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铁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与流程

文档序号:16094161发布日期:2018-11-27 23:22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磷酸铁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主要包括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其中由于磷酸铁锂具有稳固的P-O键,难以分解,即使在高温或过充条件下,结构也不会发生坍塌,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和安全性,从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组成的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较低,限制了其在动力电池中的应用。

为了提高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则需要提高磷酸铁锂磷酸铁锂的容量、电压平台或压实密度,但目前市场上磷酸铁锂容量和电压平台已经接近其理论值,可提升空间不大,因此可通过提高磷酸铁锂磷酸铁锂的压实密度以提高其能量密度。传统的高压实磷酸铁锂虽然其压实密度高,但其容量低、倍率性较差。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压实密度、容量和倍率性均优异的磷酸铁锂材料。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实密度、容量和倍率性均优异的磷酸铁锂复合材料,同时提供了所述磷酸铁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磷酸铁锂复合材料,所述磷酸铁锂复合材料包括磷酸铁锂和非连续地包覆在所述磷酸铁锂表面的石墨烯,所述磷酸铁锂复合材料的粒径为35nm-10μm,振实密度为1.01-1.05g/cm3

其中,所述石墨烯的层数为2-10层。

其中,所述石墨烯与所述磷酸铁锂的质量比为0.1%-10%。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磷酸铁锂复合材料,石墨烯非连续、紧密地包覆在磷酸铁锂表面,形成的磷酸铁锂复合材料形貌规整,晶相排列紧密,振实密度较高,同时所述磷酸铁锂复合材料容量和倍率性均优异,由此形成的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较高。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磷酸铁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磷酸铁锂或磷酸铁锂前驱体;

将所述磷酸铁锂或所述磷酸铁锂前驱体以5-30℃/min的速率升温至500-800℃进行第一次烧结,烧结时间为10-24h;第一次烧结结束后,冷却至室温;

将第一次烧结后的材料以2-20℃/min的速率升温至500-800℃进行第二次烧结,升温过程中通入含氧有机物和水汽,在所述第一次烧结后的材料表面非连续地包覆石墨烯,烧结时间为6-18h;第二次烧结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得到磷酸铁锂复合材料;

所述磷酸铁锂复合材料包括磷酸铁锂和非连续地包覆在所述磷酸铁锂表面的石墨烯,所述磷酸铁锂复合材料的粒径为35nm-10μm,振实密度为1.01-1.05g/cm3

其中,所述第一次烧结过程中,以10-30℃/min的速率升温至600-800℃,烧结时间为10-16h;和/或所述第二次烧结过程中,以5-20℃/min的速率升温至500-700℃,烧结时间为8-12h。

其中,所述第一次烧结过程中,升温过程中通入含氧有机物和水汽。

其中,所述第一次烧结过程中,通入的所述含氧有机物的质量为所述磷酸铁锂或所述磷酸铁锂前驱体质量的1%-5%。

其中,所述第二次烧结过程中,通入的所述含氧有机物的质量为所述第一次烧结后的材料质量的10%-20%。

其中,所述含氧有机物包括醇、酮、醛、酚、醚、酯和羧酸类有机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的磷酸铁锂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可适用于大规模工业生产。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所述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片、负极片、隔膜和电解液,所述正极片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磷酸铁锂复合材料或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磷酸铁锂复合材料。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的锂离子电池,所述锂离子电池的正极片的压实密度较高,同时所述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和倍率性均优异,最终形成的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较高。

综上,本发明有益效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本发明提供的磷酸铁锂复合材料,石墨烯紧密地包覆在磷酸铁锂表面,形成的磷酸铁锂复合材料形貌规整,晶相排列紧密,振实密度较高;

2、本发明提供的磷酸铁锂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可适用于大规模工业生产;

3、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所述锂离子电池的正极片的压实密度较高,同时所述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和倍率性均优异,最终形成的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制得的磷酸铁锂的SEM图;

图2是将本发明实施例1中二次烧结后得到的磷酸铁锂复合材料组装成的半电池的0.1C充放电曲线图;

图3是将本发明实施例1中二次烧结后得到的磷酸铁锂复合材料组装成的半电池的1.0C充放电曲线图;

图4是将本发明实施例1中仅一次烧结后得到的磷酸铁锂复合材料组装成的半电池的0.1C充放电曲线图;

图5是将本发明实施例1中仅一次烧结后得到的磷酸铁锂材料组装成的半电池的1.0C充放电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磷酸铁锂复合材料,所述磷酸铁锂复合材料包括磷酸铁锂和非连续地包覆在所述磷酸铁锂表面的石墨烯,所述磷酸铁锂复合材料的粒径为35nm-10μm,振实密度为1.01-1.05g/cm3

