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69865发布日期:2018-06-23 01:16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子连接器,也被称为电连接器,用于将一个回路上的两个导体桥接起来,使得电流或者信号从一个导体流向另一个导体的导体设备。它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电气线路中,起着连接或断开电流或者信号的作用,这种连接可能是暂时并方便随时插拔的,也可能是电气设备或导线之间永久的结点。

传统的电连接器存在容差性能和屏蔽性能均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电连接器存在容差性能和屏蔽性能均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电连接器。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

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屏蔽体、第一绝缘体和第一端子,所述第一屏蔽体穿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一屏蔽体内形成有第一屏蔽腔,所述第一绝缘体位于所述第一屏蔽腔内,所述第一端子穿设于所述第一绝缘体;

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二壳体、第二屏蔽体、第二绝缘体、第一固定套、第二固定套和第二端子,所述第二屏蔽体穿设于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第二屏蔽体内形成有第二屏蔽腔,所述第二绝缘体、所述第一固定套和所述第二固定套均位于所述第二屏蔽腔内,所述第二端子穿设于所述第二绝缘体,且所述第二端子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固定套内,所述第二端子的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二固定套内,所述第一端子部分伸入到所述第一固定套内并与所述第二端子抵接,且所述第一端子分别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二端子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屏蔽体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屏蔽腔内并与所述第一屏蔽体滑动连接;

第三连接组件,包括第三壳体、第三屏蔽体、第三绝缘体和第三端子,所述第三屏蔽体穿设于所述第三壳体上,所述第三屏蔽体内形成有第三屏蔽腔,所述第三绝缘体位于所述第三屏蔽腔内,所述第三端子穿设于所述第三绝缘体,所述第三端子部分伸入到所述第二固定套内并与所述第二端子抵接,且所述第三端子沿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二端子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屏蔽体远离所述第一绝缘体的端部插入所述第三屏蔽腔内并与所述第三屏蔽体滑动连接。

