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86272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口连接器领域,特别的,涉及一种线束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是连接线束电流的桥梁,现在通用的连接器一般采用注塑方式形成注塑体进行防水,但是注塑体上一般留有顶针工艺孔,有时还会有气泡,水容易从顶针工艺孔和气泡中渗入连接器引起短路,防水效果上存在死角,同时为了屏蔽电磁干扰采用在电路板外面包铜箔再锡焊的方法,安装起来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连接器,具有良好的防水能力,且安装方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要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连接器包括电路板、连接在所述电路板上的线束、通过注塑工艺在所述电路板外部形成的第一注塑体、套设在所述第一注塑体外部的金属壳体、通过注塑工艺在所述金属壳体外部形成的第二注塑体以及通过注塑工艺在所述第二注塑体外部形成的第三注塑体。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壳体包括上盖和与所述上盖卡合的下盖。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壳体为铜壳。

进一步地,所述线束远离所述电路板的一端穿出所述第三注塑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器采用上盖和下盖卡合式金属壳体套设在线束和电路板外部屏蔽电磁干扰和抗震,替代原线束和电路板外部包铜箔再锡焊的工艺,安装方便,提高效率,并且采用低压注塑工艺进行三次注塑,封闭注塑体上的气泡或顶针工艺孔,防水上无死角,防水效果最佳,同时低压注塑材料流动性好,黏附性强,对震动、高温环境抗性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连接器中沿A-A的剖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中:1、电路板;2、线束;21、第一导线;22、第二导线;23;第三导线;3、第一注塑体;4、金属壳体;41、上盖;42、下盖;5、第二注塑体;6、第三注塑体;7、顶针工艺孔。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电路板1和连接在电路板1上的线束2、通过注塑工艺在电路板1外部形成的第一注塑体3、套设在第一注塑体3外部的金属壳体4、通过注塑工艺在金属壳体4外部形成的第二注塑体5以及通过注塑工艺在第二注塑体5外部形成的第三注塑体6。

请参阅图2,本实施方式中,线束2包括第一导线21、第二导线22和第三导线23,可以理解地,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导线还可以只有一根或两根或三根以上,用户可根据需要自行设置。另外,每一根导线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在电路板1上。

请参阅图3和图4,连接器组装时,把线束2连接在电路板1上,第一注塑体3设置在电路板1外部防止水进入电路板1和线束2,第一注塑体3的注塑材料采用粘性好、耐高温、抗震动、耐腐蚀的热熔胶,使线束2、电路板1和第一注塑体3紧密结合在一起,防止线束2或电路板1脱落。

请参阅图4,金属壳体4套设在第一注塑体3的外部,进而将第一注塑体3以及电路板1包裹,金属壳体4可以防止电磁干扰和抗震。金属壳体4包括上盖41和与上盖41卡合的下盖42,使用时,将上盖41和下盖42卡合固定即可,相比之前电路板1外部包铜箔再锡焊的工艺屏蔽电磁干扰的方法,操作更加方便。金属壳体4的材质可以是铜或铸铝等,本实施方式中,金属壳体4选用耐腐蚀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的铜材质制成。

第二注塑体5设置在金属壳体4的外部,使金属壳体4不外露,防止金属壳体4腐蚀和进一步提高连接器的防水效果。第二注塑体5的注塑材料和第一注塑体3的材料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3,第三注塑体6设置在第二注塑体5的外部,为了方便后期开模,第二注塑体5上留有第二顶针工艺孔7,第三注塑体6能够封闭第二注塑体5上的顶针工艺孔7,进一步防止水从顶针工艺孔7渗入,且线束2和第二注塑体5接口处可能存在缝隙导致密封性不好,因此线束2远离电路板1的一端穿出第三注塑体6,更大范围防止水进入电路板1和线束2,使防水效果最佳,第三注塑体6的注塑材料和第一注塑体3的注塑材料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第一注塑体3、第二注塑体5和第三注塑体6均采用低压注塑工艺注塑形成,低压注塑工艺相比常规注塑较平稳,且注塑材料流动性好、黏附性强、耐高温、抗震动、耐腐蚀。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采用上盖和下盖卡合式金属壳体4套设在线束2和电路板1外部以屏蔽电磁干扰和抗震,替代原线束2和电路板1外部包铜箔再锡焊屏蔽电磁干扰的工艺,安装方便,效率提高,并且采用低压注塑工艺进行三次注塑,可以封闭顶针工艺孔7,防水上无死角,防水效果更佳,同时低压注塑材料流动性好、黏附性强、耐高温、抗震动、耐腐蚀。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的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