本发明实施方式中,“非连续”指的是:磷酸铁锂颗粒表面包覆的石墨烯多处中断形成缺陷,呈不连续分布。该非连续的石墨烯利于锂离子从非连续石墨烯的缺陷处嵌入和嵌出,具有良好的锂离子迁移率。

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所述石墨烯紧密地包覆在磷酸铁锂表面,形成的所述磷酸铁锂复合材料粒径分布均匀,形貌规整,晶相排列紧密,振实密度较高。

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所述石墨烯的层数为2-10层。如石墨烯可以为2、3、4、5、6、7、8、9或10层,这里的层指的是原子层。

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所述石墨烯与所述磷酸铁锂的质量比为0.1-10%。

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所述石墨烯包覆的面积不小于所述磷酸铁锂颗粒总表面积的30%。可选地,所述石墨烯包覆的面积占所述磷酸铁锂颗粒总表面积的30%-99%。

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所述磷酸铁锂复合材料的粒径为35nm-10μm,这里的粒径指的是粒径跨度范围。可选地,所述磷酸铁锂复合材料的粒径为1.0-10μm。本发明实施方式得到的磷酸铁锂复合材料粒径较大,有助于得到压实密度较高的正极片。

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所述磷酸铁锂复合材料的D10为0.3-0.8μm,D50为0.5-2.5μm,D90为3-6μm。

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可选地,所述磷酸铁锂复合材料包括一次粒子。可选地,所述磷酸铁锂复合材料颗粒为一次粒子团聚形成的团聚体。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磷酸铁锂复合材料,石墨烯紧密地包覆在磷酸铁锂表面,形成的磷酸铁锂复合材料形貌规整,晶相排列紧密,振实密度较高,同时所述磷酸铁锂复合材料容量和倍率性均优异,由此形成的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较高。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磷酸铁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1,提供磷酸铁锂或磷酸铁锂前驱体;

S02,将所述磷酸铁锂或所述磷酸铁锂前驱体以5-30℃/min的速率升温至500-800℃进行第一次烧结,烧结时间为10-24h;第一次烧结结束后,冷却至室温;

S03,将第一次烧结后的材料以2-20℃/min的速率升温至500-800℃进行第二次烧结,升温过程中通入含氧有机物和水汽,在所述第一次烧结后的材料表面非连续地包覆石墨烯,烧结时间为6-18h;第二次烧结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得到磷酸铁锂复合材料;

所述磷酸铁锂复合材料包括磷酸铁锂和非连续地包覆在所述磷酸铁锂表面的石墨烯,所述磷酸铁锂复合材料的粒径为35nm-10μm,振实密度为1.01-1.05g/cm3

本发明亦可用磷酸铁锂前驱体作为原料制备磷酸铁锂复合材料。本发明磷酸铁锂亦可为常见活性材料经过改性后的复合材料。

步骤S01,所述磷酸铁锂或磷酸铁锂前驱体可直接购买得到或者按照常规的方法制得。可选地,所述磷酸铁锂前驱体可按照以下方法制得:

(1)按照化学计量比称取锂源、铁源、磷源溶于含络合剂的溶液中,自热蒸发,得到磷酸铁锂前驱体A;

(2)将步骤(1)得到的磷酸铁锂前驱体A破碎,在保护气氛下干燥,得到前驱体B;

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所述锂源可以是氢氧化锂、碳酸锂、醋酸锂和草酸锂中一种或者几种;所述铁源可以是硝酸铁、硫酸铁、氯化铁和硫酸亚铁一种或者几种;所述磷源可以是磷酸、磷酸氢铵、磷酸二氢铵和磷酸铵一种或者几种;所述络合剂可以是柠檬酸、酒石酸、琥珀酸、草酸、磺基水杨酸和乳酸中一种或者几种。

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形成所述保护气氛的保护气体为氮气和氩气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气体。

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所述干燥温度为60-150℃。

步骤S02中,本发明的烧结工艺为气相沉积法(CVD)的一种,通过将含氧有机物热解,产生碳和氢,其中,碳沉积在磷酸铁锂表面形成了石墨烯,同时由于有少量水汽的存在,部分碳与水发生反应生成H2和CO,从而形成非连续的石墨烯。该非连续的石墨烯利于锂离子从非连续石墨烯的缺陷处嵌入和嵌出,具有良好的锂离子迁移率,从而本发明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大幅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综合性能,实现了电化学性能质的飞跃。

