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38135发布日期:2018-07-13 19:49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头连接器,尤其是一种与对接连接器电性接触的插头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插头对接连接器和插座对接连接器一般用于线对线、板对线、板对板等的电性对接。常见的插头连接器具有导电模组,导电模组内设有复数个导电端子,当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对接时,通过导电端子实现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的电性导通。对接过程中,插头导电端子与插头外壳之间需要彼此绝缘隔离,大部分现有产品在插头导电端子与插头外壳之间设置绝缘膜片,组装工艺较复杂,也容易发生未准确安奘或者膜片容易脱落的困扰。

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良的插头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同时起到防短路耐高电压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不需要设置绝缘膜片且具有良好防短路耐高电压功用的插头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插头连接器包括:导电模组,所述导电模组包括绝缘本体和排布于绝缘本体上的复数导电端子;与外壳,所述外壳具有一中空的收容部,所述导电模组安装于所述收容部内;其中,导电端子包括弹性接触部与本体,本体与绝缘本体之间具有一间隔,当弹性接触部与一外接设备的插座连接器的对接舌板接触达到电性导通时,控制间隔的距离在0.01至0.06毫米(mm)之间,藉此,弹性接触部的尖端无法接触到外壳,让排布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与外壳彼此绝缘隔离。

本实用新型的插头连接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与绝缘本体之间设置有一间隔,藉此控制导电端子的动作路径,让排布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与外壳防短路并具有耐高电压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接地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导电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导电端子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导电模组 1 绝缘本体 11

导电端子 12 屏蔽模组 2

上通槽 11a 下通槽 11b

弹性接触部 121 本体 123

接触弹片 311 后邻接区 312

侧固定区 313 接触弹片 321

后邻接区 322 侧固定区 323

接地模组 3 线缆模组 5

上接地片 31 下接地片 32

上缺口 31a 下缺口 32a

外壳 4 对接腔 40

间隔 12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方向用语,诸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用于参照随附图式的方向以利说明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除此之外,在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之下,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可实行为数众多的变更及修改,如此衍生出的实作范例也会落入本实用新型范畴中。

请参照图1-5,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用以与一外接设备的插座连接器(未图示)电性导通。

如图2所示,图2为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的分解立体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包括导电模组1以及与所述导电模组1配合的屏蔽模组2,与所述导电模组1配合的接地模组3、安装于所述导电模组1外围的外壳4以及电性导通至所述导电模组1的线缆模组5。所述线缆模组5电性通过转接电路板导通至所述导电模组1。

请参照图1至图2,所述外壳4具有一中空的对接腔40,所述导电模组1安装于所述对接腔40内。所述导电模组1包括绝缘本体11和排布于绝缘本体内的复数导电端子1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端子12的排布满足USB TYPE C规格,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很容易替换为其他连接器规格。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由锌合金压铸而成,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由金属注射成形。

请参照图2至图3,所述接地模组3包括上接地片31和下接地片32,用来防止电磁干扰(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作用,所述上接地片31和所述下接地片32分别被夹持在外壳4及绝缘本体11之间。绝缘本体11具有上通槽11a与下通槽11b,上接地片31设有向前穿过上通槽11a而凸伸入对接腔40的复数接触弹片311。上接地片31包括向内向对接腔40延伸的复数接触弹片311、后邻接区312及固定在绝缘本体11侧边的侧固定区313,后邻接区312与外壳4弹性接触,形成接地回路。下接地片32设有向前穿过下通槽11b而凸伸入对接腔40的复数接触弹片321。下接地片32包括向内向对接腔40延伸的复数接触弹片321、后邻接区322及固定在绝缘本体11侧边的侧固定区323。

请参照图4至图5,在本实施例中,复数导电端子12包括凸伸入对接腔40的弹性接触部121与本体123,本体123与绝缘本体11之间具有一间隔124,当弹性接触部121与一外接设备的插座连接器(未图示)的对接舌板(未图示)接触达到电性导通时,控制间隔124的距离在0.01至0.06毫米(mm)之间,如此一来,即使插座连接器(未图示)的对接舌板(未图示)上下移动迫使导电端子12随之上下移动,由于间隔124具有特定距离,导电端子12碰触到绝缘本体11就无法再移动。藉此,弹性接触部121的尖端无法接触到外壳4,让排布于绝缘本体11上的复数导电端子12与外壳4彼此绝缘隔离。

请参照图3与图5,上接地片31具有上缺口31a,下接地片32具有下缺口32a,习知技术通常对应设置绝缘膜片(未图式)在上缺口31a与下缺口32a的位置,且绝缘膜片(未图式)的形状及尺寸大致上与缺口的形状及尺寸相同。相对的,本实用新型于复数导电端子12与绝缘本体11之间设置有一间隔124,藉此控制导电端子12的动作路径,达到使导电端子12与外壳4彼此防短路耐高电压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将优选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应当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改变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核心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