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发光二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73652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二极管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新型发光二极管。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简称为LED。由含镓Ga、砷As、磷P、氮N等的化合物制成。当电子与空穴复合时能辐射出可见光,因而可以用来制成发光二极管。在电路及仪器中作为指示灯,或者组成文字或数字显示。砷化镓二极管发红光,磷化镓二极管发绿光,碳化硅二极管发黄光,氮化镓二极管发蓝光。因化学性质又分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和无机发光二极管LED。

与传统的白炽钨丝灯泡及荧光灯相比,LED灯具有体积小、发热量低,耗电量小的优点,而且能低压低电流启动,反应速度快并能高频次操作、使用寿命长,因而有“绿色照明光源”之称。

但是现有技术所提供的发光二极管二次封装结构,由于其采用的是单纯的在发光二极管晶粒表面涂覆荧光粉,然后再通过透明树脂固定成球冠形,这样的结构会导致涂覆在二极管晶粒表面的荧光粉在中央位置的厚度较厚而周边较薄,光线在中央位置较厚的荧光粉层中多次反射而发不出去,不仅导致光源的利用效率低,而且会导致发光二极管过热,造成了能源的浪费。

同时现有的发光二极管在安装在电路板上时,由于插入时有冲击力,容易导致引脚折断。

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成了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努力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发光二极管。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发光二极管,包括发光部和支撑发光部的支撑部,所述的发光部包括基板和设置在基板上的晶片,基板内设置有用作发光二级管正、负极的金属蚀刻片A和金属蚀刻片B,晶片通过焊接形式与金属蚀刻片A和金属蚀刻片B连接,基板上还设置有透明框,晶片位于透明框中心处,晶片的高度低于透明框的高度,晶片和透明框之间填充有封装胶体,位于晶片上的封装胶体高度与透明框高度平齐,所述支撑部包括对称设置的左支撑部和右支撑部,左支撑部和右支撑部分别与金属蚀刻片A和金属蚀刻片B连接。

进一步地,左支撑部和右支撑部均为折线形引线结构,右支撑部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第一竖直引脚、水平引脚和第二竖直引脚,第一竖直引脚上设置有多个向外凸出的弧形缓冲部。

进一步地,金属蚀刻片A和金属蚀刻片B相互靠近的两个侧面形成阶梯槽,阶梯槽的底部宽带大于顶部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的基板为透明胶体,封装胶体内均匀分布有荧光粉,基板的宽度大于透明框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便加工制造,基板上还设置有透明框,晶片位于透明框中心处,晶片的高度低于透明框的高度,晶片和透明框之间填充有封装胶体,位于晶片上的封装胶体高度与透明框高度平齐,这种结构弥补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荧光粉激发不均匀和周边光线利用不充分而使光源的利用效率低。

2、具有荧光粉激发均匀,光源的利用效率高,亮度高、而且具有能节约能源等优点。

3、把发光二极管插向印刷电路板时,如果用力过大,则该左支撑部和右支撑部通过各种的弧形缓冲部吸收上述冲击力。因此不仅可以防止发光二极管折断,而且还能对作用在二极管发光部31内部电路的冲击力起缓冲作用,降低发光二极管的不良率,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发光部,1-1-金属蚀刻片A,1-2-晶片,1-3-封装胶体,1-4-透明框,1-5-金属蚀刻片B,1-6-基板,2-右支撑部,2-1-第一竖直引脚,2-1.1-弧形缓冲部,2-2-水平引脚,2-3-第二竖直引脚,3-左支撑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发光二极管,包括发光部1和支撑发光部1的支撑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光部1包括基板1-6和设置在基板1-6上的晶片1-2,基板1-6内设置有用作发光二级管正、负极的金属蚀刻片A1-1和金属蚀刻片B1-5,晶片1-2通过焊接形式与金属蚀刻片A1-1和金属蚀刻片B1-5连接,基板1-6上还设置有透明框1-4,晶片1-2位于透明框1-4中心处,晶片1-2的高度低于透明框1-4的高度,晶片1-2和透明框1-4之间填充有封装胶体1-3,位于晶片1-2上的封装胶体1-3高度与透明框1-4高度平齐,所述支撑部包括对称设置的左支撑部3和右支撑部2,左支撑部3和右支撑部2分别与金属蚀刻片A1-1和金属蚀刻片B1-5连接。

本实施例中,基板上还设置有透明框,晶片位于透明框中心处,晶片的高度低于透明框的高度,晶片和透明框之间填充有封装胶体,位于晶片上的封装胶体高度与透明框高度平齐,这种结构弥补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荧光粉激发不均匀和周边光线利用不充分而使光源的利用效率低。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优化,具体是:

左支撑部3和右支撑部2均为折线形引线结构,右支撑部2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第一竖直引脚2-1、水平引脚2-2和第二竖直引脚2-3,第一竖直引脚2-1上设置有多个向外凸出的弧形缓冲部2-1.1。

本实施例中,把发光二极管插向印刷电路板时,如果用力过大,则该左支撑部和右支撑部通过各种的弧形缓冲部吸收上述冲击力。因此不仅可以防止发光二极管折断,而且还能对作用在二极管发光部31内部电路的冲击力起缓冲作用,降低发光二极管的不良率,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优化,具体是:

金属蚀刻片A1-1和金属蚀刻片B1-5相互靠近的两个侧面形成阶梯槽,阶梯槽的顶部宽度小于底部的宽度。

所述封装胶体1-3内均匀分布有荧光粉。

所述的基板1-6为透明胶体,基板1-6的宽度大于透明框1-4的宽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