可选地,本发明采用气相沉积包覆工艺得到2-10层非连续石墨烯层,所述石墨烯层致密且包覆均匀。这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后续加工性能,可以提高用该材料制备的电池极片的压实密度以及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所述含氧有机物包括醇、酮、醛、酚、醚、酯和羧酸类有机物中的一种或几种。可选地,所述含氧有机物包括甲醇、乙醇、丙醇、丙酮、丁酮、乙酸乙酯和乙酸丙酯中一种或者几种。

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次烧结是在保护气氛下烧结。可选地,形成所述保护气氛的保护气体为氮气和氩气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气体。

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次烧结过程中,可以通入或不通入含氧有机物和水汽。当第一烧结过程中没有通入含氧有机物和水汽时,第一次烧结过程中不会产生石墨烯的包覆层,第一次烧结过程主要是磷酸铁锂晶粒长大的过程。当第一次烧结过程中通入含氧有机物和水汽时,第一次烧结过程中,石墨烯非连续包覆在磷酸铁锂表面,同时磷酸铁锂的晶粒长大。

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次烧结过程中,通入的所述含氧有机物的质量为所述磷酸铁锂或所述磷酸铁锂前驱体的质量的1%-5%。具体地,通入的所述含氧有机物的质量为所述磷酸铁锂或所述磷酸铁锂前驱体的质量的1%、2%、3%、4%或5%。

可选地,所述第一次烧结过程中,在升温的时候即可通入含氧有机物和水汽,所述含氧有机物的流量为0.01L/min-1L/min,通入时间为2h-6h,通过调整流量和时间来控制通入的含氧有机物的量。

可选地,所述第一次烧结过程中,以10-30℃/min的速率升温至600-800℃,烧结时间为10-16h。具体地,速率为10、15、20、25或30℃/min。烧结温度为600、650、700、750或800℃。烧结时间为10、11、12、13、14、15或16h。

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次烧结过程中,通入的所述含氧有机物的质量为所述第一次烧结后的材料质量的10%-20%。具体地,通入的所述含氧有机物的质量为所述第一次烧结后的材料质量的10%、11%、12%、13%、14%、15%、16%、17%、18%、19%或20%。

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次烧结过程中,在升温的时候即可通入含氧有机物和水汽,所述含氧有机物和水汽的流量为0.01L/min-1L/min,通入时间为2h-6h,通过调整流量和时间来控制通入的含氧有机物的量。

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所述水汽和所述含氧有机物同时通入。可选地,所述含氧有机物中掺杂有一定量的水汽。所述含氧有机物在储存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掺杂一定量的水汽,在烧结过程中,直接通入掺杂有水汽的含氧有机物即可。可选地,对水汽的含量不做特殊限定。

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次烧结过程中,通入的水汽的质量为所述磷酸铁锂或所述磷酸铁锂前驱体质量的0.1%-5%;所述第二次烧结过程中,通入的水汽的质量为所述第一次烧结后的材料质量的5%-20%。可选地,所述水汽的流量为0.01L/min-1L/min,通入时间为2h-6h。

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次烧结和所述第二烧结过程的升温过程中通入含氧有机物和水汽。可选地,所述第一次烧结和所述第二烧结过程中,当温度达到200-500℃时,通入含氧有机物和水汽温度即可。在该温度范围内通入含氧有机物和水汽,可以更好地进行石墨烯的包覆。

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次烧结是在保护气氛下烧结。可选地,形成所述保护气氛的保护气体为氮气和氩气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气体。

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次烧结过程中,以5-20℃/min的速率升温至500-700℃,烧结时间为8-12h。具体地,速率为5、10、15或20℃/min。烧结温度为500、550、600、650或700℃。烧结时间为8、9、10、11或12h。

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第一次烧结得到的石墨烯包覆层层数要小于第二次烧结得到的石墨烯包覆层层数。可选地,第一次烧结得到的石墨烯包覆层的层数为0-3层。第二次烧结得到的石墨烯包覆层的层数为2-10层。

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使第一次烧结通入的含氧有机物和水汽的量小于第二次烧结通入的含氧有机物和水汽的量,从而使第一次烧结得到的石墨烯包覆层层数要小于第二次烧结得到的石墨烯包覆层层数。

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备方法可以使很大一部分或全部的磷酸铁锂颗粒表面均能包覆上石墨烯,且包覆上的石墨烯的层数相似或相同、包覆紧密。从而使石墨烯紧密和均匀地包覆在磷酸铁锂的表面,同时,使所述磷酸铁锂复合材料的振实密度较高,最终使应用该磷酸铁锂复合材料的正极片压实密度较高,电池的容量和倍率性等化学性能优异。

