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卡环结构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15034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具有卡环结构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卡环结构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射频连接器一般是使用螺母件来连接两个对配的连接部件,在安装时也会将螺母件拧的较紧,所以在拆卸时必须使用工具才能拧开,而安装时若未将螺母件拧到位就容易使得射频连接器连接松脱,不够可靠;另一方面,使用螺母件进行连接,旋拧过程比较费时费力,安装拆卸都不够快捷方便。

故需要提供一种具有卡环结构的连接器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卡环结构的连接器,其通过在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之间设置卡环以使得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固定连接,同时通过移动卡环撑开件而带动内环部挤压第二卡位端部使其张开,从而松开对第二外壳的连接,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射频连接器的安装拆卸不够快捷方便,且存在由于螺母件没拧到位而导致连接不可靠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卡环结构的连接器,其包括:

第一连接部件,其包括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的一端为圆筒状的第一连接端部,另一端与信号输出线缆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端部的内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卡槽;

第二连接部件,其包括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的一端为圆筒状的第二连接端部,另一端与信号输入线缆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部套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端部内,在所述第二连接端部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槽相对应的第二卡槽;

卡环,设置在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之间,在所述卡环的环壁上沿所述卡环的轴向方向设置有一开口以用于所述卡环被弹性撑开,所述卡环的两端分别为第一卡位端部和第二卡位端部;以及

卡环撑开件,所述卡环撑开件包括圆筒状的外环部和内环部,所述外环部滑动套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端部外,所述内环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端部和所述第二连接端部之间;

其中,所述卡环撑开件在滑动方向上包括卡紧位和张开位;

当所述卡环撑开件位于所述卡紧位时,所述内环部远离所述第二卡位端部,在所述卡环的轴向方向上,所述第一卡位端部与所述第一卡槽的内侧面接触,所述第二卡位端部与所述第二卡槽的内侧面接触;

当所述卡环撑开件位于所述张开位时,所述内环部与所述第二卡位端部接触,在所述卡环的轴向方向上,所述第一卡位端部与所述第一卡槽的内侧面接触,所述第二卡位端部远离所述第二卡槽的内侧面。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卡位端部为圆环状,所述内环部靠近所述外环部的一面与所述第一卡位端部的内侧面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所述外环部的外周侧面设置有粗糙层,在所述第二外壳远离所述第二连接端部的一端的外周侧面上设置有粗糙层。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卡位端部远离所述第一卡位端部的一侧分别与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的内侧面接触,所述第二卡位端部远离所述第一卡位端部的一端的厚度大于另一端的厚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内环部靠近所述卡环的一端设置有利于挤压所述第二卡位端部的圆弧面。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卡位端部的内侧面为一斜面,所述斜面与所述第一卡位端部的内侧面圆滑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件还包括一圆筒状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由固定部和连接在所述固定部一端的多个弹性部组成,所述固定部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二外壳的内侧面接触,所述第一连接部件还包括一圆筒状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一端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一外壳的内侧面接触,所述连接件另一端的内侧面与所述弹性部的外侧面弹性接触。

进一步的,在所述连接件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一环状的设置槽,在所述设置槽内设置有一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所述第二外壳的内侧面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部的外侧面上远离所述固定部的一端设置有挤压凸部,在所述连接件的内侧面上靠近所述固定部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挤压凸部相对应的挤压斜面。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件还包括第一中心导体和第一绝缘体,所述第一中心导体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内,所述第一中心导体的一端设置有插接端子,所述第一中心导体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绝缘体与所述第一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件还包括第二中心导体和第二绝缘体,所述第二中心导体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内,在所述第二中心导体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插接端子连接的插接孔,所述第二中心导体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绝缘体与所述第二外壳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中心导体和所述第二中心导体的最大外径为5mm,所述第一绝缘体和所述第二绝缘体的最大外径为11.5mm。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卡环结构的连接器通过在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之间设置卡环以使得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固定连接,同时通过移动卡环撑开件而带动内环部挤压第二卡位端部使其张开,从而松开对第二外壳的连接,该具有卡环结构的连接器的安装拆卸快捷方便,且连接可靠;

其中,内环部靠近外环部的一面始终与第一卡位端部的内侧面接触,当施加外力移动卡环撑开件时,内环部很容易滑到第二卡位端部的斜面上与第二卡位端部形成挤压,进而使得第二卡位端部张开;

