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69757发布日期:2018-06-23 01:15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电子外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至少一个电气的接线端子的电子外壳,接线端子布置在电子外壳中的凹槽中,其中,接线端子具有端子外壳、第一导体连接件和导电轨,其中,在端子外壳中构造第一导体引线孔,从而使穿过第一导体引线孔导入的导体能够借助第一导体连接件与导电轨导电地相连。



背景技术:

电子装置的电子外壳,电子装置可以是例如测量-、控制与调节 -、接口模块、电源或过压保护装置,用来容纳和保护电子装置的电气的和电子的组件。此外,电子外壳还用来容纳电气的接线端子,电气的接线端子用于将导体连接到电子外壳上或将导体连接到布置在电子外壳中的电气的和电子的元件上,其中,单独的组件通常安装在电路板上,导体借助接线端子在电路板处连接。尤其是在电子外壳设计为固定在支承轨道上时,电气的接线端子则多数布置电子外壳的与支承轨道背离的上部角处,准确地说在电子外壳的上部角中构成凹槽,在凹槽中布置或安装有接线端子,从而使接线端子的导体连接件能够用来与连接导体。由此在多个电子外壳或电子装置彼此相邻地安装在支承轨道上时,在接线端子上的导体的连接得到了简化,

在电气的接线端子中将尤其使用螺丝端子或以拉力弹簧端子或夹脚弹簧端子形式的弹簧端子作为导体连接件。拉力弹簧端子的夹紧原理类似于螺栓技术。当在螺丝端子中牵引套筒通过操纵调节螺栓来相对导电梁拉动导体时,在拉力弹簧端子中这一工作由拉力弹簧的具有容纳部的夹持脚来完成。与此相反地,在夹脚弹簧端子中弹性的夹持脚相对于导体梁推动导体。

为了操纵拉力弹簧端子需要一个操纵工具,例如螺丝刀,其可插入到操纵孔中从而打开端子。在此,螺丝刀的顶部将拉力弹簧张紧,从而打开夹紧部位。待连接的导体从而可以通过夹持脚中的容纳部导入,待连接的导体从而可以在抽出操纵工具后通过夹持脚的容纳部下沿与一个与拉力弹簧相连的导电轨夹紧。

相比之下夹脚弹簧端子具有如下优点,即,剥去绝缘皮的刚性导体或具有接线套筒的柔性导体可以不借助工具,通过将导体插入到夹持脚末端与导电梁之间的夹紧部位直接连接在端子上。这种接线端子因此被称作直插式接线端子或推入式接线端子(参见Phoenix Contact GmbH&Co.KG的宣传册“Reihenklemmen CLIPLINE 1 2011”第17页)。

为了给用户提供不同的接线可能性,功能上相同的电子装置基本上以具有相同壳体形式提供,其具有不同的电气的接线端子。由于连接不同导体连接件的接线端子通常却具有不同的端子外壳,从而使得各个电子外壳必须至少局部不同地构造,从而能够容纳并接触不同的电气的接线端子。这导致对于功能上相同的电子装置,例如同种电源或接口模块,需要多个电子装置或电子外壳的变量,这会导致记录文献的增加并且尤其是库存管理的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外壳,其可以避免前面所述的缺点。其中,应该在给客户提供连接变量时,尽可能地减少壳体变量。

该目的将在开头所述的电子外壳中借助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特征实现,即,在接线端子的端子外壳中布置第二导体连接件和第二导电轨,其中,第一导体连接件构造为螺栓连接并且第二导体连接件构造为弹簧夹紧连接。此外,在接线端子的端子外壳中的与第一导体引线孔相对的一侧构造第二导体引线孔,从而使穿过第二导体引线孔导入的导体能够借助第二导体连接件与第二导电轨导电地相连。其中,接线端子和电子外壳这样构成,使接线端子能够放置在电子外壳的凹槽中的第一位置上或以旋转了180°的第二位置上,其中,待连接的导体能够在接线端子的第一位置中导入到第一导体引线孔和在接线端子的第二位置中导入到第二导体引线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外壳从而具有电气的接线端子,其是一种“组合端子”,具有用于连接导体的两种不同的导体连接件。如果电气接线端子布置在电子外壳的凹槽中的相应的位置上,则导体能够借助螺栓连接或者借助弹簧夹紧连接来连接在接线端子上。即使在电气接线端子具有两个导体连接件,接线端子处于在电子外壳中的安装状态下,两个导体连接件中的一个始终还是能够通过相应的导体引线孔连接。从而通过电气的接线端子相应地布置在电子外壳的凹槽中,例如在电子外壳的安装时,实现了提供一种具有螺栓连接的电子外壳或具有弹簧夹紧连接的电子外壳。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外壳的有优势的实施方式中,在电子外壳的接线端子的凹槽区域中构成一个护板,从而使接线端子在护板打开时可由电子外壳中取出或者放入电子外壳中。从而实现了,用户即使在电子外壳安装之后还能够改变电气的接线端子在电子外壳中的方向,从而使用于连接导体的导体连接件能够被更换。电子外壳从而具有用作接线端子的一种具有两种不同连接口或连接方式的回转插头。

