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83890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断路器。



背景技术:

现有断路器的产品为解决短路分断时电弧从手柄位置区域喷出问题,多采用在外壳装配手柄区域设计薄壁特征,用以封闭外壳与手柄之间的喷弧缝隙,以起到阻止电弧从手柄区域喷出,避免电弧喷射对人身造成伤害。但手柄与灭弧装置之间的部分(如短路保护系统、操作机构等)却仍会受到电弧的喷射、溅射;电弧的喷射容易将操作结构中的弹簧,小电流规格的线圈漆包线等熔断,造成功能性失效;弹簧、漆包线等熔蚀过程中容易产生金属颗粒,在内部高气压的作用下,金属颗粒可溅射至断路器内部的任何位置,引起产品滑扣、不通电等一系列问题。

在断路器的短路保护系统部分,线圈与支架的连接多采用点焊方式实现,点焊时容易造成支架发生形变,导致在装配时与外壳干涉,增大了装配难度,降低生产效率。

现有的隔板(设置在底座与上盖之间)为一体结构,在上下动触头支持、接线端子的装配或分拆带来不便,动触头支持运动不稳定,影响断路器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性能安全稳定,安装拆卸方便的断路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断路器,包括壳体和安装于壳体内两侧的接线端子4,所述壳体包括底座9和与底座9扣合的盖板8,还包括分体设于底座9上的第一隔板7和第二隔板6,第一隔板7设于底座9一侧用于安装底座9一侧的接线端子4,第一隔板7设于底座9另一侧用于安装底座9另一侧的接线端子4。

进一步,还包括安装于壳体内部用于短路保护的电磁系统1、操作机构2、灭弧室5和过载保护机构10,所述电磁系统1设于底座9的中部,灭弧室5位于电磁系统1的正下方,操作机构2位于电磁系统1的一侧,过载保护机构10位于灭弧室的一侧靠近壳体内另一侧的接线端子4。

进一步,所述操作机构2包括U型杆21、锁扣22、跳扣23、和支座24,所述U型杆21的一端与手柄连接,另一端与锁扣22连接,支座24枢转连接在壳体内部,锁扣22和跳扣23枢转连接在支座24上,锁扣22和跳扣23搭扣连接,支座24的端部安装有触头支持25,触头支持25的端部设有动触头,底座9内固定安装有与动触头相对设置的静触头,静触头位于灭弧室5的一侧,当电路短路时,电磁系统1的撞针顶开跳扣23带动锁扣22和跳扣23解扣;触头支持25枢转连接有脱扣挂钩26,脱扣挂钩26的端部与过载保护机构10的双金属片的一侧相对设置,当电路过载时,双金属片受热弯曲触碰脱扣挂钩26带动锁扣22和跳扣23解扣。

进一步,所述第一隔板7位于灭弧室5的出弧口的一侧,第二隔板6位于的灭弧室的入弧口的一侧,第二隔板6朝向灭弧室5一侧延伸设有延伸板6a,延伸板6a伸至灭弧室的入弧口处,操作机构2的两相的触头支持25被延伸板6a分隔。

进一步,所述第二隔板6的背部设有用于限位第二隔板6下方触头支持25的滑槽66。

进一步,所述延伸板6a在靠近灭弧室的入弧口处凸出设有多条弧状引弧板61a,相邻的弧状引弧板61a之间形成引弧槽61b。

进一步,所述第二隔板6上凸出设有用于限位联动杆31的导向块64。

进一步,所述导向块64凸出设于第一隔板6的上边缘、脱扣挂钩26的上方,脱扣挂钩26包括与底座底面平行的第一挂钩段261,第一挂钩段261的端部弯折设有与底座底面垂直的第二挂钩段262,第二挂钩段262的端部弯折设有与双金属片接触配合的触发端263,触发端263与第一挂钩段261和第二挂钩段262垂直,触发端263与双金属片平行,第二挂钩段262与导向块64接触配合。

进一步,所述第一隔板7靠近灭弧室5的出弧口一侧的正反两面均设有排弧槽73,排弧槽73的端部延伸至第一隔板7的下端,排弧槽73在靠近灭弧室5的出弧口凸出设有用于分隔灭弧室排出气体的分隔柱731。

进一步,壳体上设有用于将灭弧室5与电磁系统1和操作机构2隔离防止电弧向上喷向电磁系统1和操作机构2的隔离结构;隔离结构包括壳体依次紧挨设置的第一分隔离结构,第二分隔离结构,第三分隔离结构和第四分隔离结构;所述第一分隔离结构包括第一隔板7上凸出设置的第一凸起72和盖板8朝向底座9凸出设置的与第一凸起72配合的第二凸起82,第一凸起72和第二凸起82靠近断路器一侧的接线端子4;所述第一凸起72和第二凸起82为L形,第一凸起72包括第一凸板721和与第一凸板721垂直的第二凸板722,第二凸起82包括与第一凸板721相应的第三凸板821和与第二凸板722相应的第四凸板822;所述第二分隔离结构包括第一隔板7上凸出设置的第三凸起71和盖板8朝向底座9凸出设置的与第三凸起71配合的第四凸起84;所述第三凸起71和第四凸起84为平板凸起;所述第三分隔离结构包括底座9底面凸出设置的第五凸起51、第二隔板6上凸出设置的与第五凸起51拼接的第六凸起61和盖板8朝向底座9凸出设置的与第五凸起51和第六凸起61相应的第七凸起83,所述第五凸起51、第六凸起61和第七凸起83均为平板状;所述第四分隔离结构包括第二隔板6上凸出设置的第八凸起62和盖板8朝向底座9凸出设置的与第八凸起62相应的第九凸起81,第八凸起62和第九凸起81为用于安装螺钉的圆柱状凸起。