上述的电连接器,第一连接组件的第一端子与其中一个导体连接,第三连接组件的第三端子与另外一个导体连接;第二屏蔽体穿设于第二壳体上,第二屏蔽体内形成有第二屏蔽腔,第二绝缘体、第一固定套和第二固定套均位于第二屏蔽腔内,第二端子穿设于第二绝缘体,以免通过第二端子的信号被外界所干扰,即通过第二端子的信号较为稳定;第二端子的一端插入第一固定套内,第二端子的另一端插入第二固定套内,第一屏蔽体穿设于第一壳体上,第一屏蔽体内形成有第一屏蔽腔,第一绝缘体位于第一屏蔽腔内,第一端子穿设于第一绝缘体,以免通过第一端子的信号被外界所干扰,即通过第一端子的信号较为稳定,由于第一端子部分伸入到第一固定套内并与第二端子抵接,且第一端子分别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与第二端子滑动连接,又由于第二屏蔽体的一端插入第一屏蔽腔内并与第一屏蔽体滑动连接,使第一端子可相对于第二端子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滑动,从而使电连接器在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具有一定的容差性;第三屏蔽体穿设于第三壳体上,第三屏蔽体内形成有第三屏蔽腔,第三绝缘体位于第三屏蔽腔内,且第三端子穿设于第三绝缘体,以免通过第三端子的信号被外界所干扰,即通过第三端子的信号较为稳定,由于第三端子部分伸入第二固定套内并与第二端子抵接,且第三端子沿第三方向与第二端子滑动连接,又由于第二屏蔽体远离第一绝缘体的端部插入第三屏蔽腔内并与第三屏蔽体滑动连接,使第三端子可相对于第二端子沿第三方向滑动,从而使电连接器在第三方向具有一定的容差性;由于电连接器在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均具有容差性能,使电连接器的容差性能较好;此外,由于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和第三端子的信号均较为稳定,使连接器的屏蔽性能较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一弹片,所述第一弹片设于所述第一屏蔽体上,且所述第一弹片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屏蔽腔内并与所述第二屏蔽体抵接,在第一屏蔽体相对于第二屏蔽体滑动的过程中,第一弹片始终弹性抵接于第二屏蔽体,即第一屏蔽体的接地信号与第二屏蔽体的接地信号连通,使第一连接组件的接地与第二连接组件的接地始终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二弹片,所述第二弹片设于所述第二屏蔽体上,且所述第二弹片部分位于所述第三屏蔽腔内并与所述第二屏蔽体抵接,在第二屏蔽体相对于第三屏蔽体滑动的过程中,第二弹片始终弹性抵接于第二屏蔽体,即第二屏蔽体的接地信号与第三屏蔽体的接地信号连通,使第二连接组件的接地与第三连接组件的接地始终连接,由于第二连接组件的接地与第一连接组件的接地始终连接,使第一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和第三连接组件的接地始终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上开设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并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第一定位件上开设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屏蔽体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内并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第一屏蔽体设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内,使第一屏蔽体固定于第一定位件上,由于第一定位件位于第一容纳腔内并与第一壳体连接,使第一屏蔽体固定于第一壳体的内壁上,从而使第一屏蔽体穿设于第一壳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屏蔽体包括第一外屏蔽体和第一内屏蔽体,所述第一外屏蔽体卡接于所述第一定位件上,且所述第一外屏蔽体抵接于所述第一内屏蔽体,所述第一内屏蔽体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内,所述第一内屏蔽体形成有所述第一屏蔽腔,由于第一外屏蔽体抵接于第一内屏蔽体上,且第一外屏蔽体卡接于第一定位件上,使得第一外屏蔽体将第一内屏蔽体固定于第一定位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上开设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二定位件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并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所述第二定位件上开设有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屏蔽体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槽内并与所述第二定位件连接,使第二屏蔽体固定于第二定位件上,由于第二定位件位于第二容纳腔内并与第二壳体连接,使第二屏蔽体固定于第二壳体的内壁上,从而使第二屏蔽体穿设于第二壳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屏蔽体包括第二外屏蔽体和第二内屏蔽体,所述第二外屏蔽体卡接于所述第二定位件上,且所述第二外屏蔽体抵接于所述第二内屏蔽体,所述第二内屏蔽体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槽内,所述第二内屏蔽体形成有所述第二屏蔽腔,由于第二外屏蔽体抵接于第二内屏蔽体上,且第二外屏蔽体卡接于第二定位件上,使得第二外屏蔽体将第二内屏蔽体固定于第二定位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壳体上开设有第三容纳腔,所述第三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三定位件,所述第三定位件位于所述第三容纳腔内并与所述第三壳体连接,所述第三定位件上开设有第三定位槽,所述第三屏蔽体部分位于所述第三定位槽内并与所述第三定位件连接,使第三屏蔽体固定于第三定位件上,由于第三定位件位于第三容纳腔内并与第三壳体连接,使第三屏蔽体固定于第三壳体的内壁上,从而使第三屏蔽体穿设于第三壳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屏蔽体包括第三外屏蔽体和第三内屏蔽体,所述第三外屏蔽体卡接于所述第三定位件上,且所述第三外屏蔽体抵接于所述第三内屏蔽体,所述第三内屏蔽体位于所述第三定位槽内,所述第三内屏蔽体形成有所述第三屏蔽腔,由于第三外屏蔽体抵接于第三内屏蔽体上,且第三外屏蔽体卡接于第三定位件上,使得第三外屏蔽体将第三内屏蔽体固定于第三定位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绝缘体包括绝缘体本体、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分别由所述绝缘体本体向外延伸而成,所述第二端子分别穿设于所述绝缘体本体、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固定套上开设有第一插槽,所述第一延伸部卡接于所述第一插槽;所述第二固定套上开设有第二插槽,所述第二延伸部卡接于所述第二插槽,使第二绝缘体分别与第一固定套和第二固定套连接,从而使第二端子的一端插入第一固定套内,且第二端子的另一端插入第二固定套内。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爆炸图;

图3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第一连接组件的爆炸图;

图4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第二连接组件的爆炸图;

图5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第三连接组件的爆炸图

图6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和第三端子抵接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第一连接组件的第一内屏蔽体的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第三连接组件的第三内屏蔽体的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局部示意图;

