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端板及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1963发布日期:2018-07-11 04:27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电池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端板及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当前社会能源危机日益严重,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尤其是电动汽车,而电池模组是一种用途及其广泛的电源,一般会根据电动汽车负载所需电压和容量的要求,采用多个单体电池进行串并联组合,串联提高电压,并联提高容量,电池端板是电池模组的核心部件,起到保护电池的作用。

目前,现有电池端板和电池模组的技术方案,是通过将金属平面板材作为电池端板,并将该平面的电池端板紧贴电池,对电池施加较大预紧力,使得电池与电池之间紧密贴合。

但是,电池在使用生命周期内会发生鼓胀,导致电池模组尺寸增加,而目前平面的电池端板并不能很好的吸收电池膨胀产生的压力,一旦电池膨胀产生的压力过大,会使得电池端板承受过大的力,引起电池端板的变形及损坏,从而引发用电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电池端板及电池模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池端板并不能很好的吸收电池膨胀产生的压力,一旦电池膨胀产生的压力过大,会使得电池端板承受过大的力,引起电池端板的变形及损坏,从而引发用电安全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池端板,所述电池端板包括:

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

所述第一端板的接触面面向电池,所述第二端板设置在所述电池与所述第一端板之间;

所述第二端板的第一面与所述电池接触,所述第二端板的第二面与所述第一端板的接触面接触;

在所述第一端板的接触面设置有第一缓冲凹槽,所述第一缓冲凹槽为向背离所述电池的方向凹陷的弧形结构槽。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二端板的第二面设置有凸筋模块,所述凸筋模块向背离所述电池的方向凸起;

所述凸筋模块包括至少一个凸筋;

所述凸筋模块的位置与所述第一缓冲凹槽的位置相对应,当所述第二端板的第二面与所述第一端板的接触面接触时,所述凸筋模块与所述第一缓冲凹槽契合。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二端板的第二面设置有第一缓冲模块,所述第一缓冲模块向背离所述电池的方向凸起;

在所述第一缓冲模块内部设置有第一镂空结构;

所述第一缓冲模块与所述第一缓冲凹槽匹配,且所述第一缓冲模块的位置与所述第一缓冲凹槽的位置相对应,当所述第二端板的第二面与所述第一端板的接触面接触时,所述第一缓冲模块与所述第一缓冲凹槽契合。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二端板的第二面设置有第二缓冲模块,所述第二缓冲模块向背离所述电池的方向凸起;

所述第二缓冲模块的内部为中空结构;

所述第二缓冲模块与所述第一缓冲凹槽匹配,且所述第二缓冲模块的位置与所述第一缓冲凹槽的位置相对应,当所述第二端板的第二面与所述第一端板的接触面接触时,所述第二缓冲模块与所述第一缓冲凹槽契合。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二端板的第一面设置有至少一组第二缓冲凹槽,所述第二缓冲凹槽向背离所述电池的方向凹陷。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端板内部设置有第二镂空结构。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端板的接触面的侧边设置有卡扣,在所述第二端板的第二面的侧边中与所述卡扣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卡槽;

或,在所述第一端板的接触面的侧边设置有卡槽,在所述第二端板的第二面的侧边中与所述卡扣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卡扣;

当所述第二端板的第二面与所述第一端板的接触面接触时,通过所述卡扣和所述卡槽将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端板的材料为铝合金;

所述第二端板的材料为有机塑料。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为一体成型结构。

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包括:电池和电池端板;

所述电池端板包括: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

所述第一端板的接触面面向所述电池,所述第二端板设置在所述电池与所述第一端板之间,所述第二端板的第一面与所述电池接触,所述第二端板的第二面与所述第一端板的接触面接触;

在所述第一端板的接触面设置有第一缓冲凹槽,所述第一缓冲凹槽为向背离所述电池的方向凹陷的弧形结构槽。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池端板及电池模组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端板及电池模组,包括: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第一端板的接触面面向电池,第二端板设置在电池与第一端板之间;第二端板的第一面与电池接触,第二端板的第二面与第一端板的接触面接触;在第一端板的接触面设置有第一缓冲凹槽,第一缓冲凹槽为向背离电池的方向凹陷的弧形结构槽,通过在第一端板的接触面设置第一缓冲凹槽,使得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转配完成后,能够产生缓冲间隙来吸收电池膨胀产生的压力,降低因电池膨胀而对电池端板造成的损害,提高电池模组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电池端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电池端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电池端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另一种电池端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另一种电池端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另一种电池端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另一种电池端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另一种电池端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另一种电池端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电池模组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端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该电池端板包括:第一端板10和第二端板20;第一端板10的接触面A面向电池(图1中未绘出),第二端板20设置在电池与第一端板10之间;第二端板20的第一面B与电池接触,第二端板20的第二面(图1中未示出)与第一端板10的接触面A接触;在第一端板10的接触面A设置有第一缓冲凹槽101,进一步的,参照图2,第一缓冲凹槽101为向背离电池的方向n凹陷的弧形结构槽。