如果接线端子在电子外壳的出厂状态中例如处于在电子外壳的第一位置中,在这种状态下端子外壳中的第一导体引线孔能够通过电子外壳中的凹槽连接,从而导体能够借助弹簧夹紧连接进行连接。用户还可以打开电子外壳上的护板,取出电气的接线端子,旋转180°并且再放置在电子外壳中的第二的旋转的位置上。则端子外壳中的第二导体引线孔能够通过电子外壳中的凹槽借助弹簧夹紧连接与导体连接。电气的接线端子从而具有两个,在两个相反方向上的不同的连接口,其中,取决于接线端子布置在电子外壳的两个可能位置中的某一个,一个或另一个连接口可用于从外侧连接电气的导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护板通过铰链一件式地与电子外壳相连,从而使护板不会丢失。铰链优选地构造为薄膜铰链,从而使铰链仅仅由其第一关闭位置转动到其第二打开位置。为了使护板尽可能简单地可使用,护板和铰链优选布置在电子外壳的上侧面。如果铰链位于其第一关闭位置,则其优选地与电子外壳锁止,从而确保护板处于关闭位置。此外,在护板和电子外壳之间还能够构成锁止元件,锁止元件只能够借助专用工具或钥匙打开,从而使护板的打开只能够由被授权的人进行。

具体地存在不同种构成第一导体连接件和第二导体连接件的可能。其中,即使电气的接线端子能够具有多个第一导体连接件和多个第二导体连接件,以下将始终只描述一个第一导体连接件和一个第二导体连接件,从而使接线端子不是单极的接线端子而是多极的接线端子。单独的第一接线端子和单独的第二接线端子优选分别构造为一样的。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构造为螺栓连接的第一导体连接件具有调节螺栓和牵引套筒,牵引套筒可借助调节螺栓被操纵。其中,第一导电轨的区段布置在牵引套筒的容纳腔中,从而牵引套筒相对导电轨的位置能够通过调节螺栓的调节被改变。通过第一导体引线孔插入牵引套筒的容纳腔中的导体能够被牵引套筒相对第一导电轨的区段夹紧,从而在导体和导电轨之间建立导电连接。在此实施方式中,第一导体连接件是传统的螺栓连接,如同其在过去几十年在电气的接线端子上应用的原理。

构造为弹簧夹紧连接的第二导体连接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具有环形的拉力弹簧,其中,拉力弹簧和导电轨的一区段构成拉力弹簧端子。其中,环形拉力弹簧具有包含容纳部的夹持脚和支承脚,其彼此间近似垂直并且通过弧形的背部彼此相连。被分配给拉力弹簧的导电轨的区段穿过夹持脚中的容纳部,从而使通过第二导体引线孔插入到容纳部中的导体能够被夹持脚或容纳部的下沿相对导电轨夹紧。在此实施方式中,第二导体连接件是传统拉力弹簧,其必须借助工具打开,从而使待连接的导体能够通过夹持脚导入到夹紧部位的容纳部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可选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导体连接件是夹脚弹簧,其具有夹持脚和支承脚,其中,夹持脚或夹持脚的自由端与导电轨的区段构成用于穿过第二导体引线孔的导体的夹紧部位。夹紧弹簧可构造为U形或V形,其中,支承脚可贴在端子外壳中的相应的设备壁或设备突出部上。夹紧弹簧也可具有接近封闭的形状,其中,在支承脚上还连接一个弯成角度的固定脚。固定脚可具有开口,导电轨的一部分穿过该开口延伸,其中,弯成角度的固定脚的末端优选地位于导电轨上,从而使夹脚弹簧自支撑地固定在导电轨上。

