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极线性稳压器全芯片ESD保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62169阅读:7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极线性稳压器全芯片ESD保护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成电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极线性稳压器全芯片 ESD保护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主流应用的双极低压差线性稳压电源带使能控制、错误标示输出,其结构如图1所示,该电路结构相较三端端稳压器,在偏置电路中引入使能控制电路,使能端的电源电压可高于电源电压,也可低于电源电压;增加了错误标示电路,当电路出现欠压、过温、过流等问题时,输出为高电平,正常输出低电平;为了实现高精度,将反馈分压电阻以片外厚膜电阻的方式实现。这些技术的引入具有以下优点:系统应用时可采用数字脉冲(TTL输出或CMOS输出)控制低压差线性稳压电源工作状态(工作或关断),实现低功耗设计;当电路出现故障模式时,系统可根据错误标示端的信号关断线性稳压电源;一方面以混合集成电路的形式集成芯片、厚膜反馈电阻,实现高精度输出,另一方面用户外接高精度反馈电阻,可灵活实现所需的高精度输出电压。在主流应用的双极线性稳压电源结构中,由于使能端、错误标示端、可调端口出现在电路外引脚,且使能端的电压可能大于等于电源电压,也有可能小于等于电源电压,故使能端与电源端口及其它端口ESD设计难度增加;同时错误标示端、可调端出现在电路外引脚,整个芯片各端口的 ESD保护设计复杂化。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极线性稳压器全芯片ESD保护结构,为一种全芯片ESD设计架构,在正常状态下,能够保证 IO端口相互隔离,可实现双电源电压ESD保护,最大程度建立全芯片ESD 泄流通路,提高双极低压差线性稳压电源的全芯片ESD防护能力。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双极线性稳压器全芯片ESD保护结构,包括连接在芯片各端口的 SCR静电结构单元;所述的SCR静电结构单元包括衬底PNP结构的晶体三极管Q1,以及构成SCR电路的晶体三极管Q2、晶体三极管Q3、电阻Rj 和电阻Rb;晶体三极管Q1发射极接IO端口,集电极自然接地,基极为 SCR静电结构单元的输入输出端口B;晶体三极管Q2发射极与电阻Rj一端均连接SCR静电结构输入输出端口B,基极接电阻Rj另一端和晶体三极管Q3的集电极,晶体三极管Q2集电极接晶体三极管Q3的基极和电阻Rb 电阻的一端;晶体三极管Q3发射极与电阻Rb另一端接SCR静电结构单元的IO端口。

优选的,所述稳压器全芯片的每个端口上分别连接SCR静电结构单元,所有SCR静电结构单元的IO端口分别为对应的稳压器全芯片的各端口,每个 SCR静电结构单元的输入输出端口B相互连接形成各端口ESD保护网络。

优选的,5个SCR静电结构单元分别连接在稳压器的Vin、OUT、 Flag、Enable和GND端口上形成各端口ESD保护网络;5个SCR静电结构单元的IO端口分别为对应的Vin、OUT、Flag、Enable和GND端口,每个 SCR静电结构单元的输入输出端口B相互连接。

优选的,晶体三极管Q2采用横向PNP。

优选的,晶体三极管Q3采用纵向NPN。

优选的,电阻Rj采用基区夹层电阻。

优选的,电阻Rb采用基区电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根据双极晶体管的特性,利用SCR电路结构与衬底PNP的特性,构建一种SCR静电结构单元,采用该结构建立线性稳压电源全芯片静电保护网络结构。在SCR静电结构单元中,晶体三极管Q1采用衬底PNP,其集电极接地,所以任意两个端口之间均通过一对背靠背二极管隔离,故使能端口、输入电源端口可采用双电源供电,使能端口电源电压可大于输入电源端口电压,也可小于输入电源端口电压。从而提供一种双电源供给条件下的带使能端、错误标示端、可调端低压差线性稳压电源IO中ESD 保护结构,该全芯片ESD保护结构不但能保证芯片各端口之间电气相互隔离,又能有效提高全芯片ESD泄流能力,同时可广泛应用于其它双极或 BCD工艺电路。能够实现了低压差线性稳压电源各端口之间的ESD保护,抗静电能力大于4000V,其电路简洁,不影响原有电路的正常工作,

进一步的,通过将SCR静电结构单元扩展到其它电路端口,形成全局 ESD保护网络,全方位的实现了对稳压器全芯片的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主流应用的低压差线性稳压电源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例中所述的SCR静电保护电路单元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例中所述的线性稳压电源全芯片ESD保护电路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例中所述的线性稳压电源全芯片ESD保护等效电路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例中所述的Enable端口、Flag端口ESD泄流通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电源电压全芯片ESD保护结构,可保证芯片双电源供电,实现IO之间相互隔离,最大限度建立全芯片ESD泄流通路,提高低压差线性稳压电源芯片的全芯片ESD防护能力,可广泛应用于其它双极或BCD工艺电路全芯片ESD保护。根据双极器件的特性,利用SCR电路结构与衬底PNP的特性,构建一种SCR静电结构单元A,采用该结构建立线性稳压电源全芯片静电保护网络。