在本实用新型是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设置第一端板10和第二端板20来配合完成对电池的固定和对电池膨胀压力的吸收。

具体的,可以在第一端板10的接触面设置较大面积的第一缓冲凹槽101(第一缓冲凹槽101的面积需小于第二端板20的面积),再将第二端板20的第二面与第一端板10的接触面进行贴合,将第二端板20的第一面与电池的表面进行紧密贴合。

参照图3,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端板的装配示意图,当第二端板20的第二面与第一端板10的接触面进行贴合后,会使得第一端板10的第一缓冲凹槽101与第二端板20的第二面之间产生间隙C,该间隙C可作为缓冲空间,当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膨胀时,会对第二端板20的第一面产生m方向的压力,当压力足够大时,会使得第二端板20产生凹陷,即第二端板20的第一面会向m方向发生形变,此时间隙C即可以吸收第二端板20的第一面向m方向发生的形变,产生缓冲效果,缓减电池膨胀产生的压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端板,包括: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第一端板的接触面面向电池,第二端板设置在电池与第一端板之间;第二端板的第一面与电池接触,第二端板的第二面与第一端板的接触面接触;在第一端板的接触面设置有第一缓冲凹槽,第一缓冲凹槽为向背离电池的方向凹陷的弧形结构槽,通过在第一端板的接触面设置第一缓冲凹槽,使得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转配完成后,能够产生缓冲间隙来吸收电池膨胀产生的压力,降低因电池膨胀而对电池端板造成的损害,提高电池模组使用的安全性。

可选的,参照图4,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池端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其中,在第二端板20的第二面D设置有凸筋模块201,凸筋模块201向背离电池(图4中未绘出)的方向凸起;凸筋模块201包括至少一个凸筋2011;凸筋模块201的位置与第一缓冲凹槽101的位置相对应,进一步参照图5,当第二端板20的第二面D与第一端板10的接触面A接触时,凸筋模块201与第一缓冲凹槽101契合。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第二端板20的第二面D设置对应第一缓冲槽101的凸筋模块201,其中凸筋模块201的形状与第一冲槽101的形状相匹配,图中的凸筋模块201包括了6组凸筋2011,用于进一步吸收电池膨胀产生的压力,并将压力通过凸筋2011均匀传导至第二端板20的两侧,使得电池端板吸收电池膨胀产生压力的效果更好。

可选的,参照图6,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池端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在第二端板20的第二面(图6中未示出)设置有第一缓冲模块202,第一缓冲模块202向背离电池的方向凸起;进一步参照图7,在第一缓冲模块202内部设置有第一镂空结构2021;第一缓冲模块202与第一缓冲凹槽101匹配,且第一缓冲模块202的位置与第一缓冲凹槽101的位置相对应,当第二端板20的第二面与第一端板10的接触面A接触时,第一缓冲模块202与第一缓冲凹槽101契合。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第二端板20的第二面设置对应第一缓冲槽101的第一缓冲模块202,其中第一缓冲模块202的形状与第一冲槽101的形状相匹配,第一缓冲模块202内部可设计为第一镂空结构2021,第一镂空结构2021会形成类似“蜂巢”的效果,当电池膨胀产生压力时,第一镂空结构2021中的一个个镂空空间能够吸收压力,并将压力均匀分散到每个镂空空间,使得电池端板能够进一步的吸收电池膨胀产生的压力。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镂空结构2021可以为如图7所示,每个镂空空间的侧边均垂直于第二端板20的第二面,另外,第一镂空结构2021可以为如图8方案所示,每个镂空空间的侧边均与第二端板20的第二面形成一定角度,使得每个镂空空间的形状为梯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能够更好的吸收电池膨胀产生的压力,该方案提供了另一种第一镂空结构202的实现方式。

