,该第二内电极层22与该第四内电极层24不具有延伸部,而是以呈矩形的第二电极层体221与第四电极层体241的短边邻近该第二侧202,并形成包覆该第二侧202的该第二端电极252,而该第一内电极层21与该第三内电极层23则是分别通过其第一延伸部212与第三延伸部232延伸至该本体20的该第一侧201的相反角落,再于该两个角落分别形成该第一端电极251与该第三端电极253,从而形成具有三个端电极的积层电容器。

参阅图4至图6,本实用新型具有多个端电极的积层电容器的一第二实施例,其结构大致相同于该第一实施例,不同处在于,该端电极单元25还包括一形成于该本体20的该第二侧202的第四端电极254,而该第一内电极层21的该第一延伸部212是由该第一电极层体211靠近该第二侧202的其中一角往该第二侧202延伸,而电连接该第一端电极251,且该第二内电极层22与该第四内电极层24还分别具有由该第二电极层体221与该第四电极层体241其中一角延伸的该第二延伸部222与该第四延伸部242。

具体地说,该第二延伸部222是由该第二电极层体221靠近该第一侧201且与该第三延伸部232相反的一角往该第一侧201延伸,以电连接该第二端电极252,该第四延伸部242是由该第四电极层体241靠近该第二侧202且与该第一延伸部212相反的一角往该第二侧202延伸,以电连接该第四端电极254;该第三延伸部232由该第三电极层体23的一端往该第一侧201延伸而与该第三端电极253电连接。也就是说,于该第二实施例中,该第一延伸部212、该第二延伸部222、该第三延伸部232,及该第四延伸部242四者的正投影分别是位于矩形的四个角而彼此不重叠,并分别电连接于四个端电极,从而形成具有四个端电极的积层电容器。

参阅图7至图9,本实用新型具有多个端电极的积层电容器的一第三实施例,其结构大致相同于该第二实施例,不同处在于,该第一内电极层21的该第一延伸部212是往该第一侧201延伸而电连接该第一端电极251,该第三内电极层23的该第三延伸部232是往该第二侧202延伸而电连接该第三端电极253,且该第二内电极层22与该第四内电极层24分别具有两个第二延伸部222与两个第四延伸部242。

具体地说,该两个第二延伸部222与该两个第四延伸部242是分别由该第二电极层体221与该第四电极层体241的相反两端往该第一侧201与该第二侧202延伸而分别电连接该第二端电极252与该第四端电极254,也就是说,该两个第二延伸部222与该两个第四延伸部242的正投影会彼此重叠,而该第一延伸部212与该第三延伸部232的正投影则不重叠,如此,以形成具有四个端电极的积层电容器。

此处要特别说明的是,前述该第一实施例至该第三实施例仅是以四个内电极层,及内电极层之间具有两种不同的间距为例作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让该第一间距d1、该第二间距d2,及该第三间距d3三者彼此不同,从而使该积层电容器具有三种不同电容值,更可进一步的重复排列前述每一个实施例的结构,而具有更多层的内电极层,并通过设计内电极层的延伸部而电连接至位于该本体20的四个角落的所述端电极,以构成具有多电容值与多端电极的积层电容。由于各内电极层的排列方式具有诸多变化,本实用新型仅以前述三个实施例作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前述所述实施例的揭示,而组合得知其他的实施态样。于应用上,是选择性的电连接该积层电容器的其中两个、三个或四个端电极,以使单一个积层电容具有多种电容值,而能有效减少积层电容于印刷积体电路板上所占用的面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多个端电极的积层电容器,通过将所述内电极层分别电连接于该本体20同一侧的两个角落与其中另一侧,以形成具有三个端电极的积层电容器,或将所述内电极层分别电连接于该本体20的四个角落,而形成具有四个端电极的积层电容器,并搭配让所述内电极层具有不同的间距,使该积层电容器具有不同的电容值,以达成单颗积层电容器具有不同电容值目的,而有效减少印刷积体电路的使用空间,所以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