而当撤去外力时,内环部在第二卡位端部的弹性力作用下会沿着第二卡位端部的斜面发生相对移动,直到内环部脱离与斜面的接触而停止,且此时,内环部仍与第一卡位端部的内侧面过盈接触,通过该过盈接触使得卡环撑开件具有较稳定的位置而不会晃动或脱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相应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卡环结构的连接器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卡环结构的连接器的全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卡环结构的连接器的卡环撑开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卡环结构的连接器的卡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卡环结构的连接器的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现有技术中的射频连接器一般是使用螺母件来连接两个对配的连接部件,在安装时也会将螺母件拧的较紧,所以在拆卸时必须使用工具才能拧开,而安装时若未将螺母件拧到位就容易使得射频连接器连接松脱,不够可靠;另一方面,使用螺母件进行连接,旋拧过程比较费时费力,安装拆卸都不够快捷方便。

如下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能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具有卡环结构的连接器的优选实施例。

请参照图1、图2以及图6,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卡环结构的连接器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卡环结构的连接器的全剖视图,图6为图2中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以相同标号表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卡环结构的连接器的优选实施例为:一种具有卡环21结构的连接器,其包括第一连接部件、第二连接部件、卡环21以及卡环撑开件13;

其中,第一连接部件包括第一外壳11,第一外壳11的一端为圆筒状的第一连接端部111,另一端与信号输出线缆连接,在第一连接端部111的内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卡槽112;

第二连接部件包括第二外壳12,第二外壳12的一端为圆筒状的第二连接端部122,另一端与信号输入线缆连接,第二连接端部122套接在第一连接端部111内,在第二连接端部122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与第一卡槽112相对应的第二卡槽123;

请参照图4,其中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卡环结构的连接器的卡环的结构示意图。

设置在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之间,在所述卡环的环壁上沿所述卡环的轴向方向设置有一开口以用于所述卡环被弹性撑开,所述卡环的两端分别为第一卡位端部和第二卡位端部

卡环21设置在第一卡槽112和第二卡槽123之间,卡环21的环壁上沿卡环21的轴向方向设置有一开口213以用于卡环21被弹性撑开,卡环21的两端分别为第一卡位端部211和第二卡位端部212;

请参照图3,其中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卡环结构的连接器的卡环撑开件的结构示意图。

卡环撑开件13包括圆筒状的外环部132和内环部133,外环部132滑动套接在第一连接端部111外,内环部133位于第一连接端部111和第二连接端部122之间。

其中,卡环撑开件13在滑动方向上包括卡紧位和张开位;

当卡环撑开件13位于卡紧位时,内环部133远离第二卡位端部212,在卡环21的轴向方向上,第一卡位端部211与第一卡槽112的内侧面接触,第二卡位端部212与第二卡槽123的内侧面接触;

当卡环撑开件13位于张开位时,内环部133与第二卡位端部212接触,在卡环21的轴向方向上,第一卡位端部211与第一卡槽112的内侧面接触,第二卡位端部212远离第二卡槽123的内侧面。

通过卡环21轴向的两端来连接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2,这样能产生很大的卡紧力,而卡环21的环壁上设置有开口213以用于卡环21被弹性撑开,可设定较小的弹性力以用于卡环21的位置回复,所以也只需要对卡环撑开件13施加较小的外力来控制第卡环21的张开,进而达到安装拆卸快捷方便省力,且连接可靠的目的。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卡位端部211为圆环状,内环部133靠近外环部132的一面始终与第一卡位端部211的内侧面接触,当施加外力移动卡环撑开件13时,内环部133很容易滑到第二卡位端部212的斜面上与第二卡位端部212形成挤压,进而使得第二卡位端部212张开,当张开至第二卡位端部212远离第二卡槽123的内侧面时,第二卡位端部212与第二外壳12的第二卡槽123不再具有卡接关系,所以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2便可以脱开连接;

而当撤去外力时,内环部133在第二卡位端部212的弹性力作用下会沿着第二卡位端部212的斜面发生相对移动,直到内环部133脱离与斜面的接触而停止,且此时,内环部133仍与第一卡位端部211的内侧面过盈接触,通过该过盈接触使得卡环撑开件13具有较稳定的位置而不会晃动或脱出。