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第一次烧结后通过气流粉碎方式对材料进行粉碎,粉碎后过筛。例如可过200目筛。

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第二次烧结后通过气流粉碎方式粉碎,粉碎后过筛。例如可过300目筛。

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第一次烧结结束后,快速冷却以降至室温。可选地,降温速率为20-30℃/min。

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第二次烧结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

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所述自热蒸发制备磷酸铁锂前驱体属于第一次造粒技术,后续的第一次烧结工艺为第二次造粒技术,通过两次造粒和两次烧结,可以得到形貌规整,晶相排列紧密的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复合材料颗粒。

本发明制备方法通过两次烧结工艺,使磷酸铁锂表面形成非连续石墨烯结构,磷酸铁锂表面的石墨烯不以蓬松的状态存在,而是均匀和紧密地包覆在磷酸铁锂表面,得到非常致密、形貌规整、晶相排列紧密的高压实密度颗粒。同时提高了磷酸铁锂的电化学性能。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的磷酸铁锂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可适用于大规模工业生产。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述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片、负极片、隔膜和电解液,所述正极片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磷酸铁锂复合材料或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磷酸铁锂复合材料。

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所述正极片包括集流体和设置在所述集流体表面的磷酸铁锂复合材料。可选地,所述集流体为铝箔。

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所述正极片的压实密度大于2.5g/cm3。具体地,所述正极片的压实密度为2.5-2.6g/cm3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的锂离子电池,所述锂离子电池的正极片的压实密度较高,同时所述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和倍率性均优异。

实施例1

一种磷酸铁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碳酸锂、磷酸二氢铵、硝酸铁按摩尔比1:1:1称取,并加入到柠檬酸中,反应后制备前驱体A;将前驱体破碎,然后在氮气保护下,120℃下干燥15h得到前驱体B;

(2)将前驱体B以15℃/min升温速率升温到750℃,升温过程中加入质量为前驱体B质量5%的含氧有机物与水汽(水汽掺杂在含氧有机物中)进行第一次烧结,保温15h,烧结结束后,快速降温到室温,降温速率为20℃/min,然后进行粉碎和筛分,得到磷酸铁锂A;

(3)将磷酸铁锂A以5℃/min升温速率升温到650℃,升温过程中加入质量为磷酸铁锂A质量10%的含氧有机物与水汽(水汽掺杂在含氧有机物中)进行第二次烧结,保温8h,烧结结束后,自然冷却到室温、,将二次烧结后磷酸铁锂粉碎、筛分后得到电化学性能良好且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复合材料。

以制备的磷酸铁锂复合材料为磷酸铁锂,乙炔黑为导电剂,聚四氟乙烯为粘结剂,制成锂电池正极片,以金属锂为电池负极,组装成扣式电池。采用蓝电扣式电池测试系统,在25℃在2.0-3.8v的条件下,进行不同倍率充放电测试。

图1为实施例1中制得的石墨烯包覆的磷酸铁锂复合材料的扫描电镜图,从图1中可以看出,石墨烯包覆的磷酸铁锂复合材料颗粒的粒径为0.2-1.8μm,形成的石墨烯包覆的磷酸铁锂复合材料颗粒排布非常致密,形貌规整,晶相排列紧密。经过振实密度和压实密度测试表明。实施例1中制得的磷酸铁锂复合材料的振实密度为1.03g/cm3。制得的正极片的压实密度为2.53g/cm3

实施例2

一种磷酸铁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在于:步骤(2)以升温速率25℃/min升温到700℃,保温13h;步骤(3)以升温速率2℃/min升温到780℃,保温8h。将二次烧结后的磷酸铁锂粉碎、筛分后得到电化学性能良好且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复合材料。

对实施例2中制得的石墨烯包覆的磷酸铁锂复合材料进行扫描电镜测试,结果表明,形成的石墨烯包覆的磷酸铁锂复合材料颗粒排布非常致密,形貌规整,晶相排列紧密。经过振实密度和压实密度测试表明,实施例2中制得的磷酸铁锂复合材料的振实密度为1.01g/cm3。制得的正极片的压实密度为2.52g/cm3

实施例3

一种磷酸铁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在于:步骤(2)加入质量为1%含氧有机物与水汽,步骤(3)加入质量为20%含氧有机物与水汽。将二次烧结后的磷酸铁锂粉碎、筛分后得到电化学性能良好且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复合材料。