图10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第二连接组件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电连接器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电连接器的首选实施例。但是,电连接器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电连接器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电连接器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例如,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以及第三连接组件;例如,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屏蔽体、第一绝缘体和第一端子;例如,所述第一屏蔽体穿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上;例如,所述第一屏蔽体内形成有第一屏蔽腔;例如,所述第一绝缘体位于所述第一屏蔽腔内;例如,所述第一端子穿设于所述第一绝缘体;例如,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二壳体、第二屏蔽体、第二绝缘体、第一固定套、第二固定套和第二端子;例如,所述第二屏蔽体穿设于所述第二壳体上;例如,所述第二屏蔽体内形成有第二屏蔽腔;例如,所述第二绝缘体、所述第一固定套和所述第二固定套均位于所述第二屏蔽腔内;例如,所述第二端子穿设于所述第二绝缘体,且所述第二端子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固定套内;例如,所述第二端子的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二固定套内;例如,所述第一端子部分伸入到所述第一固定套内并与所述第二端子抵接,且所述第一端子分别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二端子滑动连接;例如,所述第二屏蔽体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屏蔽腔内并与所述第一屏蔽体滑动连接;例如,第三连接组件包括第三壳体、第三屏蔽体、第三绝缘体和第三端子,所述第三屏蔽体穿设于所述第三壳体上;例如,所述第三屏蔽体内形成有第三屏蔽腔;例如,所述第三绝缘体位于所述第三屏蔽腔内;例如,所述第三端子穿设于所述第三绝缘体;例如,所述第三端子部分伸入到所述第二固定套内并与所述第二端子抵接,且所述第三端子沿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二端子滑动连接;例如,所述第二屏蔽体远离所述第一绝缘体的端部插入所述第三屏蔽腔内并与所述第三屏蔽体滑动连接。例如,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以及第三连接组件;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屏蔽体、第一绝缘体和第一端子,所述第一屏蔽体穿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一屏蔽体内形成有第一屏蔽腔,所述第一绝缘体位于所述第一屏蔽腔内,所述第一端子穿设于所述第一绝缘体;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二壳体、第二屏蔽体、第二绝缘体、第一固定套、第二固定套和第二端子,所述第二屏蔽体穿设于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第二屏蔽体内形成有第二屏蔽腔,所述第二绝缘体、所述第一固定套和所述第二固定套均位于所述第二屏蔽腔内,所述第二端子穿设于所述第二绝缘体,且所述第二端子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固定套内,所述第二端子的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二固定套内,所述第一端子部分伸入到所述第一固定套内并与所述第二端子抵接,且所述第一端子分别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二端子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屏蔽体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屏蔽腔内并与所述第一屏蔽体滑动连接;第三连接组件包括第三壳体、第三屏蔽体、第三绝缘体和第三端子,所述第三屏蔽体穿设于所述第三壳体上,所述第三屏蔽体内形成有第三屏蔽腔,所述第三绝缘体位于所述第三屏蔽腔内,所述第三端子穿设于所述第三绝缘体,所述第三端子部分伸入到所述第二固定套内并与所述第二端子抵接,且所述第三端子沿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二端子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屏蔽体远离所述第一绝缘体的端部插入所述第三屏蔽腔内并与所述第三屏蔽体滑动连接。

如图1与图2所示,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包括第一连接组件100、第二连接组件200以及第三连接组件300。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壳体110、第一屏蔽体120、第一绝缘体130和第一端子140。所述第一屏蔽体穿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上,即第一壳体包裹于第一屏蔽体。所述第一屏蔽体内形成有第一屏蔽腔120a,所述第一绝缘体位于所述第一屏蔽腔内。所述第一端子穿设于所述第一绝缘体。如图4所示,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二壳体210、第二屏蔽体220、第二绝缘体230、第一固定套240、第二固定套250和第二端子260。所述第二屏蔽体穿设于所述第二壳体上,即第二壳体包裹于第二屏蔽体。所述第二屏蔽体内形成有第二屏蔽腔220a,所述第二绝缘体、所述第一固定套和所述第二固定套均位于所述第二屏蔽腔内,所述第二端子穿设于所述第二绝缘体,且所述第二端子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固定套内,所述第二端子的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二固定套内。所述第一端子部分伸入到所述第一固定套内并与所述第二端子抵接,且所述第一端子分别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二端子滑动连接,其中第一方向为与第二壳体的端部的边长较短的边平行的方向,即图示的X轴方向;第二方向为与第二壳体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即图示的Z轴方向。所述第二屏蔽体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屏蔽腔内并与所述第一屏蔽体滑动连接。如图5所示,第三连接组件包括第三壳体310、第三屏蔽体320、第三绝缘体330和第三端子340。所述第三屏蔽体穿设于所述第三壳体上,即第三壳体包裹于第三屏蔽体。所述第三屏蔽体内形成有第三屏蔽腔320a,所述第三绝缘体位于所述第三屏蔽腔内,所述第三端子穿设于所述第三绝缘体。所述第三端子部分伸入到所述第二固定套内并与所述第二端子抵接,且所述第三端子沿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二端子滑动连接。第三方向为与第二壳体的端部较长的边平行的方向,即图示的Y轴方向。所述第二屏蔽体远离所述第一绝缘体的端部插入所述第三屏蔽腔内并与所述第三屏蔽体滑动连接。