如果第二导体连接件构成为夹脚弹簧,从而使电气的接线端子具有螺丝端子和夹脚弹簧端子,从而使刚性导体能够简单地插入夹脚弹簧端子中,而不需要操纵工具。为了使柔性导体也能够连接到夹脚弹簧端子上并且已连接的刚性或柔性导体在需要的情况下还能够由接线端子上取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在端子外壳中构造一个用于操纵工具或操纵把手的操纵口。借助插入到操纵口中的操纵工具,例如螺丝刀的顶部,或者借助向外壳内侧推动的操纵把手,使夹持脚朝着夹脚弹簧的弹簧力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夹紧部位被打开,从而已连接的导体嫩够由夹脚弹簧上取下或柔性导体能够被插入到夹紧部位中。

开头已经提到,在接线端子的端子外壳中除了第一导体连接件和第二导体连接件以外还布置第一导电轨和第二导电轨。基本上可以是两个彼此分离的导电轨,从而分别只分配一个导电连接件。两个导电轨优选地彼此相连,从而使两个导电轨与连接区段一起构成共同的金属部。在此,金属部能够仅仅由平的金属工件冲压并且弯折而成,从而获得最终的形状。在此,两个导电轨优选地彼此轴对称地构成,其中,连接工件位于两导电轨的中间。

为了使导体不仅能够在接线端子或导电轨上电气地连接,还能够与电子部件,例如布置在电子外壳中的电路板相连,两个导电轨既可每个都具有各自的接触区段也可一起具有共同的接触区段。其中,一个或多个接触区段尤其能够构造为连接引脚或弹性的接触叉,其可插入到电路板中的相应的接触孔中。可选地,接触区段也能够构成为接触弹簧,接触弹簧在电气的接线端子的安装状态下与相应的接触面接触,例如与布置在电子部件外壳中的导电梁的一区段或电路板上的接触面接触。

可插式的接触区段的优点明显在于,电气的接线端子在电子外壳中的取出和放入能够尤其简单地进行。此外,如果两个导电轨还彼此轴对称地布置,则两个导电轨优选地具有相同的接触区段。从而在电子外壳中的或在布置在电子外壳中的电路板构成两个相同的用于两个导电区段的接触孔,从而无论电气的接线端子是否位于其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上,都能借助两个接触区段插入到两个接触孔中。

附图说明

具体地还有多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外壳的实施方式和改进方式的可能性。对此既可参见本实用新型,也可参见以下结合附图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其中,

图1示出了布置在支承轨道上的两个分别具有根据现有技术的导电的接线端子的电子装置的透视图,

图2a-2b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在第一位置上的接线端子的电子外壳的部分的侧视图和透视图,

图3a-3b示出了根据图2的、具有在第二位置上的接线端子的电子外壳的一部分的侧视图和透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图2的、具有打开的护板和取出接线端子的电子外壳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2和图4中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外壳1的优选实施例的一部分,也就是带有电气的接线端子2的电子外壳1的右上部,该电气的接线端子布置在电子外壳1中的凹槽3中。此处未示出的电子外壳1的左部可基本上以同样的方式构成,如图示的电子外壳1 的右部,尤其也具有相应的电气的接线端子2。此外,在电子外壳1 的左部中也可布置以其他方式构成的接线端子或不布置接线端子。

与此相对地,图1中示出了两个电子装置4’,4”,其分别具有电子外壳1’,1”和电气的接线端子2’,2”,如同其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一样。两个电子外壳1’,1”分别具有安装脚5,电子装置 4’,4”可通过安装脚固定在支承轨道6上。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外壳1上也能够设置相应的根据图2-图4的用于固定在支承轨道6 上的安装脚。

根据图1所示可以看出,接线端子2’,2”布置在-相对于支承轨道6的-电子外壳1’,1”的上部角。其中,接线端子2’构造为夹脚弹簧端子,接线端子2”构造为螺丝端子。从而在接线端子2’中导体连接件构造为夹脚弹簧,在接线端子2”中导体连接件构造为螺栓连接。还可以看出的是,由于接线端子2’,2”的不同的外壳形状,电子装置4也具有不同的外部尺寸。对于两个功能上相同的电子装置 4也因此必须提供两种装置类型,从而既会导致记录文献的成本提高也会导致库存管理的提高。

与此相对地,在图2到图4所示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外壳1 中电气的接线端子2既具有螺栓连接也具有弹簧夹紧连接。对此,在接线端子2的端子外壳7中首先布置有第一导体连接件8和第一导电轨9,其中,在端子外壳7中构成第一导体连接口10,待连接的导体通过第一导体连接口导入并且借助第一导体连接件8与第一导电轨9 导电地相连。此外,电气的接线端子2还具有第二导体连接件11和第二导电轨12。其中,第一导体连接件8构造为螺栓连接并且第二导体连接件11构造为弹簧夹紧连接。此外,在端子外壳7中的与第一导体引线孔10相对的一侧还构成第二导体引线孔13,通过第二导体引线孔能够连接第二导体连接件11。