对实施例3中制得的石墨烯包覆的磷酸铁锂复合材料进行扫描电镜测试,结果表明,形成的石墨烯包覆的磷酸铁锂复合材料颗粒排布非常致密,形貌规整,晶相排列紧密。经过振实密度和压实密度测试表明,实施例3中制得的磷酸铁锂复合材料的振实密度为1.02g/cm3。制得的正极片的压实密度为2.52g/cm3

实施例4

一种磷酸铁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在于:步骤(2)加入质量为5%含氧有机物与水汽,步骤(3)加入质量为15%含氧有机物与水汽,将二次烧结后的磷酸铁锂粉碎、筛分后得到电化学性能良好且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复合材料。

对实施例4中制得的石墨烯包覆的磷酸铁锂复合材料进行扫描电镜测试,结果表明,形成的石墨烯包覆的磷酸铁锂复合材料颗粒排布非常致密,形貌规整,晶相排列紧密。经过振实密度和压实密度测试表明,实施例4中制得的磷酸铁锂复合材料的振实密度为1.01g/cm3。制得的正极片的压实密度为2.51g/cm3

实施例5

一种磷酸铁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在于:步骤(2)以升温速率30℃/min升温到800℃,保温10h;步骤(3)以升温速率20℃/min升温到800℃,保温6h。将二次烧结后的磷酸铁锂粉碎、筛分后得到电化学性能良好且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复合材料。

对实施例5中制得的石墨烯包覆的磷酸铁锂复合材料进行扫描电镜测试,结果表明,形成的石墨烯包覆的磷酸铁锂复合材料颗粒排布非常致密,形貌规整,晶相排列紧密。经过振实密度和压实密度测试表明实施例5中制得的磷酸铁锂复合材料的振实密度在1.01-1.05g/cm3范围内。制得的正极片的压实密度在2.5-2.6g/cm3范围内。

实施例6

一种磷酸铁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在于:步骤(2)以升温速率5℃/min升温到600℃,保温24h;步骤(3)以升温速率2℃/min升温到600℃,保温18h。将二次烧结后的磷酸铁锂粉碎、筛分后得到电化学性能良好且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复合材料。

对实施例6中制得的石墨烯包覆的磷酸铁锂复合材料进行扫描电镜测试,结果表明,形成的石墨烯包覆的磷酸铁锂复合材料颗粒排布非常致密,形貌规整,晶相排列紧密。经过振实密度和压实密度测试表明实施例6中制得的磷酸铁锂复合材料的振实密度在1.01-1.05g/cm3范围内。制得的正极片的压实密度在2.5-2.6g/cm3范围内。

实施例7

一种磷酸铁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在于:步骤(2)以升温速率15℃/min升温到600℃,保温16h;步骤(3)以升温速率5℃/min升温到700℃,保温12h。将二次烧结后的磷酸铁锂粉碎、筛分后得到电化学性能良好且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复合材料。

对实施例7中制得的石墨烯包覆的磷酸铁锂复合材料进行扫描电镜测试,结果表明,形成的石墨烯包覆的磷酸铁锂复合材料颗粒排布非常致密,形貌规整,晶相排列紧密。经过振实密度和压实密度测试表明实施例7中制得的磷酸铁锂复合材料的振实密度在1.01-1.05g/cm3范围内。制得的正极片的压实密度在2.5-2.6g/cm3范围内。

图2是将本发明实施例1中两次烧结后得到的磷酸铁锂组装成的半电池的0.1C充放电曲线图;图3是将本发明实施例1中两次烧结后得到的磷酸铁锂组装成的半电池的1.0C充放电曲线图;图4是将本发明实施例1中第一次烧结后得到的磷酸铁锂组装成的半电池的0.1C充放电曲线图;图5是将本发明实施例1中第一次烧结后得到的磷酸铁锂组装成的半电池的1.0C充放电曲线图。

根据图2和3发现,本发明中磷酸铁锂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其0.1C放电容量在160mAh/g以上,首次库伦效率在99%以上;1.0C放电容量在145mAh/g以上,首次库伦效率在92%以上。根据图4和5发现,本发明仅一次烧结后得到的磷酸铁锂0.1C放电容量约为150Ah/g,首次库伦效率为99.7%;1.0C放电容量约为140mAh/g,首次库伦效率在90.4%以上。这说明,相对于一次烧结,本发明通过上述两次烧结的工艺制得了压实密度较高,同时电化学性能优异的磷酸铁锂复合材料。

将实施例2-7中一次和两次烧结后得到的磷酸铁锂组装成的半电池也进行0.1C和1.0C的充放电测试,结果也表明,相对于一次烧结,本发明通过上述两次烧结的工艺制得了压实密度较高,同时电化学性能优异的磷酸铁锂复合材料。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