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压器联气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61569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压器联气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装配部件,具体地说是一种变压器联气管结构,适用于油浸式变压器。



背景技术:

随着企业变压器产品数量的快速增长,以降本增效为原则,为提高产品设计质量,对变压器的结构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

目前,联气管结构如图1所示,由图1可以看出,有载开关101的变压器油箱溢油孔E2在运行时处在封闭状态(截止阀104在运行时必须关闭),变压器油箱盖107在有载开关侧仅在法兰位置处开放气孔A102引出气体,经联气管106与放气孔B103连通,最后一起连接到主导气管上。由于法兰位置处的放气孔A102距离箱壁较远,且中间没有其他任何放气孔,所以这段区域内存在窝气的可能性,严重时甚至会影响产品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变压器产品联气管结构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压器联气管结构。该变压器联气管结构减少一个开孔位置、为变压器油箱盖节省了一个开孔,也就减少了一个漏油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变压器的有载开关上分别设有变压器油箱溢油孔、回油管、吸油管及保护继电器联管,所述变压器油箱溢油孔作为放气孔,通过三通分别与变压器油箱盖上的放气孔B及所述回油管相连通,即所述三通的第一个接口与作为放气孔的变压器油箱溢油孔相连通,第二个接口通过联气管与所述放气孔B相连通,第三个接口通过管路与所述回油管相连通,在与回油管相连通的管路上设有截止阀,所述截止阀在变压器运行时处于关闭状态;

其中:变压器油箱盖上法兰位置处为不开孔的封闭结构;

所述三通的第一个接口固定在有载开关的变压器油箱溢油孔的弯头上,所述三通的第二个接口通过联气管引至放气孔B位置处,再一起连接到主导气管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为变压器油箱盖节省了一个开孔,减少加工工时,可降低人工费用,提高了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为变压器油箱盖减少了一个漏油点,提升了产品的质量。

3.本实用新型的放气孔位置分布更为均匀,布置合理,避免了局部范围存在窝气的现象,提高了产品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变压器联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1为有载开关,102为放气孔A,103为放气孔B,104为截止阀,105为三通,106为联气管,107为变压器油箱盖,E2为变压器油箱溢油孔,Q为回油管,S为吸油管,R为保护继电器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对现在变压器联气管的改进,改进后的变压器联气管结构利用有载开关101的变压器油箱溢油孔E2作为放气孔,代替了图1中变压器油箱盖107上的法兰位置处的放气孔A102(即变压器油箱盖107上的法兰位置处为不开孔的封闭结构),为变压器油箱盖107节省了一个开孔,节约了车间的加工工时,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减少一个开孔位置,也就为变压器油箱盖107减少了一个漏油点,从而提升了产品的质量。同时,改进后的变压器油箱盖107上的放气孔位置分布更为均匀,布置合理,避免了局部范围存在窝气的现象,提高了产品的性能。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任何油浸式变压器的联气管结构,以SZ11-50000/110变压器为例,变压器的有载开关101上分别设有变压器油箱溢油孔E2、回油管Q、吸油管S及保护继电器联管R,变压器油箱溢油孔E2作为放气孔,通过三通105分别与变压器油箱盖107上的放气孔B103及回油管Q相连通,即三通105的第一个接口固定在有载开关101的变压器油箱溢油孔E2的弯头上,第二个接口通过联气管106引至放气孔B103位置处,最后一起连接到主导气管上,第三个接口通过管路与回油管Q相连通,在与回油管Q相连通的管路上设有截止阀104,截止阀104在变压器运行时处于关闭状态。

本实用新型利用有载开关101的变压器油箱溢油孔E2作为放气孔,不仅在有载开关101处增加了放气位置,防止有载开关101处存在窝气现象,而且可以代替变压器油箱盖107上的放气孔A102,为变压器油箱盖107节省了一个开孔,减少了漏油的可能性,从而提高变压器的性能及质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