通过图2和图3的对比可以看出,电气的接线端子2可放置在电子外壳1的凹槽3中的第一位置(图2)中或旋转了180°的第二位置(图3)中。在接线端子2的第一位置中待连接的导体可导入到第一导体引线孔10中,在接线端子2的第二位置中,第二导体引线孔13能够通过电子外壳1的凹槽3连接,从而使导体可以连接在第二导体连接件11上。即使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电气接线端子2 的电子外壳1中,接线端子是以“组合端子”的形式构成的,即提供两种不同的导体连接件8,11的情况下,根据电子外壳1中的接线端子2的安装位置,还是只有第一导体连接件8或者只有第二导体连接件11可用于导体的连接。那么各自的另外的导体连接件11,8和连接口,准确地说和导体引线孔13,10以及导体连接件11,8朝向电子外壳1的内部并且从而在此位置上不能用于导体的连接。

尤其根据图4所示可以看出,在电子外壳1的凹槽3区域中构成护板14,从而使接线端子2在护板14打开时可简单地由电子外壳 1中取出或放置到电子外壳1中。其中,护板14通过铰链15一件式地与电子外壳1相连,从而使护板14在打开的,向上旋转的状态下也不会丢失。在护板14的关闭状态下,护板通过相应的锁片或锁钩与电子外壳1锁定,从而使电子外壳1中的接线端子2固定在其位置上。为了使护板14可简单地连接,护板14和铰链15布置在电子外壳1的上侧面16上,从而使护板14向上旋转以打开,如图4所示。

在图2到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构成为螺丝端子的第一导体连接件8具有调节螺栓17和牵引套筒18。此外,第一导电轨9的一区段19布置在牵引套筒18的容纳腔20中,从而使具有区段19的第一导电轨9穿过牵引套筒18的容纳腔20延伸。如果牵引套筒18通过拉动调节螺栓17相对于第一导电轨19的区段19向上移动,通过第一导体引线孔10插入到拉套筒18的容纳腔20中的导体能够由牵引套筒18相对第一导电轨9的区段19被夹紧。

夹脚弹簧21作为第二导体连接件11布置在接线端子2的端子外壳7中,其中,夹脚弹簧21具有夹持脚22和支承脚23。其中,夹持脚22的自由端与第二导电轨12的一区段24构成用于通过第二导体引线孔13插入的导体的夹紧部位25。除了夹持脚22和支承脚 23,夹脚弹簧21此外还具有固定脚26,其连接在支承脚23上并且由此大约弯折成直角。尤其从图2b和图3b可以看出,固定脚26具有开口,第二导电轨12的区段24通过其延伸。由于固定脚26自身弯折成L形,固定脚26的自由端平放在导电轨12的区段24上,从而使夹脚弹簧21通过固定脚26的末端和夹持脚22的自由端固定在导电轨12上。

为了打开夹紧部位25,从而既可向夹紧部位25中插入柔性导体也可由夹紧部位25中取出已连接的导体,在端子外壳7中构成操纵口27,操纵把手28布置在该操纵口中。如果操纵把手28由图中所示的上部位置向端子外壳7的内部移动或压入,伸入到端子外壳7 中的操纵把手28的末端29将夹持脚22朝着夹脚弹簧21的弹簧力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而打开夹紧部位25。从而可以由夹紧部位25中简单地取出已连接的导体。

为了使连接在接线端子2上的导体也能够与布置在电子外壳2 中的电子部件,例如电路板30导电相连,两个导电轨9,12分别具有构造为弹性的接触挂钩的接触区段31,32。在此,接触区段31,32构成,用作于插入或压入到布置在电子外壳1中的电路板30中的相应的接触孔33,34中。通过两个导电轨9,12彼此轴对称地构造并且布置,使两个接触区段31,32无论接线端子2处在其第一位置(图2) 或是绕横轴旋转了180°的第二位置(图3),都能够插入到电路板 30中的接触孔33,34中。其中,如果只通过第一前部的接触孔33与插入的接触区段31,32进行电气连接,基本上是足够的,因为导体也只在分别的导电轨9,12上连接;在根据图2的布置中在导电轨9上与接触区段31相连,并且在根据图3的布置中在导电轨12上与接触区段32相连。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两个导电轨9,12通过连接区域35彼此相连,从而使两个导电轨9,12和连接区域35构成共同的金属部,金属部能够简单地由平的金属条通过冲压和弯折制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