第一连接组件的第一端子可与其中一个导体连接,即第一连接组件的第一端子与其中一个导体电连接电连接;第三连接组件的第三端子可与另外一个导体连接,即第三连接组件的第三端子与另外一个导体电连接;第二屏蔽体穿设于第二壳体上,第二屏蔽体内形成有第二屏蔽腔,第二绝缘体、第一固定套和第二固定套均位于第二屏蔽腔内,第二端子穿设于第二绝缘体,以免通过第二端子的信号被外界所干扰,即通过第二端子的信号较为稳定;第二端子的一端插入第一固定套内,第二端子的另一端插入第二固定套内,第一屏蔽体穿设于第一壳体上,第一屏蔽体内形成有第一屏蔽腔,第一绝缘体位于第一屏蔽腔内,第一端子穿设于第一绝缘体,以免通过第一端子的信号被外界所干扰,即通过第一端子的信号较为稳定,由于第一端子部分伸入到第一固定套内并与第二端子抵接,且第一端子分别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与第二端子滑动连接,又由于第二屏蔽体的一端插入第一屏蔽腔内并与第一屏蔽体滑动连接,使第一端子可相对于第二端子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滑动,从而使电连接器在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具有一定的容差性;第三屏蔽体穿设于第三壳体上,第三屏蔽体内形成有第三屏蔽腔,第三绝缘体位于第三屏蔽腔内,且第三端子穿设于第三绝缘体,以免通过第三端子的信号被外界所干扰,即通过第三端子的信号较为稳定,由于第三端子部分伸入第二固定套内并与第二端子抵接,且第三端子沿第三方向与第二端子滑动连接,又由于第二屏蔽体远离第一绝缘体的端部插入第三屏蔽腔内并与第三屏蔽体滑动连接,使第三端子可相对于第二端子沿第三方向滑动,从而使电连接器在第三方向具有一定的容差性;由于电连接器在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均具有容差性能,使电连接器的容差性能较好;此外,由于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和第三端子的信号均较为稳定,使连接器的屏蔽性能较好。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壳体为长方体结构,第一壳体和第三壳体分别位于第二壳体的两端,且第一壳体和第三壳体分别插接于第二壳体的两端。第一方向为与第二壳体邻近第一壳体的端部的边长较短的边平行的方向,第二方向为与第二壳体的延长方向平行的方向,第三方向为与第二壳体邻近第一壳体的端部的边长较长的边平行的方向。

同时参见图6,例如,第三方向分别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且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即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三者之间两两垂直。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之间不仅限于三者两两垂直,还可以是任意两个方向之间的夹角为其他角度值。例如,第一端子相对于第二端子沿第一方向滑动的第一位移值大于或等于-0.5mm,且第一位移值小于或等于0.5mm,使电连接器在第一方向的容差性较好。又如,第一端子相对于第二端子沿第二方向滑动的第二位移值大于或等于-0.5mm,且第二位移值小于或等于0.5mm,使电连接器在第二方向的容差性较好。又如,第三端子相对于第二端子沿第三方向滑动的第三位移值大于或等于-0.5mm,且第三位移值小于或等于0.5mm,使电连接器在第三方向的容差性较好。

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一弹片150,所述第一弹片设于所述第一屏蔽体上,且所述第一弹片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屏蔽腔内并与所述第二屏蔽体抵接,在第一屏蔽体相对于第二屏蔽体滑动的过程中,第一弹片始终弹性抵接于第二屏蔽体,即第一屏蔽体的接地信号与第二屏蔽体的接地信号连通,使第一连接组件的接地与第二连接组件的接地始终连接。例如,第一弹片插设于所述第一屏蔽体的邻近第二壳体的端部上,使第一弹片部分位于第一屏蔽腔内并与第二屏蔽体抵接。同时参见图7,又如,第一弹片包括第一弹片主体152和与第一弹片主体的端部连接的第一抵接部154,所述第一弹片主体抵接于第一屏蔽体上,第一抵接部部分位于第一屏蔽腔内并与第二屏蔽体抵接,使第一弹片与第二屏蔽体抵接。例如,第一抵接部焊接于第一弹片主体上,使第一抵接部与第一弹片主体连接。又如,第一弹片主体与第一抵接部一体成型,使第一弹片的结构较为紧凑。又如,第一弹片的横截面呈V字形。

如图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二弹片350,所述第二弹片设于所述第二屏蔽体上,且所述第二弹片部分位于所述第三屏蔽腔内并与所述第二屏蔽体抵接,在第二屏蔽体相对于第三屏蔽体滑动的过程中,第二弹片始终弹性抵接于第二屏蔽体,即第二屏蔽体的接地信号与第三屏蔽体的接地信号连通,使第二连接组件的接地与第三连接组件的接地始终连接,由于第二连接组件的接地与第一连接组件的接地始终连接,使第一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和第三连接组件的接地始终连接。例如,第二弹片插设于所述第三屏蔽体的邻近第二壳体的端部上,使第二弹片部分位于第三屏蔽腔内并与第二屏蔽体抵接。同时参见图8,又如,第二弹片包括第二弹片主体352和与第二弹片主体的端部连接的第二抵接部354,所述第二弹片主体抵接于第二屏蔽体上,第二抵接部部分位于第三屏蔽腔内并与第二屏蔽体抵接,使第二弹片与第二屏蔽体抵接。例如,第二抵接部焊接于第二弹片主体上,使第二抵接部与第二弹片主体连接。又如,第二弹片主体与第二抵接部一体成型,使第二弹片的结构较为紧凑。又如,第二弹片的横截面呈V字形。

再次参见图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上开设有第一容纳腔112,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一定位件160,所述第一定位件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并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第一定位件上开设有第一定位槽162,所述第一屏蔽体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内并与所述第一定位件连接,使第一屏蔽体固定于第一定位件上,由于第一定位件位于第一容纳腔内并与第一壳体连接,使第一屏蔽体固定于第一壳体的内壁上,从而使第一屏蔽体穿设于第一壳体上。例如,第一容纳腔沿第一壳体的轴向开设,使第一壳体所受第一定位件的应力强度较为均匀,避免第一壳体的所受的应力强度局部过大,延长了第一壳体的使用寿命。

