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内自动铆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01223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内自动铆接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铆接机,尤其是涉及一种模内自动铆接机。



背景技术:

将触点铆接在触头片上是十分普遍的操作,但是现有技术中没有一种专门的铆接设备,几乎都是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铆接,工作效率十分低下,且铆接质量也无法保证。因此,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内自动铆接机,其实现了触头片触点的自动铆压,提高了铆压效率、保证了铆压质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模内自动铆接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内安装有驱动装置、施力装置和铆接模具,所述的铆接模具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所述驱动装置与施力装置连接,所述施力装置与上模板连接,所述上模板设有立柱套,所述下模板设有立柱,所述的立柱上套装有弹簧,且立柱安插在立柱套内,上模板沿着立柱上下活动。

所述的上模板设有内模板,所述内模板上设有触头片安装位一,且内模板的四个角上均设有限位柱。

所述的下模板上设有触头片安装位二,所述的触头片安装位二与触头片安装位一匹配,且下模板上设有触头片输送槽,所述的触头片输送槽与触头片安装位二连通,所述下模板的四个角上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与限位柱匹配。

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电机,电机输出端连接有摆臂,所述摆臂连接有摆杆,所述的摆杆连接有转动轮,所述的转动轮与施力装置连接。

所述的施力装置包括施力块,所述的施力块位于上模板的上方,且施力块连接有输出轴,所述的输出轴与转动轮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模内自动铆接机,通过将触头片和触点直接传输至下模板内,并通过上模板的施压实现两者的快速铆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铆接效率高,且保证了铆接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上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下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机体、2为上模板、3为下模板、4为立柱套、5为立柱、6为弹簧、7为摆臂、8为摆杆、9为转动轮、10为施力块、11为输出轴、12为内模块、13为触头片安装位一、14为限位柱、15为触头片安装位二、16为触头片输送槽、17为限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模内自动铆接机,包括机体1,机体1内安装有驱动装置、施力装置和铆接模具。铆接模具包括上模板2和下模板3,上模板2设有立柱套4,下模板3设有立柱5,立柱5上套装有弹簧6,且立柱5安插在立柱套4内,上模板2沿着立柱5上下活动。驱动装置包括电机,电机输出端连接有摆臂7,摆臂7连接有摆杆8,摆杆8连接有转动轮9。施力装置包括施力块10,施力块10位于上模板2的上方,且施力块10连接有输出轴11,输出轴11与转动轮9连接。

进一步设置的,上模板2设有内模板12,内模板12上设有金属触头片装位一13,且内模板12的四个角上均设有限位柱14。下模板3上设有触头片安装位二15,触头片安装位二15与触头片安装位一13匹配,且下模板3上设有触头片输送槽16,触头片输送槽16与触头片安装位二15连通,下模板3的四个角上设有限位孔17,限位孔17与限位柱14匹配。

使用时,通过将触头片和触点直接传输至下模板3内,并通过上模板2的施压实现两者的快速铆接。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铆接效率高,且保证了铆接质量。

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而非对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的限定,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