在SCR静电结构单元A中,利用衬底PNP集电极接地的特性,Q1采用衬底PNP,其发射极接IO端口,集电极自然接地,基极为SCR静电结构输入输出端口B;Q2、Q3、Rj、Rb构成SCR电路,Q2采用横向PNP,其发射极与Rj一端也接SCR静电结构输入输出端口B,Q2基极接Rj电阻另一端和Q3的集电极,Q2集电极接Q3的基极和Rb电阻的一端,Rj采用基区夹层电阻;Q3采用纵向NPN,其发射极与Rb另一端接SCR静电结构单元A的IO端口,Rb采用基区电阻。

利用SCR静电结构单元A构建低压差线性稳压电源各端口ESD保护网络:采用5个SCR静电结构单元A,实现低压差线性稳压电源Vin、 OUT、Flag、Enable、GND端口的各端口ESD保护网络,5个SCR静电结构单元A的IO分别为Vin、OUT、Flag、Enable、GND端口,每个SCR静电结构单元A的输入输出端口B连在一起。

首先,说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线性稳压电源全芯片ESD保护结构和应用条件:

(一)单元结构

如图2所示,SCR静电结构单元A,利用衬底PNP集电极接地的特性,Q1采用衬底PNP,其发射区面积为24μm×24μm,其发射极接IO端口,集电极自然接地,基极为该静电结构输入输出端口B;Q2、Q3、Rj、 Rb构成SCR电路,Q2采用横向PNP,其发射区面积为32μm×32μm,其发射极与Rj一端也接该静电结构输入输出端口B,Q2基极接Rj电阻另一端和Q3的集电极,Q2集电极接Q3的基极和Rb电阻的一端,Rj采用基区夹层电阻,Rj的长宽比为32μm:12μm;Q3采用纵向NPN,其发射区面积为110μm×60μm,其发射极与Rb一端接该静电结构单元A的IO端口,Rb采用基区电阻,Rb的长宽比为24μm:80μm。

如图3所示,采用5个SCR静电结构单元A,分别为A1、A2、A3、 A4、A5,实现低压差线性稳压电源Vin、OUT、Flag、Enable、GND端口的各端口ESD保护网络,5个SCR静电结构单元A的IO分别为Vin、 OUT、Flag、Enable、GND端口,每个SCR静电结构单元A的输入输出端口B连在一起,实现全芯片ESD保护网络。

(二)应用条件

应用该静电保护网络的芯片工作电源电压范围为2.4V~26V;使能端口工作电源电压范围为2.4V~26V,使能端口电压可大于等于电源电压,也可小于等于电源电压;该结构可应用于双极或BCD工艺电路IO端口ESD保护。

其次,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基于2um 40V标准双极工艺技术,全芯片中的工作电源电压为工作电源的为2.5V~26V,由于采用该静电保护结构,该静电结构中Q1晶体管集电极接地,电路正常工作时,Q1晶体管可等效一个二极管D1,所以电路正常工作时任意两个端口之间均存在一对背靠背二极管,全芯片ESD等效保护网络如图4所示,按照该实用新型方案,故使能端口电压可大于等于电源电压,也可小于等于电源电压,使能端口工作电压范围为2.5V~26V,同时实现各端口之间相互隔离。

当任意两个端口ESD事件发生时,按照常规低压差线性稳压电源中的 ESD保护(仅依靠寄生结构进行ESD保护),其Enable端口、Flag端口、 ADJ端口电应力发生时,不能形成ESD泄放回路,引起电路内部器件烧毁失效。然而采用该实用新型全局ESD保护网络后,以Enable端口、Flag端口为例说明,若Enable端口为高压,Flag端口为低压,如图5所示,其中典型ESD电流泄放路径如下:ESD电流通过区域A1区域Q1的EB结,公共点B,A2区域Q2、Q3、Rj、Rb组成的SCR结构,Flag端口;若Enable 端口为低压,Flag端口为高压,电流方向则相反。其余任意两个端口之间的 ESD电流泄放与Enable端口、Flag端口情况类似,不再重述。

实验结果表示,基于该实用新型设计的双极线性稳压器全芯片,全芯片 ESD防护能力在HBM条件下可达4000V标准,远高于常规ESD布局条件下的线性稳压器ESD性能指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