本实用新型断路器的隔板采用分体设计,方便触头支持和两侧接线端子的装配和拆卸,提高生产效率。滑槽使得触头支持上的动触头可以与静触头对中接触,有效的解决了触头偏向接触引起的接触不良问题,改善了产品内部温升,提高了产品使用的可靠性。联动杆可沿着导向块运动,一方面减小了联动杆的运动空间,使联动杆的运动轨迹更加趋于一致避免,另一方面避免联动杆前端与第一隔板的内壁顶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底座未安装第一隔板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底座的安装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隔板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隔板的正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隔板的背部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脱扣挂钩和导向块的放大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电磁系统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电磁系统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11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断路器,包括由底座9、与底座9扣合的盖8和隔板组成的壳体和安装于底座9内部用于短路保护的电磁系统1、操作机构2、灭弧室5、过载保护机构10。所述电磁系统1和操作机构2位于壳体上部,灭弧室5位于壳体下部,电磁系统1设于底座9的中部,灭弧室5位于电磁系统1的正下方,操作机构2位于电磁系统1的一侧,过载保护机构10位于灭弧室的一侧靠近壳体内另一侧的接线端子4。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的内部简单紧凑,便于断路器小型化设计。

如图2所示,所述操作机构2包括U型杆21、锁扣22、跳扣23、和支座24,所述U型杆21的一端与手柄连接,另一端与锁扣22连接,支座24枢转连接在壳体内部,锁扣22和跳扣23枢转连接在支座24上,锁扣22和跳扣23搭扣连接,支座24的端部安装有触头支持25,触头支持25的端部设有动触头,底座9内固定安装有与动触头相对设置的静触头,静触头位于灭弧室5的一侧,当电路短路时,电磁系统1的撞针顶开跳扣23带动锁扣22和跳扣23解扣;触头支持25枢转连接有脱扣挂钩26,脱扣挂钩26的端部与过载保护机构10的双金属片的一侧相对设置,当电路过载时,双金属片受热弯曲触碰脱扣挂钩26带动锁扣22和跳扣23解扣。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机构2的结构简单紧凑,性能安全稳定,便于操作结构的小型化设计。

如图9-11所示,本实用新型断路器的电磁系统1包括铁心12,缠绕于铁心12上的线圈11,与线圈11一端连接的接线板14和与线圈11另一端连接的支架13;所述支架13与线圈11的另一端焊接处的一侧设有用于避让线圈11的透料槽131。本实用新型在断路器通过在支架电焊处的一侧设计开槽结构,解决线圈的端部与支架进行焊接时,线圈的未焊接部分发生变形挤压支架,导致支架发生变形,提高装配效率。

如图9、11所示,特别地,所述线圈11与支架13的焊接处的一侧设有与透料槽131相应的线圈圆角111,使得在点焊时线圈圆角111发生的变形量不能作用于支架13,保证支架13的正常形状,支架13的装配方便,提高生产效率。

如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支架13安装线圈的下方,一侧焊接静触点形成断路器的静触头。所述支架13包括支架本体136、支架本体136一端向外延伸设置的与线圈11的另一端进行焊接的线圈焊接面132,所述透料槽131设于支架本体136上,线圈焊接面132的宽度小于支架本体136的宽度,线圈焊接面132的端部连接有与线圈焊接面132垂直的触点焊接面135,触点焊接面135的端部朝向支架本体136一侧向上弯折设有引弧角134。支架的结构简单紧凑,触点焊接面135用于焊接静触点形成静触头,引弧角134在动静触点闭合时用于将电弧引入灭弧室5中进行灭弧。

具体地,所述透料槽131的最大宽度小于引弧角134端部的宽度,保证支架13在电镀、包装等工序引弧角134的端部不用嵌入透料槽131中。所述线圈焊接面132向一侧凸出设有与壳体固定的定位筋133,隔板上设有与定位筋133安装配合的定位凹槽63,定位筋133与壳体内的定位凹槽63安装配合,使得支架13的安装结构稳定可靠。所述透料槽131至支架本体136边缘的最小距离大于等于1mm,保证支架的强度。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断路器,隔板包括分体设于底座9上的第一隔板7和第二隔板6,第一隔板7设于底座9一侧用于安装底座9一侧的接线端子4,第一隔板7设于底座9另一侧用于安装底座9另一侧的接线端子4。本实用新型断路器的隔板采用分体设计,方便触头支持和两侧接线端子的装配和拆卸,提高生产效率。