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屏蔽体包括第一外屏蔽体122和第一内屏蔽体124,所述第一外屏蔽体卡接于所述第一定位件上,且所述第一外屏蔽体抵接于所述第一内屏蔽体,第一内屏蔽体位于第一定位槽内,所述第一内屏蔽体形成有所述第一屏蔽腔,由于第一外屏蔽体抵接于第一内屏蔽体上,且第一外屏蔽体卡接于第一定位件上,使得第一外屏蔽体将第一内屏蔽体固定于第一定位件上。同时参见图7,又如,所述第一内屏蔽体包括第一屏蔽本体124a和第一屏蔽盖板124b,第一屏蔽本体和第一屏蔽盖板均位于第一定位槽内,第一屏蔽盖板位于第一屏蔽体本体内以形成第一屏蔽腔。例如,第一屏蔽本体的横截面和第一屏蔽盖板的横截面均呈U型状。又如,第一绝缘体上开设有第一扣槽132,第一屏蔽盖板卡入第一扣槽内,使第一屏蔽盖板与第一绝缘体之间可靠连接。又如,第一屏蔽本体的长度大于第一屏蔽盖板的长度,且第一屏蔽本体的长度与第一端子的长度相适应。例如,第一屏蔽本体的背离第一定位件的一侧设有第一定位台1242;同时参见图9,第一外屏蔽体上开设有第一凹槽122a,第一定位台卡入第一凹槽内,使第一屏蔽本体连接于第一外屏蔽体上,使第一外屏蔽体抵接于第一内屏蔽体上,从而使第一内屏蔽体与第一外屏蔽体牢固连接。例如,第一外屏蔽体呈U型状,且第一外屏蔽体的两端分别卡接于第一定位件的两侧,使第一外屏蔽体较好地卡接于第一定位件上。又如,第一外屏蔽体上开设有第一卡槽122b,第一定位件上设有第一凸起164,第一凸起扣入第一卡槽内,使第一外屏蔽体卡接于第一定位件上。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外屏蔽体还可以通过焊接或胶接连接于第一定位件上。

再次参见图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上开设有第二容纳腔212,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二定位件270,所述第二定位件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并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所述第二定位件上开设有第二定位槽272,所述第二屏蔽体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槽内并与所述第二定位件连接,使第二屏蔽体固定于第二定位件上,由于第二定位件位于第二容纳腔内并与第二壳体连接,使第二屏蔽体固定于第二壳体的内壁上,从而使第二屏蔽体穿设于第二壳体上。例如,第二容纳腔沿第二壳体的轴向开设,使第二壳体所受第二定位件的应力强度较为均匀,避免第二壳体的所受的应力强度局部过大,延长了第二壳体的使用寿命。

如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屏蔽体包括第二外屏蔽体222和第二内屏蔽体224,所述第二外屏蔽体卡接于所述第二定位件上,且所述第二外屏蔽体抵接于所述第二内屏蔽体,第二内屏蔽体位于第二定位槽内,所述第二内屏蔽体形成有所述第二屏蔽腔,由于第二外屏蔽体抵接于第二内屏蔽体上,且第二外屏蔽体卡接于第二定位件上,使得第二外屏蔽体将第二内屏蔽体固定于第二定位件上。又如,所述第二内屏蔽体包括第二屏蔽本体224a和第二屏蔽盖板224b,所述第二屏蔽本体和所述第二屏蔽盖板均位于第二定位槽内,所述第二屏蔽盖板盖位于所述第二屏蔽本体内以形成所述第二屏蔽腔。例如,第二屏蔽本体的横截面和第二屏蔽盖板的横截面均呈U型状。如图10所示,又如,第二绝缘体上开设有第二扣槽232,第二屏蔽盖板卡入第二扣槽内,使第二屏蔽盖板与第二绝缘体之间可靠连接。又如,第二屏蔽本体的长度大于第二屏蔽盖板的长度,且第二屏蔽本体的长度与第二端子的长度相适应。例如,第二屏蔽本体的背离第二定位件的一侧设有第二定位台2242,同时参见图9,第二外屏蔽体上开设有第二凹槽222a,第二定位台卡入第二凹槽内,使第二屏蔽本体连接于第二外屏蔽体上,使第二外屏蔽体抵接于第二内屏蔽体上,从而使第二内屏蔽体与第二外屏蔽体牢固连接。例如,第二外屏蔽体呈U型状,且第二外屏蔽体的两端分别卡接于第二定位件的两侧,使第二外屏蔽体较好地卡接于第二定位件上。如图4所示,又如,第二外屏蔽体上开设有第二卡槽222b,第二定位件上设有第二凸起274,第二凸起扣入第二卡槽内,使第二外屏蔽体卡接于第二定位件上。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外屏蔽体还可以通过焊接或胶接连接于第二定位件上。

