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散热蓄电池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04803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散热蓄电池外壳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散热蓄电池外壳。



背景技术:

蓄电池是将电能和化学能相互转换的装置,是现在储能的主要设备,为了保护蓄电池,通常会设置蓄电池外壳,并且外壳内通常有多个蓄电池单体相互串联而成,现有的蓄电池壳体会将其内部分隔为多个容纳腔,每个容纳腔内安装一个蓄电池单体,但是这个容纳腔的体积是固定的,不能改变容纳体积,并且现有的蓄电池有些散热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高效散热蓄电池外壳。

技术方案:一种蓄电池外壳,包括壳体、顶盖和位于壳体内的板状的分隔部,所述壳体包括底壁、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二侧壁相对,所述第三、四侧壁相对,所述第一侧壁具有多个条形的第一定位凹槽,第二侧壁具有多个条形的第二定位凹槽,所述第三侧壁通过第一弹簧连接有第一压板,所述第四侧壁通过第二弹簧连接有第二压板,所述分隔部的一侧边具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凹槽啮合的条形的第一定位凸起,分隔部的另一侧边具有与所述第二定位凹槽啮合的条形的第二定位凸起,所述分隔部的两个侧面均通过第三弹簧连接有第三压板;所述分隔部具有内腔、多个与内腔连通的水平通孔和多个与内腔连通的竖直通孔,所述壳体的底壁具有多个第一通孔,所有分隔部的每个竖直通孔均与一个第一通孔连通;所述底壁下方还固定连接有多个条状凸筋,所述第一、二、三压板均具有多个第二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顶盖具有供极柱穿过的孔部,所述顶盖还具有多个第三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分隔部的数量是2-4个。

进一步地,分隔部每个侧面连接的第三弹簧的数量大于5个。

进一步地,第三侧壁连接的第一弹簧的数量和第四侧壁连接的第二弹簧的数量均大于5个。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内均具有两端敞口的竖直的散热通道。

进一步地,每个分隔部具有5个竖直通孔。

进一步地,底壁具有多个第一通孔,多个第一通孔呈矩形整列分布。

进一步地,多个第一定位凹槽相互平行且等间距分布,多个第二定位凹槽相互平行且等间距分布。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蓄电池壳体,通过选择使用的第一、二定位凹槽和使用的分隔部的数量可以调节每个容纳腔室的大小,从而容纳不同体积的蓄电池单体。并且分隔部、底壁、顶盖均具有散热用的孔,散热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外壳水平方向截面示意图;

图2为底壁示意图;

图3为外壳侧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标记:1壳体;1.1第一侧壁;1.2第二侧壁;1.3第三侧壁;1.4第四侧壁;1.5底壁;1.5.1第一通孔;1.5.2条状凸筋;1.3.1、1.4.1散热通道;1.3.2第一压板;1.3.3第一弹簧;1.4.2第二压板;1.4.3第二弹簧;1.1.1第一定位凹槽;1.2.1第二定位凹槽;3分隔部;3.1水平通孔;3.2内腔;3.3竖直通孔;4第三压板;4.1第三弹簧;4.2第二通孔;2顶盖。

一种蓄电池外壳,包括壳体1、顶盖2和位于壳体内的板状的分隔部3,所述壳体包括底壁1.5、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第三侧壁1.3和第四侧壁1.4,所述第一、二侧壁相对,所述第三、四侧壁相对,所述第一侧壁具有多个条形的第一定位凹槽1.1.1,第二侧壁具有多个条形的第二定位凹槽1.2.1,所述第三侧壁通过第一弹簧1.3.3连接有第一压板1.3.2,所述第四侧壁通过第二弹簧1.4.3连接有第二压板1.4.2,所述分隔部的一侧边具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凹槽啮合的条形的第一定位凸起,分隔部的另一侧边具有与所述第二定位凹槽啮合的条形的第二定位凸起,所述分隔部的两个侧面均通过第三弹簧连接有第三压板;所述分隔部具有内腔、多个与内腔连通的水平通孔3.1和多个与内腔3.2连通的竖直通孔3.3,所述壳体的底壁具有多个第一通孔,所有分隔部的每个竖直通孔均与一个第一通孔1.5.1连通;所述底壁下方还固定连接有多个条状凸筋1.5.2,所述第一、二、三压板均具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顶盖具有供极柱穿过的孔部,所述顶盖还具有多个第三通孔。所述分隔部的数量是2-4个。分隔部每个侧面连接的第三弹簧的数量大于5个。第三侧壁连接的第一弹簧的数量和第四侧壁连接的第二弹簧的数量均大于5个。所述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内均具有两端敞口的竖直的散热通道。每个分隔部具有5个竖直通孔。底壁具有多个第一通孔,多个第一通孔呈矩形整列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蓄电池,通过选择使用的第一、二定位凹槽和使用的分隔部的数量从而调节各个容纳空间的大小,从而可以选择使用不同体积的蓄电池单体,并且分隔部的竖直通孔和底壁的第一通孔连通,水平通孔和各个容纳空间连通,加上顶盖的通孔和侧壁的散热通道,从而整体散热效果好。由于底壁处具有凸筋,一方面强度加强,另一方面使底壁的第一通孔的端口露出,易于散热。第一通孔的数量等于每个分隔部竖直通孔的数量乘以第一定位凹槽的数量,从而无论分隔部安装在哪个第一、二定位凹槽内,分隔部的每个竖直通孔均与一个第一通孔连通。

尽管本实用新型就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示意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只要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变化和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