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下凹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14751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下凹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下凹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我国能源供需矛盾日趋激烈,以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将担当解决能源问题重任,如何提高发电量是人们长期探索的问题。已知最初的双玻组件结构为玻璃+封装材料+电池片+封装材料+玻璃+铝制边框,安装此组件时,因铝制边框支撑,组件表面始终处于平面,但这并不能提高光利用率。随着玻璃钢化工艺增强,亚玛顿双玻组件较传统双玻组件更为轻薄,无需铝制边框,耐冲击性也可以达标。通过夹具安装,组件形成一个凹面,光入射后形成多次反射,增加入射量,从而提高发电效率。

因此,提出一种新型下凹光伏组件是本实用新型所要研究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带框光伏组件未能有效利用光,从而导致发电率较低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下凹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包括前板、封装结构,太阳能电池片、背板以及接线盒,所述太阳能电池片与背板层叠布置,所述接线盒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连接;

所述前板采用透光钢化玻璃,所述封装结构由多层POE层层叠而成,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由多串电池片组串联构成,每串电池片组包括若干片电池片;所述背板采用压花镀膜钢化玻璃;所述接线盒采用分体式接线盒;

针对每个光伏组件设有多个安装夹具,所述安装夹具用于安装所述光伏组件,当光伏组件安置在安装夹具上,所述光伏组件具有饶性自然下垂形成凹面。

进一步地,所述透光钢化玻璃钢化后表面应力在40Mpa以上。

进一步地,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由6串电池片组串联构成,每串电池片组包括12片电池片,其中,相邻两片电池片的片间距为2mm,相邻两串电池片组的串间距为3mm。

进一步地,所述压花镀膜钢化玻璃钢化后表面应力在40Mpa以上。

进一步地,针对每个组件设有4~8个安装夹具。

进一步地,所述光伏组件具有长边和短边,其短边与底部的横杆切线夹角在0.5°~3.0°。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夹具的扭力在12N*m~16N*m。

进一步地,所述夹具包括下夹部,所述下夹部高度为10mm,所述安装夹具边部与光伏组件留有0.2mm~1mm的空隙。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针对传统带框光伏组件未能有效利用光的问题,其前板和背板均采用具有饶性的钢化玻璃,安装夹具具有一定高度,且夹具中部无支撑,当光伏组件搁置在安装夹具中,由于双玻组件的可饶曲特性,在安装组件时使光伏组件自然下凹形成凹面,增加光入射量,从而增加发电量。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减少了铝边框的使用,节约成本;

(2)组件下凹形成反射面,增加光入射量;

(3)在标准测试条件下相同组件输出功率,可提升电站系统的发电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施例光伏组件用安装方式A安置在安装夹具上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施例光伏组件用安装方式B安置在安装夹具上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施例光伏组件用安装方式C安置在安装夹具上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施例光伏组件短边与底部横杆夹具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新型下凹光伏组件

如图1-4所示,所述光伏组件1包括前板、封装结构,太阳能电池片、背板以及接线盒,所述太阳能电池片与背板层叠布置,所述接线盒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连接。

所述前板采用透光钢化玻璃,透光钢化玻璃钢化后表面应力在 40Mpa以上。所述封装结构由多层POE层层叠而成,采用1+1层叠方式,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由多串电池片组串联构成,每串电池片组包括若干片电池片,本实施例中个,太阳能电池片由6串电池片组串联构成,每串电池片组包括12片电池片,其中,相邻两片电池片的片间距为2mm,相邻两串电池片组的串间距为3mm。所述背板采用压花镀膜钢化玻璃,压花镀膜钢化玻璃钢化后表面应力在40Mpa以上。所述接线盒采用分体式接线盒。

参见附图1,针对每个光伏组件1设有多个安装夹具2,所述安装夹具2用于安装所述光伏组件1,当光伏组件1安置在安装夹具2 上,所述光伏组件1具有饶性自然下垂形成凹面。其中,安装夹具2 的扭力在12N*m~16N*m范围内均适合,保证光伏组件无下滑风险。安装夹具2包括下夹部,下夹部高度为10mm,安装夹具2边部与光伏组件1留有0.2mm~1mm的空隙。

本实施例中,光伏组件使用双玻组件,其厚度不大于5.5mm(不包含接线盒的厚度)。所述前板长度方向的尺寸为1968mm,宽度方向的尺寸为986mm;厚度方向的尺寸为2mm。所述太阳能电池片长度方向的尺寸为156mm,宽度方向的尺寸为156mm。参见附图2,所述光伏组件具有长边和短边,其短边与底部的横杆切线夹角在2°,其中,短边长度小于1.05米,发电量最佳。

实验设置:实验地点为江苏常州,取三块相同的双玻组件与微型逆变器,电表相连,朝南安装,倾角为25°,搭建微型并网系统,电表用来记录发电量。

其中,三块组件分别用三种方式安装,分别为A,B,C如附图1-3,第一块组件用安装方式A中间用泡沫顶起,形成平面;第二块组件用安装方式B下夹具高度为10mm的夹具安装;第三块组件用安装方式 C下夹具高度为20mm的夹具安装。

避免为型逆变器对实验的影响,间隔一个月更换三块组件位置。

实验结果如下:

注:每天每千瓦发电量=T天发电量/装机量/T天,该数据是评判组件发电量效益的重要指标。由上表看出,安装方式B较安装方式A 发电增益为1.2%,安装方式C虽显示发电最高,但考虑到成本,安装方式B为最佳方案,因此选为本实用新型的方案。

以上已将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即凡依本申请范围所作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