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N型射频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66464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一种N型射频连接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电缆技术领域中的电连接器,具体涉及一种N型射频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在各类电子设备中主要起着信号互联与功率传输的作用,可以传输各种电压电流信号、微波射频信号或功率,被广泛应用于电子、通信、计算机、汽车、能源及航空航天等领域。

传统的N型连接器已有70多年的历史,随着移动通讯事业的迅猛发展,射频连接器的电气性能、耐环境性能也在不断提高。传统的N型连接器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暴露出新的问题,如振动等恶劣环境条件下互调(intermodulation)不稳定等缺点。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低互调高可靠的N型射频连接器,以满足日益严酷的电气性能、耐环境性能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N型射频连接器,用以实现低互调高可靠性的电气连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N型射频连接器,包括:

阴头连接器1和阳头连接器2;所述阴头连接器包括:第一内导体11;第一外导体13;以及,隔离所述第一内导体11和第一外导体13的第一环形绝缘体12;所述阳头连接器包括:第二内导体21;第二外导体24;以及,隔离所述第二内导体21和第二外导体24的第二环形绝缘体22;

其中,围绕所述第一外导体13或第二外导体24形成有沿径向突出的第二环形凸起27;在所述阴头连接器和阳头连接器连接时,所述第一外导体13和第二外导体24通过所述第二环形凸起27相连接。

优选的,围绕所述第一内导体(11)或第二内导体(21)形成有沿N型射频连接器径向突出的第一环形凸起(14);

所述在阴头连接器和阳头连接器连接时,所述第一内导体(11)和第二内导体(21)通过所述第一环形凸起(14)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内导体11上设有中心孔,所述第一环形凸起14形成于所述中心孔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外导体13的顶端设有轴向延伸的第一孔壁,所述第一孔壁包围在所述第一内导体11的四周;

所述第二外导体24的顶端设有轴向延伸的第二孔壁,所述第二孔壁包围在第二内导体21的四周;所述第二环形凸起27形成于所述第二孔壁的外表面上;

在所述阴头连接器1和阳头连接器2连接时,所述第一环形凸起14与所述第二内导体21的外表面之间为线接触,所述第二环形凸起27与第一孔壁的内表面之间为线接触。

优选的,所述第一环形凸起14和所述第二环形凸起27均为曲面结构。

优选的,在所述阴头连接器1和阳头连接器2连接时,所述第一内导体11的端面与第二内导体21之间间隔第一预设间隙,所述第二内导体21的端面与第一内导体11之间间隔第二预设间隙,所述第二外导体24的端面与第一外导体13之间间隔第三预设间隙。

优选的,所述第二外导体24的根部形成有凸台,所述凸台中形成有密封圈槽,且所述密封圈槽的开口朝向第一外导体13的端面,且所述开口的尺寸小于所述密封圈槽的槽底尺寸;所述密封圈槽中嵌设有一密封圈,且所述密封圈部分突出于所述密封圈槽;其中,在所述阴头连接器1和阳头连接器2连接时,所述第一外导体13的端面与所述密封圈相抵接。

优选的,所述阳头连接器还包括:卡环25和螺套26;其中,所述螺套26通过卡环25与第二外导体24连接,且所述螺套26的内表面作为所述密封圈槽的一个侧壁;在所述阴头连接器1和阳头连接器2连接时,所述密封圈在所述第一外导体13的端面的挤压下与所述螺套26的内表面相抵接。

优选的,在所述阴头连接器1和阳头连接器2连接时,所述第二外导体24部分插置于所述第一外导体13的第一孔壁中,且在所述第一孔壁的开口处, 所述第一外导体13的第一孔壁的内径与所述第二外导体24的根部外径之间间隔第四预设间隙。

