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用多卷芯锂离子电池电芯芯包组合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19315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验室用加工组件,特别涉及多卷芯锂离子电池芯包组合工装组件。



背景技术:

多卷芯并联组合的电芯结构是大容量锂离子电池结构的主要形式之一,确保卷芯内部不存在微短路,各个卷芯组合时前后左右对齐不错位,组合完成的芯包表面平整,对于后工序的入壳、以及制成成品后电池的使用寿命、安全性等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通过合理使用工装,达到发现内部存在微短路的卷芯并及时剔除,消除卷芯组合时对不齐、错位以及组合完后芯包表面不平整的目的,对于提高多卷芯并联组合结构的电芯质量,满足后续装配工艺的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解决实验室手工多卷芯芯包组合过程中出现的组合时卷芯错位、成组后芯包不平整、以及不能及时发现卷芯内部微短路问题的实验室用多卷芯锂离子电池电芯芯包组合工装。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验室用多卷芯锂离子电池电芯芯包组合工装,由主架、定位模块、绝缘测试模块和裹胶模块组成,其中主架主要括底座、气缸固定板和气缸固定板组成,气缸固定板板固定在底座上;定位模块由两组固定板、两组活动板组成,两组固定板固定在底座上,两组活动板分别由气缸控制,其控制气缸分别固定在不同的气缸固定板上;绝缘测试模块由定位模块和气缸推板组成,气缸推板控制气缸固定在活动板上,气缸推板的控制气缸固定在固定板上;裹胶模块由定位模块中除其中一组活动板外的部件构成。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使用优势:将原来分散在不同工序的芯包成组工作集成到一套工装上完成,降低了原来不同工序间物料转移带来的误差累积,大幅度提高了成组后芯包的一致性,同时芯包成组的效率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通过工装的使用,大幅度降低了手工制作芯包过程中的人为影响因素,对于芯包成组过程中存在的卷芯错位、卷芯中可能存在的微短路难于发现、芯包表面不平整等问题具有明显的改善。该工装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操作人员经过简单培训就能熟练掌握操作技巧。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将多个卷芯定位对齐、卷芯内部微短路检测、裹胶成组形成芯包的过程集合为一体,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具体包括主架、卷芯定位模块、微短路检测模块、裹胶成组模块四个组成部分。

附图说明

图多卷芯并组合工装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气缸推板;3.固定板;.气缸推板;5.固定板;6.气缸推板;7.活动板;8.气缸固定板;9.气缸推板;10.活动板;11.气缸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但不限于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验室用多卷芯锂离子电池电芯芯包组合工装,由主架、定位模块、绝缘测试模块和裹胶模块组成,其中主架主要括1底座、8气缸固定板和11气缸固定板组成,8和11气缸固定板板固定在1底座上;定位模块由3、 5固定板、7、10活动板组成,3、5固定板固定在1底座上,7活动板由气缸控制,其控制气缸固定在8气缸固定板上,10活动板由气缸控制,其控制气缸固定在11气缸固定板上;绝缘测试模块由定位模块和2、4、6、9气缸推板组成,2、9气缸推板控制气缸固定在10活动板上,4、6气缸推板的控制气缸固定在5固定板上;裹胶模块由定位模块中除7活动板、8气缸固定板外的部件构成。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先将7活动板升起,逐个放上卷芯并将卷芯定位,后升起活动板10将已定位的卷芯固定,再退回7活动板,然后同时升起2、4、6、9气缸推板将卷芯整体压住进行绝缘测试,测试完后再将2、4、6、9气缸推板同时退回,漏出头尾裹胶位置进行裹胶,完成后手扶已经组合好的卷芯,退回10活动板,取下卷芯,即完成多卷芯组合的整个过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