可选的,参照图9,在第二端板20的第二面(图9中未示出)设置有第二缓冲模块203,第二缓冲模块203向背离电池的方向凸起;第二缓冲模块203的内部为中空结构;第二缓冲模块203与第一缓冲凹槽101匹配,且第二缓冲模块203的位置与第一缓冲凹槽101的位置相对应,当第二端板20的第二面与第一端板10的接触面接触时,第二缓冲模块203与第一缓冲凹槽101契合。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第二端板20的第二面设置对应第一缓冲槽101的第二缓冲模块203,其中第二缓冲模块203的形状与第一冲槽101的形状相匹配,第二缓冲模块203内部可设计为中空结构,中空结构在吸收压力方面具有较好表现,且简化了第二缓冲模块203的制作工艺流程,降低了工艺难度,当电池膨胀产生压力时,第第二缓冲模块203能够吸收压力,使得电池端板能够进一步的吸收电池膨胀产生的压力。

可选的,参照图6、图7、图8和图9,在第二端板20的第一面B设置有至少一组第二缓冲凹槽204,第二缓冲凹槽204向背离所述电池的方向凹陷。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设置三组相同的第二缓冲凹槽204,且相邻的第二缓冲凹槽204之间距离相同,第二缓冲凹槽204可以进一步吸收电池膨胀产生的压力,具体的,当压力过大时,第二端板20可以通过第二缓冲凹槽204进行背离电池方向的形变,以通过形变抵消电池膨胀产生的压力。

可选的,参照图1,在第一端板10内部设置有第二镂空结构102。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第一端板10内部设置有第二镂空结构102,可以通过第二镂空结构102形成类似“蜂巢”的效果,当电池膨胀产生压力时,第二镂空结构102中的一个个镂空空间能够吸收压力,并将压力均匀分散到每个镂空空间,使得第一端板能够进一步的吸收电池膨胀产生的压力。

可选的,参照图1,在第一端板10的接触面A的侧边设置有卡槽103,在第二端板20的第二面的侧边中与卡槽103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卡扣205。或,在第一端板的接触面的侧边设置有卡扣,在第二端板的第二面的侧边中与卡扣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卡槽;当第二端板20的第二面与第一端板10的接触面A接触时,通过卡扣205和卡槽103将第一端板10和第二端板20固定。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卡扣205和卡槽103的设计,可以将第一端板10和第二端板进行固定,在汽车行驶中,避免因颠簸而导致的电池模组松动。

可选的,参照图9,还可以在第一端板10的接触面A中设置两个定位槽104,两个定位槽104形成的区域面积大小正好和第二端板20的面积一致,进行第一端板10和第二端板20的装配时,可以将第二端板20装配在第一端板10的定位槽104中,使得通过定位槽104,能够更好的固定第一端板10和第二端板20。

可选的,第一端板的材料为铝合金;第二端板的材料为有机塑料。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端板的材料可以为铝合金,能够满足硬度和柔韧性的需求,以起到对电池的固定和保护,第二端板的材料可以为有机塑料,其柔韧性较强,能够在电池膨胀的时候通过形变起到缓冲的效果。

可选的,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为一体成型结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预先设计好的模具,来分别对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进行一体成型,提高了电池端板的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参照图10,电池模组包括:电池30和电池端板;电池端板包括:第一端板10和第二端板20,第一端板10的接触面面向电池30,第二端板20设置在电池30与第一端板10之间,第二端板20的第一面与电池30接触,第二端板30的第二面与第一端板10的接触面接触;在第一端板10的接触面设置有第一缓冲凹槽,第一缓冲凹槽为向背离电30池的方向凹陷的弧形结构槽。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将多组电池端板和多组电池30依次排序正确,并施加一定预紧力,然后进行结构装配,得到电池模组,图10示出了一种电池模组的示例,其中由六组电池和八组电池端板组成了一个电池模组,电池端板可以对电池进行保护,并吸收电池膨胀产生的压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端板及电池模组,包括: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第一端板的接触面面向电池,第二端板设置在电池与第一端板之间;第二端板的第一面与电池接触,第二端板的第二面与第一端板的接触面接触;在第一端板的接触面设置有第一缓冲凹槽,第一缓冲凹槽为向背离电池的方向凹陷的弧形结构槽,通过在第一端板的接触面设置第一缓冲凹槽,使得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转配完成后,能够产生缓冲间隙来吸收电池膨胀产生的压力,降低因电池膨胀而对电池端板造成的损害,提高电池模组使用的安全性。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