优选的,在所述第二外导体24上形成有卡环槽,所述卡环25卡设于所述卡环槽中,且所述卡环槽朝向第一外导体13侧的槽壁通过一斜面28过渡连接至槽底。

优选的,所述螺套26的外表面为铣六方结构且设有沿轴向方向的直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N型射频连接器,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N型射频连接器,相比普通N型连接器,其阴头连接器与阳头连接器内外导体接触均采用凸起的鼓包结构以及与侧表面的线接触的方式,提高了电接触可靠性,提升了产品的互调指标。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N型射频连接器其机械基准面强度更加坚固可靠,解决了普通N型连接器使用过程中机械基准面易损坏、可靠性低等缺点。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针对阳头连接器螺套采用直纹和铣六方的外观设计,区别于常规N型阳头连接器螺套外观,便于现场操作和用户识别。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N型射频连接器对插后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N型射频连接器内外导体接触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N型射频连接器阴头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N型射频连接器阳头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5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N型射频连接器阳头连接器螺套的示意图;

图5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N型射频连接器阳头连接器螺套的剖视图。

图中:

1:阴头连接器;11:第一内导体;12:第一环形绝缘体;13:第一外导体;14:第一环形凸起;

2、阳头连接器;21、第二内导体;22、第二环形绝缘体;23、密封圈;24、第二外导体;25:卡环;26:螺套;27:第二环形凸起;28:斜面。

31:第一预设间隙;32:第二预设间隙;33:第三预设间隙;34:第四预设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诸如具体的配置和组件的特定细节仅仅是为了帮助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另外,为了清楚和简洁,省略了对已知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如图1、图3、图4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低互调高可靠的N型射频连接器,包括阴头连接器1和阳头连接器2。

其中,所述阴头连接器1包括:第一内导体11;第一外导体13;以及,隔离所述第一内导体11和第一外导体13的第一环形绝缘体12。

所述阳头连接器2包括:第二内导体21;第二外导体24;以及,隔离所述第二内导体21和第二外导体24的第二环形绝缘体22。

这里,上述内外导体的大体结构可以采用现有技术的类似结构,例如,第一内导体11具有中心孔,第二内导体21的端部设置有尖端。在阴头连接器和阳头连接器连接时,第二内导体21的尖端部分插入至上述中心孔内。

为了提高连接器在振动等恶劣环境条件下互调指标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现有阴头连接器和阳头连接器之间的面接触方式改为线接触方式。具体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围绕所述第一内导体11或第二内导体21形成有沿N型射频连接器径向突出的第一环形凸起14,围绕所述第一外导体13或第二外导体24形成有沿径向突出的第二环形凸起27。这里,所述第一环形凸起14和所述第二环形凸起27均为曲面结构。这样,在所述阴头连接器1和阳头连接器2连接时,所述第一内导体11和第二内导体21通过所述第一环形凸起14相连接,所述第一外导体13和第二外导体24通过所述第二环形凸起27相连接。

请参照图2,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环形凸 起14形成于第一内导体11上,第二环形凸起27形成于第二外导体24上。具体的,所述第一内导体11上设有中心孔,所述第一环形凸起14形成于所述中心孔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外导体13的顶端设有轴向延伸的第一孔壁,所述第一孔壁包围在所述第一内导体11的四周。所述第二外导体24的顶端设有轴向延伸的第二孔壁,所述第二孔壁包围在第二内导体21的四周;所述第二环形凸起27形成于所述第二孔壁的外表面上。在所述阴头连接器1和阳头连接器2连接时,所述第一环形凸起14与所述第二内导体21的外表面之间为线接触,所述第二环形凸起27与第一孔壁的内表面之间为线接触。

可以看出,在阴头连接器1和阳头连接器2完成连接后,通过上述环形凸起,可以形成可靠的侧面接触,保证了侧面接触可靠性,从而可以防止由于螺纹松懈引起的互调失稳。

当然,除了图2的实现方式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也可以将所述第一环形凸起14形成于第二内导体21上,还可以将第二环形凸起27形成于第一外导体13上。

如图2所示,在所述阴头连接器1和阳头连接器2连接时,所述第一内导体11的端面与第二内导体21之间间隔第一预设间隙31,所述第二内导体21的端面与第一内导体11之间间隔第二预设间隙32,所述第二外导体24的端面与第一外导体13之间间隔第三预设间隙33。通过在内外导体轴向端面之间保留上述的间隙,可以提升连接器动态互调的稳定性。