如图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壳体上开设有第三容纳腔312,所述第三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三定位件360,所述第三定位件位于所述第三容纳腔内并与所述第三壳体连接,所述第三定位件上开设有第三定位槽362,所述第三屏蔽体部分位于所述第三定位槽内并与所述第三定位件连接,使第三屏蔽体固定于第三定位件上,由于第三定位件位于第三容纳腔内并与第三壳体连接,使第三屏蔽体固定于第三壳体的内壁上,从而使第三屏蔽体穿设于第三壳体上。例如,第三容纳腔沿第三壳体的轴向开设,使第三壳体所受第三定位件的应力强度较为均匀,避免第三壳体的所受的应力强度局部过大,延长了第三壳体的使用寿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屏蔽体包括第三外屏蔽体322和第三内屏蔽体324,所述第三外屏蔽体卡接于所述第三定位件上,且所述第三外屏蔽体抵接于所述第三内屏蔽体,第三内屏蔽体位于第三定位槽内,所述第三内屏蔽体形成有所述第三屏蔽腔,由于第三外屏蔽体抵接于第三内屏蔽体上,且第三外屏蔽体卡接于第三定位件上,使得第三外屏蔽体将第三内屏蔽体固定于第三定位件上。如图8所示,又如,所述第三内屏蔽体包括第三屏蔽本体324a和第三屏蔽盖板324b,所述第三屏蔽本体和所述第三屏蔽盖板均位于第三定位槽内,所述第三屏蔽盖板盖设于所述第三屏蔽本体内以形成所述第三屏蔽腔。例如,第三屏蔽本体的横截面和第三屏蔽盖板的横截面均呈U型状。又如,第三绝缘体上开设有第三扣槽332,第三屏蔽盖板卡入第三扣槽内,使第三屏蔽盖板与第三绝缘体之间可靠连接。又如,第三屏蔽本体的长度大于第三屏蔽盖板的长度,且第三屏蔽本体的长度与第三端子的长度相适应。同时参见图9,例如,第三屏蔽本体的背离第三定位件的一侧设有第三定位台3242,第三外屏蔽体上开设有第三凹槽322a,第三定位台卡入第三凹槽内,使第三屏蔽本体连接于第三外屏蔽体上,使第三外屏蔽体抵接于第三内屏蔽体上,从而使第三内屏蔽体与第三外屏蔽体牢固连接。例如,第三外屏蔽体呈U型状,且第三外屏蔽体的两端分别卡接于第三定位件的两侧,使第三外屏蔽体较好地卡接于第三定位件上。又如,第三外屏蔽体上开设有第三卡槽,第三定位件上设有第三凸起,第三凸起扣入第三卡槽内,使第三外屏蔽体卡接于第三定位件上。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外屏蔽体还可以通过焊接或胶接连接于第三定位件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抵接,且第一端子相对于第二端子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滑动;第三端子与第二端子抵接,且第三端子相对于第二端子沿第三方向滑动,使第三端子通过第二端子与第一端子电连接,第一端子远离第二端子的端部可与其中一个导体电连接,第三端子远离第二端子的端部可与另外一个导体电连接,使电连接器能够至少电连接或通信连接于一组导体上,且电连接器在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均具有容差性能,即,电连接器在X、Y和Z轴方向均具有容差性能。

例如,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一弹片,所述第一弹片设于所述第一屏蔽体上,且所述第一弹片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屏蔽腔内与所述第二屏蔽体抵接,在第一屏蔽体相对于第二屏蔽体滑动的过程中,第一弹片始终弹性抵接于第二屏蔽体,即第一屏蔽体的接地信号与第二屏蔽体的接地信号连通,使第一连接组件的接地与第二连接组件的接地始终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二弹片,所述第二弹片设于所述第二屏蔽体上,且所述第二弹片部分位于所述第三屏蔽腔内并与所述第二屏蔽体抵接,在第二屏蔽体相对于第三屏蔽体滑动的过程中,第二弹片始终弹性抵接于第二屏蔽体,即第二屏蔽体的接地信号与第三屏蔽体的接地信号连通,使第二连接组件的接地与第三连接组件的接地始终连接,由于第二连接组件的接地与第一连接组件的接地始终连接,使第一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和第三连接组件的接地始终连接。所述第一壳体上开设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并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第一定位件上开设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屏蔽体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内并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第一屏蔽体设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内,使第一屏蔽体固定于第一定位件上,由于第一定位件位于第一容纳腔内并与第一壳体连接,使第一屏蔽体固定于第一壳体的内壁上,从而使第一屏蔽体穿设于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二壳体上开设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二定位件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并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所述第二定位件上开设有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屏蔽体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槽内并与所述第二定位件连接,使第二屏蔽体固定于第二定位件上,由于第二定位件位于第二容纳腔内并与第二壳体连接,使第二屏蔽体固定于第二壳体的内壁上,从而使第二屏蔽体穿设于第二壳体上。所述第三壳体上开设有第三容纳腔,所述第三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三定位件,所述第三定位件位于所述第三容纳腔内并与所述第三壳体连接,所述第三定位件上开设有第三定位槽,所述第三屏蔽体部分位于所述第三定位槽内并与所述第三定位件连接,使第三屏蔽体固定于第三定位件上,由于第三定位件位于第三容纳腔内并与第三壳体连接,使第三屏蔽体固定于第三壳体的内壁上,从而使第三屏蔽体穿设于第三壳体上。

