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圈器身压紧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07437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变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浸式变压器。



背景技术:

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它有一个公用的铁芯和与其交联的几个绕组,且它们之间的空间位置不变。当某一个绕组从电源接受交流电能时,通过电感生磁,磁感生电的电磁感应原理改变电压,在其余绕组上以同一频率,不同电压传输交流电能。油浸式变压器是把器身(绕组及铁芯)都装在充满变压器油的油箱中通过油液进行冷却的变压器,相比干式变压器,由于油浸式变压器是密封在油箱内,其对使用寿命更为苛刻,还需要具有过载、短路后仍能正常工作的能力。现有的油浸式变压器大多为由多个圆柱型器身组成,每个圆柱型器身都单独进行压圈压紧,并通过底座和铁轭进行固定。对于处于两端的圆柱型器身来说,其最外侧的凸出部都会通过螺栓与底座和铁轭进行固定,但对于内侧的凸出部以及里面的圆柱型器身来说,并没有和铁轭和底座接触,一旦系统突发短路,巨大的电动力非常容易将器身压板冲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线圈器身压紧结构,通过拉带的固定能够保证器身在突发短路产生的电动力下保持完整的形态,并且在短路结束后还能正常使用,解决了以往器身短路后较易造成器身损伤,导致整个装置报废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线圈器身压紧结构,包括底座,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若干个圆柱型器身,所述的圆柱型器身顶部设置有上压圈,所述的圆柱型器身上方设置有夹架,所述的底座两侧设置分别设置有若干个位置相对的拉环,所述的拉环设置在相邻两个圆柱型器身之间,两个位置相对的拉环上设置有压带,所述的压带紧致的压在两个相邻圆柱型器身的上压圈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相邻所述的上压圈之间紧密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夹架上设置有与所述上压圈相配合的上凸出架,所述的上凸出架上设置有固定所述上压圈的上螺栓。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圆柱型器身底部设置有下压圈,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若干个底部槽道,所述的底部槽道设置在两个相对的所述拉环之间,所述的压带通过所述的底部槽道也紧致的压在两个相邻圆柱型器身的下压圈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相邻所述的下压圈之间紧密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与所述下压圈相配合的下凸出架,所述的下凸出架上设置有固定所述下压圈的下螺栓。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器身固定结构,由于圆柱型器身本身形体以及整个装置空间的限制,三相变压器由三个圆柱型线圈组成,位于中间位置的圆柱型器线圈部和底部无法进行良好的压紧。压紧装置一般由高强度的绝缘材料组成,中间的压紧装置由于结构的原因抗弯能力较差,从而导致器身压紧失稳,让整个装置丧失功能。为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压带将处于内部的圆柱型器身边缘压紧,给予圆柱型器身上下两个面的边缘地带压力,一旦发生短路,在压带的压力下防止圆柱型器身边缘变形破裂,让短路的能量进行内部释放,使得短路后整个圆柱型器身保持完整,内外机构正常,还能继续进行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拉带的固定能够保证器身在短路时保持完整的形态,并且在短路结束后还能正常使用,解决了以往器身短路后造成器身损伤,整个装置报废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线圈器身压紧结构,包括底座1,所述的底座1上设置有若干个圆柱型器身3,所述的圆柱型器身3上方设置有夹架2,所述的圆柱型器身3顶部设置有上压圈31,相邻所述的上压圈31之间紧密连接。述的圆柱型器身3底部设置有下压圈32,相邻所述的下压圈32之间紧密连接。所述的底座1两侧设置分别设置有若干个位置相对的拉环4,所述的拉环4设置在相邻两个圆柱型器身3之间,所述的底座1上设置有若干个底部槽道4,所述的底部槽道5设置在两个相对的所述拉环4之间,两个位置相对的拉环4上设置有压带6,所述的压带6紧致的压在两个相邻圆柱型器身3的上压圈31上同时所述的压带6通过所述的底部槽道5也紧致的压在两个相邻圆柱型器身3的下压圈32上。所述的夹架2上设置有与所述上压圈31相配合的上凸出架21,所述的上凸出架21上设置有固定所述上压圈31的上螺栓22。所述的底座1上设置有与所述下压圈32相配合的下凸出架11,所述的下凸出架11上设置有固定所述下压圈32的下螺栓12。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