请参照图1、图2和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外导体24的根部形成有凸台,所述凸台中形成有密封圈槽,且所述密封圈槽的开口朝向第一外导体13的端面,且所述开口的尺寸小于所述密封圈槽的槽底尺寸,以形成一口窄底宽的截面呈梯形的密封圈槽结构。所述密封圈槽中嵌设有一密封圈,且所述密封圈部分突出于所述密封圈槽;其中,在所述阴头连接器1和阳头连接器2连接时,所述第一外导体13的端面与所述密封圈相抵接。通过阴头连接器1的第一外导体13端面挤压阳头连接器2的第二外导体24上的密封圈,形成连接器内部密封。

这样,所述阴头连接器1和阳头连接器2完成连接后,将阴头连接器1的第一外导体13的端面以及阳头连接器2的第二外导体24的密封圈槽左端面 作为机械基准面,机械基准面接触面积较大,机械强度坚固可靠,从而可以防止在过大的拧紧力矩下,引起机械基准面的变形、损伤,使得连接器的机械可靠性得到提升。

继续参照图1和图4,所述阳头连接2还包括:卡环25和螺套26。其中,所述螺套26通过卡环25与第二外导体24连接,且所述螺套26的内表面作为所述密封圈槽的一个侧壁。在所述阴头连接器1和阳头连接器2连接时,所述密封圈在所述第一外导体13的端面的挤压下与所述螺套26的内表面相抵接。

以上的密封圈槽结构,由于口部较窄,从而可以很好的将密封圈限制在槽内,防止密封圈发生脱落。另外,在阴头连接器1和阳头连接器2连接后,阴头连接器1的第一外导体13的端面可将密封圈压缩,实现连接器内部密封。同时,密封圈挤压在螺套内壁(内表面)上,在一定程度上,对防止螺套松动具有积极作用。

请继续参照图2,在所述阴头连接器1和阳头连接器2连接时,所述第二外导体24部分插置于所述第一外导体13形成的第一孔壁中,且在所述第一孔壁的开口处,所述第一外导体13的第一孔壁的内径与所述第二外导体24的根部外径之间间隔第四预设间隙34,该间隙在图2中采用深色加粗线条表示。这样,在所述阴头连接器1和阳头连接器2完成连接后,阴头连接器第一外导体口部内径与阳头连接器第二外导体接触头根部外径之间采用间隙配合,通过预先控制该间隙在一个预定数值范围(该数值大小可以根据连接器规格设置,通常不宜过大)之内,提升连接器在振动、冲击等恶劣环境下的电性能、机械性能的稳定性。

请参照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外导体24的侧表面上形成有卡环槽,所述卡环25卡设于所述卡环槽中,且所述卡环槽朝向第一外导体13侧的槽壁通过一斜面28过渡连接至槽底。通过以上结构,在所述阴头连接器1和阳头连接器2对插时,阳头连接器2的螺套26拧紧过程中,卡环25在卡环槽左侧槽底的斜面28作用下,处于涨开状态,防止螺套在过大力矩下,引起螺套26从第二外导体24上脱落,从而可以避免或减小螺套在较高扭矩下发生螺套松脱的风险。

请参照图5A~图5B,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在阳头连接器2的螺套26上 采用了直纹和铣六方设计,即所述螺套26的外表面为铣六方结构且设有沿轴向方向的直纹,通过上述结构设计,一方面可以便于现场操作,另一方面与普通N型连接器加以区别,避免出现混料风险。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N型射频连接器,相比普通N型连接器,其阴头连接器与阳头连接器内外导体接触均采用凸起的鼓包结构以及与侧表面的线接触的方式,提高了电接触可靠性,提升了产品的互调指标。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N型射频连接器其机械基准面强度更加坚固可靠,解决了普通N型连接器使用过程中机械基准面易损坏、可靠性低等缺点。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针对阳头连接器螺套采用直纹和铣六方的外观设计,区别于常规N型阳头连接器螺套外观,便于现场操作和用户识别。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