又如,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一弹片,所述第一弹片设于所述第一屏蔽体上,且所述第一弹片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屏蔽腔内与所述第二屏蔽体抵接,在第一屏蔽体相对于第二屏蔽体滑动的过程中,第一弹片始终弹性抵接于第二屏蔽体,即第一屏蔽体的接地信号与第二屏蔽体的接地信号连通,使第一连接组件的接地与第二连接组件的接地始终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二弹片,所述第二弹片设于所述第二屏蔽体上,且所述第二弹片部分位于所述第三屏蔽腔内并与所述第二屏蔽体抵接,在第二屏蔽体相对于第三屏蔽体滑动的过程中,第二弹片始终弹性抵接于第二屏蔽体,即第二屏蔽体的接地信号与第三屏蔽体的接地信号连通,使第二连接组件的接地与第三连接组件的接地始终连接,由于第二连接组件的接地与第一连接组件的接地始终连接,使第一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和第三连接组件的接地始终连接。所述第一壳体上开设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并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第一定位件上开设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屏蔽体包括第一外屏蔽体和第一内屏蔽体,所述第一外屏蔽体卡接于所述第一定位件上,且所述第一外屏蔽体抵接于所述第一内屏蔽体,第一内屏蔽体位于第一定位槽内,所述第一内屏蔽体形成有所述第一屏蔽腔,由于第一外屏蔽体抵接于第一内屏蔽体上,且第一外屏蔽体卡接于第一定位件上,使得第一外屏蔽体将第一内屏蔽体固定于第一定位件上。所述第二壳体上开设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二定位件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并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所述第二定位件上开设有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屏蔽体包括第二外屏蔽体和第二内屏蔽体,所述第二外屏蔽体卡接于所述第二定位件上,且所述第二外屏蔽体抵接于所述第二内屏蔽体,第二内屏蔽体位于第二定位槽内,所述第二内屏蔽体形成有所述第二屏蔽腔,由于第二外屏蔽体抵接于第二内屏蔽体上,且第二外屏蔽体卡接于第二定位件上,使得第二外屏蔽体将第二内屏蔽体固定于第二定位件上。所述第三壳体上开设有第三容纳腔,所述第三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三定位件,所述第三定位件位于所述第三容纳腔内并与所述第三壳体连接,所述第三定位件上开设有第三定位槽,所述第三屏蔽体包括第三外屏蔽体和第三内屏蔽体,所述第三外屏蔽体卡接于所述第三定位件上,且所述第三外屏蔽体抵接于所述第三内屏蔽体,第三内屏蔽体位于第三定位槽内,所述第三内屏蔽体形成有所述第三屏蔽腔,由于第三外屏蔽体抵接于第三内屏蔽体上,且第三外屏蔽体卡接于第三定位件上,使得第三外屏蔽体将第三内屏蔽体固定于第三定位件上。

例如,第一内屏蔽体的数目为多个,多个第一内屏蔽体成排设置,第一外屏蔽体分别与多个第一内屏蔽体抵接;第一定位槽的数目为多个,多个第一内屏蔽体一一对应位于多个第一定位槽内,即每个第一内屏蔽体对应位于每个第一定位槽内,每个第一内屏蔽体形成有第一屏蔽腔;第一端子和第一绝缘体的数目均为多个,每个第一绝缘体位于每个第一内屏蔽体内的第一屏蔽腔内,每个第一端子穿设于每个第一绝缘体;第二内屏蔽体的数目为多个,多个第二内屏蔽体成排设置,第二外屏蔽体分别与多个第二内屏蔽体抵接;第二定位槽的数目为多个,多个第二内屏蔽体一一对应位于多个第二定位槽内,即每个第二内屏蔽体对应位于每个第二定位槽内,每个第二内屏蔽体形成有第二屏蔽腔;第二端子和第二绝缘体的数目均为多个,每个第二绝缘体位于每个第二内屏蔽体内的第二屏蔽腔内,每个第二端子穿设于每个第二绝缘体;第三内屏蔽体的数目为多个,多个第三内屏蔽体成排设置,第三外屏蔽体分别与多个第三内屏蔽体抵接;第三定位槽的数目为多个,多个第三内屏蔽体一一对应位于多个第三定位槽内,即每个第三内屏蔽体对应位于每个第三定位槽内,每个第三内屏蔽体形成有第三屏蔽腔;第三端子和第三绝缘体的数目均为多个,每个第三绝缘体位于每个第三内屏蔽体内的第三屏蔽腔内,每个第三端子穿设于每个第三绝缘体;多个第一端子一一对应抵接于多个第二端子,即每个第一端子对应抵接于每个第二端子,使多个第一端子一一对应电连接于多个第二端子;多个第二端子一一对应抵接于多个第三端子,即每个第二端子对应抵接于每个第三端子,使多个第二端子一一对应电连接于多个第三端子,由于多个第一端子一一对应电连接于多个第二端子,使多个第一端子一一对应电连接于多个第三端子,由于每个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和第三端子可以与一组导体进行电连接或通信连接,使电连接器能够与多组导体进行电连接或通信连接。又如,多个第一定位槽呈两排开设于第一定位件的两侧,多个第二定位槽呈两排开设于第二定位槽的两侧,多个第三定位槽呈两排开设于第三定位槽的两侧,使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和第三定位件的受力较为均匀,延长了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和第三定位件的使用寿命。