如图1、2、5、6所示,所述第一隔板7位于灭弧室5的出弧口的一侧,第二隔板6位于的灭弧室的入弧口的一侧,第二隔板6朝向灭弧室5一侧延伸设有延伸板6a,延伸板6a伸至灭弧室的入弧口处,操作机构2的两相的触头支持25被延伸板6a分隔。本实用新型给出的断路器为两相触头,分别设于支座24的两侧,被分隔于延伸板6a的两侧。所述第二隔板6的背部设有用于限位第二隔板6下方触头支持25的滑槽66,滑槽66使得触头支持25上的动触头可以与静触头对中接触,有效的解决了触头偏向接触引起的接触不良问题,改善了产品内部温升,提高了产品使用的可靠性。

如图4-6所示,所述延伸板6a在靠近灭弧室的入弧口处凸出设有多条弧状引弧板61a,相邻的弧状引弧板61a之间形成引弧槽61b。延伸板6a设置引弧板61a将电弧快速引入灭弧室中,通过对引弧板间距和形状的设置,即可对电弧进行很好的分散,灭弧室能够更加快速的消灭电弧,提高灭弧效率。所述第一隔板7靠近灭弧室5的出弧口一侧的正反两面均设有排弧槽73,排弧槽73的端部延伸至第一隔板7的下端,排弧槽73在靠近灭弧室5的出弧口凸出设有用于分隔灭弧室排出气体的分隔柱731,经过灭弧室灭弧后的高温气体经过一侧的分隔柱731分隔后进入引弧槽61b从底座的底部排出。

如图8所示,所述导向块64凸出设于第一隔板6的上边缘、脱扣挂钩26的上方,脱扣挂钩26包括与底座底面平行的第一挂钩段261,第一挂钩段261的端部弯折设有与底座底面垂直的第二挂钩段262,第二挂钩段262的端部弯折设有与双金属片接触配合的触发端263,触发端263与第一挂钩段261和第二挂钩段262垂直,触发端263与双金属片平行。第二隔板6上凸出设有用于限位联动杆31的导向块64;第二挂钩段262与导向块64接触配合。联动杆31可沿着导向块64运动,一方面减小了联动杆31的运动空间,使联动杆31的运动轨迹更加趋于一致避免,另一方面避免联动杆31前端与第一隔板6的内壁顶住。

如图4-7所示,本实用新型壳体上设有用于将灭弧室5与电磁系统1和操作机构2隔离防止电弧向上喷向电磁系统1和操作机构2的隔离结构,隔离结构位于灭弧室5与电磁系统1和操作机构2之间。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灭弧室与电磁系统1和操作机构2之间设置隔离结构,引导电弧从产品底部区域喷出,起到保护灭弧装置与手柄之间的器件,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如图4-7,所述隔离结构由设置于壳体上的多组分隔离结构拼接而成。所本实施例的隔离结构分为四组分别设于底座9、盖8和隔板上,在壳体进行组装后形成隔离结构。隔离结构包括壳体上依次紧挨设置的第一分隔离结构,第二分隔离结构,第三分隔离结构和第四分隔离结构。采用拼接的隔离结构,便于加工。显然,隔离结构的分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出调整。

如图4、7所示,所述第一分隔离结构包括第一隔板7上凸出设置的第一凸起72和盖板8朝向底座9凸出设置的与第一凸起72配合的第二凸起82,第一凸起72和第二凸起82靠近断路器一侧的接线端子4;所述第一凸起72和第二凸起82为L形,第一凸起72包括第一凸板721和与第一凸板721垂直的第二凸板722,第二凸起82包括与第一凸板721相应的第三凸板821和与第二凸板722相应的第四凸板822。第一隔板7和盖板8安装后,第一凸起72和第二凸起82拼装配合。

如图4、7所示,所述第二分隔离结构包括第一隔板7上凸出设置的第三凸起71和盖板8朝向底座9凸出设置的与第三凸起71配合的第四凸起84;所述第三凸起71和第四凸起84为平板凸起。第一隔板7和盖板8安装后,第三凸起71和第四凸起84拼装配合。

如图1、5、7所示,所述第三分隔离结构包括底座9底面凸出设置的第五凸起51、第二隔板6上凸出设置的与第五凸起51拼接的第六凸起61和盖板8朝向底座9凸出设置的与第五凸起51和第六凸起61相应的第七凸起83,所述第五凸起51、第六凸起61和第七凸起83均为平板状。底座、第二隔板、盖板安装后,第五凸起51、第六凸起61和第七凸起83拼装配合。

如图5、7所示,所述第四分隔离结构包括第二隔板6上凸出设置的第八凸起62和盖板8朝向底座9凸出设置的与第八凸起62相应的第九凸起81,第八凸起62和第九凸起81为用于安装螺钉的圆柱状凸起。第二隔板、盖板安装后,第八凸起62、第九凸起81拼装配合,第四分隔离结构利用现有螺钉安装的圆柱,便于加工,降低成本。

显然,上述四组隔离结构的具体结构的形状大小可以做出相应调整。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