其中,在外环部132的外周侧面设置有粗糙层131,在第二外壳12远离第二连接端部122的一端的外周侧面上设置有粗糙层121,通过两处的粗糙层以更好的移动卡环撑开件13。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第二卡位端部212远离所述第一卡位端部211的一侧分别与第一卡槽112和第二卡槽123的内侧面接触,第二卡位端部212远离第一卡位端部211的一端的厚度大于另一端的厚度;

第二卡位端部212远离第一卡位端部211的一端用于同时与第一卡槽112和第二卡槽123的内侧面接触,故需要设计的更为厚一点,而第二卡位端部212靠近第一卡位端部211的一端主要用于产生弹性力,故需要设计的更薄一点。

另外,内环部133靠近卡环21的一端设置有利于挤压第二卡位端部212的圆弧面;

同时,第二卡位端部212的内侧面为一斜面,斜面与第一卡位端部211的内侧面圆滑连接,以利于内环部133能较顺利的从第一卡位端部211的内侧面滑至斜面上。

请参照图5,其中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卡环结构的连接器的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件还包括一圆筒状的弹性件26,弹性件26由固定部261和连接在固定部261一端的多个弹性部262组成,固定部261的外侧面与第二外壳12的内侧面接触而形成过盈连接,第一连接部件还包括一圆筒状的连接件27,连接件27一端的外侧面与第一外壳11的内侧面接触而形成过盈连接,连接件27另一端的内侧面与弹性部262的外侧面弹性接触;

其中,在连接件27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一环状的设置槽,在设置槽内设置有一密封圈28,密封圈28与第二外壳12的内侧面接触。

另外,弹性部262的外侧面上远离固定部261的一端设置有挤压凸部263,在连接件27的内侧面上靠近固定部261的一端设置有与挤压凸部263相对应的挤压斜面。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件还包括第一中心导体22和第一绝缘体24,第一中心导体22固定设置在第一外壳11内,第一中心导体22的一端设置有插接端子,第一中心导体22的另一端通过第一绝缘体24与第一外壳11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件还包括第二中心导体23和第二绝缘体25,第二中心导体23固定设置在第二外壳12内,在第二中心导体23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插接端子连接的插接孔231,第二中心导体23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绝缘体25与第二外壳12固定连接;

第一中心导体22和第二中心导体23的最大外径为5mm,第一绝缘体24和第二绝缘体25的最大外径为11.5mm。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由于卡环21的最大外径大于第一连接端部111的内径,因此可通过对第一连接端部111进行加热,再通过外力将卡环21压装到第一卡槽112内;

然后取装有卡环21的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将第二连接端部122套接在第一连接端部111内,套接的过程中,第二连接端部122会挤压第二卡位端部212,使得卡环21弹性张开,直到第一卡槽112和第二卡槽123的位置相对应,而卡环21复原,第二卡位端部212配合到第二卡槽123内;

此时,第一卡位端部211远离第二卡位端部212的一侧与第一卡槽112的内侧面接触,第二卡位端部212远离第一卡位端部211的一侧与第二卡槽123的内侧面接触,从而使得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2之间通卡环21形成固定连接;

另一方面,弹性件26和连接件27配合连接,增强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的连接可靠性,第一中心导体22的插接端子也插接到第二中心导体23的插接孔231内以进行信号传输。

当要拆卸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的连接时,通过施加外力拨动卡环撑开件13使得内环部133逐渐沿着第二卡位端部212的斜面滑动,从而使得卡环21弹性张开,从而松开对第二连接端部122的限制,之后通过施加外力便可将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2分离,同时也使得弹性件26和连接件27断开连接,插接端子和插接孔231分离。

这样即完成了本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卡环结构的连接器的连接和拆卸过程。

本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卡环结构的连接器通过在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之间设置卡环以使得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固定连接,同时通过移动卡环撑开件而带动内环部挤压第二卡位端部使其张开,从而松开对第二外壳的连接,该具有卡环结构的连接器的安装拆卸快捷方便,且连接可靠;

其中,内环部靠近外环部的一面始终与第一卡位端部的内侧面接触,当施加外力移动卡环撑开件时,内环部很容易滑到第二卡位端部的斜面上与第二卡位端部形成挤压,进而使得第二卡位端部张开;

而当撤去外力时,内环部在第二卡位端部的弹性力作用下会沿着第二卡位端部的斜面发生相对移动,直到内环部脱离与斜面的接触而停止,且此时,内环部仍与第一卡位端部的内侧面过盈接触,通过该过盈接触使得卡环撑开件具有较稳定的位置而不会晃动或脱出。

综上所述,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