例如,相邻两个第一定位槽的距离为1mm~2mm,使第一定位件的受力较小且第一定位件的单位体积所开设的第一定位槽的数目较多。又如,相邻两个第二定位槽的距离为1mm~2mm,使第二定位件的受力较小且第二定位件的单位体积所开设的第二定位槽的数目较多。又如,相邻两个第三定位槽的距离为1mm~2mm,使第三定位件的受力较小且第三定位件的单位体积所开设的第三定位槽的数目较多。

如图10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绝缘体包括绝缘体本体230a、第一延伸部230b和第二延伸部230c,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分别由所述绝缘体本体向外延伸而成,所述第二端子分别穿设于所述绝缘体本体、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固定套上开设有第一插槽242,所述第一延伸部卡接于所述第一插槽;所述第二固定套上开设有第二插槽252,所述第二延伸部卡接于所述第二插槽,使第二绝缘体分别与第一固定套和第二固定套连接,从而使第二端子的一端插入第一固定套内,且第二端子的另一端插入第二固定套内。例如,绝缘体本体、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一体成型,使第二绝缘体的结构较为紧凑。在其他实施例中,绝缘体本体、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也可以各自成型,并通过胶接连接于一起。

同时参见图6,例如,第二端子包括端子本体262、第一弯折部264和第二弯折部266,端子本体的第一端与第一弯折部连接,端子本体的第二端与第二弯折部连接,端子本体的第一端的延伸方向与端子本体的第二端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使第一弯折部的弯折方向所在的平面与第二弯折部的弯折方向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第一弯折部与第一端子抵接,第二弯折部与第三端子抵接,使第二端子分别与第一端子和第三端子抵接,从而使第二端子分别与第一端子和第三端子电连接。例如,端子本体、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一体成型,使第二端子的结构较为紧凑。在其他实施例中,端子本体、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也可以各自成型,并通过焊接连接于一起。

上述的电连接器,第一连接组件的第一端子与其中一个导体连接,第三连接组件的第三端子与另外一个导体连接;第二屏蔽体穿设于第二壳体上,第二屏蔽体内形成有第二屏蔽腔,第二绝缘体、第一固定套和第二固定套均位于第二屏蔽腔内,第二端子穿设于第二绝缘体,以免通过第二端子的信号被外界所干扰,即通过第二端子的信号较为稳定;第二端子的一端插入第一固定套内,第二端子的另一端插入第二固定套内,第一屏蔽体穿设于第一壳体上,第一屏蔽体内形成有第一屏蔽腔,第一绝缘体位于第一屏蔽腔内,第一端子穿设于第一绝缘体,以免通过第一端子的信号被外界所干扰,即通过第一端子的信号较为稳定,由于第一端子部分伸入到第一固定套内并与第二端子抵接,且第一端子分别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与第二端子滑动连接,又由于第二屏蔽体的一端插入第一屏蔽腔内并与第一屏蔽体滑动连接,使第一端子可相对于第二端子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滑动,从而使电连接器在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具有一定的容差性;第三屏蔽体穿设于第三壳体上,第三屏蔽体内形成有第三屏蔽腔,第三绝缘体位于第三屏蔽腔内,且第三端子穿设于第三绝缘体,以免通过第三端子的信号被外界所干扰,即通过第三端子的信号较为稳定,由于第三端子部分伸入第二固定套内并与第二端子抵接,且第三端子沿第三方向与第二端子滑动连接,又由于第二屏蔽体远离第一绝缘体的端部插入第三屏蔽腔内并与第三屏蔽体滑动连接,使第三端子可相对于第二端子沿第三方向滑动,从而使电连接器在第三方向具有一定的容差性;由于电连接器在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均具有容差性能,使电连接器的容差性能较好;此外,由于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和第三端子的信号均较为稳定,使连接器的屏蔽性能较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